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癌症為何愈來愈年輕化 #30至50歲最常見的癌症是什麼 #亞洲女性肺腺癌比例為何特別高 (歡迎分享) 以上這些是這集節目的主題 來賓是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沈彥君主任 我身兼主持人及現身說法來賓兩種身分🥲 因為自己 #切身之痛 更能深入探討 🔗完整節目連結我放留言處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近幾年...

  • 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1 16:44:52
    有 677 人按讚

    #癌症為何愈來愈年輕化
    #30至50歲最常見的癌症是什麼
    #亞洲女性肺腺癌比例為何特別高
    (歡迎分享)

    以上這些是這集節目的主題
    來賓是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沈彥君主任
    我身兼主持人及現身說法來賓兩種身分🥲
    因為自己 #切身之痛 更能深入探討
    🔗完整節目連結我放留言處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近幾年
    每年平均檢出30-50位早期肺腺癌病患
    幾乎99%是不抽菸的女性

    這集節目中醫師也談到我之前所提:
    #亞洲女性肺部有特別容易病變肺腺癌的基因
    這也是為什麼沒有明顯致病因子
    卻有愈來愈多女性罹患肺腺癌
    就連來賓沈主任自己也有一顆毛玻璃結節
    一直在追蹤中(對他們來說這真的太常見)

    沈主任還釐清了幾個觀念:
    🔺#胸部X光只能照到實體腫瘤與結節
    肺腺癌是腺體上的毛玻璃狀病變
    X光照不到~就算很大也不一定照得到
    (只要不是實心的腫瘤就照不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朋友的姑姑
    去年初做全身健康檢查 X光都正常
    到了八月覺得呼吸不過來就醫
    竟已肺腺癌三期 今年初就不幸離世

    🔺#肺腺癌初期變化很慢但長到一定程度就會急速擴大惡化
    毛玻璃狀結節再大 X光可能都照不到
    但 #LDCT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
    就連小到0.3公分的毛玻璃結節都無所遁形
    (不過還是要看機器⋯太老舊或切數太低的機器照得不一定精準)

    我之前曾說「小於0.8cm的毛玻璃結節醫師建議可先追蹤」的原因
    是因為初期變化很慢~
    昨天我問醫師:

    「那像我這樣第一次照就0.9cm的,它其實可能已經在裡面很久了是嗎?搞不好十年前我如果照,可能它已經在那裡,但可能只有0.3cm?」

    醫師說這是很有可能的
    但當大到某種程度 它就會突然擴展迅速
    這也是為什麼醫師建議如果照出來是0.8-1cm的就趕快處理
    並說這大小是最好處理的時機
    (因為太小的結節除了短期內不會危害到健康、可能還有變化外,也不易定位)

    所以~
    妳不會知道妳為什麼有這東西?
    也不會知道它到底什麼時候出現的
    得不到答案的事 想也沒用
    妳所能做的 就是做健康檢查
    並且要做能抓到病灶的「適當項目」

    聽說最近從北到南好多人都在排LDCT檢查
    前幾天我遇到一位醫師朋友
    他說看了我的新聞他自己也趕緊在醫院照了一下
    結果發現醫院超多人跑來照😶
    我身邊好多好多朋友也都去預約了北投的LDCT

    昨天我問醫師:

    「聽說你們最近健檢的人超多⋯而且都指名要做LDCT?」

    醫師靦腆的說:

    「是啊⋯真的很多⋯#託彤雯的福⋯」

    「⋯呃託我的福嗎?😶😅🥲😂😥」

    其實我才是託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的福
    不但早期發現 也幫我轉診到 #台北榮總
    給經驗豐富的 #許瀚水教授 手術

    如果大家能因為我的例子
    對這發生率愈來愈高的病症多一點警覺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早恢復健康

    那真的是託我彤雯的福啊~😂🙏🏻

    ㊗️大家健康平安~

  • 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22 10:56:01
    有 15,457 人按讚

    連我媽都打來問我為什麼沒上班😅(明明就有預錄啊⋯)本來不想讓大家擔心⋯看來還是得交代一下。

    意外之所以被稱為意外,就是因為它總在你「意料之外」。

    例如前幾天我動了一個從沒想過會發生在我身上的手術:

    「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

    經過病理檢驗確認是 #肺腺癌0期,俗稱 #原位癌(癌細胞僅存於肺腺,無淋巴結轉移也無遠處轉移)

    先跟大家報個平安🙏🏻:手術很順利,我週末已出院回家。

    #我真的覺得自己非常非常幸運
    #感謝老天能讓我在最好的時間點發現它

    今年一月份,我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檢。原本比較擔心腸胃跟乳房:因為我胃腸功能一向不是太優秀,加上家族有乳癌病史(親阿姨)。沒想到以上檢查都還不錯,其他心血管、腦部檢查也都被評為100分,唯獨我萬萬想不到的地方出了狀況:

    肺。

    我的左肺葉照到了一個0.9cm大小的陰影,而且是醫生比較不樂見的「毛玻璃狀結節」:看起來非實體、有點半透明。一般來說惡性機率偏高,因此立刻轉診至台北榮總,由這方面權威:胸腔外科許瀚水教授,安排進一步確認及後續手術。

    1/23健檢發現異常,1/27北榮門診確認,3/16開刀手術。這段期間我過得與平常沒兩樣:照常主持節目(還因手術及後續療養得請假,趕忙預錄)、錄影、受訪、主持活動、開團、煮飯、帶小孩⋯

    真的沒有戲劇裡「晴天霹靂」的橋段😂~但忙到夜深人靜時還是不免會想:

    從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沒有明顯二手菸危害、不焚香拜拜、也不是天天下廚⋯

    「這東西到底為什麼會來找我?」

    不過這種得不到答案的胡思亂想,我最多容忍自己想兩次😂。我寧願把時間花在了解手術的方式、內容,找尋身邊曾跟我一樣的例子,了解她們手術後的狀況、以及需要做什麼好讓自己盡快恢復正常等等。

    當然這段期間我比較容易受驚嚇:
    ✔️空汙嚴重時我特別害怕
    ✔️鄰居濃重油煙飄進我家時我也很害怕
    ✔️自己下廚盡量蒸煮並戴口罩做飯
    ✔️一定放一台空氣清淨機在廚房裡

    你或許注意到我剛剛寫了「她」們。我默默觀察身邊跟我一樣、因為照了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發現初期肺部病變,手術後確診為肺腺癌0-1期的,很巧的都是女性(我所知道的至少5位)。

    我們都希望在疾病初期就能發現並盡早處理,偏偏X光能照到的肺部癌變常常已是二期以上,只有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抓得到初期病變。

    我人生第一次照LDCT就中獎😂
    你說我是幸還不幸?

    我自己覺得我超幸運der😊
    能在這麼初期就治療好~
    人生下半場可以繼續精彩!

    更重要的是:
    現在起真的不能只想著顧好所有人、所有面向,得回過頭來好好照顧自己了⋯老天爺用一個不算小的手術+麻醉退後快痛死的傷口警告我:

    「#妳以為妳是鐵打的 #但妳真的不是。」

    謝謝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的協助
    謝謝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精湛的醫療團隊
    謝謝 #台北榮總麻醉科 #丁乾坤主任 及優秀的麻醉醫師團隊們
    謝謝 #台北榮總中正樓A154病房 的護理人員
    謝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先生)的照顧與幫忙
    謝謝工作夥伴們低調地協助我在術前安排好所有工作
    謝謝極少數知道的親友一直為我祈福

    人生總是意外不斷
    不逃避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
    是我的一貫作風😊
    好友問我這消息要公佈嗎?
    畢竟很多人忌諱讓人知道自己生病
    我想了想⋯笑著說:
    「我好像向來沒什麼忌諱⋯如果能因為我,讓更多人警覺該為自己做個檢查,不也是件好事嗎?😊」

    我會好好休養!
    現在每天認真走一萬步+練習深呼吸
    希望術後的第一次兩小時non-stop廣播+直播
    還是跟以往一樣膩害😂
    (但要是一開始真的會喘⋯也請大家稍微包涵一下😅)

    期待很快在節目上與你相見!

    Ps. 這次檢查與手術的過程有很多想跟大家分享的,包括:
    1️⃣我認真覺得政府應正視:「如何讓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更普及化」這個議題。
    2️⃣如何增加肺活量?怎麼做呼吸練習?
    3️⃣還有很重要的醫療保險部分,這次我也非常非常有感。
    4️⃣當然還有自己心情上的調適⋯我甚至在手術前夕還給兒女各留了一封信🥲⋯這我都不敢跟醫生說,怕他笑我想太多😂~

    但還是那句話:凡事都有意外啊⋯
    有準備總比沒準備的好,你們說是嗎?😊

    (照片是要去動手術前拍的😊)

  • 台北榮總低劑量電腦斷層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06-01 00:56:09
    有 178 人按讚


    仙拼仙

    "黃院長是台大醫學院的學長,也是醫界前輩。就算有不同主張,也不宜在媒體上或臉書這種自媒體上你來我往地對話。但是他在文章中點名我,只好在臉書上回應他的文章。
    黃院長在文章中所引的各種資料與數據全部來自美國。沒錯,美國的資料與數據的確建議55至80歲每天抽2包菸超過15年者,或每天抽1包菸以上而超過30年者,接受肺癌篩檢可能有些好處。對美國人來說,沒抽菸的人根本沒有作肺癌篩檢的必要。
    不過,那是美國的數據。但是我們在台灣看到的狀況不是如此。從政壇上的兩位副總統、兩位民主先鋒的立委、剛剛去世的市長,到藝壇上最知名的明星、舞蹈家,到好幾位醫界同仁、商界大老,台大管理學院的名教授、全是因為發現時已經太晚的肺癌而去世。
    高雄榮總就在今年五月所發表的研究數據是,1763位健檢民眾裏面有25位罹患肺癌(1.4%)其中19位是女性。高雄榮總的這個1.4%,和黃院長所說的台灣肺癌發生率只有0.03%相比,足足高出了46倍。高雄長庚醫院的專家說,「國內男性吸菸率約3成多,女性不到5%,但每年死於肺癌1萬1千多位國人中,有近4成是女性」。台大醫院的專家說,「完全沒有危險因子而來做肺癌篩檢,檢驗出罹患肺癌的機率約為1%」,「每個四十歲以上的人,若在經濟上尚能負擔的情況下都應該前來做一次「胸部電腦斷層」篩檢。」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20160514/861033/)
    (http://www.taiwanlung.org.tw/books_detail_51.htm)
    台大東健康中心在2015年六月開始進行萬人肺癌篩檢方案前,邀請當時的行政院張善政副院長來為我們站台鼓勵。張院長當時的致詞讓我大吃一驚,因為他說,他擔任科技政務委員、科技部長、行政院副院長三年左右的時間,身邊的祕書竟然每年都有一個人被診斷出肺癌。何飛鵬執行長的公司裏,三十幾位同仁來參加了萬人肺癌篩檢,就有三位(比他在文章裏寫的更多一位)被找到早期肺癌。我102年十月決心推動東健康中心計畫時,為了先找到客戶,前往工研院拜訪徐爵民院長。他在會談時告訴我,贊成我的理念,因為之前有位副院長就在作完一般X光的健檢之後三個月,因為身體不適診斷出肺癌退休,他也失去了左右手。
    我的高中同學律師,因為腿部血栓就醫,結果竟然是末期肺癌的併發症。當兵時睡我上鋪的「同梯」,身為醫界主管機關的高級長官,在去年初公費健檢照X光告訴他結果一切正常,因為友人拗他再去光顧他們醫院的電腦斷層肺癌檢查,結果找到一顆超過1.5公分的肺癌。我在竹東服務時非常倚重而且才四十歲又自認生活環境空氣清新的治療師,五十歲的清潔同仁,六十歲的志工,都因為員工免費的肺癌篩檢方案,結果發現了早期肺癌。其他還包括了同仁的媽媽、弟弟,台北醫學中心的醫師,高科技公司的經理…。這些人全部沒抽菸。
    台大東健康中心計畫,我之所以有勇氣推動,是一位新竹的科技公司董事長,在我的一場演講之後約我見面。沒想到一見面我看到他的眼眶紅紅的。一問之下才知道他的一位摰友在高科技公司辛苦工作一生,終於六十歲退休準備好好享受人生時,卻突然身體不適診斷為肺癌末期。而就在與我見面的當天早上,摯友妻子打電話到家裏,大家又悲從中來。也因為這樣,所以他鼓勵我努力推動東健康計畫,他說他會全力支持我。
    黃院長質疑台大醫院為資深同仁作的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是小樣本不見得有意義。但他可能不知道,就在這個篩檢的同時,其實就有醫學院同仁又因為發現時已是末期的肺癌而離世。
    我不知道看我的臉書的朋友們,您身邊有沒有如我所看到的這許多可怕又遺憾的例子。但這每一個人的名字與數字全都告訴我,肺癌在台灣人口裏面還沒被發現的比例,絕對不是0.03%。老實說,我不相信美國人認為只有每天抽菸2包而且超過15年才有必要去作肺癌篩檢的數據。光是危險因子裏面,我認為至少有二個危險因子是美國沒有或很少的。1)無數家庭中與廟宇中的燒香。2)天天在路上為了生活奔馳的數百萬輛摩托車。無論是公衛專家或是腫瘤專家,請別老是拿美國要抽菸才有風險的研究數字。專家們何妨拿出台灣人自己的研究數據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不是腫瘤專家,但是我知道要對付肺癌這個可怕的沈默殺手,目前最好的工具就是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台大東健康中心從去年六月到今年三月的萬人肺癌篩檢的結果,老實說比我想像的還可怕。目前這項健康檢查全是自費,看我臉書的朋友們,錢是你的命也是你自己的。請您自己判斷與決定,您是要相信美國人說的,「只有抽菸每天2包而且15年以上的人,才需要去作電腦斷層肺癌篩檢」。還是要相信台灣專家的意見-「為了健康,為了自己的人生,每個四十歲以上的人,若在經濟上尚能負擔的情況下都應該前來做一次「胸部電腦斷層」篩檢。」"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38882132856399&id=10000203865286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