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市里長得票結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里長得票結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里長得票結果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三年前,內政部都委會通過社子島地區主要計畫變更,要求北市府在三年內完成土地取得、並要求市府落實戶戶安置、保留聚落紋理。 而三年後的現在, #北市府未能依決議完成土地取得、所以向內政部都委會申請延長區段徵收開發期限,在今天上午審議。 在這三年內,北市府仍然遲遲無法提出能讓居民安心、確實保障居住...
台北市里長得票結果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年前,內政部都委會通過社子島地區主要計畫變更,要求北市府在三年內完成土地取得、並要求市府落實戶戶安置、保留聚落紋理。
而三年後的現在, #北市府未能依決議完成土地取得、所以向內政部都委會申請延長區段徵收開發期限,在今天上午審議。
在這三年內,北市府仍然遲遲無法提出能讓居民安心、確實保障居住權的方案,也因此,社子島自救會的大哥大姐,才需要在三年後的今天,再次頂著大太陽,來到內政部營建署的門口,為自己的家園發聲。
.
我今天在都委會會議現場,懇切的向委員們說明,在這三年間,社子島開發案的客觀條件發生了多少的變化,也希望委員可以把客觀條件以及居民的心聲納入考量:
1️⃣ 監察院針對社子島開發案, #糾正北市府
👉https://bit.ly/3xNOAmU
去年,監察院針對社子島開發案向北市府提出糾正,更提出了北市府的八大缺失,包含「北市資源豐富,應可採區段徵收之外的土地開發手段」、「開發計畫未與居民充分溝通」、「拆遷安置的家戶訪查完成率低」、「i-Voting投票程序不嚴謹」等。北市府的作為就連監察院都看不下去。
2️⃣ 阿加里長遭開發派提罷免,仍被在地居民高票留任
👉https://bit.ly/3iOMQ8K
去年,為社子島盡心盡力的福安里謝文加里長,被開發派的居民提出罷免,對方更不斷以不實言論、聲稱阿加里長阻礙社子島開發計畫;結果去年底,#阿加里長以超過七成、超高的「不同意罷免」得票率,獲得留任。這就是大量在地居民反對現行開發計畫的鐵證。
3️⃣ 反對開發案連署票數,已高於i-Voting同意票
👉https://bit.ly/37RsMwi
2016年,北市府以i-Voting方式,依最高票約三千票選出「生態社子島」方案,也據此提出社子島主要計畫;然而,當在地居民慢慢了解整個開發計畫的規畫後,目前已經有 #超過四千名居民 以及超過兩百名空間規劃、地政、法律等專業人士, #連署反對 現行的社子島開發計畫。i-Voting不僅程序上被監察院糾正,而在民意基礎上也已站不住腳。
4️⃣ 士北科開發延宕,社子島不需為此進行高強度開發
👉https://bit.ly/3iSwD2p
市府在社子島主要計畫中,提出三萬人的計畫人口,是為了因應未來士林北投科技園區所引進的就業與居住需求;然而, #士北科已經兩度流標、開發期程一再拖延,社子島還有必要為此做如此高強度、高人口數的開發規畫嗎?
5️⃣ 北市府承認區段徵收也 #無法解決產權複雜問題
👉https://bit.ly/3yThVxF
北市府屢次表示,之所以社子島需要使用全區區段徵收的方式開發,是因為只有區段徵收可以解決社子島產權複雜的問題。但是,在開發單位土開總隊寄給民眾的QA傳單中明確提到,如果民眾有產權爭議,請 #自行循司法程序處理,這不就是在自打嘴巴嗎?
.
在會議中,我也特別跟都委會委員說明,社子島開發案跟大埔事件有許多類似的地方,受到最大影響的,都是年邁的長者以及最弱勢的務農人口。依照現行的開發計畫,連他們都不知道自己還能否繼續居住在這片土地。
社子島開發案,不應該改善了環境、但 #趕走了居民。
如今,與三年前還有另一個不一樣之處,就是台北市的公民參與委員會, #正在進行在地溝通,希望可以擬定更佳方案,把選擇權還給居民。可惜的是,公參會先前的溝通受疫情影響而延宕,環評會卻迫於時程壓力,即將在明天召開。
在地居民好不容易渡過了疫情的衝擊,希望北市府不要逼大家再次面對家園被毀的恐懼,而能放下身段、好好溝通、#傾聽居民的心聲,不要再一意孤行。
台北市里長得票結果 在 南南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陳其邁還是輸了三個行政區!
為什麼原民部落還是如此敵視民進黨?
如預期般陳其邁贏了,面對李眉蓁,以70.03得票率拿下67萬票,不如2018的73萬,更不及罷韓的93萬票,而全市38個區中,中國國民黨李眉蓁卻還是贏得茂林、桃源及那瑪夏三個山地原住民鄉......
也都第三度政黨輪替了,民進黨也是掌握龐大行政資源的執政黨,但不論是全國性大選或是地方的鄉鎮市區長、議員、代表、村里長,依然是藍的鐵板板塊,不因政權輪替而有結構性的改變,是原住民根深蒂固的討厭、害怕民進黨,還是民進黨的原住民政策或重要人事人選出了問題?
如果就政策比較國、民兩黨,絕大多數客觀、理智的選民都可以認同民進黨的主張絕對是比國民黨進步也較能顧及原住民族的權益。
首先提出「原住民」取代「山胞」並要求入憲的是民進黨,以尊重並確認原住民族是台灣這塊土地上最早的主人,而堅持「大中國主義」的中國國民黨政策會還提出「早住民」或「先住民」企圖來矇混、以維持「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正溯,後來是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總統拍板方定案。
第一個成立原住民族委員會的是阿扁擔任台北市長,後來行政院才成立!
提出政府與原住民是「夥伴關係」「國中之國」是阿扁總統,首先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正式道歉的是小英總統!
阿扁執政後通過「原住民族基本法」、成立原住民民電視台、將領取老人年金的年齡降至55歲、推動校園族語教育教學....
不論從歷史、地理時空的定位到政策制度,民進黨政府是建立在尊重原住民、保障基本人權及弱勢優先的思維,在早期爭取原住民權益的街頭抗爭時代,更是積極聲援、站在同一陣線,而為何這樣的努力,相對於馬英九「我把你們當作人看待」、國民黨籍的民意代表不斷前撲後繼地到中國朝聖,去屈身為「炎黃子孫」、甘做「少數民族」為「大一統」中國而搖旗吶喊來攫取微不足道的經濟利益時,國民黨籍的原住民鄉鎮長、民意代表多因「貪污、賄選」而鋃鐺入獄,原住民部落在民主選舉,依然用選票堅定的支持中國國民黨,甚至是超過八成、九成的得票率這種近乎是極權國家才看到的怪異現象!
有許多民進黨的幹部或是堅定支持者長期看到這種「挹注大量資源卻無法反應在選票」的結果,深感不解及氣餒,不乏有「放棄原住民」這塊僅佔大選不到百分之二選票的聲音,特別是在原漢混居、不時有「原住民保留地」衝突的區域,身在台東、長期與原住民互動密切的我更是感觸特別深刻,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殊值探討。
或許原住民接觸到民主選舉的洗禮時間不長,受到金錢、利益的影響特別嚴重,也可能是綠營一直無法在部落長期耕耘,只有到選舉時才有候選人出現,而反觀國民黨長期在部落裡培養出密密麻麻的民意代表、黨工,拿綠旗要想當選、搶下灘頭堡是難上加難,久而久之,就讓這種現象繼續惡化、惡行循環下去!
除了從政治角度外,亦可從「文化」角度切入,高政治醫師的名言「原住民將應該自由、個別選擇的民主選舉化約成部落、文化上應該要集體行動的儀式行為,集體主義概念高度壓過在民主選舉中尊重個別選擇的真諦」,部落頭目或掌有權勢的公職人員所形成的意見領袖們會利用家族影響力、行政資源要求投票行為的「一致性」,若有違背則往往被視為「異類」、「不合作份子」而有遭孤立或是排斥的對待!
想睡回籠覺,下文待續.....
為什麼原民會族群委員名單公布後引起那麼激烈反彈?且多為少數願意在部落公開挺綠的幹部!
戶籍地在金鋒鄉的胡德夫參選,他的媽媽戶籍在一哩之隔的太麻里,卻無法投票給胡德夫!
山地原住民的選區涵蓋全國800個部落,怎麼選?怎麼與選民互動?
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的選區劃分制度應該要檢討了......
一個村里有3-4個不同家族的部落,行政機關在豐年祭慣例的送一村里一頭豬,部落常為誰該分得象徵部落權力的豬頭而爭執⋯⋯
台北市里長得票結果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雄補選 肉搏到底
國民黨 雖遲猶勝不為
何振盛/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教授(台北市)
面對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主席江啟臣應親自坐鎮高雄。圖為江啟臣日昨出席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僑務座談會後受訪。記者杜建重/攝影
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印證了總統大選前夕最悲觀的預言:國民黨將因錯誤的提名而導致三輸的結局。然而總統輸、立委輸、市長被罷免,並不表示國民黨的行情已進入谷底,利空全部出盡,即將於八月十五日舉行的高雄市長補選,恐怕是測試國民黨是否能夠止血復元,還是墜入黑洞、無量下跌。可惜以目前情形觀之,國民黨在這場可預見的補選,未能掌握機先、超前部署,錯失展現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悲壯意志。未來國民黨如何重拾民心、凝聚士氣並喚回黨魂,實足堪憂。
其實年初國民黨在總統與立委選舉敗戰之後,即應料到民進黨必定會乘勝追擊,在高雄市長罷免案上補上一刀。然而當外界多數評估罷免案恐將順利過關,國民黨明知選罷法中有關罷免通過規定已由「投票率二分之一、同意票過半」的「雙二一制」,改為「同意票大於總選舉人的四分之一」的「最低得票/相對多數決制」,通過機率極高,中央黨部卻接受韓國瑜冷處理的低調策略,僅以溫吞的法律訴訟試圖否決或拖延罷免案的進行,結果讓對手完全掌握了主動權與話語權通過罷免案。這個現象說明了國民黨在面對問題時的消極態度,而於情勢研判與策略擬定上又嚴重失準。
倘若國民黨在年初大選失利之後,面對韓國瑜「落跑市長」的罵名,一時之間難消眾怒,就得未雨綢繆積極部署參與補選的最佳人選。縱使補選結果仍舊失敗,歷經浴火的鳳凰方可感召眾人,而獲重生。而今市長被罷免,議長以死明志,補選箭在弦上,要角遷籍太遲,一切似乎難以挽回。然而西諺有云:「雖遲猶勝於不為」,為了扮演政治上無可退讓的制衡力量,國民黨在補選作業上仍應卯足全力、力拚到底。
首先,必須提名有分量、有經驗、肯付出的候選人來參與補選,而非提供幼齒政治人物試金石的實習機會。必要的時候與他黨策略聯盟,共同提名,以求勝選。高雄市民的觀感十分重要,輕率的提名將被視為未戰先敗,徒留不重視高雄的罵名而已。其次,迅即重組高雄市黨部成為充滿戰鬥氣息的選舉團隊,延攬全國各縣市黨籍首長的選舉操盤手加入競選團隊,集思廣益、出謀畫策,打一場有節奏、具創意的選戰。再者,下達軍令狀要求高雄黨籍立委、議員與里長固守責任區,其表現作為未來提名之參考依據。最後,黨主席在選前一個月也應坐鎮高雄,親自督戰,不惜以巷戰的方式與對手肉搏到底。
總之,國民黨要重拾黨魂,凝聚渙散的士氣,行動比言語更重要,而決心又是展現行動的引擎。此次罷免後的補選,正可透過檢視其決心與行動,來衡量這家百年老店是否還有浴火重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