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市長照補助金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長照補助金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長照補助金額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54的網紅吳佩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北市將921震災善款6400 萬元轉贈予四川解北小學作為重建費用 氣爆意外,對高雄人來說,是一場集體的創痛,沒有人想到數十年來發展重工業的附帶傷害,竟是腳底下佈滿各種工業氣體管線。如果氣爆發生在白天,人員傷亡恐更慘重,因為那是市區精華地段,是許多人上下班或上學必經之路,也因此,在氣爆發生後曾...
台北市長照補助金額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市將921震災善款6400 萬元轉贈予四川解北小學作為重建費用
氣爆意外,對高雄人來說,是一場集體的創痛,沒有人想到數十年來發展重工業的附帶傷害,竟是腳底下佈滿各種工業氣體管線。如果氣爆發生在白天,人員傷亡恐更慘重,因為那是市區精華地段,是許多人上下班或上學必經之路,也因此,在氣爆發生後曾親見現場的人,難受與恐懼的情緒夾雜,眼淚直掉的也不少。
安撫受創的人心,做再多恐怕都有所不足,但偏偏有人在這些年不斷操作議題,試圖把氣爆與弊案劃上等號,從中擷取政治利益。作為稱職的民代,真正該做的事情是,提醒政府從災難中記取教訓,推動裨益民生福祉或建置安全城市等議案,並監督各相關重建計畫的施行,讓逝者能夠安息,災民可以撫平傷痛,市民從此安居樂業。
昨天下午,高雄市議會進行 #高雄市議會七三一石化氣爆事件民間捐款專戶收支運用情形調查專案小組的結案報告,由召集人陳麗娜進行50分鐘冗長的宣讀,報告內容如同外界的預想,#先射箭後畫靶,填充了滿滿的數字和計畫名稱,卻看不到這些款項用在災後復建的實際情形,包括當時受災的民眾如今過得好不好?災區重建的景象、經費投入的實際效應與利弊分析、地方產業或經濟的復甦、官方和民間團體從中得到的救災與復原經驗等。
在朝野對這份結案報告有所疑議下,主席清點在場人數,出席未過半,議會再度提前散會。
🤔捐款究竟該怎麼用?
每有災害,台灣人的善心總是不落人後,捐款怎麼使用,當然可受公評,亦須接受監督。捐款轉作為其他用途,並非高雄氣爆首創,事實上,國內自921地震後,大筆愛心捐款能否用在災後重建的相關討論有不少,大抵的看法是,政府部門宜另行編列預算或特別預算所需。不過,中央和各縣市的作法依舊是沿襲慣例,民間捐款不僅用於緊急救難、弱勢救助,也常用在各項重建或復原計畫(包括行政費用)。
不管捐款如何使用,共識應是用於災民或災區所需,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台北市政府曾將921的善款轉贈中國的離譜案例?
2009年11月16日,台北市議會有一場很精彩的質詢,#簡余晏議員 質問時任台北市長 #郝龍斌,為何將 #921震災善款之結餘款 捐給 #四川解北小學,且金額高達6400萬元?(👉質詢影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0Dgmy49RQ)
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芮氏規模7.3強震,各地陸續傳出災情,罹難人數2415人,房屋全倒和半倒的數目均超過5萬間。來自民間的善款,總數超過375億,其中 #台北市共募得6億2700多萬元。北市府訂定了 #臺北市九二一賑災民間捐款專戶管理及運用要點,規定「本專戶資金之運用,捐款人指定用途或地區者,依其指定用途或地區使用;未指定用途或地區者,#以用於中部南投縣及臺中縣災區為主。其中並以本府所認養之鄉鎮市為優先。」
2002年8月16日,北市府將 #921震災、#2001年桃芝風災、#納莉風災、#2002年331震災 等天災善款之剩餘款,統一挪撥至 #臺北市重大災害民間賑災捐款專戶,並通過專戶的「管理運用委員會設置要點」,921捐款之結餘8181萬3414元也納入此捐款專戶。
2008年3月24日,專戶累積收入總計1億2356萬7378元,委員會審議通過19件補助案,核准金額共計4499萬2488元,帳戶餘額8535萬1460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大地震,5月21日馬英九就任總統後,7至9月間,全台因颱風接連侵襲,造成數十人死亡,超過數十億農業損害。#臺北市重大災害民間賑災捐款專戶管理運用委員會 卻在10月3日做出決議,捐助 #四川成都市解放北路第一小學重建費用,金額高達 #6400萬元(#專戶餘額的75%)。
既然善款可以轉贈,為何 #郝市府 當時不願意把捐款用來照顧因颱風受創的民眾,關愛的眼神直接拋過台灣海峽另一端的四川?對照氣爆捐款用在高雄市全區,台北市府慷慨地把救助台灣災民的捐款轉贈給中國修繕校舍的行徑,看在 #陳麗娜 等議員眼中,不知有何評價?在線等〜〜〜
📌補充:
《天下雜誌》有一篇報導〈震災捐款流向何處?〉,內容提到「民間捐款到了最基層,還是透過傳統的地方派系分贓模式在運作」。有一位台中縣鎮長在受訪時提到捐款的花用方式是,「每位鎮代分50萬,總共13名鎮代,分出去650萬。」這筆錢,只要不用於工程施作,單據跟地震有關,公所就受理。看似正常的「捐款徵信表」經過鎮長解說,一一現形,例如某鎮代辦理彩繪元宵活動,可報銷二十五萬元;某鎮代辦理的 #九二一謝神活動,以50萬元核銷;鎮代主席舉辦的 #心靈重建聯歡會,額度更高達89萬元。但地方的自助團體想辦社區報,向公所申請經費補助卻全無下文,只能自掏腰包。
(👉連結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36510)
台北市長照補助金額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聞標題很奇怪,原文沒有拒打兩個字,反倒是剛剛更新動態說被片面停發疫苗...
[新聞] 醫轟:陳時中打算賴帳!1決策致診所「現金收入歸零」即起拒打疫苗 https://disp.cc/b/163-dRzk |【臉書原文】『風尖浪頭之下,要跟預約本診所施打新冠疫苗的朋友們說聲抱歉了
本診所從第一針開始就有收掛號費。底氣何在?就是因為我們有正式的合約書,有金額,有官印,心安理得,沒有所謂兩邊拿錢這檔事。如果一邊收錢一邊拿補貼,或是報健保早就大爆炸了好嗎!
這份合約書,大致看來,其實就是每年的公費流感疫苗合約書修改一下吧,每年的流感疫苗就是這樣子收費,一針補助一百元,然後各院所收取掛號費用。我們本是這樣想,疾管署、衛生局、衛生所哪一個不是這樣子想的呢?畢竟我們診所開多久,公費流感疫苗合約就簽了多久。行之有年,大家行禮如儀。
哪知KP嘴賤說北市民免付掛號費,藍委跟進吵兩天,6/7蔡英文及指揮中心就宣布全國免(不能收)掛號費。但是錢呢?疾管署從來沒有這種想法,陳時中說的40億是原本一針一百的預算啊!哪有那麼多預算去補掛號費呢?今天7/21結果揭曉,陳時中打算賴帳(就算有立法院的決議文),只有原本的接種疫苗處置費,其他沒有了。除非打的量很多,才有獎勵。
打這個新冠肺炎疫苗的流程其實比一般疫苗來的複雜,成本也是高上一些。流感疫苗大家都很熟悉,一劑一個針筒,檢查一下就可以打,打完就可以回家。新冠疫苗都是緊急授權的新疫苗,顧慮較多,所以接種前要填一堆資料,下診前也要逐筆核對再上傳。這些疫苗是10人或14人份一瓶的,要一支一支慢慢抽,還要換新的針頭,因為抽藥之後,原本的針頭會鈍化。此外,若是用1CC的針筒抽取,是可以多抽一點殘劑的,讓更多民眾先打到疫苗,而這些都是本診所的存貨,政府超前部署的只有3cc,是抽不到殘劑的。更別說暴增的醫療廢棄物(針頭針筒)還要加錢清運。
打完這新冠疫苗需要留院觀察至少15分鐘,狹小的候診間能停留的人數本來就不能太多,有時還會讓原本有就醫需求的小朋友望而卻步。某些縣市甚至要求打疫苗的時候不能接受一般的病患,這些也是為國為民的成本。
依照合約,我收取合理的掛號費用(與過往相同),我們主動聯繫施打對象(市話打手機,貴),認真抽取殘劑,有人爽約要在時限內找人遞補以免浪費。成本較高就算了,疫情趕快結束才是你我衷心期盼的事。但是,只因要與政治對手抗衡,卻被免費了!當初江子翠疫情爆發時,我沒有一日休診,但是我們的專業服務卻被當成請客的東西,沒有絲毫尊重,還要幫政府買單。
我一向覺得診所不是快打站,診所應該以質取勝不應衝量。離家不遠,時間方便,不會群聚,甚至假日都有服務。我詳細問診,還會耐心回應問題與衛教,只用最好的針具施打,隔日還會詢問是否有副作用。雖然這些都是我覺得我應該我想做的,但是我希望有人看得到。今日政府可以隨口說說就讓人收入歸零,增加的成本卻要同島一命、共體時艱。明天會降臨到誰身上,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以下是髒話,#ptt的小朋友要認真看。
幫陳時中打疫苗若不能收掛號費,代表這陣子的現金收入是「零」。所有的成本每天都在燃燒,但是增加的人力加班費、電話費更甚以往。指揮中心要求的衝量獎金,如果遇到疫苗不足,遇到颱風延誤,就是鏡花水月,看得到拿不到。至於一針一百的接種費何時會拿到呢?據說是三個月後,甚至明年才會結算。你們有多少現金可以繼續付薪水、房租、耗材,健保的業務因為滿滿的疫苗需求而被排擠,然後需要撐一季以上。這不是佛心,這是深淵。』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542081565817911&id=275488155810648
#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台北市長照補助金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深夜很臨時拍了這部影片,
沒有特別寫稿,
如果有表達不清楚的十分抱歉,
也謝謝我兒子願意陪我拍片。
創業開門市已經十幾年了,
有一段時間我在百貨公司開了很多店,
百貨公司的抽成平均約是20%,
那時候我常常陷入兩難,
不跟百貨公司合作就沒有生意,
合作根本也賺不了什麼錢,常常白忙一場。
不過百貨公司不是生活必需,
賺不到錢該檢討的是自己經營的策略。
而現在外送平台抽成是30%左右,
很難想像這抽成比百貨業者還高,
很多較為傳統的餐廳或市場,
他們根本沒辦法跟平台談判,
合作的條件一定比連鎖或大型量販店差很多,
一定也是陷入該不該與平台業者合作的兩難,
不做很慘,做了也賺不了什麼錢。
昨天台北市長說要鼓勵店家使用外送平台,
補助總金額4200萬,
折抵店家半年使用平台的費用,
其實是很不錯,但是半年之後呢?
外送這個產業已經不是單純的服務業了,
比較像是民生必需的重要大眾服務產業,
有點類似計程車或是公車類的公共運輸業,
對於店家是不是應該有更合理明確的收費標準或法規呢?
最大的兩個平台,
也無法照顧比較偏遠的店家或需求者,
也讓一些偏遠的店家開始自己創立外送隊(像是貓空),
生意已經不好了,還要建立自己的新的外送平台,
新的外送平台要養出足以支撐的使用者更是挑戰,
真的是蠟燭兩頭燒,十分辛苦。
有時我會想想,大平台是不是能擴大外送的範圍呢?
補助真的一門藝術,
這些只是自己想到的小小的意見,僅供參考,
對於外送業,你有什麼其他更好的想法呢?
留言分享一下吧!
#補助 #外送平台 #民生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