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學新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學新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學新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學新館產品中有1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一劑隔離採檢的心理疫苗 #如何應對隔離引發的情緒 本文章由 黃天豪 心理師 / 撰文 林長揚 / 製圖 ​. 疫情指揮中心在5/25宣布三級警戒要延長到6/14;緊接著在5/26,單日死亡率來到11人新高,累計本土病例逼近5000。我相信,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回不去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始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少康戰情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議題: ◆AIT新館無高官、鋼鋁課稅有台灣 川普耍蔡英文?美智庫學者:川普不派部長來 拒挑釁北京又添柴火?美恐僅派閣員層級來台 打臉蔡政府台美關係再前進?總統讚台旅法台美關係前進 不管台灣鋼鋁課重稅?川普給台旅法表面口惠 蔡政府淪強國棋子不自知?大陸同規模反擊美國301 台灣難置身事外政府沒輒?...

台大學新館 在 手寫,才看見溫度 | 阿丁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20:52:07

#紀州庵 ⠀ 伍軒宏長篇小說《撕書人》,想像「紙本書毀滅」可能的面向。在讀「書」會的場合,討論這個故事、這類主題,或許有些弔詭。不過,與會的讀者朋友也許對此特別有感受。 ⠀ 為什麼棄書、撕書?為什麼需要三條敘事線?知識末世論? ⠀ 讀書會不是演講,真正的重點是讀者朋友的參與、提問、討論。從閱讀的角度...

  • 台大學新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2 09:29:57
    有 817 人按讚

    #打一劑隔離採檢的心理疫苗 #如何應對隔離引發的情緒
    本文章由 黃天豪 心理師 / 撰文 林長揚 / 製圖
    ​.
     疫情指揮中心在5/25宣布三級警戒要延長到6/14;緊接著在5/26,單日死亡率來到11人新高,累計本土病例逼近5000。我相信,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回不去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始做更多準備。如同身在加拿大的賴孟泉醫師所說:「這不是三級四級到五月底或更久的問題。這會是整個2021甚至進入2022的議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到一個不同的未來,而非幻想回到過往的正常。」​
    .​
     與此同時,也陸續看到許多人分享自身因為接觸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的經歷。無論PCR結果是陰是陽,那些過程呈現出「校正回歸」背後的實際場景。也許看著「校正回歸」,還可以覺得那只是數字;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切膚的真實。​
    ​.
     然而,少有人提及如何因應這些過程中的心理衝擊。成功的心理準備在於「凡事儘量往好處想,同時仍有一小部份做最壞的打算」;這就好比先打一支「心理疫苗」,讓我們在遭遇這些情緒衝擊時,可以獲得「心理抗體」,安穩度過。​
    ​.
     所以,這篇文章想談談:某天得知自己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與「採檢」時,我們可能 #有什麼情緒反應,又可以 #如何因應。​
    ​.
    〈#恐懼〉​
    ​.
     最近和一個因家人採檢(偽)陽性、被隔離兩天三採的朋友談過話。​
    ​.
     他是醫事人員,有三個孩子,太太肚子裡還有第四個。當時,幾個孩子輪流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加上他曾到過風險區域;於是幾天之間,他很警覺地分別帶出現症狀的孩子前往急診兩次。後來接到通知結果:他是陰性,但大兒子竟是陽性。於是,在接到衛生局電話的十幾分鐘後,老婆陪著大兒子坐上救護車先前往醫院;而他趕忙隨意收拾三大包行李,準備帶著兩個小的,再坐另一台救護車到醫院急診篩檢,也預備接受可能的住院隔離。​
    ​.
     當時,他腦中滿滿的想法都是「怎麼辦?」​
    ​.
     「孩子怎麼辦?他們都是高風險⋯⋯」「誰要陪孩子進去隔離?」「老婆懷孕了,怎麼照顧小的?」「可是現在沒有其他人可以來幫忙⋯⋯」「同事怎麼辦?」「隔離要準備什麼?」「要帶牙刷嗎?」「最近接觸過的病人怎麼辦?他們大多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
     每想到一個「怎麼辦」,他的心就不停沈下去;但有些部分,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下去。​
    ​.
     另一個寫下經歷的朋友是位臨床心理師。她接到通知,某天會談的某位個案確診。「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很不確定當天對方是否有拉下口罩,在這之前我已經和孩子在家宅了一個禮拜,若我是無症狀帶原怎麼辦,心理很不安。」​
    ​.
     這陣子,有年輕且無慢性病史的確診者猝死,讓「隱形缺氧」的話題浮上檯面。這也讓許多年輕的學子惶惶不安、蠢蠢欲動,真的開始感到害怕。​
    ​.
     「恐懼」,是人們在此刻第一個可能會出現的強烈情緒。我們感受到生死的威脅逼近,想要戰鬥(如果有對手的話)或逃跑(如果逃得掉的話),若打不過、逃不走,還可能進入凍結癱瘓。​
    ​.
     「恐懼」,是為了提醒我們威脅有多靠近,提醒我們每日如常的生活其實可能是一種幻想。適當的恐懼,讓我們得以正視風險的存在、做出未雨綢繆的準備。​
    ​.
    〈#自責〉​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活在社群中。當想到自己可能影響到的其他人,會有另一種強烈的情緒出現:「自責」。​
    ​.
     談到自責,不由得讓我想起SARS當年,好友兼同事心怡發燒疑似染疫,被居家隔離的經過。​
    ​.
     當時,我們都在台大醫院實習。她在神經科,我和另一個同學勝翔在家醫科。疫情初起,人心惶惶;SARS是新的敵人,無人熟悉;學校對於是否要召回實習生,意見分歧。我們雖然會盡量避免在大樓間移動(當天只待在舊館做門診業務,或只待在新館做病房業務),但同學間仍忍不住抱團取暖、互相打氣。​
    ​.
     就是這個忍不住,讓我們三人在某天中午一起吃了飯。而後當天傍晚,心怡發燒了。​
    ​.
     她說,當時的她,其實沒有太多害怕,但想到我和勝翔,心中滿滿自責,反覆想著會不會因此害到我們。當打電話告知我們的時候,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中帶淚。​
    ​.
     作家 陳茻 最近也寫下一篇經歷,提到「第一時間想起妻小家人,而後馬上又想起我的學生。我開始回憶我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把口罩戴好。有吧,我有好好消毒吧,我如何如何。但無論如何去想,總有一股不理性的自責情緒緩緩升起。」​
    ​.
     「自責」,不是犯錯的人才會有的情緒。當此之時,即使每天小心翼翼帶著口罩、噴酒精消毒的人,也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自己不會被傳染。如果已經萬般小心,卻還是確診、更感染身邊最愛的親友,那樣的自責,其實比什麼都更龐大。​
    ​.
     「自責」,讓我們感受到對身邊他者的強烈責任,讓我們真的看見他人的存在、把他人安危放在心上。適當的自責,其實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對他人多一些慈悲與利他。​
    ​.​
    〈#無助〉​
    ​.
     回到第一個故事中的朋友。當他去到急診,又是另一個挑戰。雖然在路上福至心靈,趕忙跟小朋友說了要「讓棉花棒到鼻孔裡探險」的故事,但實際上來到急診,篩檢的不舒服仍然是小朋友難以忍受的。於是,他一手抱著四歲多正在大哭的老二,試圖控制他被採檢;另一手還得壓著一歲多、採檢完也在大哭還掛著鼻血的老么。而三袋行李,身邊沒人敢幫忙、又怕地板髒,該放還是掛在身上?那模樣,說多狼狽有多狼狽。​
    ​.
     沒有人能告訴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回答他腦中那堆「怎麼辦」的問題。我幫他命名出當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其實不是恐懼,更多是「無助」。​
    ​.
     陳茻也寫到:「有太多事我需要弄清楚了。我到底何時要被隔離?如果我確診,那妻子孩子該如何安置?孩子只有兩個月,有社工會接手嗎?我需要去篩檢嗎?有防疫專車會來嗎?什麼條件符合才會被匡列?沒有答案,只有不斷重複的台詞:『我們不清楚』『要等疫調單位』『要醫生判斷』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很茫然,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知道他也無助。」​
    ​.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讓狗待在籠子裡,每當警示燈亮起,地板就通電。通電時,狗可以跳過小柵欄,逃到沒有電的另半邊籠子裡。很快地,狗兒就學會「看到警示燈就跳到另一邊」。不過,心理學家後來做了壞心的版本:即使逃到另半邊籠子,地板還是有電。於是很快地,狗兒又學會了:「做什麼都沒用」;當警示燈亮起,牠會趴在地板上,縮起身體,等待電流過去。最後,即使把牠放回正常的、逃得掉的籠子,牠也仍舊會縮在地板等待,放棄得以不被電的機會。​
    ​.
     「無助」,正是當我們認為「做什麼都沒用」時,心中最強烈的感受。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或覺得自己嘗試了所有的努力,仍無法改變困境。這樣的感受,甚至可能讓我們看不見環境的改變與機會的出現。​
    ​.
     「無助」,其實也是一種保存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真正無望的情境中,不浪費多餘的體力、腦力與心力。適當的無助,也可能讓我們願意放下尊嚴,開口尋求幫助,從而創造出過去未曾接觸到的資源。​
    ​.​
    〈#委屈〉​
    ​.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陣子也被隔離採檢。她的臉書貼文有這麼一段:「同仁打電話給民眾,說由於我們辦公室有確診者,某日您前來服務處也將會被匡列,希望您要自主管理到某日,沒想到電話那頭是一陣狂罵『垃圾,你們都是垃圾!會害我得病不能出門』,也有民眾對我的確診同仁指指點點說一些十分難堪的話語。我實在很生氣,也十分心疼。」​
    ​.
     前面那位帶著兩個孩子前往急診的朋友,也描述當他坐上救護車時,聽見鄰居用力關門、大聲耳語的聲音。後來他身邊謠言四起,甚至有來自其他縣市的朋友傳訊詢問,聽說有人確診云云(渾然不知他正是謠言的中心,而且其實他沒有確診)。沒錯,當疑似確診或確診時,可能會遇到最殘酷的人性:排斥。​
    ​.
     中古世紀,歐洲蔓延著痲瘋病;高度的傳染性,讓世人極度恐懼。為了擺脫威脅,開始有人把病人放在船上,漂流遠方,史稱「愚人船」。於是,這些被排斥的異己之聲,再也沒有人願意聆聽。林亮君那種生氣與心疼的感覺,其實是一種「委屈」。​
    ​.
     「委屈」是當我們自認沒有做錯什麼,卻被誤解、錯待、冤枉,卻無從辯解、無人聆聽、無法靠近時的痛苦感受。委屈的人覺得自己明明不是故意(染疫)的,卻感覺自己被(社會)放逐了。​
    ​.
     「委屈」的人常常會生氣,因為我們心裡有滿滿壓抑的感覺想要釋放。委屈讓我們想要用力伸展、用力表達出自己。適當的委屈,其實讓我們更有勇氣挺身而出,矯正我們心中的錯誤。​
    ​.​
     「恐懼」、「自責」、「無助」、「委屈」,正是當人們接受到可能要「隔離篩檢」的通知時,可能會產生的初級情緒反應。至於後續最常出現的「憤怒」反應,可以參考先前另一篇「#息怒靜心 心法」。​
    ​.​
     現在,你已經看過四種不同情緒的故事。如果可以,接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照著以下的步驟做。​
    ​.​
    —— #模擬Simulation ​——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將自己帶入上述的場景,體會那樣的心情。​
    ​.
     如果這些故事真的難以帶入,也可以回想一個「可比擬的經驗」。​
    ​.
     什麼是可比擬的經驗?例如孩子雖然無法真正理解失去摯愛的傷痛,但也許可以想像心愛的狗狗過世,或是最愛的糖果紙被丟掉。這種「失落」的經驗看似天差地遠,但是仍然算是某種「可比擬」的失落經驗。​
    ​.
     因此,我們也可以分別想像一個可比擬「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人生經驗,並且體會這段回憶帶給我們的身體感覺、想法與情緒感受。​
    ​.
     這些引發出的情緒,就是「心理抗原」。​
    ​.​
    —— #喚醒Evoc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如何超越當時的恐懼、自責、無助、委屈,來到這裡的?運用了什麼資源?得到了什麼幫助?創造了什麼樣的結局?學到了什麼經驗?得到了什麼成長?​
    ​.
     其實,我們的生命中,早有許多成功因應的經驗;只是在情緒高張的時刻,那些內在的資源會被我們「忘記」。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學會全新的能力,而是需要辨識出這是我們已經完成的挑戰,將我們的舊能力重新組裝起來。​
    ​.
     因此,我們要找出這些能力,並且好好體會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其實已經做到過)時,心中升起的自信與能力感。​
    ​.
     這種被喚起的自信,就是「心理抗體」。​
    ​.
    ​—— #鞏固Consolid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把過去曾經成功轉化困境的自信,融入現在的場景。想像自己今天忽然得知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知道自己可能會出現「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情緒。然後——準備好面對它!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也知道自己可以度過,更知道這些情緒不會擊垮自己。接著引導自己想像,在那樣的時刻,自己正專注在接下來應該採取的適切行動中。​
    ​.
     我們仍然可以有情緒,然而我們得以讓情緒留在「適當的程度」,並且帶給我們最大的幫助。​
    ​.
     現在,當完成以上「SEC」步驟後,再做一個深呼吸,感謝自己花時間看了這篇文章,做了練習,帶給自己力量。​
    ​.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簡單的「SEC」步驟中,為自己秒打一劑「心理疫苗」。果若事件發生(我們每個人現在真的必須要把這樣的可能性放在心中),便能有足夠的心理抗體應對;同時,因為這樣的心理疫苗,也讓此刻的自己更加謹慎: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社交與移動。​
    ​.
     甚至,也可能幫助我們彼此,獲得群體的心理免疫,讓我們的社群,變得更強壯。​
    ​.
     因為,我們真的同島一命。
    .
    --
    .
    📒延伸資訊:
    .
    ◼️ 文章中提到的陳茻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 文章中提到的林亮君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天豪與長揚之前製作的息怒靜心五步驟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1263768678590
    .
    ◼️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的的隔離心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0524175419216
    .
    ◼️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翻譯的家長/照顧者協助家庭因應COVID-19疫情指南
    https://www.facebook.com/suehuei.chen/posts/4683708274989717

  • 台大學新館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4 00:39:19
    有 3,153 人按讚

    剛結束演講回到家,看到臉書河道上許多人討論台大社科院學生輕生的事,心情沈重。

    我自己也是台大社科院畢業(政治系),當時我們還在徐州路上,不是現在漂亮的新館。

    我在高中之前算是學業順利,台南一中還沒念完就以推甄上了台大。但進了台大,一開始挫折感很重。

    除了因為不適應台北的生活之外,也有因為經濟因素四處打工賺生活費的自卑感。

    成績也是差強人意。記得我大概在班上排5%。倒數的那種。

    當然我知道自己不算用功,而且我沈迷於BBS,每天半夜兩點睡覺,成績怎麼會好?

    我不知道怎麼跟同學相處,成績也不好,下了課(如果有上)就趕著去打工,其實也是因為想找到自己在台北的生活步調。

    打工家教賺錢,能夠讓我明顯找到生活的「意義」。皮夾裡有了錢,知道自己下一餐在哪,恩,很踏實。

    我在台大的人生,一開始完全沒有成就感,只有滿滿的不適應跟挫折感。

    我很幸運,後來因為喜歡楊照的文字,在批踢踢成了楊照版的創版版主。買他的書,聽他的演講,讀他的文字,讓我慌張莫名的大學生活突然間找到了安穩的節奏。

    當時還有一個焦慮,我不知道唸政治系要幹嘛。

    或者說,我的父母不知道孩子讀政治系要幹嘛。

    這是一個沒有明確「專長」的科系,在世俗的眼光中。

    一個家裡沒有背景的小孩,讀政治系要幹嘛?從政嗎?別傻了。

    我的老爸當時只要一想到這點,便開始搖頭。

    一眨眼,這些焦慮竟已是20幾年前的事了。

    我知道,許多年輕學子正歷經類似我當年的挫折或焦慮。

    我希望你們能找老師、朋友或學校聊聊。

    世界沒有那麼無情,它不會繞著你轉,但再挫折的一天後,隔天總有日出,淋點雨有時也很浪漫。

    每個人生都不同,順風順水有時看不見最美麗的風景。

    看看胖犬,偶爾我也犯錯犯傻,常常我也遭人陷害。但來到這世上,我們真的不用追求完美。

    愛你們。

  • 台大學新館 在 蝶的日本美學帶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0 20:30:10
    有 49 人按讚

    #伊東豊雄 大概可以算是在台灣擁有最多建築作品的日本知名建築師了,包括台中歌劇院、高雄國家體育場、松菸文創大樓都是大家對他耳熟能詳的作品,倒是 #台大社科院新館與圖書館,卻較少為人所知。

    也許是因為該建築在校園內,不像其他都是對外的公共設施,但這棟卻更讓人注意到伊東兼顧建築線條與工程創新的美感。這一朵朵像花瓣一樣的天花板,內部還隱藏了可以將雨水往下方輸送,以及熱氣往上排放的功能,可說是一個兼顧美感與綠能的設計。社科館雖是一個個水泥盒子,卻透過不規則組合帶出韻律感,讓人深深覺得台大的學生能使用這樣一個漂亮的設施,實在很幸福呢!

    講座活動,熱烈報名中:
    1.欣講堂「大地藝術的跨國漫遊:台灣池上×日本新潟」11/2 https://bit.ly/3mcjdNF
    2. 欣講堂「海洋復興的跨國漫遊:台灣基隆×日本尾道」12/4 https://bit.ly/3m0sjN6

    #欣講堂

  • 台大學新館 在 少康戰情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4-04 22:06:55

    今日議題:
    ◆AIT新館無高官、鋼鋁課稅有台灣 川普耍蔡英文?美智庫學者:川普不派部長來 拒挑釁北京又添柴火?美恐僅派閣員層級來台 打臉蔡政府台美關係再前進?總統讚台旅法台美關係前進 不管台灣鋼鋁課重稅?川普給台旅法表面口惠 蔡政府淪強國棋子不自知?大陸同規模反擊美國301 台灣難置身事外政府沒輒?學者示警大陸減少美出口 殃及台商賴揆幸災樂禍?

    ◆驚!菲國把78名台騙遣陸 蔡政府喪權辱國綠委噤聲?又一起!菲國總統杜特蒂親中 台騙遣陸打臉蔡政府?外交部發中文新聞稿向菲國喊話 救人秀給自己人看?外交部:嚴正抗議 下周召見菲國駐台代表無濟於事?昔綠委轟馬政府無能救人 今執政悶不吭聲裝死?肯亞、西班牙、菲律賓台騙全遣陸 蔡政府麻痺了?

    ◆做功德、乾淨煤、5成加薪、台獨論… 賴神變X話王?賴清德:我確實是台獨工作者 直球對決推兩岸火海?新華社三問台獨工作者賴清德 北京批判力度又升高?陸媒批狂言讓善意淪謊言 賴清德助蔡英文打破現狀?陸官網、國台辦接力點名 賴揆狂言兩岸關係雪上加霜?賴揆嗆言論自由、政院轟別恫嚇 踩紅線兩岸走鋼索?

    ◆扯!卡管百日再加力道 跨部會小組無限上綱拔管?教育部"揪團"組跨部會專案小組 趕盡殺絕管中閔?教育部找其他部會出手卡管 潘文忠找替死鬼背書?教育部”三堂會審”管中閔 洪荒之力卡管撕裂社會?台大8字嗆:依法行政,盡速聘任 教育部摧毀高教?曾志朗批跨部會調查前所未聞 台灣高教前景可悲?陳保基轟比戒嚴時期還慘 教部政治黑手染指台大?

    今日來賓:
    立法委員(民)  鄭運鵬
    資深媒體人  陳鳳馨
    立法委員(國)  費鴻泰
    前法務部長  羅瑩雪
    前總統府副秘書長 羅智強
    資深媒體人  黃光芹

    ✔密切鎖定【少康戰情室】訂閱➔http://bit.ly/2fXdOIH
    每週一至週五 TVBS 56台首播
    ●按讚粉絲頁:http://bit.ly/2fMs1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