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台北市安置機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市安置機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市安置機構產品中有2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6帶著大家訂的外套和鞋子去「以琳少年學園」,我深深的覺得那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在台北市的一個安置機構,環境實在太克難了。 深沉崩壞的黑色天花板、剝落發霉的油漆和壁紙、破爛補丁的地板...很難相信牧師和師母還有其他在裡面上課的老師、學生要如何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長期在學校裡,看到很多中輟...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北市士林區長照機構爆發群聚感染,已經有高達48人確診,其中更有3人死亡,也傳出長照機構涉嫌隱匿疫情。北市衛生局表示,如果違法將會開罰,不過機構負責人則喊冤,他聲稱早在第一例確診的時候就通知衛生局,質疑是衛生局卸責。現在長照機構清空、消毒,篩檢陰性住民已經陸續安置,同時要求工作人員居家隔離。 詳細...
「台北市安置機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陳乃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台北市議員 張斯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徐巧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35:19
《透過疫情看見城市的無光角落——無家者的困境與汙名》 作者|吳佳佑 校正|王劭翔 - 自疫情爆發後,無家者作為高危險群被政府機關與相關NGO 組織關注著。 台北市長柯文哲赴議會報告時表示:「還有一組人要全部打完疫苗,就是街友。街友人不多,但政府要每天盯著太痛苦,乾脆全部打掉。未來凡是...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陳乃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9:30:11
今天有個特別任務 我非常榮幸能夠貢獻一點心力 在公益畫展 #我的美術館 紀錄片首映和座談會 擔任主席人 這一個畫展 全是育幼院、少年之家的孩子們 藝術治療創作的成品 這些作品 不乏高水準的創作 令人驚艷 我一度不相信是出自中學、小學生之手 更觸動我心的是這些作品的真誠 孩子們那樣誠懇地 用藝術創作...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台北市議員 張斯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09:44:46
【施比受更有福】 之前斯綱在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中,聽見唐湘龍大哥在幫忙藍迪兒童之家進行勸募,藍迪兒童之家是位於桃園市的一所兒少安置機構,主要收容受虐或遭受重大變故等以至無法繼續生活在原生家庭中的孩子們,並幫助他們學習各項生活技能,至今已幫助超過千名孩子。 由於舊場所的租約已到期,在許多善心人士...
-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20:40:07台北市士林區長照機構爆發群聚感染,已經有高達48人確診,其中更有3人死亡,也傳出長照機構涉嫌隱匿疫情。北市衛生局表示,如果違法將會開罰,不過機構負責人則喊冤,他聲稱早在第一例確診的時候就通知衛生局,質疑是衛生局卸責。現在長照機構清空、消毒,篩檢陰性住民已經陸續安置,同時要求工作人員居家隔離。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77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徐巧芯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16 18:28:06臉書po文送養小孩 徐巧芯要求社會局加強民眾收出養政令宣導
日前臺北市議員徐巧芯在臉書上看到截圖,有人在臉書po表示要送養小孩,民眾擔心孩童安危,第一時間前往派出所報案,但員警聲稱「因臉書內文無對價關係」,無法立案處理。徐巧芯今(15)日下午於民政部門質詢時表示,派出所員警若接獲相關案件應該受理,而非以臉書內文沒有涉及金錢問題,就直接判定無對價關係無法立案處理,她要求,市警局加強員警同仁在兒少法的知識與常識、社會局加強民眾對出收養新制的政令宣導。
徐巧芯指出,在民國100年11月30日的兒少法第16條規定,無血緣關係的收養都必須透過衛福部社家署或各縣市政府等主管機關許可的收出養媒合服務者辦理。她也提到,101年5月30日起,凡是透過親朋好友私下所收養的案件都是不合法,希望透過這個法令,防止過去收養衍生的偽造文書、販賣人口的弊病。
徐巧芯詢問市警局,有人在臉書po文表示要送養小孩,民眾擔心孩童安危,第一時間前往派出所報案,但員警聲稱「因臉書內文無對價關係」,無法立案處理,員警當下的回覆是正確的嗎?婦幼警察隊副隊長曾逸群表示,若受理相關案件,會先查明此案是否有涉嫌人口販運,若涉及人口販運會報請檢察官指揮偵辦,他也認為,員警以內文無對價關係判斷無法立案處理極為不妥。
社會局長周榆修補充說明,事實上兒少法第15條、第87條明確指出,若非經主管機關許可的財團法人或公私立兒童少年安置機構進行收出養媒合工作,主管機關可裁處新臺幣6萬以上30萬以下罰鍰,且要公布姓名。
徐巧芯提到,以往只要收出養雙方約定好至法院聲請認可,經法院裁定,收養契約即成立,但兒少法修法後,無法再以私下約定方式進行,雖然該案最後結果是不予出養,但該民眾在兒少法舊制前也曾進行出養行為,顯示該民眾並非初次進行出養一事。她詢問社會局長,該如何加強民眾相關的出收養教育觀念及是否會從嚴處理?
周榆修表示,只要法律上站得住腳,社會局都會採取較為嚴肅的角度來面對,他也提到,雖目前臺北市有兒童少年收出養中心,108年也有收出養的諮詢服務與教育課程的相關工作在辦理,但還是有不足之處,這是社會局要努力跟加油的地方。
徐巧芯說明,此案在經過調查前,有可能是中介商用po文的方式,以私下人脈的方式要讓小孩收養成功,其中是否有涉及金錢問題、是否為掮客,旁人不得而知,因警方當時也未立即調查,雖然此案最後並未出養成功,社會局就以行政指導方式處理,她認為下次若發生類似的狀況,社會局應從嚴處理,她也要求社會局,針對收出養新制應加強對民眾的政令宣導。 -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8-26 20:00:12本集主題:「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 」介紹
訪問作者: 李訓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那些在你我周遭,令佛洛依德無從解釋的狀況,精神科醫師、心理師最不知如何面對的個案。
對外在環境充滿恐懼、焦慮、憂鬱、沒安全感,
卻為了擁有關係不擇手段,渴求一份刻骨銘心的愛。
你認識這樣的人嗎?或者,他就是你家人?
他們的生命充滿著壓抑與恐懼,
一會逃避,一會疏離,一會渴望愛與親密。
因為對人總是防衛、猜忌、控制的態度,
讓他們長期處在痛苦與煎熬中……
恐懼、焦慮、不安,辛苦的他們,都是「邊緣型人格」。
▍與其說是疾病,不如說是狀況:
‧他愈愛你,愈想控制你,寧願威脅也不相信溝通
‧他總是非黑即白,愛你刻骨,瞬間恨你也入骨
‧他的感情與信任不能累積,傷害自己,也讓對方痛苦
‧他總是不斷委屈抱怨,受害的角色希望有更多同情
作者簡介:李訓維
一名有著社工魂的諮商心理師,現為點亮心燈諮商中心所長、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副理事長、基隆學生諮商中心督導、松德醫院外聘督導、利伯他茲基金會外聘督導、華梵大學兼任諮商心理師。
希望透過心理治療,為社會帶來改變與正向連結,因此曾任社工,也帶領過義工訓練與專業助人團隊,是心理師與社工的訓練督導。曾在醫院、企業、大專院校、國高中、小學、社福單位、老人安養、安置機構、監獄、法院從事心理諮商工作。
始終認為心理學專業應該要更親民、更易於理解和應用,因此立志推動心理學普及,於二0一七年開設點亮心燈諮商中心,希望讓大眾更容易被心理學概念服務。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6帶著大家訂的外套和鞋子去「以琳少年學園」,我深深的覺得那是一個被遺忘的世界。在台北市的一個安置機構,環境實在太克難了。
深沉崩壞的黑色天花板、剝落發霉的油漆和壁紙、破爛補丁的地板...很難相信牧師和師母還有其他在裡面上課的老師、學生要如何每天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長期在學校裡,看到很多中輟生的叛逆和厭世,我想著,中輟生被安置在這個環境,真的能有什麼幫助嗎?
但是看到從外面進到以琳的孩子卻有如回到家一般,這些沒辦法跟父母和學校老師好好相處的孩子,跟牧師和師母親切的聊著,有些孩子坐在破舊的沙發上,彈奏著吉他唱著歌...那真是非常對比的畫面。以琳沒有很好的環境,卻有滿滿的愛和關懷。接觸幾次後發現,給孩子更多的是安全感和接納。
那時好希望讓這些老師和孩子們可以有好的環境,能夠有溫暖舒適的家。我請設計師朋友跟我一起去看現場,他一邊走一邊搖頭:「這是很大的工程呀!!」我沒有被嚇壞,告訴設計師我希望用4萬元幫忙以琳換客廳的地板,文章PO出來後大家捐了200萬元。
那陣子走以琳像是走家裡廚房一樣,花了2個星期跟著各個廠商現場丈量估價,設計師朋友幫忙找的油漆老闆只收了工錢,替牆面所有坑洞補平,刷白後替每個空間漆上一面漂亮的色彩;輕鋼架的老闆只算了板材,卻把所有崩塌斷裂的骨架都換掉了;地板也全部換成了很有質感的木紋塑膠磁磚。
3/19全部的工作完成,才一個月,一個起心動念,我們給了以琳的孩子一個新的環境。那時唯一沒有改善的是牧師和所有老師的辦公室,牧師說因為那時剛開學,有很多工作要處理,老師的辦公室一動,他們就無法工作了,等工作比較輕的時候再來處理。
我很感動,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這群老師沒有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心心念念,考量的都是孩子。但是也覺得要再鼓起勇氣把辦公室大搬動整修,應該是不可能了。
最近以琳的老師傳了照片給我,告訴我他們趁著暑假孩子還沒回到機構,把進入以琳的樓梯和辦公室的地板全部都更新了。老師說,在以琳工作六年,不斷補了再補自己桌子底下的地板,現在終於有可以滑動的辦公椅了。
有時在挫敗的時候就會想一想我們曾經一起幫助過的孩子,想想自己的初衷。能夠有集結大家去幫助孩子的力量,我為自己驕傲。
昨天在新聞底下有很多人說我在學校的工作不合格,不願意遵守規定就該應該辭掉工作。有這麼大的粉絲頁,我辭去工作後光是接業配,收入應該是現在的好幾倍,也不用為了理念衝撞制度。
沽名釣譽、自我感覺良好、自稱為神、乙等的爛老師….這些冠在我身上的批評我都接受。但是我很想取得平衡,我喜愛在教室裡陪伴孩子,找出孩子的需要,想辦法去解決,我也想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這些被遺忘的機構和孩子。
期許自己能有更多的智慧,可以把自己處理好,不用你們大家擔心。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照顧大安 #建設文山!穎孟第五會期問政報告出爐📖
📍 問政快報電子檔:https://reurl.cc/yE8lDO
.
2021上半年歷經了全台三級警戒,對各行各業及所有市民來說,都是特別辛苦的日子,感謝有所有對抗病毒的一線人員,與每一位在日常堅守防疫的大家,才讓疫情慢慢趨緩。
全民防疫期間,穎孟也在議會做大家的後盾!除了持續爭取一線人員福利,更全力監督疫苗接種市政、要求擴大紓困補貼,服務處亦積極協助確診者釋疑、幫助民眾申請紓困。
此外,我也專注於推動轉型正義、性別人權、友善育兒,關心特殊教育、實驗教育,並踏實建設在地,改善社區的行車行人安全。在此向大家報告我的問政成果與服務進度,下半年,穎孟也會和大家一起努力,繼續打造更好的台北!
.
#防疫紓困
▎接種市政
▸成功與區公所協調加開預約疫苗熱線。
▸第一批莫德納疫苗發配到各縣市後,我便以書面質詢建請市府開放讓孕婦優先接種莫德納,6月22日中央也成功宣布開放孕婦任選疫苗。
▸要求市府改善長者接種疫苗配套措施,提出完整交通配套、放寬到宅施打資格,並建立單一諮詢窗口,同時呼籲開放大型場館安排就近施打。
▎市場防疫
▸穎孟持續建請提升市場防疫補助,要求市府公告夜市及市場周邊防疫指引,協助自治會落實分流降載,目前已成功爭取市場處三度提高補貼金額,支援防疫人力與物資。
▸我多次建請市府輔導攤商媒合外送平台、建立扶持交易網絡,已成功爭取市府挹注金額補助攤商每月25%至50%的平台服務費。
▎基層協助
▸持續媒合防疫物資,更協助青商會到台北市消防局捐贈330桶防疫酒精,相當於消防局一個月的用量,為基層人員打氣。
▸穎孟不斷為基層發聲,已讓里長、里幹事納入優先接種順序。
▸成功爭取觀傳局為辛苦的警消醫護,加碼1萬名免費住宿名額,讓一線防疫人員能安心入住,不必擔心染疫或傳染給同住家人。
▎確診者與民眾釋疑
▸協助居家隔離多日的確診者取得隔離通知單。
▸協助確認確診者隔離日到期後之解列程序。
▸解決民眾自費疫苗相關疑惑。
▸釐清實聯制落實情形,要求市府確實協助確診者足跡上傳至「台灣社交距離APP」。
▎紓困爭取
▸穎孟積極要求加碼紓困、放寬條件,已成功爭取完善藝文產業、計時人員紓困。
▸協助確保新創基地的減租計畫,能實際落實到進駐團隊身上,減輕大家的負擔。
.
#轉型正義
▸中央法規已明訂,公共場域若含威權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但北市卻獨創保留銅像、僅「抹除威權文字」的手法,來虛應故事,我已在當面質詢市長時要求積極改善。
▸台北市的威權象徵移除進度極其緩慢,至今仍未及10%,我要求市府應指派副市長主責轉型正義工作,但柯文哲市長僅含糊同意將由彭副市長督導。
#友善城市
.
▎推動親子廁所設置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及表演藝術中心,是「5+3無圍牆博物館」政策的重要地標,將陸續落成啟用。然而兩大場館內的尿布台、親子廁所等硬體設備,卻嚴重低於法規要求建置的數量。穎孟歷經與文化局、經營團隊的多次來回溝通,已成功爭取場館承諾改善標誌問題、增設親子衛廁設施。
▸去年開始,我便積極督促公園處改善市有公園缺乏親子廁所的狀況,工務局重新盤點公園公廁整體情形後,已成功將文山區景美運動公園、大安區福州山公園納入優先施作!景美運動公園預計今年八月中即可啟用親子廁所,福州山公園則規劃於2022年施工改善。
▎關注性別人權
▸穎孟發現北市公務人員的性別主流化線上課程中,竟含有許多性別歧視的不當內容,在質詢後已成功要求公訓處下架5堂問題課程。
▸親子館、公托機構等,都是市府委外經營、與親子習習相關的業務,一線人員會頻繁接觸多元家庭與同志家長,卻不見得具備性平知能。我建請社會局在委外契約中,明訂從業人員應受多元性別與人權訓練,已成功爭取於2021年底換約前陸續明文納入。
▸商業處的「友善店家」標章,具備友善空間與反歧視精神,如:寵物友善標章,由動保處訂定手冊,清楚告知店家空間規劃、服務上的應注意事項。但性別友善標章卻缺乏相關指引,容易造成實際情形與標章原有目的產生落差、構成民眾困擾,我已提案建請局處製作相應之輔導手冊。
▎無家者關懷
「城市導引員」是協助無家者建立信心,由社會局、勞動局等合作建立的臨時職缺。許多無家者都有積極重回職場的意願,但政策執行2年來,轉職率卻極低。我已成功建請就服處納入每3個月一次的評估期,建立具體輔導轉職期程,今年已有1名無家者成功穩定就業。
▎監督社宅建設
北市社會住宅興建速度緩慢,柯市長上任7年,實際完成進度卻不到當初宣稱「八年五萬戶」的一半。我向柯市長當面要求,興建戶數應提升至30~50%、往每年至少應完工兩千戶以上調整。
.
#教育關懷
▎優化特殊教育
「心理評量」是特殊教育中,執行相關鑑定、幫助孩子獲得適性安置及支持的重要工作。
但台灣的心評工作由特教老師一肩挑起,不僅造成教師負擔超重,也連帶侵害孩子的受教權。穎孟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討改善,擬定優化待遇方案,並參考外國經驗,朝特教心評專職化發展,才能讓特教老師專心回歸教學工作、有足夠的時間照顧每個孩子。
▎爭取公托資源
公共托育中籤率低,是所有家長的煩惱。穎孟發現大安區平均每名兒童可享有的公托資源數,竟是全市最低,私立托育機構也僅有38%成功轉型「準公共化」。
我已要求社會局特別關注大安區,提出因地制宜的托育推展策略,並訂定準公共化轉型的年度目標,務必完善友善托育服務。
▎關注教育民主
北市宣稱將於6月全面解除學校的髮禁、衣禁。中央法規已要求,學校僅有在保障安全、健康與公衛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髮式訂定規範,但教育局卻以華岡為「藝術型學校」為由,讓華岡成為解禁的漏網之魚。我已要求教育局積極改善。
▎環南沿線加裝氣密窗
捷運環狀線南環段,是木柵居民期待已久的建設,但預計工期長達9年,沿線又經過7間學校、市圖永建分館及文山區親子館等設施,施工噪音勢必影響學童上課的安寧。
穎孟特地提案,建請市府出資,為沿線受擾的教育機構裝設氣密窗等隔音措施,相關提案將進入委員會研議討論。
.
#綠能減碳
▎鼓勵民間減碳
柯市長宣示將於2030年減碳30%,但去年整體用電量仍微幅增加。我建請環保局提出檢討與具體改善方案;也和財政局討論,應如何以稅務補貼或減免,鼓勵綠能、節電、綠建築。
▎統整氣候治理數據
▸北市的氣候治理計畫和預算散布在各局處,因此我要求主計處統整各局處數據,建置清楚的氣候預算架構,規劃整體性能源政策,處長也承諾研議。
▸產發局今年已釋出私部門電能管理狀況,及用電大戶資料,卻未同步以開放資料的格式,放到「台北市資料大平台」中,我建請局處將資料上傳,才能讓民間運用、促進公私協力資料治理。
▎推動產業節電
▸產發局的節電政策,部分受中央「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的經費補助,但中央經費已於今年停止,我已建請市府主動補足經費、勿讓計劃停頓。
▸市府節電工作雖訂有2030年目標值與KPI,但卻僅有估算值,我建請產發局應掌握實際用電增減數量,才能有效推動政策。
▎掌握降溫效率與實績
內政部研究已指出,綠屋頂覆蓋率需達80%才有降溫效果。但北市目前田園城市計畫所推展之綠屋頂,多為盆栽種植,覆蓋率不高。我建請局處與研究組織合作,才能掌握田園城市計畫的降溫實績。
.
#建設在地
▎推動智慧站牌
穎孟致力推行大安、文山公車站牌100%智慧化,今年已會勘完成天恩宮、政大學苑、草楠橋口、指南山莊等多站設置,景福街、文山運動中心亦已納入規劃改善。
▎增設Youbike 2.0 站點
我經常接獲居民陳情,希望增設Youbike站點,今年會勘後,已成功確定於景美醫院前增設站點,預計新增15個車柱,8月底即將完工。
▎推動學校風雨操場
博嘉實小是主力於藝術美學教育的公立實驗學校。文山多雨,但博嘉一直苦無可以遮雨的大型活動場地,穎孟便在教育委員會建請中央補助興建風雨操場,成功獲得校長、家長、里長及市府齊心協力的支持,風雨操場已在今年5月正式落成。
▎東區、師大商圈振興
由於商業處目前多以單次行銷活動,推動地方振興,不僅難以留住人流及商機,也缺乏空屋率、空店率等指標性數據。我已建請市府依據各商圈的特色與困境,提出具體的長期振興計畫,並建置例行指標以評估成效,商業處也承諾會朝向此方向努力。
.
#安心出行
▎人行安全
萬寧街人行道狹窄,輪椅無法通行,經會勘協調後已移除立桿式道路燈,改為附掛式路燈,並安排公車站牌內移。
▎道路安全
▸景美堤便增設標誌,並將人孔蓋降噪改善,保護行車安全。
▸光輝路21巷、光輝路71巷、下崙路交叉口增設號誌桿。
▸渭水新生南路口,交通標誌改善。
▸協調改善新生南路與八德路、市民大道兩路口,及光華商場周邊號誌秒數,減緩尖峰時段車多、滯留路中央,與行人通行不易問題。
▎整理市容
▸育英街57巷的側溝已長期堆積淤泥,不僅無法排水,還有黑色液體從旁邊管路不斷流入,會勘協調後已確定將翻新改善。
▸敦化南路一段161巷69弄7號旁國有地綠美化,將設置步道供民眾休憩,預計2022年4月底完成。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台北市安置機構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齋主並不熟悉蕭颯,或許曾經聽聞過幾次,但從未真正拿起她的書閱讀。對我來說,蕭颯最出名的事蹟,便是1986年曾寫過一篇《給前夫的一封信》。當時我甚至還沒出生,之後的也是略聽聞幾次,但因為年紀輕,未曾真正體會過該篇文字中的情感。這次之所以會閱讀《逆光的臺北》,則是從介紹中,發現本書寫出了女主角勤美自成年到中年的歷程中,臺北所發生的諸多變化。這是我所喜愛的時代變遷題材,故而選擇此書閱讀。
《逆光的臺北》雖用字洗鍊,也並未刻意引經據典,卻是本閱讀門檻頗高的小說。書中雖以臺北房屋來表達階級和貧富差距,但這些不同房屋所在的地點,才是真正精華所在。女主角父親是外省低階軍官,早期來台住在磚造棚戶內,後來政府興建國宅搬遷其中。國宅雖未特別寫出地點,但從其大小和年代,可推測約為70年代所興建的眾多整建住宅,用於安置台北市眾多違建。故事後段,勤美與哥哥都期待這國宅能都更,但談了十多年也未有甚麼成果。
勤美愛戀多年的王光群。其家庭為標準的公務員中產階級,居住於民生東路四段後的富錦街巷弄,位處民生社區內。勤美曾提到此地公園多、綠樹多,其原因是50年代政府闢建民生社區時,以全新的「鄰里單位」,規劃區域內的學校、公園、公家機構及公園等,是台北早期最為成功的中產階級社區。其實相當符合王光群的家族文化。王光群後來出國留學的經歷,更是符合多數中產階級家庭將孩子送出國讀書的普遍現象。王光群回國娶了富家千金以後,買了間位於信義區的房子,替父母買了間天母的豪宅,之後更是在大安森林公園旁邊,買了間高樓層建築。
勤美後來婚嫁的對象黃家輝,經濟狀況和家庭教育並不完善,長大以後從事電影工作,消費觀念有一頓沒一頓,從未有長期規劃。他們居住於早期台北市較無開發的石牌區域,不但得繞過榮總,還是間破舊的四層樓公寓邊間。
汪小姐,是勤美於出版社的前同事,是老闆的親戚,家境狀況相當不錯,住在松江路上。松江路上台北經濟起飛的年代,是銀行及中小企業密集的區域,早期地價相對較高。從故事中也不難發現汪小姐,總是與居住於石牌的勤美相約中山北路晶華酒店,因為這是她們雙方交通上的交會點。
王光群的表親葉國誠,擔任業績不是很好的房仲,加上其同性戀身分久久沒成家。直到前幾年與男友共同咬牙買了一間位於淡水竹圍的房子,但當男友去世以後,似乎也負擔不來房貸。
林惠安,一位將近50歲仍未婚,在貿易公司上班,與黃家輝婚外情多年的單身女子。她並未買房,而是租在台北市東區忠孝東路四段巷弄內的六樓小套房內。故事後段因為種種緣由,搬家到林森北路的小套房內。這是台北市單身大齡女子很有可能的樣貌,甚至連房租價位都符合真實情況。
不熟悉台北市的人,對這些區域大概讀過就算了。但若實地走訪甚至熟悉這些不同區域的房價及氛圍,會對書中所刻劃的階級差異特別有感。本書詳盡刻劃這20多年內台北市的種種變化,從一開始貧民窟、國宅、公寓到近些年的高樓豪宅,都以書中鮮明的人物特質,切合了這些住宅所蘊含的意義。
就像書中所調侃的。每個人都在談論買房,在台北人人都問對方住哪裡,即使書中的舞台遷至舊金山,人物依舊離不開買房的種種壓力。勤美自小的自卑感,就來自於狹小骯髒的國宅。
正如書中故事的結局,當勤美決定放下一切時。她離開了台北,拋下了那些困難的房價問題,搬到了新竹關西的山區,同時她也放下了對王光群多年的思念。
然後我才意會,蕭颯用勤美癡戀王光群多年作喻,諷刺著人人追逐房地產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