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市新工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市新工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新工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新工處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吳沛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與林昶佐 Freddy Lim委員出任務 💪 #東門里 李世宗里長在前陣子聯繫昶佐委員辦公室,表示希望協助林森南路其中一段進行溝蓋更新,舊有溝蓋經過長時間的過度使用,會有破損以及長期車輛輾壓而有高低差及鬆動產生的噪音...等等問題,因此,經過評估後來更新溝蓋是有所必要的。而該段地除了歸台北市新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4的網紅許淑華Hsu Shu-Hu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市忠孝橋引橋,農曆春節過後即將功成身退,北市府將花費2.9億元進行拆除作業。不過,這筆預算還卡在議會,台北市新工處就已經提前開工,有議員就覺得市府不尊重議會先偷跑,打算凍結預算,讓忠孝橋拆除作業出現變數。 目前施工只是前置作業,真正拆除還是按照原訂計畫實施。忠孝橋引道在1978年,因應地面鐵道分...

台北市新工處 在 陳宥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4:27:55

#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人行道 🚶‍♂️🚶‍♂️ #內湖區環山路拓寬 #履行黃珊珊承諾 2018年8月,家住環山路附近的廖大哥跟時任黃珊珊議員陳情,從碧湖公園到麗山高中有一條極度不友善的人行道! #不到70公分的人行道到路口還無處可走,#兒童推車 #長輩 #輪椅族 被迫在馬路與車爭道,夜晚視線不良極...

台北市新工處 在 陳宥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1 14:27:55

#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人行道 🚶‍♂️🚶‍♂️ #內湖區環山路拓寬 #履行黃珊珊承諾 2018年8月,家住環山路附近的廖大哥跟時任黃珊珊議員陳情,從碧湖公園到麗山高中有一條極度不友善的人行道! #不到70公分的人行道到路口還無處可走,#兒童推車 #長輩 #輪椅族 被迫在馬路與車爭道,夜晚視線不良極...

台北市新工處 在 陳宥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4:27:55

#打造一條安全回家的人行道 🚶‍♂️🚶‍♂️ #內湖區環山路拓寬 #履行黃珊珊承諾 2018年8月,家住環山路附近的廖大哥跟時任黃珊珊議員陳情,從碧湖公園到麗山高中有一條極度不友善的人行道! #不到70公分的人行道到路口還無處可走,#兒童推車 #長輩 #輪椅族 被迫在馬路與車爭道,夜晚視線不良極...

  • 台北市新工處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13:28:15
    有 766 人按讚

    與林昶佐 Freddy Lim委員出任務 💪
     
    #東門里 李世宗里長在前陣子聯繫昶佐委員辦公室,表示希望協助林森南路其中一段進行溝蓋更新,舊有溝蓋經過長時間的過度使用,會有破損以及長期車輛輾壓而有高低差及鬆動產生的噪音...等等問題,因此,經過評估後來更新溝蓋是有所必要的。而該段地除了歸台北市新工處所有,也包括國產署土地。
     
    因此,由林昶佐委員和我的辦公室一起舉行會勘,昶辦邀 #國產署,本辦邀新工處及水利處出席來一同開會協調,並由各單位和我們前往現場確認施作範圍的每一處細節。
     
    經過來往的協調與會勘,已經決定由水利處為林森南路(仁愛路至103號)、林森南路103號至105號進行溝蓋更新(共約145米)並預計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 💪
     
    這次攜手與昶佐委員出任務成功!期待溝蓋的更新完工,讓每一位民眾都能夠在更舒適、安全的環境下行走及通行🖖
     
    #林昶佐 #台北市政府
    #吳沛憶我陪你
    吳沛憶

  • 台北市新工處 在 林宜瑄-關心社會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7 23:44:17
    有 3 人按讚

    🙏🙏連署動員: 搶救雨農橋!! 🙏🙏
    緊急呼籲 台北市新工處傾聽民意,避免一意孤行!!

    ➡️【連署主旨】 有關台北市 士林區 雨農橋 人行道及護欄改善工程爭議,在新工處未辦理「擴大說明會」讓廣大市民及專業人士參與討論該工程爭議之前,堅決反對施工。

    若您同意請加入連署的行列,感激不盡。
    ➡️連署網址:https://forms.gle/UMRsZHqi5R3U9wxd7

    【說明】
    台北市新工處 2020年接獲福志里里長陳情,在許多福志里里民不知情的情況下,僅在福志里召開簡單說明會討論護欄加高,以及雨農橋人行道拓寬(縮減車道寬度)。名山里及岩山里居民知悉後群情譁然,因此在岩山里辦過補充說明會,並在現場現勘兩次,參與說明會及現勘之民眾絕大部份反對,因為對工程有非常多的疑義,因此要求新工處舉辦三個里的擴大說明會,新工處於4月9日會勘現場承諾五月底辦理擴大說明會。五月下旬新冠疫情爆發,6月2日新工處發文通知,因疫情關係取消說明會,並附上方案及設計說明,並未提及何時施工,6月10日居民發現橋頭有福志里里長邱邱田張貼6月底施工公告,我們無法理解邱里長公告有何根據,除非新工處私下通知授意,完全不回應使用頻率更高且對工程有高度疑義之名山里、岩山里居民意見。

    請問新工處:

    ▶️第一點: 為何只有福志里邱邱田里長知曉開工日期?名山里和岩山里完全未被通知,難道雨農橋是邱邱田個人的橋?他可以代表廣大的市民?

    ▶️第二點: 現在護欄高度為90公分,若新工處執意要將護欄拆掉做重,依法護欄高度也是110公分即合法,新工處卻非要做120公分不可,為維護雙溪河景觀,護欄高度應儘可能降低,以免重蹈復興橋牽引道破壞景觀覆轍。

    ▶️第三點:人行道由現在120公分拓寬到150公分,會使得兩側路肩車道各縮減30公分,讓已經很擁擠的車道變得更擁擠,造成不論是汽車駕駛、摩托車騎士、或自行車騎士的安全疑慮及爭道風險。

    ▶️第四點: 開工之前必須公告設計圖並讓市民表達意見,其中橋頭的圖案設計要以當地特色來設計,以芝山岩文化形象為代表,因為雨農橋與芝山岩關係密切,是古時參道的一部分,設計必須搭配史蹟公園之景觀及文史背景,簡單樸素的橋頭與護欄才得以跟芝山岩景觀相襯,細緻的美學元素絕不可被忽略,以法國韋澤爾峽谷史前遺跡和裝飾洞穴群的模式為範例,本地蛇蛙石和石馬都是不錯的形象代表,尤其蛇蛙石守護芝山岩的西隘門也象徵我們居民長期以來守護芝山史蹟文化景觀的精神。

    ▶️第五點: 雙溪街轉角處人行道的設計,忽略行人安全,穿越雙溪街的行人,極易遭高速轉彎的機車撞擊,必須改成直角轉彎,強迫機車減速,現有設計恰好相反,人行道往河道退縮,使機車有更多高速轉彎的空間,穿越雙溪街的行人上下人行道之前後更易遭受撞擊,是非常危險的設計。

    雨農橋不是這三個里居民專用,更不是福志里里長個人的橋,全台北市市民都在使用,為何此計畫從頭至今新工處只配合福志里里長個人意見,堅持施工?

    為了更周全的改善計畫,我們堅持新工處必須舉辦擴大說明會,讓廣大市民及專業人士參與,公共議題本該徵求廣泛公民參與,以期周延。此計畫極度缺乏周延性,更是毫無急迫性可言,在取得市民共識之前堅決反對施工。

    聯署發起人 陳寬民
    聯絡電話:0952-314-877

  • 台北市新工處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14:11:49
    有 1,258 人按讚

    #北市府不該一再隱匿疫情
    不只北農、士林長照出狀況,#北藝中心工地也出問題
     
    北藝中心工地提報自5月31日至6月18日暫停施工全面消毒,竟然背後原因也是 #群聚感染。
     
    北藝中心從5/21到6/11之間,總計快篩了400多名工地工程相關人員,後來經過PCR檢測,屬於台北市 #新工處 負責的工地有30名工程人員確診, #捷運工程局 負責的標案工地有10名工程人員確診, #總計有40名工程人員確診形成群聚感染事件,但市府卻完全沒有迅速掌握狀況,也並未對外界說明,造成大家在事後才得知的,原來士林地區除了長照機構,還有另一處有群聚感染事件的地方。

    根據新工處的回覆資料表示,施工廠商於110年5月28日函報表示,工地清潔人員1名經疾管局於5月27日通報,5月19日確診,該名確診者曾於5月4~12日期間於北藝中心工程進行清潔工作,惟其他工地人員並「#無被匡列」。

    後來陸續爆發2名施工人員於工地暫停施工消毒期間進行COVID-19快篩陽性,工區鄰標捷運局工地亦於6月2日通報2名PCR檢測確診者,故提報自5月31日至6月18日暫停施工全面消毒,但最終卻造成總計40名確診的群聚感染事件。更會令人擔心這樣 #不精準的疫調,是否可能造成對其他地區的影響?
     
    台北市政府應在下午三點半的記者會詳細說明所有狀況,為何這一段時間都沒給市民朋友清楚的交代北藝工地的狀況,柯文哲市長是不是為了自己的政績,全然不顧施工人員的安危、置基層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於疫情風險中,請柯市長不要再蓋牌、不要再試圖掩蓋事實了!




    (photo credit:聯合報)

  • 台北市新工處 在 許淑華Hsu Shu-Hu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0-04 13:29:04

    台北市忠孝橋引橋,農曆春節過後即將功成身退,北市府將花費2.9億元進行拆除作業。不過,這筆預算還卡在議會,台北市新工處就已經提前開工,有議員就覺得市府不尊重議會先偷跑,打算凍結預算,讓忠孝橋拆除作業出現變數。
    目前施工只是前置作業,真正拆除還是按照原訂計畫實施。忠孝橋引道在1978年,因應地面鐵道分布,因此採高架興建讓車通行,1982年完工,已經有34年歷史,但隨著鐵路地下化,引道的功能已經愈來愈少,拆除反而能讓北門古蹟再現。只是2.9億元的拆除預算還卡在議會,提前施工,難免又讓議會覺得不受尊重,拆除工程也再添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