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大基因檢測報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大基因檢測報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大基因檢測報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大基因檢測報告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本土2境外與幼兒園群聚相關,整起群聚已達27名確診;專家憂心:不明感染源且零星個案爆發,應強化公衛手段與疫苗加速接種併行】 台灣今(9日)新增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包括4例本土與2例境外移入。而今天的6例個案中,與幼兒園相關的有2例本土為確診...

  • 台大基因檢測報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9 17:31:23
    有 764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本土2境外與幼兒園群聚相關,整起群聚已達27名確診;專家憂心:不明感染源且零星個案爆發,應強化公衛手段與疫苗加速接種併行】

    台灣今(9日)新增6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包括4例本土與2例境外移入。而今天的6例個案中,與幼兒園相關的有2例本土為確診社區大樓的裝修工人與其妻子、2例境外移入為埃及返台的幼兒父親親屬;其餘2例本土個案,則為新北市同住家人,目前找不到感染源;今日也新增一起死亡個案,為一名70多歲有慢性病的男性。

    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今日表示,因應今天再有確診個案,宣布再新增13所學校,共3,170位學生預防性停課,目前總計16所學校、7,369人停課,多數在板橋區,將等PCR檢測報告出爐後,若全數陰性,才會恢復上課。

    長庚大學副校長、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目前社區接種一劑疫苗的狀況,沒有辦法應付高傳染性的Delta病毒,且光是戴口罩也沒有辦法阻擋病毒傳播,「現在看來病毒都是零星擴散,機師、幼兒園也不同病毒序列,需要做好心理準備,疫情若爆發恐比5月時大規模社區感染還要嚴重。」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則表示,提升公衛介入措施,尤其注意避免間接傳播,加速疫苗接種,是現下控制疫情、減少擴散的方法。

    好消息是,今日上午6點多,91萬劑BNT疫苗抵台,目前共計184萬劑BNT疫苗到貨,封緘完成後即可使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接下來仍會優先提供給青少年、18~22歲年輕成人使用,其餘疫苗的接種優先順序仍在討論中。

    ■幼兒園再增一例「大樓裝修工人」確診,妻子也確診

    今日本土個案中,兩例是台北市案例、兩例列在新北市。台北市兩例個案與境外案例與幼兒園群聚有關,目前相關確診者已達27人。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表示,今日北市確診個案是一名裝修工人,曾3度前往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的住宅大樓裝修,事後經由業主通知該大樓發生感染狀況,因此才決定與太太一起前往採檢,最後兩人皆確診。但陳時中表示,是否在該社區遭傳染,仍須後續調查才能確認。

    境外移入部分,雖然歸類於境外,但與幼兒園群聚相關,即8月4日從埃及入境的幼兒家人,是兩名埃及籍男性。兩人因埃及父親確診而匡列居家隔離,9月7日採檢陰性,今日再次採檢轉陽性,Ct值分別為36.7與34.7(數字愈高、病毒量愈低)。

    ■侯友宜:擴大預防性停課,目前已16校、7369人停課

    由於目前的疫情集中在新北市,市長侯友宜昨日也宣布,今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禁止餐廳內用、關閉運動、藝文場館等場所,強化二級警戒。

    侯友宜表示,昨(8日)一整天已經將有確診個案的B棟社區大樓清空,該棟樓共785人全數送往集中檢疫所檢疫並採檢,除住戶外,經由新北市評估其他進入大樓的民眾,若有風險也已同時隔離;未有確診個案的A棟樓則採自主健康管理。今日一名B棟大樓的裝修工人,驗出陽性,這名個案的感染源與幼兒園其他個案是否有關仍在調查中。

    學校部分,侯友宜表示,目前採取不等PCR結果出來,就預防性停課,現已有16所學校、7,369人停課,若PCR結果確定陰性就會復課,包括補習班、安親班也採此標準。停課期間則會加強清潔消毒、追蹤孩子健康狀況。自主防疫假部分,新北市共有2,386名學生昨日請假,多是幼兒園學生,佔所有學生的0.59%。

    今日針對兩名埃及個案居家隔離中採檢確診,侯友宜表示,針對目前居家隔離的951人,5天後還會再做一次PCR檢驗。

    另外,新北市三重區今日還驗出兩例確診個案,與幼兒園無關。侯友宜說明,該例個案是要去醫院就醫,採檢PCR發現確診,Ct值為30.5,匡列同住朋友也確診,Ct值31,研判感染一段時間,相關接觸者匡列一人。

    ■幼兒園群聚案中,驗出8人抗體陽性,感染源仍未確定

    羅一鈞表示,目前幼兒園群聚案已針對其中18人進行抗體檢驗,結果發現有3名幼兒園小朋友抗體呈現弱陽性;另有兩位,即幼兒園老師、台大麻醉護理師也是陽性,但皆已打過疫苗;而埃及返台父親與其同住家人3位IgM、IgG皆呈陽性,可能在1~3個月內感染,推測感染時間較早,但仍不代表是感染源。陳時中也表示,感染源無法確定,其他抗體陽性者,如幼兒園教師夫婦,也都有傳播可能。

    長榮機師部分,目前接觸者採檢皆為陰性,陳時中表示,看來風險較低,在可控制範圍內。他強調,目前沒有升三級警戒的考量,新北的案例雖然在發展中,但已在持續匡列中。

    媒體詢問目前新北幼兒案是否已進入「社區傳播」?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則補充,目前針對感染源都在溯源中,到底傳了幾波還不確定,而民眾都有戴口罩,也確實降低不少感染,目前透過大量篩檢,親密接觸者也沒有發現更多的確診病例,應不會造成百人傳播鏈。

    ■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呼籲將疫苗優先提供給50歲以上長者

    但專家觀察這波Delta病毒傳播狀況並不這麼樂觀。長庚大學副校長、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因台灣目前二劑疫苗完整施打率的普及性不高。根據文獻,要抑制Delta病毒活性,要將中和抗體再拉高10倍,而接種二劑正好可以達到此程度,這也代表,只打一劑的民眾,跟沒有打疫苗者一樣,無法有效防範Delta病毒。

    尤其,機師與幼兒園群聚案經過病毒基因定序後發現,不屬於同一群感染,「這讓人非常擔心,目前群聚案都是不明感染源、且從個案的Ct值看到,應該都已經傳染了一陣子,接下來也可能會有大規模擴散,若爆發,幅度會比5月Alpha病毒株造成的疫情大。」

    雖然比較5月之前,台灣現在的個人與群體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都已經高出許多,但許光宏表示,Delta病毒株的傳播力很高,R0值約在6~7左右,意即在沒有防護下,一個感染者可以傳染給6~7人。「戴口罩確實可以阻擋飛沫傳染,但還有間接感染,再加上民眾無法長時間處在警戒狀態,一鬆懈就可能讓疫情再起。」而打完第一劑疫苗的人,心理上也會覺得自己有了部分保護而鬆懈,「這讓打完第一劑,跟完全沒打的人相比,行為防護面更糟糕,較可能會到處走、脫下口罩。」

    針對現況,許光宏表示,呼籲政府應該重新分配疫苗施打對象,讓50歲以上高風險長者盡快打完第二劑,因為只要時間拖得愈久,疫情一但爆發造成的個案數、重症數都會增加,待高風險者全數接種兩劑後,剩餘疫苗再提供給年輕族群接種。

    但陳時中昨日記者會仍表示,目前疫苗施打政策沒有變化,仍會以第一劑覆蓋率為主;針對混打開放,則表示日後各種可能都有。許光宏則呼籲,台灣民眾挑選疫苗的狀況嚴重,應該要有疫苗就去打,才能得到保護。

    而91萬劑BNT疫苗今早抵台,目前共有184萬劑BNT疫苗,陳時中今強調,除了仍會優先提供給青少年、18~22歲年輕成人外,其餘疫苗的接種對象仍在討論中。

    ■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陳世英:強化公衛防疫措施,避免間接傳播

    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Delta病毒的傳播力高、在社區中近乎造成如空氣傳播的狀況,此次新北社區同棟大樓不同樓層的感染,推測是接觸無生命物體(fomites)而被感染,包括電梯按鈕,或是上一個帶病毒者剛離開,空氣中仍有病毒,進而造成傳播。

    侯友宜也在記者會中表示,此次社區大樓的確診分佈,針對居家的防疫,有幾點需要特別注意:

    ・居家開窗維持通風(含衛浴空間)
    ・落實三明治洗手法,養成碰觸公共場所物品前後手部酒精消毒習慣
    ・社區公共空間如電梯、信箱區、交誼廳等加強消毒頻率
    ・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個人防護措施

    儘管目前邊境防疫已經加強,包括檢疫14天內採檢3次,陳世英說,但病毒同樣進化,可能需要加長檢疫期與採檢次數才有辦法更嚴密的阻擋,但若無法如此,病毒進到社區內要如何防範?則需要公衛介入措施(NPI)以及疫苗接種並行。

    陳世英表示,單靠疫苗接種沒有辦法阻擋病毒,以新加坡為例,8成的民眾已經接種兩劑疫苗,依然造成大量個案確診;台灣如今兩劑接種率約5%,但疫苗有效性不是百分百,粗估群體免疫比率僅有3%左右,幾乎等於沒有群體免疫效果,因此更要維持NPI手段,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

    陳世英說,目前即是加速接種疫苗,同時維持防疫強度,讓病毒無法大量傳播出去,才能阻止病毒像5月時造成大規模感染;也隨著疫苗不斷接種,降低確診個案重症率、死亡率。所幸民眾對於實施NPI的順從度很高,「只是辛苦民眾,加強防疫手段,也代表經濟上會受到一定影響。」尤其病毒會造成一定比例的無症狀感染者,如今不太可能再有清零,都會有個案持續發生。

    許光宏也同樣強調,目前應該要加強實行「強化二級警戒措施」,在二級跟三級之間取得平衡,包含減少室內、室外的群聚人數、進行公共場所的人流管制規範,「不用做到第三級警戒,但還是要比現在的二級再嚴格一些,才能防疫且維持經濟熱度。」

    (文/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中央社)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致死率變化教我們的事:加強防疫韌性,檢測與醫療量能如何長期備戰?】https://bit.ly/3tnXFC9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幼兒園 #Delta #強化二級警戒

  • 台大基因檢測報告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1 18:56:44
    有 968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47例本土、13例死亡;強化邊境防疫,明日起實施「入境普篩且加做抗原快篩」政策;今起疫苗施打對象開放到第八類65歲以上長者接種】
     
    台灣今日(7月1日)新增4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13例死亡,疫情雖趨緩,但有4個群聚專案仍需持續關注,包括北農、環南市場、新北市家禽合作社與屏東枋山。為防Delta變種病毒,指揮中心將再加強邊境防疫,宣布明(2)日開始將實施「入境普篩」,且在檢疫期滿前須再完成第二次PCR採檢,另於檢疫期10~12天時加做一次抗原快篩。
     
    美國贈與台灣的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在今日開始接種,範圍擴大到優先順序第八類,即65歲以上長者,各縣市依照疫苗接種進度,進行族群、年齡分流接種。目前全台已經累計接種204萬3,218人次,包含AZ疫苗190萬8,861人次、莫德納疫苗13萬4,357人次,接種人口涵蓋率約8.52%。
     
    ■新增47例本土確診,仍有四大群聚需關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宣佈,新增47例本土確診案例(其中2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檢疫期滿採檢確診),一共22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2日至30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20例最多,台北市18例,桃園市5例,高雄市2例,新竹市、新竹縣各1例。自5月11日到6月29日,總共1萬3,54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06人解除隔離,佔確診人數76.1%。
     
    指揮中心對整體疫情研判表示,目前確診個案愈來愈少,不過目前還是有4個群聚專案仍需持續關注,包括北農、環南市場、新北市家禽合作社與屏東枋山,截至昨(30)日,4個群聚案件已累計確診達204人,最後監測日都要到7月12日。
     
    指揮中心也針對7月12日後,若順利解除警戒後的相關措施進行研議,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正在參考WHO及國際指引,將朝向「未來若又爆發疫情,該如何即時因應」的方向來規劃,因此會針對不同行業訂定指引,在人員管理、分流上班、健康監測、環境清潔消毒方面,都要達到一定標準。未來也會有餐飲業、市集、夜市等解封指引需訂定,主管單位也要負責教育訓練。
     
    ■新增13例確診者死亡,16例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
     
    今日新增13例確診者死亡,死亡人數較前日高,其中包括7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4日至6月18日,確診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0日,死亡日介於6月17日至6月30日。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其中一名死亡個案是70多歲男性(案8046),本身有慢性肺病、帕金森氏症,5月9日因肺病發病,住院時醫院出現確診群聚,而被匡列居家隔離。PCR採檢前三次都是陰性,期滿前陽性確診,後期因肺炎惡化、家屬同意簽署DNR後過世。
     
    另一名50多歲女性(案13045),雖然較年輕,但為高血壓病患,長期洗腎,因家人確診而列為居家隔離,6月13日確診陽性,17日病況惡化過世。
     
    除了確診死亡外,也新增16例疑似疫苗接種後死亡個案,其中9人為75歲以上長者。一名為年僅2個月大的女嬰,雖沒接種疫苗,但母親接種AZ疫苗後哺乳,隔日女嬰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解剖發現女嬰死亡原因為上呼吸道感染、雙肺有大葉性肺炎。
     
    台大急診部主治醫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陳世英表示,由於媽媽接種疫苗隔天女嬰就死亡,時序太快,媽媽還來不及產生抗體;且就算有抗體傳給女嬰,也會是保護女嬰,不會攻擊肺部組織,「一般病理學上,大葉性肺炎都是細菌性感染引起居多,儘管要看病理報告才能證實,初步看來與疫苗應是無關。」
     
    ■7月2日起加強邊境防疫,民眾入境全篩,且檢疫期間須採檢3次
     
    近日傳播力愈來愈高的變種病毒成為世界各國的威脅,台灣也因為屏東枋山出現Delta病毒株群聚案而繃緊神經。陳時中今日表示,經過專家會議、綜合各方意見後做出新的邊境防疫措施,7月2日起,將進行入境普篩,且須檢驗3次,細節如下:
     
    ●所有入境旅客皆在入境時採檢PCR,檢疫第10~12天進行抗原快篩,12~14天再做一次PCR採檢。
    ●具有高風險國家旅遊史(包含巴西、印度、英國、秘魯、以色列、印尼及孟加拉)入境者,第一次入境採檢會在集中檢疫所進行,且所有人都必須入住集中檢疫所。
    ●其他一般旅客入境採檢在機場進行,可入住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
    ●若入境旅客驗出陽性,則會進行病毒基因定序,了解感染哪一種變種病毒株。
     
    陳時中表示,過去沒有採納入境普篩的建議,是因為以前入境民眾都是在家進行檢疫,如果採檢陰性,容易造成防疫鬆懈,增加家庭內感染機率,「但現在所有人都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就算偽陰性也不會增加傳播風險,因此可以進行入境全篩。」不過陳時中也說,由於Delta病毒株並沒有潛伏期增長的狀況,因此不會延長檢疫時間。
     
    陳世英表示,第10天加做抗原快篩,雖然可能會出現偽陽性的個案,但相對國外疫情嚴重,偽陽性個案就會比較少,而且加做抗原快篩可能原因有二:一是可以在早期偵測到確診個案,如果出現陽性,通常會馬上再做PCR,及早確診治療;第二,多數的個案就算進行抗原快篩也會是陰性,就不用3次都採用PCR採檢,可以節省成本,是合理的防疫方式。
     
    機場採檢量能部分,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機場會依照每天預報入境人數來機動調整採檢人員。目前第一、第二航廈各有5個採檢站,每日入境人數約在200人至1,000多人,週五、週三的入境人數最多。陳宗彥表示,不管是自高風險國家入境的民眾、有症狀的旅客或一般無症狀旅客,入境的動線都已經建置完畢。
     
    ■屏東枋山群聚維持15人,不明感染源的果農夫婦研判在醫院被感染
     
    今日屏東枋山群聚案件並沒有新增個案,不過陳時中表示,前日感染Delta病毒卻無明確感染源的果農夫妻(案14734、案14816),應是在醫院與秘魯祖孫的鄰居確診者(案14407)待在同一個空間。陳時中說明,雖然鄰居是到急診看病,但也有前往診間,正好與果農的診間在隔壁,可能是候診時有接觸。羅一鈞補充,因為醫院該處沒有監視器,因此是透過比對醫院就診紀錄、健保卡資料等,發現兩人在醫院時段、空間有重疊,且果農與其他個案都沒有接觸,所以研判是因此而被感染。
     
    目前屏東針對社區、醫院都進行匡列採檢,前者採檢8,283件,目前為止都是陰性;後者則匡列462人,1人陽性,其餘持續隔離中,陳時中表示:「目前為止沒有擴散跡象,這一兩天可以把這起群聚案件看得更清楚。」
     
    ■新增慈濟採購疫苗專案,國產疫苗未來也可參與混打實驗
     
    昨日指揮中心表示目前正在進行AZ與莫德納的混打審核案,那麼國產疫苗未來是否也有類似規劃,可以跟國際廠牌進行混打研究?陳時中表示有類似規劃,但目前需要更多國際數據及國內試驗數據相輔相成,「有更明確的科學證據再來做,若混打效果更好,未來安排疫苗政策就可以更靈活,施打率更高、更快。」
     
    而民間採買疫苗部分,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今日上午的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表示,除了台積電與鴻海的專案外,將再加入慈濟採購500萬劑BNT疫苗專案,但陳時中表示,目前民間採購疫苗都還沒有新進度。
     
    慈濟基金會指出,於6月23日遞交疫苗申購案,經蔡英文總統致電證嚴法師後,就展開與相關部會討論申購疫苗的事宜,未來將依循鴻海與台積電的申請模式,另立慈濟捐贈500萬劑BNT疫苗專案。
     
    ■ 恢復家庭移工轉換雇主,轉換前需做PCR檢測
     
    由於這週確診人數趨緩,考量失能者家庭的照顧需求,勞動部政務次長王安邦宣布,即日起優先恢復外籍家庭看護工及家庭幫傭,可以轉換雇主接續聘僱(含期滿轉換),但在新雇主承接前須做PCR檢測,費用由新雇主支付;其他產業移工仍須暫緩,待未來疫情狀況再行檢討。
     
    若違反勞動部公布的「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將依照《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規定,處以6~30萬罰鍰,加上不予核發接續聘僱許可、廢除名額。若雇主交由仲介處理而違反防疫規定,則依《仲介公司違反就業服務法》規定,處以6~30萬罰鍰。
     
    (文/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 /江世民、柯皓翔;攝影/余志偉、鄭宇辰、張皓安、董俊志)
     
    #延伸閱讀
    【「很多家庭快撐不住了!」社區據點因疫情關閉,失智者照顧雪上加霜
    https://bit.ly/2Ticbhe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莫德納 #入境普篩 #抗原快篩 #PCR #Delta變異株 #混打疫苗 #北農 #環南市場 #屏東枋山 #群聚感染 #移工 #長照

  • 台大基因檢測報告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2 22:17:12
    有 362 人按讚

    「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上):台灣與世界各國抗疫作戰策略
     
    時間:2021年6月10日21:00~22:10
    主持:邱顯智
    與談人: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台灣年輕藥師協會鄭文柏藥師
     
    邱顯智:各位網友晚安!我是顯智。歡迎大家來參加我們的直播。今天直播的題目是「黎明來到之前,我們如何與疫情共存:群體免疫前的公共衛生指引。
     
    在開始今天的主題之前,讓我們歡迎今天的來賓。首先是台大公衛系教授,也是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詹教授。教授好!
     
    詹長權:顯智好,大家好,大家晚安。
     
    邱顯智:詹教授是國內公共衛生專業的權威。大家可以看到這段期間以來,從去年到現在,針對Covid-19,很多媒體的報導都常常可以看到引用教授的見解或刊登教授的投書。今天非常感謝能邀請詹教授來分享您的專業。今天有很多重要的問題,希望您來為各位網友解答。
     
    再來螢幕上這位年輕人,是鄭文柏藥師,藥師好!
     
    鄭文柏:委員好。
     
    邱顯智:小鄭是87年次,非常年輕,但是已經在新北開設藥局。同時也是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的成員。那也投入了高診次的居家藥事服務,社區服務、機構服務等等。那今天我們邀請小鄭來,除了政策方面之外,也要請小鄭跟我們分享,未來長照跟社區現場可能面對的狀況。
     
    在今天的主題開始之前,先向各網友報告。前幾天我在立法院質詢居家快篩試劑的相關問題,這也是教授非常關心的。今天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已經正式回應。在鼓勵社區篩檢政策裡面的其中一項,已經看到宣佈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其實這是台灣疫苗大規模施打前很重要的一步,我們也在這肯定衛福部聽到我們的聲音,也聽到社會各界的需要而從善如流,這個也是詹長權教授過去到現在一直在主張的。希望在這樣的態度之下一起成為臺灣防疫的力量。
     
    邱顯智:首先,我們先請教老師,您是不是可以跟我們說一下,依你的專業與過往的經驗來看,過去一年來,臺灣在處理疫情的方式和態度,有沒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因為事實上,在面對現在,比如說疫情的調查、面對快篩、面對檢驗的能量,其實就是老師在去年四月的時候就曾經提過。
     
    韓國因為推動大規模的篩檢,去年四月的時候,所以投入快篩檢測劑的研發,後來也很多國家向韓國購買快篩試劑。那臺灣這個部分似乎沒有這麼大量的投入。
     
    就這部分,老師去年也同樣呼籲政府,這次的疫情應該把它當做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多國安的工作不能停留在理論上,必須認識到這是一個戰爭時期的研發。
     
    這部分其實當時老師有建議,臺灣政府應該盤整相關法規跟歐美看齊,否則臺灣空有好的生產能力卻無用武之地。這部分現在回頭過來看,確實是一種超前佈署。就這部分,是不是請老師跟我們談一下,到底在過去的一年來,我們是不是有什麼可以值得檢討或將來更精進的地方。
     
    #以病毒作為共同敵人的世界大戰
     
    詹長權:這一次疫情到今天差不多是一年半,十八個月。一開始我就說這是一次我們一起經歷的一次世界大戰。這個敵人是病毒,是mRNA病毒,不是另外一個國家的國民。
     
    二次戰後的一代,也就是現在所有的政壇或是我們社會的菁英份子、領導人,大概沒有人經歷過世界大戰。所以沒有辦法體會,在一個像世界大戰那樣的情境下,怎麼領導一個社會團結對抗敵人,更何況這一次的病毒所引發的世界大戰,跟前兩次不一樣。 
     
    前兩次用軍事產生的戰爭。敵我很清楚、結盟很清楚,有中立國。這一次的大戰,因為共同的敵人是我們看不見的病毒。所以呢,所有的國家都一起在戰爭。你幾乎很少看到一個國家可以是中立的,也就是說沒有喘息的時間。
     
    那怎麼辦呢?一開始,我們很多國家都不曉得怎麼去因應,我一開始當初就跟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因為他曾經是我的學生,我就跟他建議。

    #從SARS作戰經驗而來的邊境管制
     
    詹長權:所以,12月31日2019年,臺灣採取了SARS時候,2003年對付另一個敵人叫SARS的經驗:登機去做篩檢、發燒等等。從此,我們就採取堅壁清野的邊境管制方式。
     
    我們不知道敵人、病毒在哪裡,那我們把任何一個要進到臺灣的人當成敵人,其實是假設的敵人。就把它邊境管制,把它堵在那裡。
     
    可是,你沒有找到真正的敵人,我們常常要等他發病了,然後就說我們去檢測他。檢測什麼呢?大家常常聽到的就是核酸檢測,核酸就是病毒的屍體。它可能在轉變的過程留下一些痕跡,我們就去找到它,可能這個敵人在這個人的身上。
     
    我們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很不積極的想把這個病毒這個敵人找出來。我們只是說把這個人檢疫14天,我們就假設他沒有事,我們也不檢測就讓他出去。這是臺灣在那一個時候所執行的。

    #速度是台灣去年的成功關鍵 

    詹長權:那為什麼臺灣會成功呢?因為防疫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速度。所以邊境管制要有效,要在非常早期,漏進來的病毒很少的時候就採取行動。
     
    所以,當全世界都沒有邊境管制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對武漢來的飛機,我們對什麼呢?我們對湖北,後來對全中國,因為我們把它框的很大,我們覺得說所有都可能,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病毒在哪裡。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要到二月、三月才想到要邊境管制的時候,我們已經提早一個多月做。這造成速度給我們很好的緩衝時間。
     
    幾乎一整年12個月,我們就用這個方式,來維持一個情形。我們看到全世界各地,從義大利、紐約,輪流的都在發生比中國當初發生的還大的疫情。在我們的周邊,我們也看到日本、韓國、新加坡,在這個中間都有一波一波還不算小的社區感染爆發。
     
    #抗疫戰爭一定要主動出擊

    詹長權:雖然這樣,我們就忘了,忘了還是那個四個字,世界大戰。這是一個全球大流行,全球的意思就是沒有一個國家是例外。我們的心態就認為我們是例外。我們指揮去做防疫的也好,一般的人民,就是在過去裡面,已經忘了我們在大戰當中。那大戰要做什麼,敵人一直在啊,就是那個病毒。
     
    那要怎麼樣去找到病毒?如果有當過兵的,就知道說就是要哨兵。哨兵就是要去敵營、去刺探,你要知道有沒有人要偷偷的跑來。那我們要怎麼探呢?我們就要篩檢才能探查。否則我們坐著,我們就坐在那裡,我們永遠只有防守。
     
    一定要攻擊,攻擊就要去刺探,刺探就要去篩檢。大部分國家都用這樣的原理,就是要去知道病毒在社會裡面的哪一個角落。
     
    #篩檢是刺探敵情的武器

    詹長權:為了這樣,就要研發很多的武器,這個武器就是各種篩檢的工具。所以一開始大家沒有,當中國公佈了這一個病毒序列以後,以人類過去20幾年來所研發的,所有的我們稱生物科技或是分子生物學的能力,我們可以在很快的時間找到怎樣去測它的工具。
     
    這是史無前例的,幾乎差不多一、二個禮拜就做出來了。全世界就這樣開始做檢測,後來很多的國家的廠商都加入,他就可以去研發這個。
     
    所以,在那樣一整年裡面,因為參與的國家不下四、五十個國家,都不斷的在研發想要去刺探敵營的工具。我們沒有啊,我們就停在邊境管制就好了。把每一個人關14天,我們就認為安全了,但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個國家會例外的。再怎麼嚴格的管制,都會漏掉。
     
    邱顯智:所以在去年教授不斷發表文章,就是認為世界各國包括韓國,事實上對於快篩這個部分都已經有非常多的部署。
     
    剛剛聽了教授的說明之後,我的理解是說,就好像要透過,有個概念叫做戰爭迷霧,舉個例子就說我們要怎麼打戰略遊戲的話,一開始地圖一片迷霧,戰場長怎樣都不知道。我們就是要一直要派斥侯去查探,透過資訊、情報展開來理解戰場的全貌。我這樣理解,教授可以同意嗎?
     
    詹長權:當然,就差不多是這樣。你如果不試探,就有一個假設,它不存在,或是它存在的現象是腦子裡面的,可是永遠沒有去求證。結果一測了,就是說,如果這一次不這樣測,你怎麼知道萬華跟板橋是這麼嚴重?你可能就不知道。
     
    邱顯智:教授是不是可以跟大家說明一下,有哪一些國家,就其它國家的經驗在面對Covid-19疫情流行的措施,是我們值得參考的。不管是說疫苗或是篩檢的措施。臺灣現在的疫情是走到那個階段?適合用什麼樣的手段?
     
    詹長權:有很多國家在不同的流行階段,都有很好的借鏡。

    #韓國的檢測撲滅戰術
     
    詹長權:我們最喜歡比的韓國,韓國跟我們一樣,他也都沒有很強烈的封城,他一直是用軟性封城的方式,也就是說勸你不要出來。
     
    可是,他發展了很多的檢測、篩檢的技術。每次有發生,譬如說韓國很常常發生Club的聚會,然後就開始爆發,然後就可能在首爾裡面某一個區,他就把整個區封起來,然後每一個人都測,他就用這種方式。結果為了要這樣,他就要研發越測越快、越方便用。
     
    他的策略就是:檢測撲滅、檢測撲滅。他用這樣的方式,所以他不斷的使用,這樣的過程裡面,他就研發出很多快速篩檢的技術跟能量,自己用也輸出。這個是很成功的例子。
     
    #從韓國到美國的篩檢麥當勞化

    詹長權:結果,美國紐約跟美國加州都開始發生流行的時候,他們就跟韓國取經。
     
    韓國怎麼測的?譬如韓國創造了一個,就是說醫護人員不夠的時候,以前都是到醫院去測,到醫院去測很麻煩,很怕被測的人帶病毒去影響醫院,又很怕醫院的醫生跟護士被他感染,他就要換很多次的口罩跟衣服。後來韓國說,我們發明得來速的,被測的人不要下車,到的時候窗戶下來,你坐在駕駛座過,他們又發明了一些隔板,就用很快的方式去做。後來這個得來速,甚至說那就自己採,採樣的東西,開車先在一個關卡拿起來,他有一個影帶教你,你自己弄一弄放好,交給這個也不一定是醫師,他就在那邊收就好。
     
    透過很多我們現代的作業流程裡面比較有效率的方法,他們就可以這樣,從一條線的,好像我們到麥當勞買東西的得來速一樣,一下變成十條線,把停車場變成這樣的方式。
     
    那美國就是大的shopping mall的停車場,就把他改成這樣。這樣就可以很快速的,從一天可以做幾千人到幾萬人,到後來一天都可以做十幾萬人、二十幾萬人。所要大量檢測的目標就一個一個提昇了。韓國就是用檢測,為了來撲滅社區傳染,一直在精進的一個歷史。

    #英國的社區篩檢與居家快篩包
     
    詹長權:英國也一樣,後來英國流行得很嚴重,它也大概都用、大家都用這個方式。
     
    英國他跟我們比較像,人口比較密集,也不是那麼多人開車,它就要發展另外一個方式。所以英國大概做的方式,都是在全民健保之下,讓人民可以很快速的到診所、到開業醫去取得檢測。他們也是靠著大量的檢測,然後他們覺得這樣還不行,後來就是在藥局,甚至就郵寄到家裡去給他們在家裡檢測。每個國家因為他的需求、對檢測的需求,就會發展出他的模式。

    #居家篩檢在德國復學的應用 

    詹長權:那像德國,他開始流行結束、流行結束。很多邦為了要讓學生回去,它想一想說,我一定要發明在家檢測,讓學生上課前我先測一次,如果陽性就在家裡,然後幾天後再測一次,如果是陰性那就可能比較放心,如果繼續陽性那你可能就是真正的陽性,你就是居家隔離或是要觀察你有沒有惡化,然後可能要去就醫等等的。這個是他們的方式。

    #在疫情中提升篩檢武器的新加坡
     
    詹長權:我們周邊的新加坡,他的最大的一波就是移工。移工爆發之前,他也有幾波的爆發,那個時候他跟我們一樣都是措手不及,也沒有很多的檢測能力。
     
    可是他就開始逐步,他知道他整個新加坡的國民跟在新加坡生活的人,包括白領的移工跟藍領的移工他通通要照顧。他準備好這個,結果在這個移工的大爆發的時候還是不夠。但是他們的做法就是到移工居住的場所,作為整個普篩的場所,一個一個檢測。檢測抗原、檢測PCR、檢測抗體。
     
    他透過這樣的一個練習,讓整個檢測的能力大幅的提升。為什麼?因為他天天要測,那個時候每一個人一個禮拜至少要測兩次至三次。測到陰性的才可以、幾次陰性以後才可以回到建築工地去當工人、可以去到一些工廠裡面工作。
     
    所以,社會有那個需求,需要我們要對抗這個病毒,然後讓我們的生活不要走向封城,大家都不能工作、不能上學的這個前提下,每個社會都因為需要檢測就做了很多的努力。所以大概差不多到六月七月,去年的六月七月,這些技術都很成熟了。
     
    #疫苗戰線的軍備競賽
     
    詹長權:同一個時候,差不多一月底,有遠見的國家都已經投入疫苗。因為基因定序出來以後,其實就可以靠那個去製造疫苗的雛形,很多的經費就投入。現在你看到的輝瑞BNT,都是一月二十幾號疫苗就做出來,那開始要找機會去測試,要找怎麼樣去找到實驗室跟那個實地的場所,想要去做這個研發。
     
    二月份,更多的疫苗都開始做了。所以這個的原因就是說,當疫情用公共衛生的手段防守到一個階段,最後一定要使用攻擊的武器。攻擊的武器只有一樣,就是疫苗。
     
    所以,科學防疫上,一開始就開始在準備。這個事情就是人類史上是最難得的一個經驗,就是不到十二個月,幾乎差不多十到十一個月,第一支疫苗就是從,差不多已經在第三期人體試驗,已經做到快完成。不叫完成,就是他資料已經累積夠很多了。所以到十二月的時候,去年十二月的時後,就提前解盲,就知道有效。

    #美國的疫苗開發大投資
     
    詹長權:一個疫苗的開發可以這麼快。那怎麼成功的呢?就是美國。美國是一個科技大國,所以他大概每一支疫苗都投資在三百億到五百億台幣。他很大的錢,就告訴他們說你們就這樣去做,所以他同時投資了差不多六到十支。他不能保證都會成功的,每支都三百億到五百億台幣。
     
    就是你就知道說,一個有用科學引導的指揮系統、防疫的指揮系統,他會看很遠。雖然他在那個過程裡面死傷累累,對不對,美國感染者死亡者都不少,可是他有一條主軸線,就是說他一定要找到打敗這個病毒的武器,那就是疫苗,他就去投資。所以美國這個大投資這樣走,所以美國為主的。那另外一個比較小支的,就是以英國跟瑞典為主,從牛津大學開始的AZ疫苗。美國是大宗其他主要的。那我們比較不熟悉的、資訊比較少的俄羅斯跟中國,一樣都這樣在開始做。
     
    所以那樣的科學的防疫,是在去年一月就開始,那就是一個武器的競賽,看誰最能夠生產出來最好的、量最多的。大戰裡面,你要打贏對方,就是你的槍砲飛機戰艦都要比人家多,而且好之外要能夠量產。那些布局所動用的,都是在一個戰爭時代的工業生產。
     
    每個國家,幾乎都動用到他的國防生產法案,那個都是在一次二次大戰以後,你要去戰爭的時候,你可以用國家法律授權給你緊急狀況下,去徵招私人企業來做你的事情,去控制重要戰略物資。那樣的過程是很有戰略性。我在那個過程裡面,我不斷提醒政府,這是一個世界大戰,一定要這樣布局。你如果不這樣布局,你就可能會打敗。
     
    #新加坡的結盟投資之道
     
    詹長權:那小國怎麼辦呢?這些科技經濟的大國這樣做,經濟跟科技沒有那麼大的國家,就要去把自己放在一個怎麼樣去結盟的角色。那我們就拿四個國家,來看看他們怎麼去結盟。
     
    新加坡:錢很多、土地很小,也沒甚麼武器。所以他想的辦法是我拿錢去跟人家合作。所以我剛剛講的,一月開始以後,新加坡二月多就組成對抗COVID的特別委員會,由九個人左右,來自於各部會跟幾個大學,四十歲左右。他們都可以做非常重大的決定,去跟人家發展疫苗的檢測試劑,直接談判、拿錢做先期的投資,看到最原始的資料。然後他們做的報告,經過這樣評估以後,新加坡最有利的方式就是投資這個疫苗。
     
    邱顯智:投資疫苗跟檢測試劑。
     
    詹長權:對。他還沒有二期就已經看到,然後他就從那時候開始投資,變成合夥人。所以他當然拿得到疫苗阿。他的合夥的條件就是生產出來。
     
    邱顯智:教授不好意思,他是投資美國的像是輝瑞或是莫德納?
     
    詹長權:他是投資BNT。他就跟BNT講好,我會給你研發的錢,我事先跟你講。因為他已經判斷過成功的機率很大。

    #日本韓國的代工路徑
     
    詹長權:像韓國跟日本,他們一樣就跟人家講我來幫你代工。他還用很好的生產條件,來說你總是需要我們合作才能做成。
     
    像莫德納這個疫苗,大概要有五千種化學物質,各種不同,林林總總,在他整個過程是相當繁複的。你的關鍵材料那麼多的時候,你的供應鏈一定是經濟工業的強國才有。那他們就能生產一些需要的,互補有無的時候,那工廠的規模又大,他就可以去代工。否則之前最早這些好的疫苗,都是在美國跟歐陸。因為好的廠,例如比利時法國荷蘭,有一些廠都跟輝瑞等等合作,為什麼?還有瑞士等等。因為原來藥廠很大的一些國家它才有。
     
    可是亞洲這幾個,像日本跟韓國,特別是日本,他的藥界也是蠻強的,韓國也慢慢跟上了,他就這樣做。

    #用健康資料談判取得疫苗的以色列 

    詹長權:另外一個國家像是以色列,他也是起步沒那麼早,可是他一起步,就是差不多五六月的時候,他的總理就去跟人家講。後來大家看到那個故事,就是他打了15通電話給輝瑞的總裁跟他談。他談就是用他的健保資料庫,讓這個疫苗到他那邊用的時候,可以取得疫苗臨床試驗的第四期。我們有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就是說廣泛使用之後所發現的副作用跟效果。所以他用健康資料去跟人家談判,然後用高價買了以後,他就可以做。
     
    所以布局看得遠,為什麼有那個決策的機制可以這樣做?不要忘了,每一個我提到的國家都是民主國家。

    #資訊透明程序完備才能團結國民
     
    詹長權:這幾個國家,他們做這樣決定的過程,都非常充分地受到國會的監督。所以美國要投資的每一個事情、為何這樣決定,等他投資完,一定會被美國的國會叫去做聽證會。所以美國白宮的最高顧問佛奇,他的疾管署署長,他管疫苗採購的,每一個人都要到國會去接受國會議員的聽證。那個講出來的話都是有法律責任的。
     
    他們一整天的聽證會,即使疫情那麼嚴重,一定要對,在民主體制裡面,對整個民意機構做很負責任的對話,這樣才會透明。一樣,以色列,都是受到國會的,不能說是制衡,就是說在疫情下,只有透過這樣才能夠團結,因為資訊是透明的。
     
    所以,這個都是他們走的一些路徑。就是說,他們的準備與民主與治理,在一個戰爭時期,因為要有速度又要有責任。
     
    這是我看我們台灣要怎麼借鏡,看看我們那些地方做科學的防疫、政府長期投資的決策,跟國會課責的負責任的雙向互動,是不是在過去一年多以來都比較不足。那不足之後,就會比較無法眾志成城,比較容易有紛爭。在碰到危機或是疫情爆發的時候,常常就會是對立跟社會的撕裂,這個都是給病毒最好的機會來打擊我們。
     
    所以,我從這樣一個角度來告訴大家,檢測也好疫苗也好,這兩個在社區大流行一定要用的工具,我們沒有好好地提前佈署,是蠻可惜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