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有食力】一秒穿越!精選全台10家「懷舊復古風餐廳」,日式昭和洋館、70年老字號冰店品嚐美食還能雋永老時光
近年來懷舊復古風當道,這次特別精選全台10家懷舊復古風餐廳,走進店內彷彿乘坐著時光機回到過往的時光,一邊品嚐著美食、愜意的喝杯咖啡,饗受悠閒的美好食光,身為復古控的你,一定要找機會去走訪...
【凱鈞有食力】一秒穿越!精選全台10家「懷舊復古風餐廳」,日式昭和洋館、70年老字號冰店品嚐美食還能雋永老時光
近年來懷舊復古風當道,這次特別精選全台10家懷舊復古風餐廳,走進店內彷彿乘坐著時光機回到過往的時光,一邊品嚐著美食、愜意的喝杯咖啡,饗受悠閒的美好食光,身為復古控的你,一定要找機會去走訪
#孵珈琲洋館
位於繁華的大稻埕,由80年的老房子改造成日式喫茶店,一走進店內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日式昭和風格,餐點提供茶、咖啡、甜點和麵包拼盤,每週五晚上是昭和黑膠夜,每週六則是爵士黑膠夜,是喜歡日式喫茶風格朋友們的口袋名單。不能去日本的週末夜,不妨來趟大稻埕走走喝杯咖啡聽片黑膠唱片再回家吧
#波麗路西餐廳
台灣第一間西餐廳就是成立於1934年的波麗露!當年以法式料理、精緻西點及咖啡聞名,吸引許多文人墨客在此聚會,更是早期青年男女相親的熱門餐廳。該建築2006年更被臺北市政府指定為臺北市歷史建築。第二代傳人確立了「西餐、牛排、咖啡」三大主題,更於餐點中加入鵝肝、燕窩、龍蝦等高級食材,成為台灣高級西式料理代名詞,目前已傳承至第三代,是大稻埕一帶相當知名的餐飲老店
#明星咖啡館
開業於1949年的「明星咖啡館」,是當時許多政商名流聚會場所,也是台灣第一個巧克力蛋糕誕生地。曾熄燈15年,又於2004年重新點亮,店內裝潢結合了俄羅斯及上海風情,滿佈回憶的一張張原木老桌椅,獨家的俄羅斯風味套餐、咖啡,與麵包店各式精美的異國西點,更成了當代流金歲月的縮影
#雪王冰淇淋
在台北超過70年歷史的老字號冰店「雪王冰淇淋」,現在已傳承至第三代,堅持選用真材實料、當令食材製成各式創意冰淇淋,店內共推出多達73種獨家口味,有鹹有甜完全顛覆對冰淇淋的印象!想要挑戰特殊口味者,可以鎖定肉鬆、辣椒、豆腐、豬腳口味,不定期還會開發出限定新口味
#小螺波
創立背景源自於老闆年少時離鄉打拼,長期在外地工作,愛上了當地的「螺螄粉」,為了把這美好的料理引進台,特別的當地學習,再結合台灣在地食材,店內有8成以上的食材,從湯頭、辣油、滷味到 肉燥等,都採手工自製。招牌餐點是廣西柳州的風味小吃螺螄粉,喜愛吃飯食的人,也可以點鼓汁排骨蒸籠飯,或是將螺螄粉選項更改為飯,風味照樣美味
#湖畔料亭
位於新竹公園麗池旁,擁有89年歷史的「湖畔料亭」,為4棟日式木造房舍,這裡曾經是日治時期接待高級將領及富商名流的社交場所,現在則成為新竹名的復古餐館,戶外傍著湖畔的美景,百年大樹,室內裝潢古色古香。主打『新台流』料理,從在地風味出發,揉和台、日、洋的特色,成為屬於新竹料亭的風土滋味
#糯夫米糕
在台南市區以踩著腳踏車到處跑的流浪米糕的年輕老闆,端出的米糕卻是讓長輩們都頻稱讚的傳統滋味,因而吸引了許多關注;而現在,糯夫米糕停止了流浪,在八吉境下太子開基昆沙宮旁邊的老屋落腳,開設了實體店面和太子爺比鄰而居。老闆創業的起因是為奶奶,他覺得每個人的心中總有個味道是你無法割捨的,對他來說,就是外婆所做的傳統米糕。如果哪天這熟悉的味道突然消失了,他會很傷心難過...因為米糕不只是一個食物的味道而已,它代表的就是思念,而「傳承」便成了重要的使命
#赤崁璽樓
前身為洪東亞大樓,原來是一家製作男女皮鞋兼販售的皮革店,現行建築改建於民國34年,花費7年時間,是棟超過70年老歷史的和洋式老屋,目前結合蔬食餐廳、民宿,提供中西式異國創意餐點,吸引許多網美來此打卡拍照,座位有限,想前往者建議事先預約訂位
#秘氏咖啡
從台北發跡,經歷三個多年頭,腳蹤來到台南。在台南秘氏以1960年代老香港為風格的個性咖啡館,提供手沖咖啡、各式飲品、輕食小點,以及咖啡豆零售。南秘氏,位於永樂市場2樓,市場本身為1960年代的歷史建築,屋內跟電影[阿飛正傳]裡的空間很像,因此秘氏用這部經典電影為創作謬思,希望讓人們彷彿置身於1960年的香港時空;並親自選豆,提供產地直接貿易、國際杯測師推薦的手沖精品咖啡,以及道地老式港味輕食
#圓頂西餐廳
創立於民國74年,為台南現存最有歷史的西餐廳之一,最早期主要供應飯店早餐,大家稱它8樓西餐廳,開始以主餐搭配半自助式的用餐形式,午晚餐時段深受客人喜愛。 2020年9月餐廳移到頂樓,仍保留半自助式用餐模式,餐廳空間裡大小包廂和窗邊卡座摩登復古的設計,搭配特別選擇的手工燈款,抬頭與低頭用餐的過程,餐廳還可以看到赤崁樓的全貌
#好聚所 Hiraeth Café
位在北高雄漢神巨蛋週邊的[好聚。所]咖啡,牆上掛的幾乎都是經歷時間沖刷的老品,販售高雄最先開始的日式切開如花朵綻放的蛋包飯,選用無毒無抗生素的養生雞蛋,呈現金黃的蛋包色澤。台梗九號稻米,大火快炒粒粒分明完整呈現米飯的香氣,共有獨家四種口味。開業至今四年,依舊堅持平日不限時的用餐環境,讓大家能夠在此好好相聚
#凱鈞有食力
台南州廳歷史背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處長的日常
#流動藝術饗宴
#時光美學派出所
#行動音樂劇導覽
#台版警察故事穿越劇
#時光美學派出所 是我們的第六場流動藝術饗宴,昨天2/27 回到了縣定古蹟 斗南舊分局 ,以歷史和空間為素材,由斗南子弟陳守柔老師透過現代芭蕾舞蹈「溯」演繹一段時光交錯的故事,結合靜態展覽與動態歌舞劇,引領著觀眾走入1930、1940及1950年代的大時代背景,從美學的角度來認識舊分局,透過行動劇的手法,帶著民眾以沉浸式和體驗式的方式來閱讀雲林。
#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 前身是 1930年(昭和 5 年)興建的「台南州斗六郡斗南警察官吏派出所」,陸續增建了保甲事務所、三組(刑事組)、拘留所、消防隊等建築,座落為迴廊中庭空間形式的辦公廳舍,在日式建築中是相當少見且珍貴的建築群。
2009年公告為縣定古蹟,歷時4年多修復後,在去(2020)年4月首度開放民眾參觀,首場活動便是以已故斗南書法大師 #陳岳山 老師的創作為主題,並於11月正式委外由雲林子弟 #繼光事務所 營運。
斗南分局舊辦公廳舍除了極具特色的空間設計,內部還規劃有警察文物展覽以及互動體驗區,堪稱是雲林的警察故事館。
現場除了欣賞舞蹈融合與歷史空間的演出,民眾也可以透過本次增設情境展板,感受到每一個空間不同年代的使用機能與情境模擬,了解更多關於建築物與人之間的互動故事,另也增設打卡互動區,讓分局每個小角落都成為值得回憶的場景。
台南州廳歷史背景 在 阿達馬孔古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一年前的苗栗老店家系列收到許多迴響後,第二篇終於開拍了。
在台灣,“店面”與”住家”合一的生活型態於日治時期臻至成熟,於60~70年代達到巔峰。然而在現代都市化、住商分離、商業模式轉變等原因的背景下,無論建築形式或生活樣貌,”店家一體”的文化正迅速消逝在我們的生活裡。最常見的店家形式便是一樓為店面,二樓為住家;現在還在店內掌門的,很多都是願意留守的最後一代。常可以看見年邁的老闆們坐在店內深處的竹籐椅上,看電視、唱歌、聽收音機,或單純只是發呆。知道有人要拍攝,最常說出的話就是:這樣髒髒舊舊的是要拍什麼?但就是這樣的髒髒舊舊,裡頭有就算電影美術也難以複製的真實、素樸與溫暖。
model:Red
make up & Hair:hungyi lu
special thanks:if&n, wearpractice
附記:虎尾簡史
虎尾鎮是雲林第二大城,位處雲林中央。虎尾一名出現的緣由說法不一,荷蘭曾經殖民統治臺灣南部,為虎尾有史之始。其《熱蘭遮城日誌》記載此地原居有平埔族「虎尾壠社」(荷蘭語:Fovorlangh),後來學者推測,「華武壟」 (Farvolong)的發音可能就是「虎尾」的由來。
1734年(雍正十二年),今土庫鎮、虎尾鎮一帶設大坵田堡。較大規模的漢人開墾發生於乾隆年間,雲林縣誌記載,乾隆24年(1757年),福建閩人郭六才等人至大崙腳招佃開墾,在虎尾溪北邊一處搭建了五間簡陋草寮。此是「五間厝庄」地名比較可信的由來。
日治時期為虎尾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1906年,日本糖業設立五間厝製糖工場(今虎尾糖廠),當時糖廠宿舍區及附近市街已有都市規劃,採棋盤式設計,附近設置火車站(五間厝驛)。1920年,改名為虎尾庄的五間厝庄和土庫庄合同周邊各庄建置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取代土庫成為周邊政經、文化中心。
1970年代台灣進行產業升級後,虎尾糖廠規模大不如前。1980年代老街區的外圍開發許多新住宅區,行政中心東遷,雲林工專升級為虎尾技術學院帶來商業區西移,百年歷史的中山老街、和平老街、福民老街因許多建築老舊失修而日漸黯淡,也是此次拍攝主要取景之處。1991年開始裁撤虎尾空軍基地,少了軍人讓商業瞬間蕭條許多。
2000年左右,虎尾技術學院再升級為虎尾科技大學,學生數擴大刺激經濟發展;交流道與高鐵站陸續開通,中科虎尾園區、台大醫院虎尾分院相繼設立。政府陸續修復極具歷史價值的虎尾郡役所(即今日雲林布袋戲館)、郡守官邸(即今日雲林故事館)、虎尾合同廳舍(今轉型誠品書店),虎尾驛、涌翠閣、糖廠鐵道橋與福民老街整修,並在虎尾糖廠內設立糖業文物館;凡此種種皆為虎尾吸引了觀光人潮、就學、就醫人口和周邊(尤其沿海)鄉鎮的移入居民,讓虎尾成為今日雲林發展最迅速的地區。
台南州廳歷史背景 在 Rico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繼一年前的苗栗老店家系列收到許多迴響後,第二篇終於開拍了。
在台灣,“店面”與”住家”合一的生活型態於日治時期臻至成熟,於60~70年代達到巔峰。然而在現代都市化、住商分離、商業模式轉變等原因的背景下,無論建築形式或生活樣貌,”店家一體”的文化正迅速消逝在我們的生活裡。最常見的店家形式便是一樓為店面,二樓為住家;現在還在店內掌門的,很多都是願意留守的最後一代。常可以看見年邁的老闆們坐在店內深處的竹籐椅上,看電視、唱歌、聽收音機,或單純只是發呆。知道有人要拍攝,最常說出的話就是:這樣髒髒舊舊的是要拍什麼?但就是這樣的髒髒舊舊,裡頭有就算電影美術也難以複製的真實、素樸與溫暖。
model:Red
make up & Hair:hungyi lu
special thanks:if&n, wearpractice
附記:虎尾簡史
虎尾鎮是雲林第二大城,位處雲林中央。虎尾一名出現的緣由說法不一,荷蘭曾經殖民統治臺灣南部,為虎尾有史之始。其《熱蘭遮城日誌》記載此地原居有平埔族「虎尾壠社」(荷蘭語:Fovorlangh),後來學者推測,「華武壟」 (Farvolong)的發音可能就是「虎尾」的由來。
1734年(雍正十二年),今土庫鎮、虎尾鎮一帶設大坵田堡。較大規模的漢人開墾發生於乾隆年間,雲林縣誌記載,乾隆24年(1757年),福建閩人郭六才等人至大崙腳招佃開墾,在虎尾溪北邊一處搭建了五間簡陋草寮。此是「五間厝庄」地名比較可信的由來。
日治時期為虎尾迅速發展的關鍵時期。1906年,日本糖業設立五間厝製糖工場(今虎尾糖廠),當時糖廠宿舍區及附近市街已有都市規劃,採棋盤式設計,附近設置火車站(五間厝驛)。1920年,改名為虎尾庄的五間厝庄和土庫庄合同周邊各庄建置台南州虎尾郡,虎尾取代土庫成為周邊政經、文化中心。
1970年代台灣進行產業升級後,虎尾糖廠規模大不如前。1980年代老街區的外圍開發許多新住宅區,行政中心東遷,雲林工專升級為虎尾技術學院帶來商業區西移,百年歷史的中山老街、和平老街、福民老街因許多建築老舊失修而日漸黯淡,也是此次拍攝主要取景之處。1991年開始裁撤虎尾空軍基地,少了軍人讓商業瞬間蕭條許多。
2000年左右,虎尾技術學院再升級為虎尾科技大學,學生數擴大刺激經濟發展;交流道與高鐵站陸續開通,中科虎尾園區、台大醫院虎尾分院相繼設立。政府陸續修復極具歷史價值的虎尾郡役所(即今日雲林布袋戲館)、郡守官邸(即今日雲林故事館)、虎尾合同廳舍(今轉型誠品書店),虎尾驛、涌翠閣、糖廠鐵道橋與福民老街整修,並在虎尾糖廠內設立糖業文物館;凡此種種皆為虎尾吸引了觀光人潮、就學、就醫人口和周邊(尤其沿海)鄉鎮的移入居民,讓虎尾成為今日雲林發展最迅速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