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

  • 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7 15:00:30
    有 760 人按讚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 並開啟🔔

    1.不是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21世紀的氣候變遷已取代戰爭,無論冰山或火山,大自然都對人類發動了猛烈的回擊。且自2009年暖化墜入了失速列車,大自然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搏鬥,全球即將消失的一百個地方,正從絕美成為絕景。

    2.2009是這場氣候戰爭一個重要的起點,那年在北歐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氣候峰會COP15亟欲在京都議定書之後,替人類找尋減排的具體作法,因為全球遭逢了一連串氣候災難,包括暴雨洪水野火,不只工業革命發源地的歐洲,就連台灣也因莫拉克風災在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

    3.正負二度C紀錄片也因這個關鍵的時間點在隔年誕生,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試圖用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發出預警,也就在同一時間,畢生致力於抗暖化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於奔波途中在飛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他所任教的史丹佛大學整理他生平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內文}
    我們曾經以為只有戰亂,才會導致生離死別;只有外族侵略,才會國破家亡。其實當人類走入21世紀,氣候變遷已經取代戰爭,來自極地的冰川,來自沉默地底的火山地震帶,都正在對人類肆無忌憚的掠奪攫取,發動一波波猛烈的回擊。

    像是位於印度西部的馬爾地夫,這串上帝灑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由22個環礁1200個熱帶島嶼組成,因為海平面上升,最早被宣告100年內不再適合人居,多數島嶼可能在本世紀末沉入海中消失;位於加拿大的西哈德遜灣,暖化加速導致冰層破裂時間,足足比北極圈早了三個星期,也正危及食物鏈頂端北極熊的生存;而跨越非洲西南部的納米比亞沙漠,號稱全球最古老沙漠,由於平均氣溫預估將在未來80年間上升攝氏3.5度,粗估氣溫只要拉高攝氏2.1度,就會讓當地四到五成獨特的野生動植物了無生機。

    「全球即將消失的100個地方」,這是2009辦在北歐哥本哈根對全球最重要的一場氣候峰會COP15場外最受矚目的照片展。從清真寺到消失的葡萄園,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率先提出報告,然後委由當時國際頂尖攝影師拍攝照片,希望能喚醒世人對環境的重視,卻沒想到絕景成了絕響,全球暖化自此墜入了失速列車,整整十年一路狂飆,釀成2019年7月,成為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歷史上最熱的五個年份,全出現在距離我們最近的五年裡,而也是從那一年2009開始,地球與人類展開了新一輪的搏鬥。

    那年6月的北京,暴雨使正午的白晝如黑夜,其後整個中國22省下起了大豪雨,不只四川、湖南、湖北淹大水,連廣東、廣西、江西、貴州,過去鮮少出現大水患的長江以南地區,降雨量及降雨強度都超越了歷史極值;同年11月,澳洲驚傳70年來規模最大也最嚴重的沙塵暴,粗估4千萬噸的沙塵讓雪梨宛若火星,知名地標雪梨大橋及歌劇院,也淹沒在漫天風塵裡。

    台灣也在那場大自然的搏鬥中倒了下來,同年8月8日莫拉克風災,許多人的家園就在眼前被整座沖走,大片村落也瞬間被土石流掩蓋徹底消失,搜救罹難者的義消,甚至在攝影機前被洪水活活滅頂,全是因為颱風來襲時,全球暖化所導致史無前例的瞬間暴雨。

    同一時間,地球另一端陷入嚴重乾旱,那年聯合國估計東非之角,至少有相當台灣總人口數的2300萬饑民無水無糧,其受難人數及慘況,遠超越過去任何一場非洲戰爭。

    而那年的森林野火,也從南半球的澳洲,一路燒向美國、希臘等每一片乾旱土地;年底的寒冬,地球向工業革命起源地發出重大警訊,多地氣溫直逼攝氏零下22度,宛若一片南極大地,直到這個相信人必可戰勝大自然的標誌地,也在大自然面前認輸倒下。那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哥本哈根,號稱史上最多全球元首出席,卻未能達成挽救人類的氣候協議,彷彿宗教家的末日預言,宣告了人類未來10年20年氣候戰爭的節節敗退。

    正負2度C紀錄片內容:「八月八號傍晚,這邊就淹水了....土石流我會害怕啊..... 」
    「我非常關心氣候變遷,因為我不希望我們的子孫後來質疑我們,就像我今天需要對採取更具體的行動應對氣候變遷所提出的質疑一樣。」

    文茜的世界周報主持人陳文茜,2010年率領團隊製作正負二度C紀錄片,以科學數據向台灣民眾提出預警,自1750年工業革命之後,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都快速飆升,但在兩次大戰期間,還勉強被控制在大自然可接受的範圍內,其後一直到1980年代,溫室氣體與地球生態展開拉鋸戰,也就在這段期間,科學家開始辯論暖化是否真正存在。1980年後,全球氣溫一路飆升,人為影響力超越了自然,直到今天。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海平面上升伴隨颱風加劇,仍將是人類未來第一及第二大威脅,還有大火在半乾燥地區,長期乾旱加上溫度升高都會增加野火的可能性。我非常擔心未來兩到四世紀,海平面會上升2到5公尺,一旦這個過程開始啟動,我們稱之為臨界點,你恐怕就無法再回頭。」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史丹佛大學教授史耐德,畢生致力於氣候變遷研究。早在尼克森時期擔任總統顧問的他,盡一切力量遏制全球暖化。2007年,他以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之共同撰寫人,與前副總統高爾共同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卻不料晚年罹患血癌,仍馬不停蹄地為氣候變遷議題奔走。直到2010年7月,在倫敦飛往斯德哥爾摩的機上心臟病發辭世,享年65歲。史丹佛大學在他過世後,整理出他生平幾段重要談話,迄今聽來仍如暮鼓晨鐘。

    已故美國家科學院院士 史耐德教授:「這已經是科學界的一大共識,二氧化碳累積會成為一個潛在問題,但關於在10年或20年內,它將產生多大影響,且氣候在哪些地區會變得更好,哪些地區會變得更糟,這部分才是爭議所在。我們也知道,你們必須停止讓大氣環境像一個毫無標價的汙水管線任意傾倒,讓諸如煙囪、汽機車廢氣或土地變更使用任意汙染,這些都是大家所知道的,不是僅限於數百人左派小圈圈腦袋才知道。我們向國會聽證,跟官員部長交談,還有在國內外會議討論裡,早就有了。特殊利益者往往會抓住有利於他們意識形態或立場的東西,結果就是出現雜音,通常是他人斷章取義,變成是世界末日對上對你有益的事,我坦承我有偏見,世界末日和對你有益這兩種結果是可能性最低的。我們研究的是多層面的潛在結果,系統科學家所做的,就是嘗試找出多種結果間的相對可能性。所以如果嘗試當是非題來解決,拿出200份科學報告,諸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之類的科學家報告,通常得歷經三年撰寫,通過兩輪審查,每個章節都有1000條評論。然後,對於石油地質學家來說,你會知道他們的特殊利益就是尋找石油,拿你知道的石油公司的錢,只因為他們擁有博士學位,就能在電視上大放厥詞,你知道我們會對此感到有點憤怒,我們說那是扭曲言論。他們說不,那是平衡報導,這才不是什麼平衡報導,完全是扭曲言論,因為他們沒有相對可信度及呈現多方立場,這意味著他們要把它交付公眾和政治領域自行解決。他們明明有能力(持平論述),但他們卻幾乎不這樣做。」

    整整12年,人類在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中載浮載沉,2021疫情下的地球日,讓我們想起了2009年那個悲傷的開始。在美國領導下,人類似乎試圖重新扭轉局勢,只是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回到初始、最美麗的起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jgwg3gLLQ

  • 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2 16:54:01
    有 26 人按讚

    無可迴避必須嚴肅面對的事實,關於任何一種核子設施,這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風險。

    這也不過就是兩個禮拜前所發生的實際事件。儘早安全有秩序地將台灣的核子設施汰除,才是對於台灣的長治久安,永續發展最為有利的選項。

    伊朗納坦茲(Natanz)核子設施11日突然停電,官方稱遭到恐怖行動攻擊,匿名以國官員透露,以色列是幕後主謀,並且指出伊朗核子設施「大爆炸」,摧毀內部供電系統,破壞程度比外界所知還要嚴重。(資料照/路透社)

    伊朗核設施大爆炸 電力網全當 官方控遭恐怖攻擊(04/12/2021 中時新聞網)

    伊朗納坦茲(Natanz)核子設施昨(11)日突然斷電,官方稱遭到恐怖行動攻擊,伊朗官方並未明確指控誰是肇事者,不過匿名以國官員透露,以色列就是幕後主謀,並且指出伊朗納坦茲核子設施「大爆炸」,摧毀內部獨立供電系統,破壞程度比外界所知還要嚴重。

    綜合《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路透社報導,作為伊朗鈾濃縮計畫核心的納坦茲核子設施昨日突然斷電,伊朗原子能組織(Iran Atomic Energy Organisation)發言人卡馬萬迪(Behrouz Kamalvandi)指出,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輻射汙染,不過當地媒體後續報導,卡馬萬迪在事故中頭部、腿部受傷,當時伊朗官方並未公布事故發生原因。

    伊朗原子能組織首長沙列西(Ali Akbar Salehi)後續譴責這起事件是「核子恐怖主義」行動,並且保留對肇事者採取行動的權利,沙列西並未在聲明中指出哪個國家才是背後主謀。

    不過《紐時》引述美國及以色列情報官員指出,以色列有參與這起破壞事件。情報官員透露,伊朗納坦茲核子設施的破壞程度實際上比官方公布的還要嚴重,「大爆炸」摧毀核設施獨立、受嚴密保護的內部供電系統,該座供電系統主要為濃縮鈾的地下離心機供電。

    匿名官員描述以色列的機密行動,指出這起爆炸對伊朗濃縮鈾的能力造成沉重打擊,德黑蘭恐怕至少得花上9個月時間才能讓納坦茲核子設施恢復生產。

    目前以色列官方並未承認、但也未否認是否參與這起事件。另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這起事件受到以國媒體廣泛報導,以色列公共廣播電台更不尋常地指出以國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是幕後主謀。

    沙列西指控這起攻擊事件是由反對伊朗核子產業、政治發展的人士所發起,並且反對伊朗重回談判桌、協商鬆綁制裁。

    目前尚不清楚美國總統拜登事前對這起攻擊行動了解多少,拜登一直希望重新恢復正式名稱為聯合全面行動方案(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JCPOA)的2015年伊朗核子協議,不過以色列對此並不滿意。

    美國、伊朗、中國、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原訂本周將就協議重新展開協商,目前尚不清楚這起攻擊事件將如何影響談判過程,不過分析師指出,如果伊朗最終認定以色列是主謀,它的因應手段將面臨複雜的算計,政治風險分析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的分析師羅姆(Henry Rome)指出,伊朗將被迫報復,警告以色列所有攻擊行動都必須付出代價,但同時德黑蘭又必須確保復仇行動不會阻礙西方國家持續推動核子協議。

    以色列先前就有多次破壞伊朗核子工作的紀錄,攻擊手段擴及網攻及暗殺。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10日才重啟納坦茲核子設施的先進濃縮鈾離心機。

    先前有媒體指11日斷電是受到網路攻擊,不過伊朗專家認為不太可能,因為納坦茲核子設施使用獨立電網,配有好幾個備用能源系統,並且受到多重防護監控,智庫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伊朗計畫主席瓦艾斯(Ali Vaez)認為,攻擊方可能是針對設施直接攻擊,情報官員指出,確實是引爆爆炸裝置的攻擊行動。

    文章來源:Israel appears to confirm it carried out cyberattack on Iran nuclear facility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1/apr/11/israel-appears-confirm-cyberattack-iran-nuclear-facility

    文章來源:Iran says Natanz nuclear site hit by terrorism - TV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iran-nuclear-natanz/iran-says-natanz-nuclear-site-hit-by-terrorism-tv-idUSKBN2BY052

    文章來源:Blackout Hits Iran Nuclear Site in What Appears to Be Israeli Sabotage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11/world/middleeast/iran-nuclear-natanz.html?action=click&module=Spotlight&pgtype=Homepage

    完整內容: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412002415-260408

    PS. 這是今天才發生的類似事件:
    無可迴避必須嚴肅面對的事實,關於核子設施,這是真真實實存在的風險。

    嚇!以色列核子反應爐險遭敘利亞飛彈擊中!以色列發動反擊報復敘利 / Israel strikes targets in Syria after missile lands near nuclear reactor
    https://www.facebook.com/momlovestaiwan/posts/2144133849055524

    PPS. 只要核電廠存在一天,再怎麼說,總是有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可能對於核子設施造成安全威脅的風險因素,除了人為因素,還包括所處環境中,大自然所帶來的安全威脅的風險因素。對於台灣來說,包括我們無法改變的先天地質特徵,那就是,除了台灣島是位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之上,還再加上也是位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相互擠壓碰撞的隱沒帶之上的雙重地質特徵,這使得台灣島終年都會大大小小的地震頻頻發生,遭遇到毀面性的超級強震來襲的機率絕對存在,所剩的只是何時會發生的問題而已。

    這是我們必須嚴肅面對的,真真實實的風險問題。

    而對於自身無法承受得起的風險,最安全、最有效、也最理性的做法就是盡快的徹底地消除這個風險因子,不是嗎?

    附圖二的視覺話表格,就是關於風險控管的各種不同層度的有效性解決方案的示意圖。倒三角型圖表越下方的風險控管措施屬於越無效的方法,越上層的風險控管方式代表越有效消除風險因素的解決方案。

    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 台灣位於哪個地震帶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9 19:31:43
    有 95 人按讚

    【有地震!塊陶啊!但核災發生要逃去哪?】

    昨天晚上接連兩起地震,震央在花蓮縣壽豐鄉,最大震度六級,劇烈的搖晃讓人站不穩,家具也跟著傾倒位移,南投、台中、宜蘭、台東、雲林、彰化、嘉義及苗栗也有四級的震度,幾乎是全台有感。

    發生核災的日本福島與我們同樣位處地震帶,中央地質調查所近期陸續確認,核四廠位於多處地震斷層上,其中有一條長達兩公里的S斷層,就在核四廠的正下方穿越整個廠區。

    核四廠的兩部機組,目前只有一號機完工,但共有 #一千七百七十七項的設備 是從二號機轉移過來拼湊用的,還有許多項目 #沒通過安全檢測,包括 #安全救援系統的電源、#反應爐以及圍阻體的安全控制電源 等。

    核四廠原先就有許多安全疑慮,加上台灣脆弱的地質環境,核四既不應該,也不可能重啟,預計將在八月進行的核四公投,請與綠黨一同關注,並堅決投下不同意票!

    __
    成為黨員》 t.ly/b00g
    成為志工》 https://bit.ly/3nKuG8z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抵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