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綠能、經濟?從大潭藻礁公投案看人與環境的關係》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2021/2/26
本文編輯|鄭巧筠、吳柏緯
本文校正|林家宥、陳冠螢、吳佳芸
❐ 前言
近日環保團體正積極的推動藻礁公投案連署,如果連署通過,此案將會是我國第一起環境生態保育公投案,但不管這次連...
《環境、綠能、經濟?從大潭藻礁公投案看人與環境的關係》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2021/2/26
本文編輯|鄭巧筠、吳柏緯
本文校正|林家宥、陳冠螢、吳佳芸
❐ 前言
近日環保團體正積極的推動藻礁公投案連署,如果連署通過,此案將會是我國第一起環境生態保育公投案,但不管這次連署結果如何,這次的連署案已經將民間和政府爭執多年的環境和能源議題再次推回民眾的眼前。
❐ 藻礁怎麼了?
對許多台灣人而言,藻礁可能是個陌生的名詞。藻礁是由無節珊瑚藻(也稱為殼狀珊瑚藻)在硬基質上生長形成的生物礁,由珊瑚藻一層層堆疊而成,十年才生長一公分,是極其珍貴的生態。
經學者證實,桃園藻礁歷經約7,600年的孕育,蘊含生物上的多樣性與地質上的豐富性,其多孔隙的特殊性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2013年,世人更透過齊柏林導演拍攝的紀錄片「看見台灣」,看到台灣珍貴稀有的藻礁海岸壯闊之美。
台灣長達1,600公里的海岸線中,有藻礁分布的不到50公里。而座落於桃園市海岸線上的藻礁,北起大園區竹圍漁港,延伸到觀音海岸,南至新屋區永安漁港,則擁有連續約27公里長的地景。
這不僅是全台面積最大,同時也是全世界少見的特殊景觀,更是目前發現最大、最完整的藻礁生態系。
而面對全球逐漸步入極端氣候的危機,以再生能源取代傳統煤炭等化石燃料無疑成為了國際間的共識。
台灣也面臨能源轉型的問題,為了達成2025非核家園的期程,政府考慮調高天然氣的發電比例用以取代核能發電。
考量北部使用天然氣的需求,中油預計在桃園觀塘工業區進行投資。中油預定以填海造陸的方式在大潭海岸興建,施工後影響的不只是大潭藻礁,整個港區周圍海岸線的侵蝕及堆積的平衡將被打破。
這將嚴重衝擊到港區北側的白玉藻礁海岸及南側的觀新藻礁保護區。這使得整個港區的生態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 在環境、綠能和經濟間拉扯
桃園當前作為全台灣北部重要的工業區,全市近乎三分之二的海岸皆已被規劃為工商發展區的開發地。
而2007年中油在觀音保生里海岸所作的工程、2014年亞東石化為了搭建臨時碼頭而挖掘水道、2015年中油沙崙油庫修繕海纜管線、桃園海岸的兩個漁港、觀塘工業區和大潭電廠的出入水口導流堤等等的工程,都已經對桃園的藻礁生態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桃園已有75%的藻礁遭到破壞,幾乎不再生長,而有些礁體則呈現一片死寂。
桃園縣政府在2014年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觀音區小飯壢溪口以南,新屋區後湖溪口以北的四公里海岸為「觀新藻礁」保護區,由政府投入經費與資源進行保育,這也是台灣目前僅存較為完整的藻礁生態。
環保團體表示,中油的填海造地、圍堤造港對整個藻礁生態系的破壞範圍甚大,影響深遠。除了污染的考量之外,工業區的興建會帶來的淤積沙,將覆蓋住藻礁使其死亡。
❐ 天然氣接受站真的有必要嗎?
台電表示:台灣需要更充裕、多元的電力來源,若第三接收站完工,能在遇到極端氣候的衝擊時,保持較為彈性電力調度。若第三接收站不能興建,大潭電廠在2023、2024年將會形成有機組卻沒燃料的窘境,對全國的供電造成響,也會破壞北部區域供電的平衡。
此外,若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對改善空汙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天然氣發電的碳排放量,比煤炭少了足足一半,各種汙染物排放量也會大幅降低。
而對於第三天然氣接受站因大潭藻礁保育議題,而遭環保團體要求停工。
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目前第三接收站的開發,基地已經縮小到10%,同時也採用友善工法,避開部分的藻礁區,致力保護相關生態。」
王美花也提到,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是為了讓能源轉型能夠更快速的發展,政府也積極推動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目的是在符合國際間對於減碳、降低空汙等等的環保需求下,提供給產業界足夠穩定的電力。
但政府在穩定供電的同時,也將會不留餘力的去保護大潭藻礁,並表示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不僅會避開藻礁區,完工後距離海岸邊也會有將近一公里的距離。
❐ 民眾聲音出的來嗎?
有桃園沿海的社區居民便無奈地表示,雖然中油所投資的開發案尚未有明確結果,但是來自民間的聲音,面臨長久以來不被重視的問題。
因為中油在觀塘工業區的開發案爭議不斷,使得環保署不再開放一般民眾進入觀塘藻礁專家會議。
民眾喪失了多元意見交換的機會,也顯示出公民在決策過程中能參與的部分極為有限。民意沒有受到尊重、來自基層的人民無法掌握充分的環境資訊,這些事件都顯示在地居民的知情與自主的權利遭受剝奪,現行的環境問題相關的決策不但缺乏公民參與,也不符合民主的基本精神。
相較於無聲與無奈的在地鄉親,由人民自發性組成的環保團體時常關懷多項公共議題,更參與搶救大潭藻礁行動。
他們積極的向政府爭取出席公聽會等各項會議的權利,並時常分享即時的會議紀錄影片,激發社會大眾對於這類公共議題的討論,期待能以此來影響握有權力的決策者,並對政府和企業形成壓力。
❐ 反思
*由於文章長度過長,改放至圖9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2023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色經濟戰役打響,台灣又双叒輸給韓國了】
上週,歐盟執委會提出一系列法案與綠色新政架構,設立具體目標:歐盟在2030時,需較1990年減少55%的溫室氣體排放
並且提供具體行動建議,包含在2030年前種植30億棵樹以增加碳匯、2035年所有的汽車都必須是零排放、在2030年前完成3,500棟建築更新、創造16萬個新的綠色就業,以及最受關注的碳邊境調整機制 #推行碳稅勢在必行,根據歐盟及美國的計畫,
⚠️最快2023年開始,分階段對鋼鐵、水泥、鋁、肥料、電力等產業課徵碳關稅⚠️
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7月14日正式宣布推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表明政府將帶領韓國企業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步回軌道的決心,
並宣示要從「高碳經濟」邁向「低碳經濟」,加快韓國轉型為環境友善、低碳排放經濟體
🇰🇷韓版綠色新政時程及內容
☑️2017年提出計畫:#2038年將核能反應爐數量從24座減少到14座、#2060年達成無核家園目標
☑️2020年10月,韓國政府首次公佈凈零排放時間表。文在寅在國會舉行2021年政府預算施政演說時提出,#韓國要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0年12月,文在寅發表「#2050碳中和宣言」全國電視直播演說,全程以黑白畫面呈現,凸顯低碳、環保理念
☑️2021年4月,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公布《新能源與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普及促進法》修正案,#給予綠色新政具體措施相關法源,已經國會通過並將於10月21日生效
☑️ #大型發電廠的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上限 將由10%大幅上調到25%,以加速能源轉型,對抗全球氣候變遷。這是韓國在2012年規定再生能源配額標準後,時隔9年首次修法上調其上限
☑️ #再生能源配額制,利用法律對發電量500百萬瓦以上之獨立發電業,強制規定其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若業者無法自行生產達到法定配額,須向再生能源發電廠購買等額的綠電
☑️2021年7月14日, 文在寅主持韓版新政戰略會議第四次會議,最終敲定「韓版新政2.0」,將在2025年前為相關項目投入220兆韓元(1,910億美元),#預估創造250萬個就業機會
☑️原先2030年再生能源占比 20% 的目標,#將變更時程與提高占比,依照草案綠能比例2034年將增加到40%
☑️策略:靠先進的氫能等低碳能源技術、構建碳中和財政專案、推動綠色金融等綠色新政,立法並設立直屬青瓦台的「#碳中和委員會」
🇹🇼反觀台灣,若要達成2050碳中和,以目前措施根本不夠
因為台灣的減碳策略,欠缺 #國家領導人的決心、#欠缺完善法令、 #欠缺專責組織、#欠缺政策執行力
❌蔡英文多次於公開談話中提及氣候變遷治理,
現實卻很骨感,#台灣在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仍為全球倒數第五
❌依據現行的能源轉型規劃,2025年尚有80%電力來自火力發電,排碳量偏高
❌環保署把「溫室氣體管理法」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推動碳定價,施行碳費;
卻 #沒有把2050碳中和目標入法,也 #沒有跨部會的指揮機制,未能與國際接軌,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目前國內沒有施行碳定價,許多高碳排產業連碳足跡都不清楚,更別說減碳;
未來台灣若想出口高碳產品至歐美,必須繳一筆碳關稅、成本大增
❌國內減碳機關如多頭馬車,台大教授周桂田及地球公民基金會都提出,必須 #先將行政部門的系統整合,讓企業的「氣候成本內部化」,碳中和目標才可能成功
歐美均企圖透過貿易政策來對抗氣候變遷,
對於高度依賴出口的韓國和台灣而言衝擊非常大,然而南韓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信心迎接這場減碳戰役
台灣卻是政府遲遲未跟進,
勢必將影響 #產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外資投資意願 #企業龍頭必須自己來
大佬們反而比政府更緊張也更具號召力
台灣必須體認到 #未來排碳必須付費,
因此減碳是必須走的路
不僅是為了下一代的環境權與生存權,
#更攸關台灣未來的產業及經濟生死存亡⚠️
#綠能經濟是國際普世價值及共同趨勢
#台灣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解決問題
#不能再以虛應的態度面對
#保護環境也保護台灣的優良經濟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2023 在 再生能源資訊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國外焦點新聞
#能源轉型 #綠電先行
《俄亥俄州 躍全球太陽能重鎮》
美國最大太陽能面板製造商First Solar宣布,將投資6.8億美元在俄亥俄州興建當地第三座太陽能面板廠,打造中國以外全球最大太陽能面板整合製造園區。
First Solar在俄亥俄州托雷多(Toledo)地區已有兩座廠房,第三座廠房占地5萬多坪,將在取得營建許可及地方政府補助後動工,預計2023年上半投產。新廠初步年產量可達3吉瓦(GW),相當於57萬戶家庭用電量。
👍全民按讚支持 #台灣發展再生能源
🔎欲知詳情《https://boeenergy.pse.is/3j9747 》
台灣再生能源比例2023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蘋果公布2020年200大供應鏈名單:要求綠色能源,「再生鋁」為主要發展項目.....(05/31/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復揚科技、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蘋果為了完成2030年碳中和,蘋果由紅轉「青」了,綠色能源製造成為蘋果挑選供應鏈的條件之一。
文:莊貿捷
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外界紛紛盤點台灣供應商,其中台積電、鴻海及大立光仍入列,而台灣遭移除的供應商,包含正隆、復揚科技、京嘉光電、達方、美律以及明翔科技。本次最大看點是,為了完成2030年碳中和,蘋果由紅轉「青」了。
由於是否使用綠色能源,成為蘋果挑選供應鏈的條件之一,因此,供應商多奮力轉型,這當中又以「再生鋁」為主要發展項目,蘋果表示將持續推進製鋁技術,讓無碳鋁成為對抗氣候變遷的解方。
蘋果公布供應鏈名單 主要台廠據點曝光
日前,蘋果公布2020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受到外界矚目。其中,台灣護國神山台積電依然列位其中,報告中指出主要廠區,包括台灣新竹、台中、台南等。而蘋果自主開發處理器晶片、iPhone關鍵晶片,也都將由台積電獨家代工。
鴻海代工廠區,則遍及中國、印度、美國、越南和巴西等地;和碩集團主要據點分布中國、印尼、日本、澳洲等地;仁寶集團代工蘋果產品據點在中國重慶和江蘇;泰國佛丕府(Phetchaburi)和越南永福省(Vinh Phuc),而仁寶主要代工iPad產品。
另外,光學鏡頭廠大立光據點在中國廣東和台灣台中;光寶據點在中國廣東和上海,法人指出,光寶主要供應蘋果iPhone充電器。由於近年大立光股價疲弱,日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報告指出,蘋果鏡頭供應鏈價格競爭最壞時期已過。
因此,台系光學廠大立光與玉晶光自2021年第3季起受惠蘋果新產品動能,並同自2022年開始受惠於蘋果開發的48MP高階鏡頭與AR/MR頭戴顯示器(HMD)帶動新升級週期。
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投控主要據點,包括中國江蘇和上海,供應蘋果系統級封裝(SiP)和WiFi模組產品,另外日本山形市(Yamagata)、韓國京畿道(Gyeonggi-Do)、新加坡、以及台灣高雄和桃園中壢廠,也是供應蘋果所需晶片先進封測基地。
被動元件廠國巨主要據點包括中國福建、廣東、江蘇;墨西哥塔茅利巴斯州(Tamaulipas)、台灣高雄、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以及越南同奈省(DongNai)。
廣達據點在中國重慶和上海和泰國曼谷,法人表示廣達主要代工Mac筆電和Apple Watch;英業達據點在中國上海,法人指出英業達主要代工組裝AirPods藍牙耳機;緯創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印度卡納塔卡省(Karnataka)以及美國德州。
電源供應商台達電據點在中國湖南和江蘇、台灣新竹和泰國北柳府(Chachoengsao);iPhone機殼可成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通訊連接器正崴精密主要據點在中國廣東和江蘇等。
HDI廠華通主要基地在中國重慶、廣東和江蘇以及台灣桃園;IC載板廠景碩據點在台灣桃園和新竹;印刷電路板南電主要據點在中國江蘇及台灣台北和桃園;印刷電路板欣興電子據點在中國江蘇、日本北海道、台灣新竹和桃園;石英元件廠晶技據點在中國浙江和台灣桃園。
郭明錤報告指出,未來高速成長的折疊手機市場,將成為各大手機品牌兵家必爭之地,折疊手機可望帶動高階手機下一個超級換機週期。他認為蘋果可能在2023年推出配備8吋QHD+可撓式OLED顯示器之折疊iPhone,未來供應鏈將會改變。
蘋果承諾碳中和 供應鏈明顯綠化
蘋果去年承諾,將在2030年碳中和,持續在產品中提高低碳和回收的使用比例。因此蘋果在美鋁、力拓成立合資企業Elysis研發無碳冶鋁材料,去年中開始投入生產用於16吋MacBook Pro。
早在2018年蘋果就提及,無碳冶鋁的計畫,如今仍處於研發階段。因此蘋果提倡再生鋁製造仍是供應鏈主流,南平鋁業就是蘋果再生鋁的夥伴之一。於2019年開始為蘋果提供iPad、Macbook的鋁製機殼。
這一次公布的名單中,新進金橋鋁材為福蓉科技主要競爭者,該公司是亞洲中最大鋁材加工廠之一,除了手機的金屬中框與筆電外殼外,還跨足航空、汽車和建築等項目,並推動綠色工廠計畫,以天然氣取代重油,建置氣體、汙水處理系統。
另外,荷蘭帝斯曼(DSM)公司,為蘋果USB-C連接器主要供應鏈之一,為了實現「輕量創新」,目標將在2030年企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三成,旗下新產品碳足跡較現有產品低65%。
據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報告指出,新上榜的奧地利稀土金屬加工商攀時,是全球碳捕捉與封存技術關鍵廠商,主要供應導電膜與薄膜電晶體面板的鎢塗層。
據蘋果近日公布的供應商責任進展報告顯示,全球已有超過百家家供應商承諾,未來將使用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環保化正在加速,也代表無碳冶鋁、金屬回收利用等環保、再生技術的成為趨勢,市場也可能進一步推升國際鋁價的走勢。
2018年蘋果執行長Tim Cook也強調,蘋果致力推動益於地球的技術,也期待未來能使用這種製程不直接排放溫室氣體的鋁金屬來生產產品。未來投資人也將持續關注這波節能減碳的風潮,才可以做好投資上的分配。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17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