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癌醫門診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癌醫門診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癌醫門診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癌醫門診表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2020年6月夜幕低垂,忙完門診又接連開兩三個會議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剛回到家就接到W病患家屬電話。「謝醫師,我覺得他這次也許撐不過了!我先生情況還好的時候,有交代要把他的身體給你,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們安排」 同時罹患「重症肌無力症」與「類澱粉神經病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80的網紅健康聲友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百大名醫的單元我們邀請台安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的主任 糠榮誠醫師來為我們介紹 減重/便秘/痔瘡 等等會影響平時生活品質的消化道疾病! 如果有各種消化器官的疑難雜症,糠醫師表示都歡迎到台安醫院找他喔! 糠醫師的門診 https://www.tahsda.org.tw/doctors/doctor...

台大癌醫門診表 在 海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13:31

「疑似疫苗引起血小板低下紫斑症」 一個月前,登記時知道我是第九類,因為曾經罹患過「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施打AZ疫苗前特別到台大癌醫詢問打疫苗後會不會讓紫斑症復發,那時醫生看到我從2017年血小板都很穩定,跟我說可以施打沒有問題,我也在7/17順利施打AZ疫苗。 上禮拜一(8/9)...

台大癌醫門診表 在 林嘉俊醫師 | 家醫•減重•糖尿病•疫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13:22

#林醫師的行醫故事 「醫生,我的胃痛已經兩三個月了,吃胃藥也沒比較好。」M先生是一個客客氣氣的老先生,第一次到我的門診。 本來M先生只是想要自費買效果更強的胃藥,但是我還是覺得不太放心。在反覆勸說下,他終於答應做胃鏡檢查。 「對了,看你健保卡上的記錄,以前都是在XX醫院看病,今天怎麼會...

台大癌醫門診表 在 老師說我PE要加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42

成為路障的第一個星期 就是不斷地搞笑,起起伏伏但最後還滿開心的! 我大五的第一個科別是一般外科,分配到的病房主要是肝膽腸胃外科,跟到的老師一直覺得自己是機智的醫生生活裡面的翊晙XDDD 在外科路障基本上就是看刀,站在老師身後看開刀的過程。在寶山醫院的一般外科絕對可以看刀看到飽,像我第一個星期就...

  • 台大癌醫門診表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07:30:01
    有 402 人按讚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2020年6月夜幕低垂,忙完門診又接連開兩三個會議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剛回到家就接到W病患家屬電話。「謝醫師,我覺得他這次也許撐不過了!我先生情況還好的時候,有交代要把他的身體給你,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們安排」
      
    同時罹患「重症肌無力症」與「類澱粉神經病變」兩種罕見疾病。時隔數月談起往事,謝松蒼教授還是忍不住眼眶濕潤。那時候我跟家屬說我們再盡力看看。第2天就安排W轉院,沒想到進來幾個小時,他就走了。面對家屬強忍哀傷說:「我先生交給你,這樣我就放心了。」謝松蒼深深吸口氣緩和翻騰的情緒,語氣堅定地安慰W太太:「接下來就是我的功課」
      
    謝松蒼教授清楚知道自己片刻都不能耽誤,隨即召集「腦庫小組」把握黃金6小時完成取腦,再做每個腦區神經組織切片,並進一步染色處理,「我們的功課就是做好病理診斷,妥善保存他的腦神經組織,提供科學家嘗試從裡面研究找出治療藥物。」透過家屬協助,W先生如願化身醫學院大體老師,也成為試運作剛滿周年的「臺灣腦庫」第3位捐腦者。
      
    ■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
    病友家屬、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創會理事長朱穗萍說:『我們病友願意捐腦,但我們國內缺乏腦庫,我們希望在生命最後,將最珍貴的腦貢獻出來,就希望能夠破解或加速腦部研究的管道』
      
    朱穗萍指出,自己一家七口就有六口患有小腦萎縮症,只有自己正常,希望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不要發生在別人家。她說,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帶病基因隱藏在社會各角落,期盼能早日找到疾病破解方法[1]。
      
    ■腦庫計劃獲各界相挺
    2017年,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宋秉文因應小腦萎縮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病患與家屬敦促,決定根據歐美經驗發起籌設臺灣腦庫。在籌備會議上,宋秉文用懇切的眼神看著謝松蒼,「為了讓病友圓夢,能不能由謝教授領導規劃這件事情?」平日忙著門診,還兼顧研究教學的謝松蒼,沒拒絕這個艱困任務,反而二話不說當場答應。「因為這是老師的夢想,也是病友的夢想」
      
    謝松蒼始終記得1995年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回到台灣大學任教,當時的醫學院副院長陳榮基交給他的首項任務,就是協助規劃建置腦庫,但寫好研究計劃送到相關部會審查卻未通過,籌設腦庫就此石沉大海,「老師到現在還常常在LINE寫說,這是他在退休前沒有完成的夢想!」[2]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腦庫提供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腦庫」是什麼?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血庫或是器官捐贈,腦庫應該是陌生的字眼,但是它和血庫與器官捐贈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類似的是,腦庫和血庫、器官捐贈都是來自於民眾的捐獻,是大愛的表現;不同的是:在於捐獻的時機和目的,血庫是隨時可以捐血,器官捐贈發生在意外腦死判定之後,可以移植器官救人,但是腦庫的腦組織取得有時間限制,提供作為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而非作為移植之用。
      
    腦是非常精密的結構,每一個腦區都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在生前是無法取得腦組織的;所有腦組織的捐獻,都是在這些有大愛的民眾,往生之後才能捐獻出來作為研究之用,以開發新的藥物治療為目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腦庫和我們所了解的其他捐獻,包括「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就非常的類似。大體老師是在民眾簽署同意書,往生以後,由家屬捐給學校,作為醫學院學生學習解剖實習之用,用來了解人體的三度空間結構。
     
    器官捐贈則常是發生在意外之後,家屬感於這些民眾生前希望幫助其他民眾的大愛,把往生者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民眾移植。所以,器官捐贈可以給予受贈民眾新的生命和生活品質。
     
    相對於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腦組織捐贈者的大愛更為廣泛,因為經由這些研究,發現的治療藥物,可以嘉惠所有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
      
    ■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研究
    簡單的比喻,大體老師的捐贈造福了醫學院學習解剖的學生,器官捐贈可以讓數個或者數十個病友得到新的生命。但是腦組織的捐獻,因為新的藥物開發,可能造福千千萬萬的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這樣的大愛,影響更為深遠!也因此先進國家,從 1960 年代開始,就以政府的力量,有系統地設置腦庫,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為研究的標的。
      
    為什麼需要使用人腦來做研究,難道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細胞培養、動物實驗,相對於身體其他的器官組織,腦神經是最精密的,各個不同的腦區,掌管不同的功能,有些負責運動、有些負責感覺、有些負責語言,特別是情緒等的表達,如此複雜的分區,在動物和人有相當大的差別。
      
    在很多動物實驗上,可以發現有效的治療,但是到了人體試驗,卻無法成功,就在於動物的腦組織和人類的腦組織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在基因、蛋白質的組成,以及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結構。
      
    也因此,所有在動物實驗上面證實有效的藥物要到人體試驗之前,都必須經過驗證,也就是需要使用人腦的組織作為實證。比如,這一個蛋白質在動物實驗上發現是有增加,那麼在病人的腦組織是否有同樣的變化,如果有同樣的變化,那麼進一步的人體臨床實驗就有可能。
      
    ■那麼收集這些人腦的組織,真的有實際上的用途嗎?
    一個最好的例子是阿茲海默病的失智症。在 1980 年代,美國神經科學家,注意到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底部有乙醯膽鹼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阿茲海默病人很早就消失退化,也因此,建立了乙醯膽鹼學說。
     
    有了這樣的分子標的,包括科學研究者和藥廠,就迅速的以乙醯膽鹼作為標的開發藥物。到了 1990 年代,第一個阿茲海默病失智症狀的藥物就進行臨床試驗,而且顯示可以有效地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到目前為止,乙醯膽鹼藥物也是在阿茲海默病使用最廣、最有療效的藥物,這一個現象說明了腦庫對於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台灣的人口老化,各式各樣的疾病隨著年紀增加,盛行率都有提升,這當中最嚴重的就是神經退化疾病,全世界大規模的調查顯示,在 80 歲之後,半數以上的神經疾病,都是神經退化疾病或是神經罕見疾病,神經退化疾病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神經罕見疾病則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的漸凍人)、小腦萎縮症、類澱粉神經病變等等。
      
    這些疾病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非常有效的藥物治療,所以這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的研究單位和藥廠在極力開發的領域,而要從事這些研究、開發藥物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人類的腦神經組織[3]。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
    曾因罹患肝癌引發嚴重內出血,被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現在每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謝松蒼教授從不覺得肩上背負著這麼多病友和家屬的愛心與期待,是沉重的壓力。
     
    「我只是有個夢想,要幫他們完成這件事情。我也知道自己可能完成不了,但每天走一小步,讓更多人認同這個理念,即使我退休了,還是有人會接棒繼續下去。如果我們今天連一步都沒有踏出去,30年後還是零」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謝松蒼站在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前,娓娓訴說臺灣腦庫的規劃藍圖與願景,「這個腦庫不屬於現在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屬於我們的下一代!」眼光停在「無語良師」牆上的台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的名字上,謝松蒼平靜地說:「我也希望可以像謝教授一樣,生前是老師,往生以後也是老師」[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台灣神經科學家攜手號召捐腦、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78928
    ∎[2] ( 蘋果新聞網 )「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3]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謝松蒼」〔 健康世界 / 109年8月號〕: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860
      
    ➤➤照片
    ∎(蘋果日報)「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凝望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謝松蒼希望臺灣腦庫也能立牆紀念每個捐腦者(李宗祐攝)。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建置策略】
    在高齡化社會的年長族群中,腦與精神疾病,特別是神經退化常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歷程。其伴隨的失智、失能以及相關的健康與生活風險,對個人以及家庭造成莫大的負擔。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探索神經退化的病理與預防機制,而健康與疾病人腦的收集可提供腦科學研究的平台,對於腦與精神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遺憾的是,國內至今並沒有收集國人腦與相關組織的機構。臺灣必須盡速建立腦神經組織庫,趕上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精進高齡醫學並參與長照規劃,預防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的衝擊。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10-7/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臺灣腦庫 #腦庫 #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 #謝松蒼

    臺灣腦庫協會 / 臺灣大學醫學院 /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台大癌醫門診表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7:20:19
    有 1,651 人按讚

    團結防疫守護台灣 全國醫界堅定抗疫 衝刺疫苗接種比率

    -各縣市醫界不分醫院基層共同合作堅定防疫,醫院、診所、社區接種站、機構、居家及團體六箭齊發,持續加速施打COVID-19疫苗,誓言快速達成 蔡總統指示,七月底疫苗接種率25%。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日指出,深受社區居民信任的基層醫療結合社區組織將是未來疫苗後續接種成功的重要關鍵,各縣市更應儘早部署基層診所接種疫苗的各項配套措施,以因應疫苗持久戰。
    -2021/07/08下午,邱泰源委員理事長特地到台大醫院癌醫分院視察疫苗接種門診及篩檢站,對於台大癌醫分院高效率、良好動線安排及高品質人力配置皆表達高度的肯定。在楊志新院長卓越的帶領下,不但必要醫療工作可持續進行,也發揮了社區醫院防疫的任務,令人十分敬佩。
    -邱理事長也一直不忍全國各篩檢站穿著防護設備的醫護同仁在大熱天下承受的身心負擔,希望各界多加關心照顧。今日也特別代表台北市醫師公會以感恩的心致贈醫護團隊加菜金。
    -同日晚上,邱理事長再度探訪台北市疫苗接種診所。包括:慶恩小兒科、鄭志誠小兒科、晴光診所和農安診所等。今日探訪時發現,診所內外等候接種和後續觀察很有秩序。由於在熟悉診所接種,民眾十分自在,更可向熟識醫師專業諮詢。在社區民政及警政系統協助下,更加順利,民眾満意度很高,也更體會到台灣基層醫療深厚的潛能。
    -全國醫界不分縣市、不分醫院基層,始終以蒼生為念,發揮醫療價值,不但始終堅守防疫陣線,也為疫苗全面施打布置更周全的網絡,期望未來可順利快速完成 蔡總統指示的國家任務,七月底前先達到疫苗接種率20-25%,全力守護全民健康。(容維、之軒)

  • 台大癌醫門診表 在 劉漢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3 23:33:23
    有 98 人按讚

    指揮中心怎麼這樣講,什麼叫計算不夠細緻?

    根本就是低級錯誤!

    一個醫師不用該有的知識去分析,算這種小學生的統計,搞得民眾對疫苗越來越懷疑。門診的長輩都在問能不能打疫苗,也有好幾個說不打了。年長者染疫死亡風險有這麼低的話,我們還在這邊三級警戒幹嘛?還要研發疫苗幹嘛!
     
    --
     
    『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明鉅分享,長者打疫苗與染疫死亡風險的比較,以 75 歲以上注射疫苗人數與注射後各種可能性之死亡人數算出死亡風險 0.0260%,再以 70 歲以上人口數與染疫後死亡人數算出死亡風險 0.0149%,單純從數字上來看,顯示打疫苗死亡風險高於染疫死亡風險。』
     
    『不過,對於這種計算方式,有網友質疑染疫死亡風險的估算,分母應該以 70 歲以上染疫人口數,而非 70 歲以上人口數,周志浩也認為,這種計算方式太初步。』
     
    『周志浩說明,染疫之後的死亡原因,可能因為染疫疾病死亡,但也可能是因為潛在疾病造成死亡,相關占比,需要逐步釐清,至於打疫苗通報死亡事件,影響因素也很多,就這幾天的相關個案幾乎都有慢性疾病,從幾位病理解剖的情形來看,也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因此,以這樣的計算做比較不夠細緻,會造成民眾的誤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