[爆卦]台灣富士電子材料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富士電子材料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富士電子材料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6月30日 科技大廠持續燒錢投資汽車領域,最後到底要如何從中獲得實質價值呢?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在汽車領域投資多年,但似乎並不特別...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1:02:09

《量子電腦的興起以及所帶來的影響》(下)⠀ ⠀ 本文編輯 | 張泳泰⠀ ⠀ 專欄文章 | 完稿日期2021/2/27⠀ ⠀ (續上篇)⠀ ⠀ ❐量子電腦所帶來的影響⠀ 1️⃣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的強項在於大數據分析而在數據與數據複雜性不斷增長的情況下,傳統電腦的運算能力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但隨著量...

  •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4 15:43:17
    有 0 人按讚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科技產業資訊室 (iKnow) - Lisa & May 發表於 2021年6月30日

    科技大廠持續燒錢投資汽車領域,最後到底要如何從中獲得實質價值呢?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其他科技大廠在汽車領域投資多年,但似乎並不特別有利可圖。

    由於,製造汽車需要工廠、設備和大量的工人來設計和組裝各式鋼鐵、塑膠和玻璃材料,而且這些硬體利潤極低。根據彭博社(Bloomberg)的資料,全球前十大汽車製造商在2020年的營業利潤率為5.2%,與科技產業領導者的34%相比,相距甚遠。

    但對於蘋果和其他潛心研究自動駕駛技術或有意自行打造汽車的科技公司來說,投資汽車領域不僅僅是為了闖入新市場,而是為了捍衛有價值的地盤。然而,卻無法在汽車硬體突圍傳統汽車廠。

    其實,科技公司切入自動駕駛車市場尚缺乏令人接受的商業模式

    COVID-19疫情短暫抑制了消費者對新車的欲望,但需求已經回升。根據IBIS World的資料,2021年全球汽車市場預計將回升9.7%,達到2.7兆美元。預計到2030年,自動駕駛市場將達到2兆美元,屆時,全球預計將有超過5800萬輛自駕汽車,廣大的市場不能輕易忽視。而科技大廠在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設計製造方面的經驗,使他們有能力顛覆汽車產業。

    科技公司看上的,是比盈利更有價值的東西,就是吸引消費者真正需要的部分。根據美國汽車協會(American Automobile Association),2016年美國人有長達307.8小時是在汽車駕駛座上,相當於每週6小時。這是一個人生活中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是花在手機應用程式或是社交媒體上。如果公司能夠有效的利用這些駕駛時段,將有很高的機會吸引到使用者。

    全球正在轉向對環境更有利的智慧汽車,很多研究顯示,內燃機(ICE)汽車已經來到盡頭了。BloombergNEF 2021年6月發佈的年度《電動車展望報告Electric Vehicle Outlook》認為,假設沒有推出新的政策措施,全球所有道路運輸的石油需求將在短短六年內達到峰值。到2025年,電動車預計將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16%,2030年成長到33%,2040年達到68%。最終,自動駕駛車輛將完全重塑汽車和貨運市場。

    在這樣的預期下,科技公司持續加強對自駕車產業的投資,並不令人意外。從他們的商業角度來看,如果你不做,就可能被其他公司搶去做,最後你目前的影響力會逐漸消失、甚至被踢出市場。

    蘋果在蘋果汽車(Apple Car)計畫方面,而此前它的重點是擁有數百名工程師,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系統。這引發了人們對蘋果可能與哪些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合作的強烈猜測。從過去幾十年裡,蘋果一直主導著手機、平板電腦、智慧手錶等硬體市場,但它在人工智慧、語音和智慧音箱方面一直落後谷歌和亞馬遜。

    然而,蘋果可以從推出突破性的新產品中受益。雖然它在2015年發佈的智慧手錶以及蘋果電視(Apple TV)、蘋果遊戲平台(Apple Arcade)和蘋果音樂(Apple Music)等服務方面也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但沒有什麼能接近iPhone的成功,它重新定義了整個產業,成為蘋果最賺錢的產品。期待,未來Apple Car出現來顛覆未來汽車市場。

    Waymo方面,累計投資高達40億美元。Waymo成立於2009年,前身是谷歌(Google)的自動駕駛車計畫,在2017年成為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一家獨立公司,2018年在鳳凰城推出了自動駕駛的計程車服務,2020年開始在新墨西哥州和德州測試自動駕駛卡車。

    谷歌高層們長期以來一直把對自動駕駛汽車的投資,看作是風險投資公司和財力較弱的公司不會或不願意承擔的風險。Waymo也在探討無人駕駛技術在計程車服務和長途物流的潛在商業模式。

    微軟(Microsoft)方面也投資了多項自動駕駛計畫,並與福斯汽車(Volkswagen)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汽車軟體。

    亞馬遜(Amazon)方面也投資了正在建造電動卡車的Rivian,並在2020年收購了無人駕駛新創公司Zoox,亞馬遜可能希望將自動駕駛服務作為電子商務物流計畫的一部分。

    Facebook方面,積極將服務生態系融入未來汽車之民眾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控制和支配民眾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在中國方面,華為和百度等公司光是在2021年就承諾向電動和自動駕駛汽車企業投入近190億美元。

    我國台灣鴻海組建MIH電動車供應鏈開放平台,推出MIH電動車軟硬體和關鍵零組件平台生態系,採取開放共享,希望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系統。鴻海MIH電動車平台夥伴已經達到1,065家,其中有三成是全球廠商,接近200家新夥伴背景與網際網路(Internet)有關。合作夥伴中,傳統車輛產業占67%、資通訊產業占13%、網路軟體產業10%、其他類10%。MIH聯盟規劃,將自2021年7月從鴻海集團獨立出來,朝B2B走平台,車廠變成平台的客戶。

    汽車製造業者之衝擊應對

    科技公司帶來的衝擊,使汽車製造業者枕戈待旦,且須投注一倍精力兼顧傳統汽車業務及未來汽車創新。福特汽車(Ford Motor)、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等產業巨頭都已經加強了對自動駕駛的投資。豐田汽車正在日本富士山腳下打造一座結合自動駕駛的智慧城市,而韓國現代汽車(Hyundai Motor)也投入74億美元在美國生產電動車並開發無人駕駛的飛行計程車。

    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之機會及挑戰

    汽車製造商捍衛自己的地盤是可以理解的,但科技公司進入自動駕駛領域自認為是一種「自然延伸」,他們自認為自己有能力為汽車產業帶來革新。事實上,並非如此,未來汽車的系統軟體是科技公司的強項,而在硬體上並不是。

    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現有業務使他們具備人工智慧、處理大量資料和設計複雜系統的經驗。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對設計和製造無人駕駛汽車所需的核心技術進行了前期投資。

    其中,最有可能透過自動駕駛技術改善產業的科技公司也許是亞馬遜。亞馬遜將從使用自動駕駛車運送包裹的較低成本中獲得巨大的利益。

    亞馬遜還習慣將自己的工具轉化為可以出售給更多客戶的業務,像是他的雲端運算服務AWS。AWS最初是支援亞馬遜網路銷售服務的工具,之後則演變成Netflix、美國政府和其他公司使用的運算和資料存儲平台,如今AWS價值高達454億美元。

    即使對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來說,這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先行者可能會有很大的優勢,每一家公司都想成為市場上的掠奪者,而不是獵物。

    附圖:圖、科技公司轉戰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尚缺乏令人驚豔的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973&fbclid=IwAR33HNqQbrSVDUkv5LskfoI5m6VdAo-M0em56V0UBX9ciwvXSEgsutjY0oI

  •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5 22:45:09
    有 1,761 人按讚

    1962年8月11日在日本首映的特攝片《金剛對哥吉拉》(キングコング対ゴジラ)由本多豬四郎(本篇)和圓谷英二(特效)執導、高島忠夫和若林映子主演,為日本「東寶株式會社」製作的哥吉拉系列電影第三部,也是東寶創立30週年的紀念電影,奠定了「大怪獸對決」的日本怪獸電影風格。當年日本進戲院看這部電影的人數多達1,255萬,締造了3億5,200萬日圓的票房,創下哥吉拉系列電影在日本上映的最高票房紀錄。

    1962年11月9日星期五,挾著「日本超過千萬人看過」名聲的《金剛對哥吉拉》以《金剛鬥恐龍》之中文片名在臺灣上映,距離日本首映日僅三個月,這個上映速度對那時候的外片來說算是非常迅速的。

    左圖是《金剛鬥恐龍》在台中戲院上映時的報紙廣告,右上圖為臺版電影海報,右下圖為日版電影海報。

    當年《金剛鬥恐龍》在臺灣上映之際,聯合報曾刊登過三篇相關報導如下。

    第一篇刊登於1962年10月28日《聯合報》第6版:

    東寶紀念創業三十週年 攝成特技片
    金剛鬥恐龍

    【東京航訊】今年十月是日本東寶電影公司創立卅週年紀念,該公司除於今年春就籌備拍攝十部紀念巨片外,並於十月十八日起連續三天舉行擴大慶祝儀式。

    東寶公司在目前日本五大公司中,是實力最雄大,最具現代化規模的電影機構,而且組織健全,人才眾多,日本的製片人制度和大片主義都是東寶首先倡導,因此日本各大報紙和什誌,為表揚該公司對電影界的貢獻,於六七月份起就陸續有東寶三十週年紀念的專刊出版,大映、東映、松竹等公司的負責人及影界權威人士,也紛紛撰文致賀。

    十月十八日起的擴大慶祝儀式,第一日是由該公司國外部在東寶會館舉行雞尾酒會,招待海外一百五十餘位外賓,電懋的影星尤敏也應邀參加。是日清水雅社長率領旗下紅星三船敏郎,寶田明、加山雄三、司葉子等參加招待,並由滑稽明星法蘭基擔任司儀。

    十月十九日(第二日)的節目,是在東寶攝影棚舉行東寶紀念儀式,該公司全體員工、明星及海內來賓,共有三千餘人參加盛會。晚間由東寶歌舞團表演助興。

    十月二十日(第三日)是在東寶攝影棚八樓試映室試映圓谷英二導演的特技紀念巨片-「金剛鬥恐龍」招待海外來賓。片子映完後又舉行茶會,並招待來賓參觀特技攝影廠各項機密設備。

    第二篇同樣刊登於1962年10月28日《聯合報》第6版:

    我和特技電影

    圓谷英二是日本唯一的也是世界著稱的特技電影專家。日本特技電影的進步,他的貢獻最大。他出身於飛行學校和電氣學校,所以對科學機械極有研究,他的作品在台灣映過的有「白蛇傳」、「恐龍」、「飛天大怪獸」、「地球防衛軍」、「西遊記」、「日本誕生」、「宇宙大戰爭」、「日本海軍末日」等片。以下是他從事特技的簡述。

    【文/圓谷英二】當我十八歲的時候,我考進天然色電影公司做攝影師的副手。當時是明星制度的黃金時代,技術人員處處受人歧視,當攝影師的對這種不合理的制度特別感到反感。

    就在這時候,美國電影「金剛」在日本上映,非常轟動,上映該片的電影院每場都人山人海。也許我就是受了「金剛」的刺激,從那時起,我便熱中特技攝影。

    一九三六年日活公司和德國合作的「新地」是我工作的開始,而在一九三八年,我負責攝影請星榎本健一主演的「孫悟空」是日本第一部特技電影。戰前那部「夏威夷馬來亞海戰」給我永不忘懷的印象。

    那時是戰爭時期,片場一律變成軍部的委託工場,因此雖在物資缺乏的時代,但軍部則無條件供應鐵鋼等資材,雖然如此,製片費仍用了一百萬元(值現在的五億元)其中特技需用的佈景費就佔了三十萬。如一堂珍珠港的模型就用了六萬元。而製片日數,前後化了一年,其後拍「雷擊隊出動」時,經常遇到美軍空襲,每天在炸彈聲中戰戰競兢的拍片。

    戰後,膠製品非常發達,比方拍電影來說,戰前用石膏、石灰、小鳥的胸毛等來代替雪,戰後一律用塑膠,科學日益進步,在戰前無法得到的東西,到了戰後都能得到。

    八年前拍恐龍的時候,起先因不知道如何調合材料,而完成了奇形怪狀的恐龍,毛病是因過於精密。變成像玩具般的呆板,還鬧出臨時演員因不熟情形,被模型的船拖進游泳池?的笑話。

    合成畫面是特技電影的一大生命,拍「日本誕生」時應用五重合成,目前日本各電影公司都採用電子工學,研究電視與電影拼合的技術。如果這研究一且完成,對於合成畫面的效能就有很大的幫助。

    新片「金剛鬥恐龍」是為紀念東寶創立三十週年的作品,也可以說是我自從影以來,把自己的特技能力做一次考驗的作品。在這部片子裡應用的特技也比過去的作品多,而在規模上也大了很多。如拍金剛和恐龍在富士山死鬥的場面,是特技電影的一大精華。

    總之,特技是一椿很吃力的工作。如費了五小時的特技場面,拍攝時僅需五秒,而實際上映在銀幕的時間,則只有一秒。想起來實在可惜。

    第三篇是刊登於1962年11月11日(上映當週的星期天)《聯合報》第6版的新片介紹:

    周末譚影
    金剛鬥恐龍

    【本報訊】日本東寶公司近年來以特技電影稱雄國際影壇,所以他們三十週年紀念特拍攝一部以南北兩大怪獸合作演出的特技電影。故事自然是虛構的,但圓谷英二和本多豬四郎,儘量表現得頗有實感,在這一方面比過去幾部已較為進步,把假景和真景疊印在一個畫面上,令人難分真偽。聰明的觀眾也許會看得出來,但並不影響它的娛樂性,老幼觀眾都能在緊張情緒中看得很愉快。

  • 台灣富士電子材料 在 EE Times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9 17:17:00
    有 2 人按讚

    科技部TTA再次聯手SEMI,驅動次世代能源新創鏈結大企業

    科技部旗下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TTA)於今(19)日聯手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新竹喜來登舉辦「SEMI X TTA 半導體新創及成熟企業媒合交流會」,集結6家來自綠能、環保、自駕車等領域的新創團隊發表先進創新技術,吸引近30位高科技企業領導人、投資長及企業創投等到場交流,藉由多方互動與討論,相互激發產業新火花,在新創界中持續成長與邁進,期能發掘足以創造下一個世代成長動能的優質新創。

    本次活動以「Cleantech」為主題進行新創展示。現場邀請到「鴻海集團技術長 魏國章」和「行競科技董事長 洪裕鈞」與新創進行焦點對談,討論電動車領域之未來趨勢與發展。希望結合更多台灣高科技成熟企業和新創共同參與電動車技術及市場開發。參與之EV新創包括提供電動車全方位充電方案的「起而行綠能」、電力管理軟體系統的「岳鼎」、綠電訂閱平台的「奇異果新能源」、鋁電池技術的「亞福儲能」、AI智慧電管家的「高宇能源」與電池管理系統的「漢穎科技」。期望在產業快速翻轉的環境下,透過新創團隊的技術展現,為綠能產業注入新動能與新方向。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於現場指出: 「近年台灣政府在新創產業環境的建構即為用心,而台灣科技產業在全球具有領先地位,如何透過活動讓企業與新創有更多的火花,是目前台灣政府與企業持續努力的方向。而SEMI站在幫助成熟企業永續,同時培育更多有潛力發展的新興科技新創的想法,於近年成立高科技創新創業平台,期協助高科技成熟企業從策略性角度找到合適的新創,進行策略上的對接與合作。近期也得到許多企業創投的支持,例如Intel, 安謀(ARM), 聯華電子, 聯發科、三星、富士康等等,未來期望能促成更多成熟企業與科技新創更多的合作機會。」

    科技部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司長許增如則表示:「科技部TTA期望藉由此次活動平台,成功協助團隊鏈結大企業,將新創團隊技術力徹底發揮並應用於實際場域,使團隊成為邁向國際市場的耀眼新星,在國際的舞台上展現台灣的新創實力與創新能量。同時感謝現場企業的蒞臨,期待透過台灣產業與SEMI的帶領,以及科技部、TTA平台與科技會報的資源投入,讓台灣創造更多的產值與經濟機會。」

    活動上半場邀請到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Bosch 旗下創投Robert Bosch Venture Capital 投資總監Yvonne Lutsch,分享Bosch與新創合作進行外部創新之經驗。焦點座談則由鴻海集團魏國章技術長擔任主持人,與行競科技洪裕鈞董事長、TTA新創起而行綠能簡金品創辦人與岳鼎科技梁永昌創辦人,針對台灣未來Electric Vehicle發展進行對談。鴻海魏國章技術長認為:「台灣過去缺乏軟體平台,但在此方面絕非劣勢,透過MIH平台的開展,讓來自德國與矽谷的海外華僑紛紛想回台發展,未來也規劃在新竹設點。目前MIH聯盟會員數已跨過1000家,預計自7月將從鴻海獨立出來。」行競科技洪裕鈞董事長表示:「電動車產業對於台灣來說是非常大的機會,因為台灣具有從概念構想到實際實現的最短距離。但因為多數公司以供應為主,因此缺乏整合型的人才。透過MIH平台的開發預期在整合上將是非常大的助力,並有助於縮短出海口。」

    起而行綠能簡金品創辦人說明:「起而行綠能團隊來自工研院,做電動車研究近20年、做充電樁近15年。除設備外,在軟體的研發也深具優勢,包含智慧程式後臺、車端系統軟體的整合應用等。台灣優勢在島內即可找到完整電動車方案,但當我們提供國際大廠解決方案之後,應該思考我們的出海口。過去靠政府透過推動方案執行進度較慢,現在透過MIH平台的開發將大家聚集在一起,而如何進行整合和篩選則是鴻海強向,相信台灣在未來機會是很好的。」

    岳鼎科技梁永昌創辦人表示:「電動車在台灣的痛點,就是在能源供應的部分。一般電動車充電需求約是五個家庭的用電量,對家庭來說相較成本較高。因此多數國家會建置都會區的充電管理。岳鼎希望可以有效降低建置成本,希望和車廠做緊密結合,成本降至最低,用更低的成本做到更便宜更有效。台灣在新能源或能源轉型的機會中缺乏系統整合的人才,在面對不確定的對未來,錯誤方向或許可以帶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面對新的產業或新世代,相信台灣團隊會有很強的執行能力。」

    活動下半場則依「能源儲存」及「能源管理」兩大主題由新創團隊進行Pitch。在能源儲存領域,由累積25年以上鋰電池系統及模組的專業經驗的漢穎科技,以及全球首家邁入鋁電池商業化發展的亞福儲能說明其公司技術及產業應用。漢穎科技為一間重視創新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公司,公司核心技術在於電池管理系統(BMS)的安全性與功能性設計,提供可靠的電源管理系統解決方案,目前產品已廣泛應用於電動工具、電動二輪車、儲能系統等。亞福儲能則為全球首家邁入鋁電池商業化發展之公司,投入材料製備與研發,聚焦特用化學及關鍵技術發展,建立國際領先之技術實力。鋁電池具備「快速充放電」、「高耐候性」、「安全」、「環保」、「長壽」等優勢。

    在能源管理領域則由提供不斷電系統及儲能與物聯網(AIoT)打造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的高宇能源,以及構建綠電訂閱平台奇異果新能源進行演示。高宇能源透過智慧電管家結合行動電源、不斷電系統及儲能與物聯網(AIoT)打造全方位能源解決方案。讓使用者可以將居家升級為電力智慧家庭,停電時會自動打開儲能電量避免供電中斷。此外,消費者亦可透過智慧電管家獲得與電力網路互動的權利,成為電力公司分散式電網的一環,電力公司也可減少大量的電網建置與維護費用。奇異果新能源則透過構建綠電訂閱平台,將自主研發的AI智能用電優化技術可以為一般用戶即時提供用電數據,讓民眾對電力浪費有感並透過數據建議,進而即時監控高風險家電的線路狀況,有效提供用電安全。其平台也預計在2021下半年在台灣正式上線,並規劃於兩年內擴展至美國,東南亞和日本市場。

    新創事業進軍全球市場誠屬不易,此次活動吸引近30位高科技大型企業高層主管及創投投資人參與,若能順勢利用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開發可供半導體業者採用之產品、技術或垂直應用方案,就有機會站在巨人肩膀上前進世界。科技部TTA期望藉由與SEMI共同辦理此次活動,藉由大企業深厚的技術、研發背景與對於未來市場趨勢的精準眼光,提供新創在綠能產業領域更多的願景。同時創造更多潛在募資、技術及商業合作機會,並且扣合國家未來發展目標,共同攜手業界推動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