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人嫁給大陸人國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人嫁給大陸人國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人嫁給大陸人國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人嫁給大陸人國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蔡正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血友少年的台版冷血劇 轉載:聯合報社論 幾經波折, 身陷大陸湖北的血友症少年小宇 在藥物行將用罄之際, 取得當地政府特許 自成都搭機返台,趕上開學, 也為兩岸政府 「究竟誰沒人性」之爭解了套。 儘管小宇已經返台, 但台灣民眾對他的身分論戰 卻未止歇, 這部因小宇母親言論違逆當道、 不順網民...

  • 台灣人嫁給大陸人國籍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26 15:15:21
    有 1,498 人按讚

    看血友少年的台版冷血劇

    轉載:聯合報社論

    幾經波折,
    身陷大陸湖北的血友症少年小宇
    在藥物行將用罄之際,
    取得當地政府特許
    自成都搭機返台,趕上開學,
    也為兩岸政府
    「究竟誰沒人性」之爭解了套。

    儘管小宇已經返台,
    但台灣民眾對他的身分論戰
    卻未止歇,
    這部因小宇母親言論違逆當道、
    不順網民的「戰完國籍、戰母親」
    冷血劇,仍持續上演。

    少年小宇的故事,
    堪稱是這場兩岸因防疫
    而衍生的政治大鬥法中,
    最高潮迭起、也最具戲劇性
    反轉效果的一齣。

    從最初武漢台胞呼籲
    蔡政府放行包機返台未果,
    兩岸政府因而放話互嗆;
    隨後我方「千里送藥」傳佳話,
    不旋踵又傳藥劑已經告竭,
    政府為德不卒。

    遂又由陳時中宣布
    藥劑早已備妥,
    斥少年母親「得了便宜還賣乖」;
    然後,劇情又逆轉為
    藥開了卻仍未送過去…。
    種種反轉再反轉的劇情,
    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其間,網路鄉民煽風點火、
    添油加醋,
    連所謂「前外交官」
    都趁熱軋上一角,
    聲稱少年之母先嫁台灣人
    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後離婚改嫁給中國人
    才生下血友少年,
    少年和母親均無
    中華民國國籍云云。

    這番「身分起底」說
    立刻在網路論壇炸翻鍋,
    連當年放寬大陸人士納入健保的
    前總統馬英九也被拖出來討伐,
    隨即,要求修法杜絕大陸人士
    使用健保之聲四起。

    所幸,陸委會一紙聲明,
    再次翻轉這齣冷血鬧劇:
    原來少年的生父確為台灣人,
    小宇更是貨真價實
    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和
    身分證的正港「台灣之子」,
    母親也合法擁有我國國籍。

    但殺紅眼的網民仍不罷休,
    立即轉移戰場批評
    小宇母親之言行
    毫無「台灣價值」,
    指她拿台灣、吃台灣、用台灣,
    卻嫌台灣、罵台灣、讚中共,
    其子小宇不配享用健保。

    多虧少年小宇的這番生命
    與人倫的煎熬,
    讓國人注意到
    誰應優先登機的問題,
    也暴露蔡政府無肩扛起政治壓力、
    卻一味屈從民粹的真正面目,
    因而在人道考量當前時
    選擇了國籍歧視為判準。

    當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說出「當初沒有選擇我國國籍,
    就要承擔自己的選擇」的名言時,
    也讓自己的政治顏色蓋過專業。

    多虧少年小宇,
    讓民眾再度見識政府
    處理假新聞的「雙標黨」作風。

    一些小老百姓因一時不察
    轉傳朋友訊息,
    就要被約談、裁罰;
    但前外交官散發
    完全不符事實的訊息,
    卻不見政府採取任何處置。

    難道只因前外交官是「自己人」,
    就能輕輕放過?

    也由於少年小宇,
    人們看到就算陸委會深夜闢謠
    也無助定紛止爭,
    讓被仇恨沖昏頭的社會復歸平息,
    也無助阻止仇恨言論恣意蔓延。
    若連一個血友病少年都不放過,
    台灣的言論自由
    有何值得驕傲?

    更讓人憂心的是,
    這股網路冷血飆風還變本加厲,
    從標籤化上綱為妖魔化。

    首班武漢包機返台時,
    機上的「台灣媳婦」陸配
    被刻意寫成「中國籍人士」;
    如今,更進一步把小宇的母親
    形容為「中國黑寡婦」。

    如果說中共樂見台灣分裂對立,
    散布這些言論的人,
    還真是「居功厥偉」。

    失去人性的政治,
    不可能落實為民主。
    患病的少年是台灣之子,
    硬要他為母親的言行負連帶責任,
    絕不合理;

    不顧其性命安危者,
    則更是冷酷。
    這種心態,
    已不止是言論犯或思想犯
    要不要受懲的問題,
    而更像專制國家才有的株連三代、
    罪及妻孥落伍思維的復辟。

    號稱民主進步的台灣,
    竟可假藉「防疫」之名
    夾帶如此褊狹的仇恨歧視言論,
    藉由鍵盤網路四溢橫行,
    豈非自甘墮落?

    許多人應該還記得
    五年前溺斃在土耳其海灘
    敘利亞三歲難民兒童艾蘭。

    艾蘭的犧牲,告訴世人:
    即使仇恨再深、政治鴻溝再大,
    都不應阻止人們對孩子
    及時伸出援手。

    遺憾的是,
    在少年小宇的奇幻返台過程中,
    我們看到太少的悲憫,
    卻被太多的仇恨敵意
    嗆到難以呼吸。

  • 台灣人嫁給大陸人國籍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6 06:00:05
    有 186 人按讚


    #社論

    母失言、子背鍋:看血友少年的台版冷血劇

    搭載血友病少年與母親的長榮航空公司班機,24日深夜10時46分降落桃園機場,血友病少年(右二)與母親(右)穿著全身防護裝備,由檢疫官陪同下機。記者陳嘉寧/攝影

    幾經波折,身陷大陸湖北的血友症少年小宇在藥物行將用罄之際,取得當地政府特許自成都搭機返台,趕上開學,也為兩岸政府「究竟誰沒人性」之爭解了套。儘管小宇已經返台,但台灣民眾對他的身分論戰卻未止歇,這部因小宇母親言論違逆當道、不順網民的「戰完國籍、戰母親」冷血劇,仍持續上演。

    少年小宇的故事,堪稱是這場兩岸因防疫而衍生的政治大鬥法中,最高潮迭起、也最具戲劇性反轉效果的一齣。從最初武漢台胞呼籲蔡政府放行包機返台未果,兩岸政府因而放話互嗆;隨後我方「千里送藥」傳佳話,不旋踵又傳藥劑已經告竭,政府為德不卒。遂又由陳時中宣布藥劑早已備妥,斥少年母親「得了便宜還賣乖」;然後,劇情又逆轉為藥開了卻仍未送過去…。種種反轉再反轉的劇情,讓人看得眼花撩亂。

    其間,網路鄉民煽風點火、添油加醋,連所謂「前外交官」都趁熱軋上一角,聲稱少年之母先嫁台灣人取得中華民國國籍,後離婚改嫁給中國人才生下血友少年,少年和母親均無中華民國國籍云云。這番「身分起底」說立刻在網路論壇炸翻鍋,連當年放寬大陸人士納入健保的前總統馬英九也被拖出來討伐,隨即,要求修法杜絕大陸人士使用健保之聲四起。

    所幸,陸委會一紙聲明,再次翻轉這齣冷血鬧劇:原來少年的生父確為台灣人,小宇更是貨真價實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和身分證的正港「台灣之子」,母親也合法擁有我國國籍。但殺紅眼的網民仍不罷休,立即轉移戰場批評小宇母親之言行毫無「台灣價值」,指她拿台灣、吃台灣、用台灣,卻嫌台灣、罵台灣、讚中共,其子小宇不配享用健保。

    多虧少年小宇的這番生命與人倫的煎熬,讓國人注意到誰應優先登機的問題,也暴露蔡政府無肩扛起政治壓力、卻一味屈從民粹的醜陋面目,因而在人道考量當前時選擇了國籍歧視為判準。當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出「當初沒有選擇我國國籍,就要承擔自己的選擇」的名言時,也讓自己的政治顏色蓋過專業。

    多虧少年小宇,讓民眾再度見識政府處理假新聞的「雙標黨」作風。一些小老百姓因一時不察轉傳朋友訊息,就要被約談、裁罰;但前外交官散發完全不符事實的訊息,卻不見政府採取任何處置。難道只因前外交官是「自己人」,就能輕輕放過?也由於少年小宇,人們看到就算陸委會深夜闢謠也無助定紛止爭,讓被仇恨沖昏頭的社會復歸平息,也無助阻止仇恨言論恣意蔓延。若連一個血友病少年都不放過,台灣的言論自由有何值得驕傲?

    更讓人憂心的是,這股網路冷血飆風還變本加厲,從標籤化上綱為妖魔化。首班武漢包機返台時,機上的「台灣媳婦」陸配被刻意寫成「中國籍人士」;如今,更進一步把小宇的母親形容為「中國黑寡婦」。如果說中共樂見台灣分裂對立,散布這些言論的人,還真是「居功厥偉」。

    失去人性的政治,不可能落實為民主。患病的少年是台灣之子,硬要他為母親的言行負連帶責任,絕不合理;不顧其性命安危者,則更是冷酷。這種心態,已不止是言論犯或思想犯要不要受懲的問題,而更像專制國家才有的株連三代、罪及妻孥落伍思維的復辟。號稱民主進步的台灣,竟可假藉「防疫」之名夾帶如此褊狹的仇恨歧視言論,藉由鍵盤網路四溢橫行,豈非自甘墮落?

    許多人應該還記得五年前溺斃在土耳其海灘的敘利亞三歲難民兒童艾蘭。艾蘭的犧牲,告訴世人:即使仇恨再深、政治鴻溝再大,都不應阻止人們對孩子及時伸出援手。遺憾的是,在少年小宇的奇幻返台過程中,我們看到太少的悲憫,卻被太多的仇恨敵意嗆到難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