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推薦】 『六月份有什麼超值得期待的電影?』✨ -
時序六月,即將進入盛夏酷暑,而每個月初1號的【地下推薦】也邁入第六篇,這次和前五個月一樣,選了心中值得關注的10部電影要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每個月都能感受到電影的美好。 -
👉6/1《#樹下驚魂》#Underthetree
《樹下驚魂》有著北...
【#地下推薦】 『六月份有什麼超值得期待的電影?』✨ -
時序六月,即將進入盛夏酷暑,而每個月初1號的【地下推薦】也邁入第六篇,這次和前五個月一樣,選了心中值得關注的10部電影要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每個月都能感受到電影的美好。 -
👉6/1《#樹下驚魂》#Underthetree
《樹下驚魂》有著北歐電影獨有的冷冽色調,描寫兩代家庭的荒謬風暴,《樹下驚魂》有著和《你只欠我一個道歉》一樣的靈魂內裡,皆充分演繹了「禍患起於細微之處」,但不同於《道歉》最後給出的救贖與希望,《樹》片導演顯然對人性的良善不再相信,最終還是如宿命般審判了筆下的角色,且只留下滿滿惡趣味的嘲諷,令觀者深感無助,給予人性最惡註解。 -
👉6/1《#犬之島》#IsleofDogs
鬼才導演魏斯安德森這次繼《超級狐狸先生》後,他再一次挑戰極度費工的停格動畫電影,不同於他的過往作品,這次故事背景設定於日本,看似簡單的故事設定,卻隱藏著政治以及社會議題的隱喻,裡頭弱勢族群需要面臨的是更為強大的敵人,而這些人的無懼以及勇氣,同時也與觀者產生緊密連結,引領我們沈浸於魏斯安德森溫暖的奇幻世界。 -
👉6/1《#愛波的異想世界》#AprilandtheExtraordinaryWorld
來自法國的《愛波的異想世界》是由法蘭克艾根錫以及克里斯提安戴士馬所合力完成的作品,電影混合著蒸氣龐克風格的科學幻想以及平行宇宙的時空概念,甚至還有統治陰謀論等理論,將如此具新意的故事架構於蒸汽龐克的大框架下,走出動畫電影中的獨特風格。 -
👉6/8《#沒關係,是渣男啊》#TheRingsideStory
導演武正晴多關注被社會遺棄的邊緣或是弱勢立場的族群,而他的個人風格正是以喜劇方式呈現這群人的故事。這次以格鬥作為切入,描繪一世無成的「渣男」因為愛情而站上擂台挑戰職業拳擊手的過程,由瑛太飾演的渣男讓人又愛又恨,搭配實力派演員佐藤江梨子,共同譜出一段荒謬卻又令人感到溫暖的戀曲。 -
👉6/14《#瞞天過海:八面玲瓏》#Oceans8
延續喬治克隆尼、布萊德彼特與麥特戴蒙主演的經典《瞞天過海》系列三部曲,今年則由珊卓布拉克領軍,率領凱特布蘭琪、安海瑟薇、敏迪卡靈、莎拉保羅森、饒舌女歌手奧卡菲娜、蕾哈娜與海倫娜波漢卡特等7位女星詮釋新版,一字排開星光熠熠的超強女力,同時遙相呼應今年坎城主席凱特布蘭琪的女權紅毯,在去年好萊塢的性侵風波後,此片是最有力的回應。 -
👉6/15《#沒人愛小姐》#Jeunefemme
坎城影展旨在挖掘淺力並鼓勵新銳導演的「金攝影機獎」,去年頒給了畢業自法國著名電影學院La Fémis的女性導演蕾歐娜瑟哈艾兒,此片從劇組人員到故事本身,皆明確瞄準了當代女性,或許在現今世代下,我們就需要一個《沒人愛小姐》。 -
👉6/22《#當愛未成往事》#Submergence
德國公路電影大師級導演文溫德森和「X教授」詹姆斯麥艾維、「丹麥女孩」艾莉西亞維坎德全新合作,多年前看了溫德森的《巴黎德州》,片中男女主角隔著鏡子講電話那場戲,至今仍是心中經典,雖然沒有很喜歡前年的《戀夏絮語》,但溫德森此次帶著兩大影星重返大銀幕,對我而言仍相當期待。 -
👉6/27《#超人特攻隊2》#Incredibles 2
《超人特攻隊》第一集聚焦於英雄的「自我認同」,當「家庭責任」和「拯救世界」互相矛盾,以此為核心展開的超級英雄故事,自然精彩萬分。而睽違十四年後回歸的《超人特攻隊2》將男女身份互調,並讓鮑伯成為專職家庭主夫,市民們則對彈力女超人寄予厚望,加上長大後的三個搗蛋英雄,這之間所產生的衝突以及麻煩,肯定不會讓人失望。 -
👉6/29《#夏日1993》#Summer1993
西班牙女導演卡拉西門,在去年初柏林影展以此片拿下旨在鼓勵新銳導演的「最佳處女作」獎,並代表西班牙角逐今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雖然未近最後九強,但其國際聲勢儼然已逐漸高漲,今年台灣六月,除了有坎城金攝影機,也有柏林的最佳處女作,兩位新銳女性導演,皆值得關注。 -
👉6/29《#燃燒烈愛》#Burning
南韓名導李滄東睽違八年推出的新作《燃燒烈愛》,改編自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短篇小說集,上個月攜手青龍獎最年輕影帝劉亞仁入圍坎城影展主競賽,而首映後場刊分數高居3.8分,打破前年由德國導演瑪倫艾德執導《顛父人生》獲得的3.7分,雖說最終也循著《顛父人生》僅獲國際費比西影評人獎,但仍不減其超高口碑評價。
#recommendedmovie#film#june#review
台灣家庭在德國先生職業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
台灣家庭在德國先生職業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
台灣家庭在德國先生職業 在 Servus Belles Abenteuer in Deutschland 小貝德國冒險求生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可以上班與人類接觸真好]
今天終於可以出來上班了,雖然很早起,但是因為都關在家,也算是一種另類坐牢或是月子中心體驗營,所以覺得已經關到有一點昏沈乏力,每天都跟老麥大眼瞪小眼。
#真是勞碌命無法放假太久
公司沒什麼人,路上也不塞車,明天還要等政府宣布下一波政策。
慢慢開工感覺真好~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覺得有趣跟你們分享,Welt 做了一個調查,女生生子跟職業發展的抉擇。
文章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97515118114/posts/10159684694553115/?d=n
報導裡講到,這是大部分女性的痛點,特別是30-40歲的女性。
時不時就被催生的我,看到這個文章心有戚戚焉,大多數的女性都覺得這個事業跟小孩就跟魚跟熊掌一樣,不可兼得。
特別在南德,大部分的女生都是相夫教子,育兒環境友善但對媽媽職業發展一點也不友善。 當然也不是說媽媽或是婦女同胞們一定就要很強勢,幹大事那樣,就是像我今天出門一樣,有自己的事情可以做,有一個目標可以讓你去做,不是只是在家裡的小天地轉圈圈。
我覺得可能對於遠嫁他鄉的人,這件事情可能更難更複雜,太年輕一畢業就來,可能求職不易,原因是因為沒工作經驗。
青壯年28-35也很掙扎,要先練語言還要找工作。然後還怕小孩生不出來,又想到拼一個穩固的職業生涯,壓力山大。
而年紀太大,可能也受到居住區域、年資等原因求職選項限縮,在不適合的職缺中打滾造成心情鬱悶。
更不用提有小孩的婦女常常就會被默默從HR清單中排除,這種明顯的秘密,我知你之連獨眼龍都知道。
你問我有沒有什麼建議,不好說或沒資格說~每個家庭狀況都不一樣,就跟一個公司一樣,有業務單位也有supporting function,只要是自己團隊最舒適狀況就可以了
我認識一些人,不管在台灣或是德國也是大學畢業就走入婚姻,或著功成名就時候毅然決然走入家庭,也是花很多的時間在小孩跟先生身上幾乎是全心全力,你說不好嗎?
好像也沒有,只是重心不同而已。
但是不管你現在像我一樣是職業婦女還是少奶奶或是萬能的母親,都要保持自己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因為你永遠可以選擇是否要再出道,出來走跳。
#昨天去看鹿
#現實的鹿
#吃完胡蘿蔔就跑
#沒辦法不能看人只能看畜牲
#不用去墾丁鹿境
#然後是Masa的食譜蛋糕
#真的好吃不是我在賣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