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歐洲學校網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歐洲學校網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歐洲學校網站產品中有2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59的網紅我是小布 Hi,I'm Kelse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三年級自學紀錄 . 去年底遇到了一些小問題😔, 跟朋友聊天之後,觀察了小布的一些現象; 美國線的英文老師說不知道怎麼教小布,因為她懂的東西太多了; 歐洲線的英文老師說她會是一個學者; VT法文高中初級的老師要我們把課程退掉; ...... . 自從去年被法文老師退課之後(年齡太小),心裡總是覺...
台北歐洲學校網站 在 Andrew 陳先森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09:47
世界小知識🌍 你知道世界上有近一億使用德語的人口 尤其在歐洲國家居多嗎? 我們常常聽到的名車品牌BMW、賓士、奧迪等等 都來自德國!而且不得不提的是⋯ 德國企業的嚴謹和高品質,幾乎就是品牌的品質保證 如果學習德文甚至到當地留學,對未來職涯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最讓我驚訝的是,去德國念書很多學校是不用學...
台北歐洲學校網站 在 我是小布 Hi,I'm Kels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年級自學紀錄
.
去年底遇到了一些小問題😔,
跟朋友聊天之後,觀察了小布的一些現象;
美國線的英文老師說不知道怎麼教小布,因為她懂的東西太多了;
歐洲線的英文老師說她會是一個學者;
VT法文高中初級的老師要我們把課程退掉;
......
.
自從去年被法文老師退課之後(年齡太小),心裡總是覺得委屈,雖然老師說得沒錯,年齡不同,教課的方式也就不同,但還是會覺得小布不是聽不懂啊,只單純因為年齡的差距😔。
.
小布學習過程的小小不順利,接二連三的來,到最後真的有點氣餒了,想說就這樣下去好了,其它的就便看。
.
這時候,看到CTY(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 的廣告,其實它出現在我FB很久了,只是我一直沒點開來看,一是覺得是噱頭(打著霍普金斯大學的名號,結果扯不到任何毛邊),二是覺得小布不是天才人,所以這種機構不是我們會去的地方。
.
但某天在氣餒的情況下,把它點開了...
.
CTY在中國是一個很紅的夏令營,紅了很多年,因為培育了很多有名的人才,還有特別為CTY開辦的補習班,就是為了考進去,臺灣少數人知道,網站上學校的list裡,臺灣只有康橋國際學校、台北歐洲學校、台北美國學校這三所學校。
.
接下來一連串的去做功課,發現美國對於天才的定義是廣的,不是單純的智力測驗成績、奧數/科展得名才是所謂的天才,媽媽決定更近一步的去了解,發現機構的教育理念,跟我相似,於是報名了他們的線上說明會,然後小布就去考試,然後就考過了👏。
.
現在回想起來,前陣子的不順利,其實有好多好多的sign,一步一步的都在指引我們往某條路前進。
.
「上帝關了一扇窗,必會再開啟另一扇窗」,媽媽不是基督徒,但每次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這句話。
.
下篇再來介紹一下所謂的美國「天才夏令營」。
.
https://cty.jhu.edu/
.
#CTY
台北歐洲學校網站 在 英該多看書 繪本與書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
#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 九月新書 ══
📕 《#來去馬來西亞:從鄭和、孫中山到《辣死你媽》,原來馬來西亞與台灣這麼近 》
❖#黃偉雯/著
═══。。═══
在馬來人優先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
在飽受打壓的國度,遠渡他鄉的華人如何在此建立家園?
從600年前華人的故事開始,重新認識馬來西亞!
由曾在馬來西亞擔任校長的台灣人帶路,
來到姓氏橋,喝上一碗肉骨茶,
看見華人從外來者到成為馬來西亞人的族群困境、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
❖ 聯合推薦
● #李三財——就諦學堂創辦人——專文推薦
● #林開忠——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 #胡芷嫣——故事StoryStudio網站主編
● #陳亞才——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 #陳靜宜——馬來西亞華人飲食文化專書《啊,這味道》作者
● #藍白拖——背包旅人
═══。。═══
馬來西亞,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熟悉從華人開始。
根據統計,從馬來西亞來台灣念書的學生人數以每年1000人的人數成長。在2017年,留台的大馬學生人數突破17500人,僅次於港澳。事實上在過去50多年來,台灣是馬來西亞華人留學的重鎮。他們許許多多人從我們身邊走過,而我們熟悉的歌手,從梁靜茹到黃明志,都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但大多數的台灣人仍不清楚馬來西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來到台灣?為什麼他們的中文說的這麼好、甚至說台語也能通?當我們開始問這些問題,就會發現 #華人或許是我們理解馬來西亞的最佳引路人。
.
.
▋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故事,原來是這樣展開的……
• 早在鄭和下西洋時,就帶去了第一批在馬六甲定居的華人。他們與當地人通婚生下的華人後代叫做「峇峇娘惹」。
• 清末移民到馬來半島的華人很多淪為「豬仔」,也就是簽了賣身契的底層勞工。而肉骨茶,就是誕生於此時期、為華工補充勞動所需能量的原創料理。
• 華人是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功臣。吉隆坡的葉亞來街、怡保的姚德勝街,都是為紀念對兩地開發有所貢獻的華人,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 馬來西亞曾經是華僑的革命基地。今天位於檳城的裕榮莊,就是孫中山策劃黃花崗起義,獲得當地華僑響應且募得革命經費之地。
• 馬來亞共產黨由華人為主要領導人,是最早開始追求馬來亞獨立建國的一批人。
•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其中華人占總人口的23%。儘管華人人數龐大,馬來西亞政府對他們並不友善,不補助華人自主開辦的中學,也不承認其學歷。
.
.
本書作者黃偉雯曾在2009年於砂拉越一所華文學校「西連民眾中學」擔任校長。她在本書深入淺出地爬梳馬來西亞從十五世紀鄭和下西洋、西方殖民勢力的治理、日本占領時期,直至獨立建國後經歷政治波動、東馬與西馬的整合,再走向「一個馬來西亞」(1 Malaysia)的漫漫長路。
黃偉雯 #透過台灣人的身影,#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線,#帶領讀者從歷史、#華文教育、#當代社會與宗教生活以及飲食文化,#認識多元種族共生共存的馬來西亞。她講述最早移居馬來半島的華人的後代峇峇娘惹,在飲食與語言上融入中華文化與馬來文化的元素,也探討清末下南洋的新客,從事苦力工作、奠定了城市的經濟發展。她看見華僑自主成立社團組織、報刊及學校,以響應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也直視反殖反帝的馬來亞共產黨對土地深層的愛以及這份愛所帶來的苦難。她亦洞悉,在馬來西亞獨立之後,馬來人掌握政治主導權,使華人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遭受不平等待遇,但華文教育維繫了族群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除此之外,曾任校長的黃偉雯也在本書提供她對馬來西亞華人學生到台灣留學的風氣的觀察,思索台灣與馬來西亞之間的交流,並從在地的生活經驗出發,品味潛藏在撈生、茶粿與海南咖啡等特色美食之中的情感與生活況味。
#過去種種不僅揭露身為移民的華人在異鄉落地生根的困境,#也點出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之間的文化角力。今天的馬來西亞,各族群之間的生活相互影響、交融,密不可分,就像加入了一匙辣死你媽裡的參巴醬,逐漸融合成一味,卻滋味無窮。今天的大馬華人必須思索的是,當一名「馬來西亞人」究竟直指什麼樣的未來。
《來去馬來西亞》是一本獻給台灣讀者的馬來西亞史,#試圖以台灣人熟悉的角度來探索這個國家的多元種族、#殖民歷史與文化日常,向我們揭示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奮鬥、文化傳承與創新。馬來西亞華人的過去與現在提供了我們一個熟悉的切入點,#重新理解這個亦遠亦近的東南亞國家。
═══。。═══
◣#各界好評
●「本書為學術界嚴肅的馬來西亞政治或社會史的濃縮。作者以中國及華人史觀出發,從華人移民、殖民經濟開發、族群關係以及馬來西亞華人日常社會文化現象切入,帶領讀者發現複雜的華人社會文化。但這種多樣的華人性並非憑空產生,而是歷史過程的偶然產物,因此作者行文中也穿插了歐洲及日本殖民馬來亞、砂拉越以及沙巴史、馬來西亞獨立過程、中國民族主義運動等對華人的影響。這是一本包含多元的華人社會文化與馬來西亞政治元素的簡史,適合對馬來西亞歷史感興趣的初學者閱讀。」──林開忠,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
.
●「作為一位曾經在馬來西亞生活的台灣人,作者具備在地的優勢,爬梳大馬歷史、實際體驗多元社會的特色、實地了解在地的文化與民俗,以編年的順序,引導讀者進入馬來西亞歷史,欣賞既陌生又略有所知的當代風貌,尤其是華人社會的概況。此書為讀者釐清馬來亞和馬來西亞、西馬和東馬的不同脈絡,以『豬仔』、『嘛嘛檔』、『辣死你媽』等在地用語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在敘事方面,作者靈活貫穿歷史與當代,在一些特定事項上對比大馬和台灣的情況,加深讀者的印象,書寫手法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閱讀此書,相信對多元文化、共存共榮的馬來西亞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陳亞才,馬來西亞元生基金會執行長
❖ 作者:黃偉雯
曾任高中歷史老師十餘年,2015年放棄教職後展開斜槓人生,目前的身分包含有作家、歷史文化講師、印度彩繪師、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實驗場域顧問,活躍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擁有英語領隊執照,同時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自上個世紀末起,開始了馬來西亞田野調查的學術研究,參訪馬來西亞無數次。在當地出版了一本研究論文、寫過《詩華日報》的美食專欄、辦過簽書會,並帶過華文交流參訪團。
偉雯最特別的是曾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州西連民衆中學,擔任當地第一位台灣籍華文獨立中學校長。多年來累積的人脈與情感,一直覺得馬來西亞是自己的第二個家,希望可以帶著更多台灣人認識這個國度。
著有《誤闖叢林的校長:浪漫遊東馬》、《開始在馬來西亞自助旅行》、《用電影說印度:從婆羅門到寶萊塢,五千年燦爛文明背後的真實樣貌》、《個人旅行:吉隆坡》、《校園崩壞中:連孔子都傻眼的教育亂象》等十餘本著作。
◎Facebook粉絲專頁:深度文化x世界歷史觀察/小瑪王妃的世界視角
═══。。══════。。═══
❖2020/9/9 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2Z1SF8o
◎═誠品:https://bit.ly/2DuATDq
◎═金石堂:https://bit.ly/3gUOEsC
◎═讀冊:https://bit.ly/32PscfC
台北歐洲學校網站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大學博覽會7/25~7/26日台北舉行 前一百名入場贈直攻名校指南】
【記者王雅芬/專題報導】今年指考各科五標分數國文、數乙及化學變動大,選填志願困難度大幅提高,與其面對志願發愁,不如邀同學一起前往2020大學校院博覽會。展覽訂於7月25(六)~26日(日)上午10點到下午6點在台北中國時報大樓舉行,(台北市萬華區艋舺大道303號,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約5-7分鐘),免費參觀。
本屆大學博覽會計有交通大學、中正大學、亞洲大學、中國醫藥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體育大學、義守大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玄奘大學、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新加坡管理學院(SIM) 、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德國FHM密特丹科技大學、瑞士飯店管理&歐洲精品學院、英國University of Leeds、艾爾斯留遊學、達仁留遊學、力可留遊學、偉文補習班、樂學網、大考通訊社等單位,高二及高三學子可撥空參觀。入場參觀需佩戴口罩及量額溫,詳細展覽資訊請上活動網站http://www.testnews.com.tw/查詢。
考生拿到成績單之後,必須找出與自己分數最接近又同時又符合興趣的100個校系後進行網路登記志願,怎麼填對未來最有利?2020大學博覽會現場特別規劃了線上分享會、10個場次的名師落點分析講座,協助學子瞭解符合能力範圍的校系組合,降低人為失誤,提高選填志願準確度。
此外,展覽期間25及26日前100名入場的學子將贈送限量「直攻名校指南~雙聯學制」一本或「109指考分發校系PR序位」 (彙整近五年變動趨勢)一本(二擇一,送完為止)獨家告訴您選擇留在臺灣讀大學,一樣有機會與國際名校接軌。
今年因疫情之故,許多優秀學子無法如期報考海外及香港名校,香港城市大學特別在2020大學博覽會期間,規劃一場線上分享會,替計劃赴港大求學的考生及家長進行線上的說明與諮詢,時間為7月25日(六)下午2時至3時,歡迎老師、家長及高中學生,搶先規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