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長庚精神科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長庚精神科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長庚精神科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長庚精神科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台北長庚精神科 在 寶瓶文化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03:24

#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

台北長庚精神科 在 洛心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01 20:00:07

謝謝文訊的邀請: \\\ 阿布 ╳ 洛心 /// 人氣作家 #講座 對談 ★,:*:‧\( ̄▽ ̄)/‧:*‧°★* 我寫我在──憂鬱書寫作為療癒的可能 (文學經緯線系列論壇之二) 憂鬱與書寫有所關聯嗎? 以文學療癒憂鬱是否可能? 本講座邀請 #醫師作家阿布 ,以及 #暢銷小說家洛心...

  • 台北長庚精神科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0 08:00:41
    有 400 人按讚

    #新書上市📖|#這樣安排是為你好​
     ​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
    ……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

    ▌我們是否因為忙碌、「方便」照顧,忽視父母的需求?​
    ▌我們是否因為「害怕」,而限制父母的能力?​
    ▌若照顧父母有困難,我們是否忘了尋求其他資源、求助相關單位?​
    因為父母的不適,可能他們說不出來;父母的疼痛,可能不知如何開口;更可能他們的眼淚,總是獨自吞下。​

    「我相信子女們照顧父母多是基於關愛的,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超出界線,而不自覺,變成了「愛」少一點,但「關」多一點。​
    子女們不自覺地把老病衰的父母看成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或是乾脆擺起來,當家中太上皇般地讓家中大小事都不入他的耳朵,殊不知「不讓老人家因知道而操煩」的善意,卻也可能變成「不想讓老人家煩惱,所以什麼都不告訴他」的控制。反倒造成家中長輩只能被動地接受子女們為他做的決定,沒辦法參與事前的討論過程,更無法透過討論來表達自己的愛惡和心意。」──本書作者 #陳乃菁 醫師​

    ══════════​

    【專文推薦✍️】​
    朱為民(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臺中榮總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有感推薦❣️】​
    朱偉仁 (愛長照執行長)​
    余尚儒(都蘭診所所長)​
    林書煒 (POP Radio電臺臺長/主持人)​
    郭慈安(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
    蔡佳芬(台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
    詹鼎正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兼新竹醫院機構負責人)​


    #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
    #這樣安排是為你好8月20日溫暖上市💕

  • 台北長庚精神科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03 20:00:00
    有 290 人按讚

    近年來,當社區偶有發生重大精神危機事件,往往引發社會大眾對精神疾病病人的恐懼與擔憂。

    然而,嘉義鐵路警察案後續報導指出,鄭姓行為人家中有兩名以上確診精神疾病,鄭姓行為人為省下醫療的掛號費,於事發前兩年漸漸不再回診。日前,臺南發生一起年邁的母親因不堪長期照顧壓力,持刀砍殺思覺失調症女兒的人倫悲劇。

    面對接連發生的重大社會事件,再次凸顯目前的因應與處理機制相當不足,精神疾病病人與家庭照顧者需要得社區支持服務,也相當匱乏。

    有鑑於此,時代力量立法委員王婉諭於今日召開《精神衛生法》修法記者會,邀請臺灣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理事長黃莉玲、林口長庚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 義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翁國彥、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陳冠斌、 新北市康復之友協會總幹事謝詩華、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及臺北榮總玉里分院主治醫師鄭淦元出席,期盼透過修法,協力地方佈建社區支持服務資源。
     
    王婉諭委員及與會的發言代表表示,特別是社區支持部分,王婉諭委員所提的修法版本,新增「病人及家庭照顧者社區支持服務」專章,希望建立社區精神照護資源與橫向連結,為患者與家屬建立社會支持網絡。

    本次修法的主要訴求,包含提升社區復健及支持服務的可近性、建立積極性社區處遇團隊、司法協力強制住院與替代處遇、強化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社區關懷訪視員應法制化,以及納入同儕支持服務。

    蔡英文總統在今年520就職演說曾提到:「精神疾病、藥癮與家庭暴力等問題,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事,更是政府的事。當家庭無法妥善照顧這些患者時,政府就有責任介入協助」。

    面對精神疾病照護問題,時代力量呼籲,政府應積極就法制面和處理機制的問題,加強患者與照顧者的社區支持,讓台灣社會為精神疾病患者創造更好的支持系統,為受精神疾病所苦的患者與家屬,築起社會支持的網絡!

    |延伸閱讀|
    立法委員王婉諭|《精神衛生法》修法提案記者會
    https://npptw.org/QUWV3e

    中央社報導|立委提案修《精神衛生法》 盼構築社區支持網路
    https://npptw.org/MfoxUy

    央廣報導|精神衛生法修法 王婉諭推社區支持服務專章
    https://npptw.org/L1nh6q

    公視報導|重視精障家庭困境 民團籲政府建構照護網
    https://npptw.org/cNnHPI

    自由時報報導|提案修「精神衛生法」 王婉諭:盼減少憾事發生
    https://npptw.org/d66Q9I

  • 台北長庚精神科 在 阮昭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07 08:00:00
    有 319 人按讚

    今天來賓請到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醫師! (訪問約13分33秒開始)

    於林口長庚醫院服務多年,致力關心憂鬱、焦慮、自殺方面,張醫師說他看的是一個人與其背後想法、以及家庭環境,透過傾聽病患痛苦並解決。

    全世界約三億人口罹患憂鬱症,2019全台約40萬人正接受醫療幫助,但五位僅一位就醫,其他四位不自覺或不願面對自己得憂鬱症。

    理事長提醒,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重點是能自行調節復原,以下症狀如果超過兩周,就要注意是否有憂鬱症發生!

    包括:長時間心情鬱悶、興趣缺缺、睡眠障礙、食慾降低、胡思亂想、易感疲倦不想活動、工作讀書無法專心,甚至負面想法、責備自己、難控制情緒,認為生活沒意義想不開。

    台灣現在一年將近4000人死於自殺;目前臺灣培育將近2000名精神科醫師,結合心理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師多管齊下,視不同患者需要提供相應協助。

    希望大家不只身體健康,心理也要健康!我們一起鎖定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