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搶救急診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香港急診醫師來看台灣的急診 《港台急症異同》 在參觀過台北的三間大醫院後,我的感想是——(1)天下烏鴉一樣黑;和(2)香港的急症服務實在自愧不如。 這三天,我們參觀了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人家和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模一樣:等入院。(病房沒床供需要留醫的病人,要擠在急...

  •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25 18:28:16
    有 238 人按讚


    香港急診醫師來看台灣的急診

    《港台急症異同》

    在參觀過台北的三間大醫院後,我的感想是——(1)天下烏鴉一樣黑;和(2)香港的急症服務實在自愧不如。

    這三天,我們參觀了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人家和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模一樣:等入院。(病房沒床供需要留醫的病人,要擠在急症室等候數天)

    1.
    每日求診人次約為350(榮總)至600(長庚),六成是緊急(第3類別)或以上;
    香港的女王醫院每日求診人數為500人左右,同樣是六成為緊急或以上病人。

    2.
    由於是大醫院,掛號分流時,病人已經仔細分好內科、外科和兒科急診,由專門的急診醫師去看,兒科更是會派醫師來駐診。
    香港沒有這個分類,所有問題都是由急症室醫生一手包辦。
    如果一個被分到外科的肚痛病人,後來診斷是糖尿酮酸中毒(DKA)的話,就會推回去內科急診處理,就在隔壁三十秒路程左右的距離。

    3.
    在台大醫院,診症間就如一般辦公室般,只有1.5米高的間隔分開,沒有布簾,開放式問診,完全沒有私隱可言,我敢肯定病人百分百會聽到隔壁的所有對話。
    台大的醫生說,台灣病人對此不太介意,最重要是快點有醫生看。
    如果要檢查的話,就請移玉躺到另一邊共用的輪床上。
    這有如八十年代香港的門診,一房兩個醫生用。

    4.
    說到最敏感的候診時間,三間台北醫院的第三類別全部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看到醫生。
    所以,第四、五類別的病人若果在一個多小時內還沒看到醫生的話,就會衝出來護士站罵娘。
    我覺得台灣的醫師好像特別在意媽媽被問候,在香港,病人動輒等四五六七甚至十幾小時,問候家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已經對這些罵娘聲麻木了,家母身體健康,多謝關心。
    台:「你們第三類都等兩小時,那第四怎麼辦?」
    港:「放棄了。」
    台:「放棄了!這樣也可以?」
    港:「我們也不想,只是無可奈何。」

    5.
    至於等床情況,都是等大概100至150人左右,因為台灣的急症室佔地普遍比我們大,所以即使四處都是病人,我們都能夠輕鬆通過。
    台灣一般會把觀察房分做幾區,直接派年輕急診醫師駐守,而不是臨時拉夫;日間的護士病人比大約1:10-15左右,派藥是電子化的。
    台灣沒有急症科病房(Emergency Medicine Ward)的分工,地下觀察房就已經是了,就像香港十年前一樣。
    不過,三間醫院的急診都有深切治療區(E-ICU)的設置,因為他們可以同時有一打半打已插管的病人在等 ICU 床,會由急診醫師先治理。

    6.
    CT 和 MRI 都是屬於急診部的,有餘暇時可以和其他部門分享,但急診有優先權。
    香港急症室沒有 MRI,我們急症的CT Scan 常常要和病房爭,所以CT 都可以等個兩三小時。
    我同意即使沒有 MRI ,也不會影響到急症醫生的判症能力,現在由病歷、體檢和 CT 都已經在大部分時間得到診斷。
    但是,這對早期缺血性中風和脊髓受壓的病人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在找腦科或骨科會診後,直接去照 MRI ,減少把病人推來推去浪費掉的時間。

    7.
    最落後的,我認為是電子病歷系統。
    長庚醫院示範了她們的系統,板面實而不華,快速,而且有常用範本(Template)可以參考,淘汰手寫病歷。
    另外,還有有急症就診看板,每個病人正在等候甚麼,都能夠清清楚楚公布出來,(如:陳O文⋯等抽血;李O美⋯等上房)減少家屬發問,讓護士能專注護理。

    8.
    台灣急診醫師一班8至12小時,台大和榮總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只有空閒時偷10至15分鐘把飯倒入口。
    長庚的情況較人性化,各有3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輪流替補。
    至於香港的急症醫生,有最少6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這小小的福利就是比台灣好一點⋯⋯

  •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 在 Dr. Ray 的急症室迎送生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6-24 01:59:05
    有 1,078 人按讚


    《港台急症異同》

    在參觀過台北的三間大醫院後,我的感想是——(1)天下烏鴉一樣黑;和(2)香港的急症服務實在自愧不如。

    這三天,我們參觀了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和林口長庚醫院的急診室,人家和我們面對的問題一模一樣:等入院。(病房沒床供需要留醫的病人,要擠在急症室等候數天)

    1.
    每日求診人次約為350(榮總)至600(長庚),六成是緊急(第3類別)或以上;
    香港的女王醫院每日求診人數為500人左右,同樣是六成為緊急或以上病人。

    2.
    由於是大醫院,掛號分流時,病人已經仔細分好內科、外科和兒科急診,由專門的急診醫師去看,兒科更是會派醫師來駐診。
    香港沒有這個分類,所有問題都是由急症室醫生一手包辦。
    如果一個被分到外科的肚痛病人,後來診斷是糖尿酮酸中毒(DKA)的話,就會推回去內科急診處理,就在隔壁三十秒路程左右的距離。

    3.
    在台大醫院,診症間就如一般辦公室般,只有1.5米高的間隔分開,沒有布簾,開放式問診,完全沒有私隱可言,我敢肯定病人百分百會聽到隔壁的所有對話。
    台大的醫生說,台灣病人對此不太介意,最重要是快點有醫生看。
    如果要檢查的話,就請移玉躺到另一邊共用的輪床上。
    這有如八十年代香港的門診,一房兩個醫生用。

    4.
    說到最敏感的候診時間,三間台北醫院的第三類別全部都可以在半小時內看到醫生。
    所以,第四、五類別的病人若果在一個多小時內還沒看到醫生的話,就會衝出來護士站罵娘。
    我覺得台灣的醫師好像特別在意媽媽被問候,在香港,病人動輒等四五六七甚至十幾小時,問候家人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我們已經對這些罵娘聲麻木了,家母身體健康,多謝關心。
    台:「你們第三類都等兩小時,那第四怎麼辦?」
    港:「放棄了。」
    台:「放棄了!這樣也可以?」
    港:「我們也不想,只是無可奈何。」

    5.
    至於等床情況,都是等大概100至150人左右,因為台灣的急症室佔地普遍比我們大,所以即使四處都是病人,我們都能夠輕鬆通過。
    台灣一般會把觀察房分做幾區,直接派年輕急診醫師駐守,而不是臨時拉夫;日間的護士病人比大約1:10-15左右,派藥是電子化的。
    台灣沒有急症科病房(Emergency Medicine Ward)的分工,地下觀察房就已經是了,就像香港十年前一樣。
    不過,三間醫院的急診都有深切治療區(E-ICU)的設置,因為他們可以同時有一打半打已插管的病人在等 ICU 床,會由急診醫師先治理。

    6.
    CT 和 MRI 都是屬於急診部的,有餘暇時可以和其他部門分享,但急診有優先權。
    香港急症室沒有 MRI,我們急症的CT Scan 常常要和病房爭,所以CT 都可以等個兩三小時。
    我同意即使沒有 MRI ,也不會影響到急症醫生的判症能力,現在由病歷、體檢和 CT 都已經在大部分時間得到診斷。
    但是,這對早期缺血性中風和脊髓受壓的病人來說是好事,因為我們可以在找腦科或骨科會診後,直接去照 MRI ,減少把病人推來推去浪費掉的時間。

    7.
    最落後的,我認為是電子病歷系統。
    長庚醫院示範了她們的系統,板面實而不華,快速,而且有常用範本(Template)可以參考,淘汰手寫病歷。
    另外,還有有急症就診看板,每個病人正在等候甚麼,都能夠清清楚楚公布出來,(如:陳O文⋯等抽血;李O美⋯等上房)減少家屬發問,讓護士能專注護理。

    8.
    台灣急診醫師一班8至12小時,台大和榮總沒有固定吃飯時間,只有空閒時偷10至15分鐘把飯倒入口。
    長庚的情況較人性化,各有3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輪流替補。
    至於香港的急症醫生,有最少60分鐘的法定吃飯時間,這小小的福利就是比台灣好一點⋯⋯

  • 台北榮總一般外科掛號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8-23 20:45:02
    有 9 人按讚

    【台灣人物誌 048 北榮總醫師許弘義】
    駐診新北聯醫
    新北市府衛生局23日表示,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禮聘台北榮總耳鼻喉科許弘義醫師,進駐服務。圖為許弘義(右)為病患進行眼震檢查。(衛生局提供)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傳真 105年8月23日

    提升醫療品質 北榮醫師進駐新北聯醫
    中央社 2016/08/23 11:49(8小時前)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23日電)台北榮總眼科醫師李鳳利、皮膚部主任張雲亭、耳鼻喉部研究醫師許弘義進駐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服務,聯醫院長馬旭表示,這3名醫師在榮總門診都是一號難求,歡迎病患多利用。

    李鳳利是國內首位雷射光動力、治療黃斑部新生血管臨床試驗主持人,曾擔任台北榮總眼科部主任及視網膜主任,多次到美國研究,也是陽明及國防大學臨床教授。

    李鳳利專長視網膜疾病及剝離手術、視網膜雷射治療、眼科病理診斷、光動力雷射治療、微創小切口視網膜玻璃體手術、白內障小切口晶體乳化手術等,即日起於新北聯醫板橋院區每週五上午開設1診。

    許弘義專長眩暈、耳鳴、耳內視鏡手術、微創性經耳道中耳手術、慢性中耳炎、過敏性鼻炎、鼻竇內視鏡手術、鼻中膈彎曲手術、鼻甲雷射手術、口腔及頭頸部腫瘤、咽喉顯微手術及面神經麻痺與小兒耳鼻喉科疾患等。

    許弘義表示,常見眩暈包含貧血及姿態性低血壓,也可能與內耳前庭相關,甚至部分潛藏致命危險,因此評估及診斷十分重要。目前在三重院區及板橋兩院區,各開3個診次。

    張雲亭為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也是台北榮總的皮膚部主任,在陽明大學擔任皮膚學科教授。醫療專長為乾癬、一般皮膚疾病診治等,每週一上午在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板橋院區開設1診。

    李鳳利醫師表示,新北聯醫新式的視網膜神經斷層掃描儀,可以提供視網膜、視神經盤,角膜及前房的掃描,最大的特色是,不使用顯影劑就可以快速精確診斷,是診治青光眼及視網膜病變的利器。

    新北聯醫院長馬旭說,在榮總要掛李鳳利醫師的門診,一定要在凌晨0時整,電腦開放掛號後10分鐘內完成程序,才能掛到3週後的門診,否則只好「下次請早」。這是以往在榮總掛不到號的民眾一大福音。

    馬旭表示,以前在北榮整形外科服務,接任新北聯醫院長後,積極回娘家挖角加入服務陣容,提供民眾更優質完整的醫療服務。105082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