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灣人口分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灣人口分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灣人口分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灣人口分佈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19的網紅桃園市議員李光達-市長初選民調參選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若非疫情,端午連假+1天特休,應有不少本來應該出現機場航廈到日、韓、中國旅遊的,也都上了公路,也是造成大塞原因之一吧。 4天連假,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最安全國度。 又適逢各級學校畢業,國人隨國際疫情也悶一段時間了,自然傾巢而出趁端午連假全家出遊。 台灣人口分佈頭重尾輕,7、800萬人口分佈北部,受...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人向來愛叫日本做鄉下,現在不能飛日本,大家只好靠味道尋回家鄉的感覺。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自2019年於佐敦開設首間分店後,長期排長龍,登陸香港短短兩年,已經開了八間分店,每間分店天天也很多人,有人看準大家愛吃壽司郎但又拿不到飛,便想到拿號碼籌去賣,有價也有市。直至2021年壽司郎在日本已擁...

台灣人口分佈 在 2A食旅日記?Amber&Andy?台中/台北/彰化美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03:44:18

【#台中美食 #柴燒牛排 】詳文google 2A食旅日記 - 中秋烤肉組推薦!位在台中西區的「柴燒牛排FORE restaurant」是一家菜單主打原木柴燒料理的高級牛排餐廳,「柴燒牛排FORE restaurant」在網路上有著非常高的評價,同時是不少台中人慶生、約會的口袋名單,2021年因疫情...

台灣人口分佈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2:19

EP63搭配服用地圖:米國人的「第二名」語言 ❗❗ 注意:服用本圖前務必詳讀服用指示,若因不當使用導致不良反應,本店恕不負責 ❗❗ 在這集節目中,我們聊到路易斯安那非常強烈的法語文化,除了美食之外,也展現在建築、語言、制度等方面,法語在當地是無法匹敵的第二名語言,即使法國統治已經結束了200多年...

台灣人口分佈 在 comechance康承親子概念藥局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1:17:43

家裡真的很需要一個很美的地球儀❤❤ 還記得以前國中小老師都會說要去每一顆地球儀回家 那時就是文具店看到甚麼就買甚麼回家 直到有一天去了朋友家才看到原來地球儀可以這麼美!!! #從小就立定志願長大後我也要買一顆好美的地球儀 #你看小時候的志願就是那麼樸實無華 最近因為兩個孩子都上小學了(GOD時間過好...

  • 台灣人口分佈 在 桃園市議員李光達-市長初選民調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8 02:31:09
    有 189 人按讚

    若非疫情,端午連假+1天特休,應有不少本來應該出現機場航廈到日、韓、中國旅遊的,也都上了公路,也是造成大塞原因之一吧。
    4天連假,疫情控制得當,台灣成為最安全國度。
    又適逢各級學校畢業,國人隨國際疫情也悶一段時間了,自然傾巢而出趁端午連假全家出遊。
    台灣人口分佈頭重尾輕,7、800萬人口分佈北部,受限於國土幅員,再算算一高、二高、三高、五高、蘇花改、美麗的免費濱海公路也完成了,多年來政府並不是沒有在交通建設努力,連假時包括大衆運輸的增班也列入應付。

    算算台灣主要道路(如同主動脈)同時可容車輛數,如萬箭齊發上道後,前行後繼佔用總面積已經很吃緊了,旅遊動線又多集中往南部、往東部。說真的,不大塞也難,各式汽車齊上主要道路後,
    #大塞的重要背後因素,應該很多人沒思考到,就是往南的西部線也好、往東部的幹線也好,也正因台灣不大,連接各縣市主要城市、景點的疏流胃納不足,以致常有消化不良而倒塞情形(就是小腸太短)。
    若這次連假大塞全歸責交通部,或對林部長的談話多做文章,實不公平。

    有不少行政區域,包括我監督的桃園市在交通建設上,仍有很大努力改善的空間。

    回想20幾年前,那時還沒有興建中二高,清明節的正日,要回嘉義梅山鄉和叔父、堂哥會合去水上鄉掃墓,令我永遠難忘,那次起個大早,心想早起鳥兒有蟲吃,早上4點開心上了南桃園交流道。
    哇!立即陷入最大停車場的車陣中,一路或停或時數僅1、20公里緩駛,最痛苦的是憋到膀胱欲裂,只好繞入休息站,抵達梅山鄉鬧區時已過11:30,再與叔嬸堂哥們飛車往水上風水地,當然沿路縣道也塞,抵達已是過午1點多了,是我永生難忘的記憶之一。
    還有一次也是20多年前的事了,春節年假往花東去,收假前回程從花蓮新城開始塞,開到太魯閣看到牌樓,已足足花了4個多小時,再接蘇花公路、九彎十八拐……回到桃園市也花了8個多小時,再次震撼到了。
    用路人塞車的苦,我很明白,今天是連假最後一天,相信仍有很多人要承受塞車之苦。
    要非常感謝這次國人出遊,對台灣內需觀光產業、景點餐飲小吃經濟的貢獻,國際疫情未歇,我們國內的經濟就靠我們自己救,相信今年GDP的表現在四小龍中會仍居第一。

    當然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要齊心為交通紓解集思廣益,加速建設。

    #也讓我想起,台灣島國應該充分運用海洋廊路藍色公路,猶記得已停駛數十年疏運基隆與花蓮之間的花蓮輪(郵輪),是否該思考打造重啟航線,甚至增加港點。
    我個人相信,數十年後的現在,國人願意花在休閒旅行的支出增加,休閒觀型態都有很大改變,從疫情後各國邊境管制,或為免隔離的耗時,很多國人留在國內發現台灣Formosa 美麗精緻,值得探索的地方很多,有感為之驚艷。值此時,更應趁勢而為,積極思考多元觀光發展。

    長途大塞車是很辛苦的,我們是自由的國度,要如何無限上綱罵政府都是人民被保障的言論自由。

    #不過也容我提出我的思考對照,想想中國,每年十一假期、春運返鄉,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口移動潮,有的是塞數天數夜,春節返省鄉,遇天候因素,更還有回不了家過節的。

    有聽過中國人大膽抨擊他們的交通主管單位嗎?連罵省級的都不敢吭一聲,何況罵胡錦濤、罵習皇。

    #您說是不是呢?
    #台灣交通建設加油!

  • 台灣人口分佈 在 Rabbie 創業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9-18 09:58:31
    有 25 人按讚


    #台灣人口分佈 #好可怕的現實

    「台灣目前人口年齡分布的中位數約40.5歲,差不多有40萬人左右。

    如果以5歲為一個級距,那麼目前35歲~40歲這個區塊是台灣人口最多的一個年齡級距,大概是1977年~1982年出生的這個區塊吧,我自己也是落在這個區塊。」

    台灣目前人口年齡分布的中位數約40.5歲,差不多有40萬人左右。
    如果以5歲為一個級距,那麼目前35歲~40歲這個區塊是台灣人口最多的一個年齡級距,大概是1977年~1982年出生的這個區塊吧,我自己也是落在這個區塊。

    而台灣人口最快在2021年就會出現淨減少,再經過20年,到了2041年,也就是前述世代退休的時候,台灣總人口已經少了300萬人,這大約是一個台北市的人口數。

    在那之後,每年人口就會少個20萬人、30萬人,大概是一年少掉一個花蓮縣或嘉義市這樣,新生嬰兒則是從現在每年約20萬人減少到不到9萬人。

    也就是說接下來的這20年,對於台灣經濟、社會的衝擊,恐怕是不輸給台灣當年經濟快速起飛的那20年,只不過這次可能是迫降了....

    TSUTAYA (蔦屋書店的母公司) 在30年前鎖定的族群是30歲的年輕人,但他們在2011年開代官山旗艦店時,則是鎖定50歲~70歲的白金世代。

    很多企業、行業都需要根據人口結構變化來作出調整,如果20年後台灣的人口結構會是這個樣子,你現在會怎麼作? 做些什麼呢?

  • 台灣人口分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3 20:00:17

    香港人向來愛叫日本做鄉下,現在不能飛日本,大家只好靠味道尋回家鄉的感覺。日本連鎖迴轉壽司店壽司郎,自2019年於佐敦開設首間分店後,長期排長龍,登陸香港短短兩年,已經開了八間分店,每間分店天天也很多人,有人看準大家愛吃壽司郎但又拿不到飛,便想到拿號碼籌去賣,有價也有市。直至2021年壽司郎在日本已擁有超過587間店舖,分佈日本全國。在2018年至2019年的用餐人數約1億6千萬人次,超過日本人口總數,營業額更高達1,748億日圓,壽司郎更自2011年起,業績連續10年蟬聯迴轉壽司業界的第一位,而分店更遍佈香港、韓國、台灣及新加坡,版圖越來越大。

    這次會由記者及日本特派員來測試兩地的壽司郎,看看兩地的輪候時間,以及壽司質素有何不同。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520/72BGFJTOVJAWTDGA4DUAIWAI7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壽司郎 #吞拿魚 #花之戀 #日本 #台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台灣人口分佈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08 22:00:21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 台灣人口分佈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11 08:30:00

    要讓體質健全,血路必得暢通。
    我的選區,一直以來困於交通不便,我常常看到阿公載著小孩跟大車砂石車,一起奔馳在山頂路上,看得膽戰心驚。如果有一個好的鐵路、方便的公車、再加上bike轉運站,可以免去許多性命危險,對區域的發展、高齡化社會,或者是年輕人落地生根,都是非常好的。

    所以,我特別關心台中山海環線鐵路的進度,也提出了四個要求:
    一、 山手線並不需要強求全線立體化,在降低財政負擔下,提升服務機能,儘速消除地方與中央的歧見,造福市民的前題下,我覺得應先讓硬體落實「雙軌電化雙向環狀運行」。山海環線和東京等大都會的環狀線不同,許多位於「非建成區」,本質上更像法國 RER 或德國 S-bahn 的近郊通勤,串連衛星市鎮功能。部分區域其實可在維持雙線雙向電氣化運行下,進行「土建減量」,以部分用路堤代替高架橋等方式,在運輸容量不減,道路立體交會前提下,降低造價。

    二、 與地方密切合作,設計車站周邊交通計畫時,檢討海線如大肚、龍井、烏日、清水等車站目前偏弱的轉運機能,以車站為核心規劃公車接駁。

    三、 請交通部督促台中市府,在提交計畫裡,必須檢討周邊土地開發,引進商業服務、微型運動中心、社會住宅、公托與長照設施聚集,並設置在車站旁,鼓勵居民移入,創造出緊緻而便利的新型態都市。

    四、 有關設站,建議交通部不一定只依當今人口來做考量,應該是將考慮 TOD 開發下,誘導人口分佈改變與重大建設投資,讓人口、產業與交通路網形成正向循環的誘導關係,讓民眾來使用,改變交通習慣。

    除了民眾關心的交通,再來就是疫情了。
    面對這樣的疫情未爆彈,以及未來任何災害或戰爭發生時(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南來北往的國會與行政部門也該超前部署。

    我知道目前行政院已經有進行相關的視訊會議,以及處理文件數位簽章的工作。但相關二級行政單位則是各自規劃,目前似乎並沒有所謂全國性相關中央行政機關的空間配置。

    然而,針對戰爭時期(目前為準戰爭狀態)、天然災害發生等狀況發生,相關行政單位已無法在台北持續辦公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必須重申,選前我提出「國會中遷、首都減壓」的政見,正是因為目前多數的行政機關集中於台北,就像人體的心臟大腦都集中在頭部,若北部疫情大爆發,整個國家可能會陷入停擺的危機。我希望行政單位也能開始著手研究 「行政分流、功能分散」的超前部署,相關經驗也可以作為未來首都機能重新分配的參考!利用這個時機,來思考一下備援首都的方向。

    目前為止,行政政治經濟訊息等等的中心,都在台北。重新思考,台澎金馬的地理中心,其實是我們大肚溪附近,包括烏日、霧峰、南投。思量交通、區域平衡、分散風險等各層面,我們該考慮首都減壓立院先行這個計畫!

    2010年開始,其實跨越黨派,各方都有提出過這個議題,但從2010年到現今,行政部門的回覆都是「再討論看看、再研究看看」,到現在也八年了。我認為,至少明白列出遷都遷國會的可行性評估。研究過去的討論結果,多是民意還沒有凝聚,但問題在於民眾根本不知道,遷移的好處跟壞處是什麼的時候,其實民眾根本無從選擇。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這件事?
    因為國土均衡很重要!台灣很小,國土面積排名世界 140 左右;但台灣很強,經濟是世界前 25 強。你可能感覺不到,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長年的國土規劃與發展失衡。

    這樣頭重腳輕的發展,就造成了房價高漲、對年輕人的雙重剝削。
    在馬英九政府錯誤的金融與房地產政策下,熱錢集中於北部,讓台北房價一飛沖天。年輕人離鄉背景去台北,工作機會多但房價很貴。而中南部老家,雖然相對負擔得起,但缺乏發展機會。

    解決北漂與高房價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只有稅負調整,更重要的是讓產業與工作機會移回中南部,讓青年人口移回中南部,同時在新發展區域做好計劃,控制房屋供給,提供社會住宅,杜絕熱錢炒作,從供需面媒合解決問題,實惠且衝擊小。

    建設永續而均富的國家,就從國土均衡發展做起!
    讓我們好好就「首都分流」、「災難應變」、「備援首都」,提出規劃,盤點北中南行政、立法等中央機關可使用空間,指揮系統(如遠端會議、公文系統與聯繫保密通訊管道)的緊急建立,人員的調度和任務分配模式。這不僅僅是因應疫情,更是為了永續經營!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