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唐家婕 - Jane Ta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國振華數據搜全球240萬「重要人士」個資 臺灣名單首次曝光】 【#馬英九、#宋楚瑜、外交部長 #吳釗燮、國安局副局長皆上榜】 中國深圳振華數據公司(Zhenhua Data)洩漏資料顯示,這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共安全情報系統有關連的中國公司,建立了約240萬「全球有影響力人士」(...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 在 唐家婕 - Jane T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16 05:32:02
    有 1,100 人按讚

    【中國振華數據搜全球240萬「重要人士」個資 臺灣名單首次曝光】

    【#馬英九、#宋楚瑜、外交部長 #吳釗燮、國安局副局長皆上榜】

    中國深圳振華數據公司(Zhenhua Data)洩漏資料顯示,這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及中共安全情報系統有關連的中國公司,建立了約240萬「全球有影響力人士」(OKIDB)的個人數據庫。

    昨天跟我同事Mia拿到與台灣有關的名單,疏理如下: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9142020110020.html

    ▫️QA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cm-09152020113802.html




    ▪️👀臺灣近3000政商名流遭監控 #馬英九、#宋楚瑜、#吳釗燮 上榜

    自由亞洲電台取得相關資料疏理後發現,有至少2900名台籍人士在數據庫內,包含臺灣前總統馬英九、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外交部長吳釗燮、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的夫人 #張淑芬、國安局副局長 #胡木源、李登輝孫女 #李坤儀、前國安局長楊國強等人,他們的基本個人資料包括家庭位址、生日、電子郵箱、婚姻狀況、照片、社交媒體帳號、最新法庭文件與犯罪記錄,都記錄在數據庫內。

    臺灣民主實驗室執行長吳明軒告訴本台:「這些可能是這幾年來中國在利用的、各個不同層面資訊作戰的整合,是一個重要的直接證據。」

    本台沒有訪問完整的 「全球有影響力人士」(OKIDB)數據庫的許可權,但得到與臺灣有關的基本資料原始格式檔,為搞清楚中國企業如何搜集海外人士的資料提供了線索。


    ▪️沈伯洋:數據庫相對小 更像是「#統戰」工作情報搜集


    長期研究中共資訊戰的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告訴本台表示,在他看來,這份數據庫最有意義的三點分別是如何對這些「重要人物」進行人格分析、如何進行「重要性排序」、以及如何情搜布建「交友網路」。

    鑒於臺灣的數據庫相對小、且鎖定的人物鮮少異見人士,沈泊洋認為這與「統戰」工作更有關,接案的振華公司也可能是非常週邊的接案單位。

    沈伯洋:「240萬筆資料以全世界來講(用來作資訊戰操作)太少了。如果是臺灣240萬可能都嫌少,他比較像是重要人物的社會網路圖,我會覺得或許跟國安、公安系統的關聯更小,會跟統戰、解放軍關係比較大一點。」

    一位在美國的資安專家在審查相關數據後告訴本台,這份數據庫由於大量依賴公開信息的搜集,「情報質量有限」。

    不過,「數據庫的曝光有助於外界認知中共及週邊組織正在合作建構中國境外的個人情資數據庫,讓更多人知道中共在情報活動上的積極度和威脅性。」

    上述人士表示,以資安人員來看,更感興趣的是中國公司如何搜集10%-20%非公開的資訊,以及如何將企業搜集的資料與情報部門連接創建數據庫。


    ▪️👩🏻‍✈️240萬資料如何被洩漏?

    數據庫由中國境內人士在今年初洩露給駐越南的美國學者克裡斯•鮑爾丁(Chris Balding),鮑爾丁原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課近10年,因批評中國學術及言論審查,於2018年遭解聘。

    鮑爾丁告訴自由亞洲電台,近幾年他在追蹤華為相關的中國科技監控議題,已看過幾次相關數據庫,但直到今年初才拿到這份完整資料。他找了Internet 2.0創辦人波特 (Robert Potter)一起復原並疏理資料,最終下載並重建了約10%的完整數據庫,估計約有1TB的文本。

    鮑爾丁訂於9月14日發表研究報告,卻在發表前收到安全警告,緊急返美。

    鮑爾丁:「有兩個不同政府的工作人員建議我,當這個報告出來的時候,不要在越南。我被告知中國特工在越南很活躍,我可能有人身安全風險。」

    鮑爾丁的報告僅5頁,以分析資料從何而來、可能如何被利用為主。他把數據庫再分享給美國、澳洲、英國、印度、日本等幾個不同國家的媒體,由當地記者追蹤詳細的「上榜」名單。

    在恢復的24萬份記錄中,有約5.2萬條涉及美國人,此外還涉及3.5萬名澳大利亞人、1萬名印度人、9700名英國人、5000名加拿大人、2900名台灣人、2100名印尼人和1400名馬來西亞人。


    ▪️🧶哪些資料被搜集? 又如何被應用?


    鮑爾丁的研究估計,這些資料有八成至九成都來自公開資料,比如個人在社交媒體臉書、推特、Linkedin、Instagram上的足跡,但也有非公開信息如銀行帳號、工作申請記錄和心理分析檔案等。

    正在研究中國人工智慧及科技監控相關議題的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傳媒教授孔安怡(Aynne Kokas)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類資料搜集最常被使用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訓練軍用或商用的人工智慧演算法,第二是資訊戰,第三則是鎖定特定人員作情報工作。

    本台在兩千多筆台灣的數據庫中發現,大多詳細記錄個人最新的法庭記錄,比如走私、貪腐、收賄等各種細節。鮑爾丁說,他們在其他國家也發現這個特性。

    鮑爾丁:「第一點是我們發現他們在搜集各國組織犯罪者的資料,第二是像你說的法庭文件。我們只能猜測,他們要列出可能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方方面面,除了要有完整的個資背景、還要瞭解他們的脆弱性,特別在金錢及法律問題上,這都能成為中共潛在影響(滲透)的工具。」

    孔安怡還提到,這次中國企業監控資料洩漏對於美國正在進行的中國軟體禁令辯論也有影響。

    孔安怡:「以現在圍繞抖音TikTok禁令的辯論來說,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短視頻怎麼會影響國家安全。大家沒有意識到中國政府其實可以用很簡單的個人訊息,結合多個平台資料去造出一個更複雜的情報資訊。」


    ▪️🇨🇳振華跟中國官方有什麼聯繫?

    鮑爾丁強調,目前沒有中國政府直接控制振華數據庫的證據。不過,根據振華公司網站及微信公號,有大量證據顯示振華與中國政府及解放軍有進行合作。

    公開記錄顯示,振華公司成立於2017年,由一位名叫王雪峰的前IBM工程師持有多數股權,目前在深圳的一個科技孵化器和北京西北部的一個辦公園區內運營,投保員工數為17人。

    本台嘗試聯繫王雪峰及振華公司,至截稿並無回應。

    振華已將公司網站及微信公號「99局」撤下。但本台流覽相關文章發現,振華把自己行銷成與中國國安系統及解放軍關聯緊密的公司,他們探討的話題包括如何運用監控軍人的社媒活動來預測軍事活動、「混合戰」、「基因戰」、以及如何利用西方社交媒體平台搜集公開信息。

    鮑爾丁告訴本台,很多人或許會拿美國公司也在搜集數據來作比較,但不同之處在於中國政府對於民營企業的控制能力,「數據一到了中國,是完全沒有隱私可言的」。

    「我們放出報告及數據庫的原因更是希望大眾知道這類的(中國搜集海外個人資料)行為正在發生。」鮑爾丁說,「開放的自由民主國家的個人和機構,應該要更加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安全情報單位正在進行的不對稱資訊戰和對海外人士隱私權的侵犯。」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9142020110020.html

    ▫️QA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meiti/cm-09152020113802.html

    ▫️鮑爾丁報告: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691999

    --

    其他「上榜」名單:

    //記者:裡面並沒有蔡英文和韓國瑜。其實許多名單都很令人吃驚,像是街口支付執行長 #胡亦嘉、李登輝孫女 #李坤儀、閃靈樂團團長,立委林昶佐的妻子 #葉湘怡、主播 #夏嘉璐,甚至藝人 #吳克群 都有在名單內。另外有許多立委、政商界人物、民運人士,譬如立委 #蔡易餘、 #翁重鈞,前立委 #沈智慧、#沈富雄、#段宜康、台獨鬥士 #蔡丁貴、前台聯主席黃昆輝、法務部綜合規劃司長林麗瑩、前台灣高鐵董事長 #殷琪、金美齡、前考試院長伍錦霖、,名單內國民兩黨都有。這些人之前捲入的官司也有被詳細記載,像是前立委 #李慶安、前台南市長 #許添財。另外也包含一些已經過世的人士,譬如嚴家淦、白冰冰前夫梶原一騎。//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6 07:49:06
    有 142 人按讚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27 預報有很多的限制~】

    去年中受邀到交通部氣象局主辦的氣象研討會,分享【台灣氣象產業的機會與挑戰】。我提到氣象法中有限制預測 Forecast, Prediction
    Forecast 有明顯的限制,Prediction 則沒有~
    【但對大眾而言是分不出來的】
    但實質上,我們專業人員是必須有責任,根據我們所學專業素養及工具來預報 Forecast
    預言 Prediction,誰都可以,任何人也都可以拿到專業資料來預言,但閱聽者必須要理解預言者的專業程度。我提到社會上對此辨別度不高,專業人士無法受到重視的問題,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可以理解。

    台灣是全球少有,是能將氣象預報與否,列入法令的國家。幾年前立法院曾經修改氣象法,在之前曾招開公聽會,由葉宜津立委主持,在邀請的15 位代表發言中,三位贊成修正,三位適度修正,大致上可以區分為非氣象局相關的人都贊同開放(例如民間與政府外圍的法人機構),有趣的是氣象局本身保持中立,但與氣象局關係密切者都反對開放。
    https://www.facebook.com/weatherrisk/posts/10153725879741988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266913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0629 罰科技不罰迷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氣象法》

    這個議題已經不是新議題,超過十年了,但事後來看,這麼多年下來,不開放的結果有讓許多學者覺得的失序更好嗎? 沒有,因為在網路的社會下,有太多的漏洞與空間,也無法可管,這也變成,氣象人員就會受到氣象法預報限制,非氣象人員沒有申請預報資格者,反而有很大的空間。

    換言之,例如某一個人或是團隊願意窮極一輩子的能量,研究極端暴雨可能危害,如果他是對的,他唯一的方式只能提供給氣象局使用,無法做其他的應用,這在全球科技進展來看,是非常狹隘的一個制度思維。
    當時氣象局前局長辛在勤也曾出國考察國際氣象產業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ileDownload/C10500461/001
    不過很可惜,從未聆聽台灣產業的心聲,不知道氣象法在實務上對產業的限制
    https://tw.news.yahoo.com/%E8%BE%9B%E5%9C%A8%E5%8B%A4-%E6%B…

    曾有媒體記者問我,為什麼要開放氣象法,這樣會很亂ㄟ。我反問他,那台灣為什麼有那麼多報紙,而且都是民營化,照你的邏輯,不是靠中央社、政府新聞稿就好了.....我們乾脆仿效北韓,一家國營電視台、一家航空公司所有都是國營就好了。他馬上接受我的觀點。把媒體亂象、氣象預報能力...等混為一談,這實在是不同問題。

    年輕的朋友們,可能不知道氣象法有趣的歷史,早在十多年前台大大氣系柳中明教授曾提出過幾次看法,各位可以看看當時的思維如何。

    -\-\-\-\-\-\-\-\-\-\-\-\-\-\-\-\-\-\-\-\-\-\-\-\-\-\-\-\-\-\-\-\-\-\-\-\-\-\-\-\-\-\-\-\-\-\-\-\-\-\-\-\-\-\-\-\-\-\-\-\-\-\-\-\-\-\-\-\-\-\-\-\-\-\-\-\-\-\-\-\-\-\-\-\-\-\-\-\-\-\-\-\-\-\-\-\-\-\-\-\-\-\-\-\-\-\-\-\-\-\-\-\-\-\-\-\-
    聯合報 民意論壇
    氣象預報 何不民營化
    【柳中明】
    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兼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卡玫基颱風對氣象預報的挑戰,與造成多處破紀錄降雨的事實,和令人悲痛的人員死亡與財物損失,令人不得不提出三點呼籲。
    首先是廢止氣象法,並重整中央氣象局 ,讓專職氣象、海象、地震與天文監測的部門獨立於預報部門之外,並民營化氣象預報作業,讓企業自由競爭精神活化台灣氣象預報工作。如此,預報失敗者必須承擔責任,不再以過去成效來掩飾當下失誤所造成的民眾損失,同時讓其他更有預報創意者出頭,提供民眾與各級政府在因應氣象災情時,更多的參考資訊。這將是多贏的局面。
    未來,設若有五家氣象預報公司出現,各自獨立預報,各自訂定收費標準。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必須選擇其中至少一家,與之簽訂合作契約,在平日與氣象災害發生期間,取得氣象預報資訊,並提供各級民眾、員工與媒體使用者。如此,一、提高氣象預報者之收益,以刺激其預報創意與承擔更高責任;二、付費者取得最佳服務,並能直接了解專業資訊詳情,作出直接與有效的應用與判斷;三、不影響一般民眾取得氣象預報的機會,反因預報公司、各級政府、企業與媒體事業主間之競爭,獲得最全面與及時的氣象訊息。
    其次是建立多層次防救災應變體系,並讓第一線的民眾直接與最上位的預報體系連結。關鍵在於:氣象可以發生意外、驚奇,人命不可以發生意外、驚慌。作法則需由下而上,各鄰里與社區委員會必須在每次可能發生氣象災難時,動員起來,在第一線掌握民眾與環境變動狀況;然後,往上與區級、鎮級、鄉級、縣市級與中央級的防救災中心取得聯繫,隨時掌握最新訊息,並直接通報第一線需緊急應變的民眾,更要以鄰里合作勝過外援的精神,來對抗災難。
    目前,防救災指揮體系是由上而下運作,較有效率。但在氣候變遷趨勢下,破紀錄的意外將隨時發生,單線作業非常容易失靈,而集中救災資源的作法,更不如分散準備來得快捷。換言之,甲地出現災情,再由乙地派出援助,不如訓練甲地民眾,就地取得救援設備,立刻進行當地救援。所以,由上而下的作業仍要維持,但若不能由下而上動員,將會出現救援趕不上災情的慘劇不斷重演。
    最後,所有一定規模的公共工程必須將氣候變遷的趨勢影響納入考量,以免徒然浪費公帑,卻無法發揮長治久安的功效。

    【2008-07-21/聯合報/A11版/民意論壇】

    -\-\-\-\-\-\-\-\-\-\-\-\-\-\-\-\-\-\-\-\-\-\-\-\-\-\-\-\-\-\-\-\-\-\-\-\-\-\-\-\-\-\-\-\-\-\-\-\-\-\-\-\-\-\-\-\-\-\-\-\-\-\-\-\-\-\-\-\-\-\-\-\-\-\-\-\-\-\-\-\-\-\-\-\-\-\-\-\-\-\-\-\-\-\-\-\-\-\-\-\-\-\-\-\-\-\-\-\-\-\-\-\-\-\-\-\-

    法規鬆綁氣象預報良性競爭
    【聯合報╱柳中明/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個人非常同情氣象局專業人士於颱風期間,廿四小時堅守崗位,提供最正確的氣象資訊與研判,以期降低全國災難損失的努力。

    但是,個人長期堅持氣象局應該主動修正氣象法,刪除掉其為全國唯一能發布颱風預報資訊的保護傘,如此才可能降低氣象局每次颱風預報都受到放大鏡檢視的壓力,也才可能產生颱風預報的良性競爭狀態,讓全民取得最佳的防災資訊。

    最重要的是:預報能力佳的專業人士,將能取得合乎其才的收入與地位,而非是在齊頭式平等,或是劣幣驅除良幣的狀態下,反至令人擔憂氣象預報是否將每下愈況。

    氣象法是依動員勘亂時期國防概念所訂定的產品,雖然於二○○三年修正時,已略為鬆綁,但仍堅持氣象局才能發佈災害性天氣預報,更詳定各類罰則。但是,氣象局可以制止國內精英提出颱風預報,卻無法制止CNN與各國氣象單位同時預報颱風動態,更無法處罰國內媒體時時刻刻比較各預報資訊的優劣,以及大眾、名嘴、政府官員等據以評論氣象局的表現。這恐怕是所有氣象大老們,所從未想過的。

    設若全國各媒體及大學教授們,都在颱風期間自行發佈預報,難道全國防災行動將會大亂而至更為失敗嗎?個人非常懷疑。最重要的,這是資訊暢通的時代,任何失敗的預報,都會被嚴厲的責難,反之任何成功的預報,都會被予以英雄式的歡呼。但若僅有氣象局的預報舞台下,反成預報成功是應該,預報失敗卻被譏諷的狀況。這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道理。

    氣象法不改,氣象局員工無論如何賣命,都將無法取得大眾們的尊敬。若能讓颱風預報自由開花,反將凸顯氣象局預報的專業與權威。
    【2009/10/09 聯合報】

    -\-\-\-\-\-\-\-\-\-\-\-\-\-\-\-\-\-\-\-\-\-\-\-\-\-\-\-\-\-\-\-\-\-\-\-\-\-\-\-\-\-\-\-\-\-\-\-\-\-\-\-\-\-\-\-\-\-\-\-\-\-\-\-\-\-\-\-\-\-\-\-\-\-\-\-\-\-\-\-\-\-\-\-\-\-\-\-\-\-\-\-\-\-\-\-\-\-\-\-\-\-\-\-\-\-\-\-\-\-\-\-\-\-\-\-\-

    https://www.scimonth.com.tw/tw/article/show.aspx…
    2009-09-09莫拉克颱風的震撼與省思
    柳中明/任教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1996年7月31日賀伯強烈颱風侵台,在阿里山下了1094.5毫米的雨量,當時氣象界多認為這樣的紀錄不會在近期內再現。13年後,莫拉克中度颱風在8月7日晚間登陸花蓮,8日下午出海,卻在8日與9日間於阿里山分別下了1161.5毫米與1165.5毫米的雨量。原來大自然更新紀錄,是不需要30年、50年或100年的時間,更不會遵守什麼規定如:強烈颱風才會下大雨,中度颱風不會下太多雨。

    降雨量破紀錄與氣象預報能力

    雖然,高雄與屏東的山區也累積了大量的雨,但是這些測站都是自動雨量站,且僅設置約20年,所以無法進行至少50年的長期資料比較。至於在那些已有50年氣候資料的測站中,2009年8月8日的降雨量,在台南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一,在東吉島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二,在高雄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三,在恆春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四,嘉義站為當地歷史排名第五。大範圍地區的破紀錄降雨,顯現整個南台灣所承受的雨量是如何地驚人。

    中央氣象局在預報颱風降雨方面,8月6日上午8時30分發布陸上颱風警報,10時提出高屏山區將降下800毫米;8月7日發現颱風移動速度忽然減慢,上午7時將雨量預測提高到1100毫米,下午4時提高為1400毫米,然後不斷提高到8月8日上午8時預測的2000毫米,9日清晨4時提高為2700毫米。有人認為:預測值不斷上修,顯示預測能力不足,事實大概是過去根本沒有類似經驗,所以缺乏預測能力。

    個人自8月5日上午就持續追蹤氣象局預報,發現氣象局在當日就正確地判斷莫拉克將直撲台灣,優於美國、日本、南韓、中國、香港等地所提出的颱風將撲向東海的預測。在7 日上午,個人曾向台大大氣科學系的同仁們發函,指出氣象局預報所以能夠有優秀表現,是因為其預報與數值預報一致,顯示該局對其所長期發展的數值預報系統越來越有信心。該局公布的細網格(15km×15km) 模式預測資料,更將當時位於香港西側的柯尼颱風(爾後下降為熱帶低壓),所引致的雙颱牽引效應,明顯地顯現出來。

    但是,莫拉克接近台灣後,各項觀測顯示其結構與過去具明確颱風眼的中度或強烈颱風不同,數值預報模式在錯誤假設下,預測颱風在24小時內就會快速移動進入台灣海峽。顯然,在缺乏飛航觀測資料的協助下,沒有任何電腦預測模式,能夠正確地將莫拉克的變化有效掌握。所以,7日後氣象局必須倚賴傳統的人為判斷能力,來預測緩慢移動的颱風對台灣的影響,也自然會受實際降雨數據的變化,而出現預測值不斷上修的現象。

    未來,政府可能面對更多移動怪異的颱風,以及再度出現的破紀錄降雨的威脅;我們也可能面臨氣象局提心弔膽地事先預測降雨量破2000毫米,實際降雨量卻出現大幅落差的尷尬場面。若天真地以為,光憑現有的設備,不需要增進颱風的飛航觀測能力跟改進電腦預測能力,就能掌握下一個莫拉克颱風的風雨預測,那就真是癡人說夢。希望科學界、企業界與政府高官們,能夠注意到改善氣象預報能力的重要性,並全力投入經費與人力進行之。

    不過,能力的改善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是要經過競爭才會出現突破的,並非單靠慘痛教訓或投入大量資金,就能出現改變。氣象局長期倚賴氣象法保護其權威,特別是在颱風預報期間。而現今各項資訊公開,專業氣象預報人員出錯的機率已顯著下降,人腦預測仍具決勝關鍵。

    若希望氣象預報出現明確改進成效,氣象局必須放棄傳統保護心態,立刻修正氣象法,大量開放民間自組氣象諮詢公司,並且絕對不能因為其颱風預報與氣象局不同,就要處分民間公司。氣象預報必須納入自由經濟市場的競爭精神,才可能出現巨幅改進。

    面對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加強「人」的素質

    我國長期推動國家防災研究計畫,並設置國家災害防救中心與近期的颱洪中心,更主導國家防救災體系的建置與運作。但是,災難在破紀錄事件不斷發生的同時,從未間斷過,損失也未因為學界長期投入心力而下降。顯然,傳統的制度運作與工程設置,在人為管理失調下,會在面對突發巨變時,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科技治國與救國的理念確實非常崇高,但是「人」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人的管理失衡,會導致山區大量開發與水土保持失調,也導致海岸區地層下陷顯著而海堤卻越蓋越高,更別說防救災體系的不堪一擊。或許,我們可說是降雨已打破所有工程設計的規範,因此損失大是理所當然。但是,面對未來仍可能隨時出現破紀錄事件發生的可能下,我們必須真正提出改革的方向,好好研究如何管理「人」。

    法律規範與組織改造是必定要走的方向,如緊急撤離法,如國土規畫與保育法,如工程設計規畫,如防救災總署,如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等,許多體制內的設計都需進行改變。人的素質若不進行改造,許多工作都將枉然。

    在此所指的「人」,包括所有階層的人。如上位者如何引導全國邁向永續,如執法者如何平衡法與情,如民意代表如何不謀私利,如企業經營者如何不要過度耗損台灣資源,如民眾如何懂得保護自家的生命財產。這類崇高素質的培養,才是高度脆弱的台灣能夠永續發展的基礎,也是面對充滿不確定性高的未來,台灣可以承受任何挑戰的保證。

    民眾是可以教養的,但是需要時間、需要耐心。更何況,人口持續老化,受過良好教育者的比率也將持續提高,普羅大眾的教育投入必將出現有效回饋。問題僅在於:應該如何教,才可能由認知轉變為行動?才可能由少數人的改變,轉變為多數人的認同?

    莫拉克颱風的震撼,使得一般大眾產生求知的欲望,想要多了解颱風的一切跟因應對策。但光是吸收知識,並不會轉化成正確的行為。科學界要面對的可能不再是好好寫自己的學術論文,以期有朝一日能成為中研院院士。而是要研究如何與民眾互動,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並可以廣為運用的教育方式,以增加民眾的知識,改變民眾的情操,更強化民眾採取正確行為的意志力。關在象牙塔內的教授專家們,何不走出來,好好研究如何提升台灣人的素質?

    【全球氣象產業的發展前景 總整理】
    https://www.facebook.com/170435726987/posts/10158593491761988/?d=n
    #globalweatherenterprise
    #台灣真的可以發展氣象產業
    #交通部氣象局局長說台灣沒有氣象產業
    #會以連載方式讓大家了解全球氣象產業
    彭啟明

  •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個人申請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18 17:47:48
    有 131 人按讚

    美的形式有很多種,有的人喜歡山,有的人喜歡海。

    開幕的形式也有很多種,有的人需要熱鬧繽紛,有的人在乎深刻感動。

    活動走到最後一哩路,時不時的還是會懷疑沒有煙火、彩帶、名人加持,開幕亮點用這種形式呈現真的可行嗎?

    「全民烏托邦」紙箱建築工作坊來到第四天,感受到每一位參與者的回饋,就知道自己多心了。雖然工作坊的過程有一點疲憊辛苦,但也充滿成就感,在法國藝術家工作團隊的引導下,看著紙箱從平面變成立體,從簡單的立方體變成複雜的卡榫結構,真的不敢相信眼前壯觀的景象是所有市民一起打造而成的,引頸盼望9月20號當建築物完成的那一刻,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驕傲的跟身邊的朋友說:「是我們的心血造就了眼前輝煌的時刻」

    #紙箱建築計劃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著名的街頭藝術節

    #老闆娘專程飛去馬賽跟他開會展現誠意

    街頭是屬於人民的,街頭可以發生許多奇蹟。

    這似乎也跟臺南市文化局街頭藝人政策不謀而合,任何對於街頭創作有意願的朋友,透過申請並且參加講習都能得到證照。在不影響公共安全的前提下,任何人都能站上街頭向這個世界傳達訊息,也自然會遇到有緣份的朋友來支持。

    藝術創作很難透過任何一種系統或機制來做公平的評判,還是交給市場來做選擇吧。

    期待 臺南街頭藝術節 Tainan Street Arts Festival能開啟更多人對於藝術創作的好奇心,讓每一個人心中那顆藝術的小種子慢慢開展,就像紙箱一樣從平面變成立體,從平凡變成獨一無二。

    謝謝製作團隊所有的工作夥伴,藝術節來到最後一哩路,預祝我們能與街坊、藝術家們賓主盡歡圓圓滿滿。

    9月20號當天上午10點「全民烏托邦」紙箱建築開始搭建,我們敞開雙手擁抱任何形式的參與,這將會是值得驕傲一輩子的時刻,希望你我都不會缺席。








    是不是很期待紙箱城市建築的搭建過程?9/20(五) 早上 10:00 開始邀請民眾一起到海安路沙卡里巴廣場合力搭建!💪

    📎 特別感謝: 臺南市美術館 Tainan Art Museum 二館(場地協力)、永豐餘(紙箱贊助)、臺南社區大學、成大科技藝術研究所、臺南二中美術班、崑山科大空間設計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

    🎯 完整節目表:https://reurl.cc/31LNzR

    2019臺南街頭藝術節
    ⏰ 時間:2019/09/20(五)-9/22(日)
    ⛳ 地點:海安路周邊 (民生路至友愛街路段)
    🌏 官網:http://tsaf.tainan.gov.tw

    #鬧熱の沙卡里巴 #國際進擊場 #開閉幕活動 #OlivierGrossetête #全民烏托邦 #參與式紙箱城市建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