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安養院補助資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安養院補助資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安養院補助資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安養院補助資格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地方創生行 #名詞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涵 這幾天,跟著中山大學,到日本岡山縣一帶參訪,拜訪了第一線實際執行地方創生的大學、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及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 這次的地方創生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日本執行地方創生的目的,是想解決部分地區人口流失的問題。 #地域振興協力隊 #關鍵是人才不是...

  • 安養院補助資格 在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8-02 20:00:00
    有 431 人按讚

    #地方創生行 #名詞不重要重要的是內涵

    這幾天,跟著中山大學,到日本岡山縣一帶參訪,拜訪了第一線實際執行地方創生的大學、地方政府、民間組織及地域振興協力隊隊員。

    這次的地方創生行,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日本執行地方創生的目的,是想解決部分地區人口流失的問題。

    #地域振興協力隊 #關鍵是人才不是酬庸

    各地的地域振興協力隊的招募,有個別招募,亦有統一的招募活動,將重點放在東京、大阪等大城市的宣傳,吸引有熱情及願景的年輕人進到偏鄉,去投入地方產業更新、社會福利、幼兒托育 … 等工作。

    吸引大都市人輕人移入次級城市或鄉村的誘因是什麼?是一份穩定的薪資。地域振興隊的隊員,每人一年有200萬日圓的薪資(在日本大約是基本薪資的水準),再加上200萬日圓的業務費(比方說是投入地方林業的加工,就可以拿來採購一些機械設備的補助)

    每個振興隊員,可以連續拿政府三年的補助(當然每年須通過評價),因此經過三年之後,很多人是真的會願意留在當地,繼續手邊的創業。這樣的年輕人在日本人數有多少?5,000多位,散布在各個次級城市或鄉村。

    #移住政策

    另外一個很大的誘因,是移住的政策。怎麼讓年輕人在當地有一個可負擔的房租及房價,除了租屋補貼及房屋修繕補助之外,在高梁市有「空屋銀行」計畫。

    空屋怎麼來?人口外移,長輩過世或是搬去安養院之後,房子就成了沒人照顧的空屋,一段時間後就頹圮不堪,甚或變成危樓。高梁市針對這些空屋進行盤點,並且媒合提供有需要的年輕人入住。提供成為空屋銀行的屋子,有租稅上的減免。
    (這部分,內政部在六都亦有類似的「包租代管」的政策正在推動)

    #幼兒都有學校唸

    我發現,日本的幼兒園,普遍都有沙子可以玩(真的可以去旁邊玩沙)。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拜訪岡山市時,對方提出的地方創生總合戰略中,提到要讓幼兒100%都有公幼唸。

    這做得到嗎?岡山市負責的方創生的擔當課長居然說,要蓋公幼相對容易,難的是保育士(教保人員)不夠。可能日本地方經費真的比較充裕,但是人力不足的問題是一樣的。

    他提到的解決方案是:提高保育士薪資,跟在地學校結合留住來念書的保育科系學生,另外是補助外地的保育士回到岡山工作、將以前有資格但歇業的保育士找回來。從談話中,感受到的是,目前日本欠缺保育士的狀況,似乎是各地普遍現象。

    #台灣怎麼做

    在這幾天拜會的團體及機關中,我發現台灣要推動地方創生,有兩個必須突破的關鍵:

    1. 如何提供年輕人願意到人口外流的鄉鎮的誘因

    台灣目前的做法,都是提供計畫補助,但是補助不包含人力經費。日本年輕人可以這樣嘗試,主因在於家長認為雖然偏遠,但起碼是一個有薪水的工作。但在台灣,從事這樣工作的年輕人,可能要額外去找生活的支持。所以,是否能夠提供連續三年的薪資,讓年輕人克服前期的瓶頸,在地方找到新的機會,是關鍵一。

    2. 地方政府公職人員的態度

    日本的地方創生,可以發現公務員扮演重要的角色。地方的市役所,都有公務員組成的地方創生推進班,或者是推進課的職員在協助與學校、企業及民間組織的串聯。我們接觸的負責地方創生公務員,感覺是很有活力的,他們了解的方創生的內涵(這點是最重要的,不是把它當作一個例行性業務執行),因此願意主動地去尋求資源來推進地方創生。

    部分地區的人口流失,的確已經預見在未來會有嚴峻的影響,因此地方創生成為中央到地方有共識的政策方向。如果沒有公務員在過程中積極協助,來到人口流失地區,投入原本不熟悉環境的年輕人,可能很容易就打退堂鼓了。

    #如何解決?

    要克服以上兩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台灣目前政府人力及財力上,是否能騰出空間來進行?比方說,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中的城鄉發展項目,是開放給地方政府有彈性自主提案的項目,那麼,地方政府是否意識到,台灣的地方產業更新及人口提升的急迫性?能夠在提供協助時,賦予更多的彈性,在補助時,能夠編列人力經費的預算?

    過去不編人事費的原因,在於擔心地方拿來做樁腳的酬庸,這是整體政治文化的問題,但是如果地方自己沒有意識到,不能再跟過去一樣的方式來搞,那麼再好再有美意的政策,都會執行到歪。

    另外一點特別想提出的是,地方創生中,觀光小旅行是很重要的一塊,但是在台灣目前的觀光法規上,仍然不允許社區組織自己帶團,必須透過旅行社才能進行旅遊商業活動;而有許多位於市區老屋改建的特色民宿,至今仍未能合法。這些限制,都成為年輕人要投入地方創業的阻力。

    這一趟走下來,接下來得盤點高雄市的相關法規,看有那些是能夠先進行鬆綁的,再跟相關部門著手來討論進行。

  • 安養院補助資格 在 KIMIK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5-10 20:37:14
    有 583 人按讚


    「活動預告」請大家幫忙轉發,讓更多人一起參與這個愛心公益活動 。
    這個星期六(5/13 )的13:00-14:00
    KK老師 會回到高雄擔任 創世基金會 高雄分會
    #舞動生命愛無限公益嘉年華會 的 #愛心大使

    現場會有「K式微運動」的10分鐘伸展帶動 ❤️
    和整整40分鐘的 #近距離互動 #愛心義賣 唷 。
    高雄的朋友們來和KK老師一起發揮愛心吧 ❤️❤️❤️

    By 愛心小幫手 嘟嘟

    #創世基金會植物人安養院 介紹:

    75年11月「創世清寒植物人安養院」展開服務,創辦人曹慶用身上僅剩的十六、七萬元的退休金,扣掉十萬元的押金和四萬元的房租,及添購的一些基本設備,剩下一萬多塊,連買病床的錢都沒有,看著鄰居將不要的舊衣櫃扔在路邊,便把它撿回來,選用平坦木板,鋪上被子就成了克難病床 。
     民國76年6月「創世社會福利基金會」申請登記通過,靠著善心人士,以一百、三百、五百、一千不等的捐助,定期或不定期寄到基金會,點點滴滴的愛心施予,創世十分感謝。
    基金會屬非營利性質,而植物人安養院,僅從事安養服務,無醫療行為。有鑑於植物人照顧花費甚鉅,且照顧者身心俱疲、積勞成疾。目前凡鑑定為植物人或近似植物人狀態之臥床者,具低(中低)收入身份或符合身障者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資格、未患有引起群聚感染之虞的法定傳染病、無使用呼吸器或供氧設備,即可申請入院。入院後補貼政府核定的身障者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金額之部份負擔,其餘安養費用由創世支付。
     創世前前後後安養了超過一千六百多位植物人,幫助上千個辛苦傷心的家庭,這都是靠著社會上愛心朋友的支持,弱勢才享有這份福澤。在「安樂死」沒有合法化前,創世仍堅持給這些植物人最妥善的「安養」,不能因為他們沒有知覺,而放棄他們應該享有人的基本權利。
     現在,創世全台灣共有17間清寒安養院,並於20處推動到植物人宅服務。服務經費近九成來自社會大眾的不定期小額捐款,每筆捐款均開立正式收據並專款專用。

    #公益活動 #愛要即時

  • 安養院補助資格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3-24 08:47:57
    有 471 人按讚

    陳長文:悲歌誰聽見 「長照黨」自救

    讓人不忍難過至極的消息,一位父親勒死了自己的腦麻兒子。這讓筆者想到另一個真實故事。

    有一位女士,母親得了失智症,長時間處在「沒有照顧自己的能力,卻又想要維持自由的行動」階段。

    母親住在一般的老人安養院,女兒每個假日,都帶媽媽出去走走;但在女兒無法陪伴的時候,媽媽偶爾會隨機坐上一班公車(這她還記得,只是不認得號碼),到達不知名的地方。像這樣的情況,女兒只好請母親把電話拿給路人,確定地點後再過去接應。

    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女兒有三個選擇:

    一、將母親送到門禁更為森嚴的安養院,但行動自由會受到嚴格限制;

    二、聘用外籍看護陪伴母親,母親想去哪裡就能去哪裡。但外籍看護費用,加上吃、住,超過一般上班族收入,再算上加班費,這必然是一般人負擔不起的費用,更不用說還三年、六年、九年、十二年等等限制;

    三、女兒辭去工作照顧母親。本故事中的女士也曾這樣做過一兩年,但是生活圈完全封閉,她心理上承受不了。

    這三個選擇,每一個都是煎熬。有長照需求的家庭,像一顆充不到電的電池,用意志力和時間拔河。母親狀況時好時壞,有一天,她對女兒說「我不早點死,就是你我兩個人一起死」。母親說完話後女兒愣住了,竟然想不出安慰的話。

    現在的台灣人,壽命愈來愈長,子女愈來愈少,許多人彷彿共同在「俄羅斯輪盤」的賭局裡,賭輸了,就要獨自負擔起難以負擔的責任。

    回到那位勒死兒子的父親,他是加害人,也是受害者。他的無奈是社會的縮影,也是社會的失職。

    長照需求家庭對本勞、外勞並無偏好,只要能夠滿足需求,都是好的。但現實上,顯然外籍勞工的支援是較有「效率」的。要為了本土勞工的「工作權」,而去擠壓失能者的「照護權」,這在人權上、在輕重緩急之間的合理性顯然是有問題的。

    心力交瘁的長照家屬當然也將失去話語權,無力在網路上發文,也沒有能力吸引注重點閱率的媒體注意。媒體不注意,政治人物就不關心。

    因此,長照需求被忽視了,政府不僅在長照政策的積極面上牛步化,在消極的補助上,也有很多缺失,例如「長期照護費用列入所得稅扣除案」,也仍在「等因奉此」的敷衍拖延之中。目前能列入扣除額的僅有長期照護的醫療費用,但長照的主要支出並不在醫療。要問的是,長期照護的看護費用,是可以選擇的支出嗎?如果不能選擇,不列入扣除額,合理嗎?難道因為長照家庭不吵不鬧,就可以被漠視?類似的漠視,處處可見。

    如果當下的政治人物、民代諸公不能讓長照家庭的照顧被具體落實,筆者建議,不如有長照需求的家庭來組黨吧!七十六萬有長期照護需求者,加上家屬,「長照黨」絕對有資格跨過五%的不分區門檻進入國會,成立政團,為長照家庭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