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台北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台北人均可支配收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台北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台北人均可支配收入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白經濟 TalkEc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吃不喝要 16 年才買得到房,那又吃又喝的話呢? 大家看到有人拿出數據,期待的常常是透過「數字會說話」,達成某種擲臉有聲的「打臉」。不過比起打臉,數據其實更適合拿來說一個故事。數據會說話,但數據說的話是需要解讀的。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就拿一個城市的房價和可支配所得,...

  • 台北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 白經濟 TalkEc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5-18 21:39:47
    有 132 人按讚


    ▍不吃不喝要 16 年才買得到房,那又吃又喝的話呢?

    大家看到有人拿出數據,期待的常常是透過「數字會說話」,達成某種擲臉有聲的「打臉」。不過比起打臉,數據其實更適合拿來說一個故事。數據會說話,但數據說的話是需要解讀的。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就拿一個城市的房價和可支配所得,說了一個關於房價的故事。他們把房價中位數除以每戶可支配所得中位數,以此算出「當地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這對提供一些對房價粗略的概念來說,是很直覺的做法。

    結果,每次拿來當作「其他城市房價也很高」的擋箭牌城市,在台灣驚人的房價下突然都顯得薄弱起來。倫敦勉強與台中平手,新加坡和屏東差不多,而東京大都會區域最大的衛星城市橫濱,到頭來只比台北的 4 分之 1 多了一點。

    不過這個粗略可以稱之為「當地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的比值,有個關鍵就是「不吃不喝」。如果要把吃喝等生活基本開銷納入這個公式,變成「只有基本花費下要幾年才能買到一間房」,就要從分母的可支配所得減去基本開銷。這時候吃喝拉撒這些事的價格就很重要了。台灣的物價相對較低,因此和其他國際都會相比,這比值就不會這麼懸殊。讓數感實驗室懷疑自己看錯數字的原因,可能也就是因為房子在台灣比起在其他國家,相對於其他生活中的開銷而言,算是特別貴的商品。

    另一個讓大家覺得在台灣很難買房子的原因,可能是房價相對於薪水的分佈。假想有兩個城市各自有 5 間房子,其中 A 城市的 5 間房子價格完全一樣都是 1000 萬,B 城市的房子則分別價值 800、900、1000、1100、1200萬。對於薪水還在人生中比較低的階段的年輕人來說,B 城市的房子會比 A 城市容易入手。兩邊雖然中位數和平均數完全相同,但 B 的房價比 A 分散,對收入相對較低的人來說就比較住得起。不過白鯨小編手頭沒有適合衡量這相對分佈的資料,歡迎讀者建議!

    回到基本開銷的跨國比較,那可又是件麻煩事。世界各地主要都市的房子不會差太多,大致上都是鋼筋水泥下遮風避雨加個廚房衛浴,但什麼樣的開銷可以稱為「基本」就不太好比較了。一百塊在台灣大多數的地方買個便當不成問題,拿到倫敦就算只是買個三明治,也只有超市冰箱的三明治可買。那白鯨小編會願意拿便當去換那個三明治嗎?當然不行,英國的黑暗料理可是赫赫有名啊。哪一個才是「基本」的食物呢?台灣的便當還是英國的三明治?還是台灣的基本食物開銷不是便當而是超商化工餐?

    這不是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但可以用比較物價水準和薪資水準來稍為衡量。先前白經濟曾介紹過瑞士銀行的「價格與收入調查」,透過對各行各業的抽樣問卷比較 71 個城市的收入水準,也可以對照包含房租在內的物價水準。這個資料庫沒有房價,但可以用來看看在一個城市生活有多麼不易。這個資料庫以紐約為比較基準,而台北的物價是紐約的 6 成,但薪資只有 4 成。東京的薪資與物價水準都是紐約的 7 成,而倫敦則是紐約 8 成的物價、7 成的薪資。

    但最傷心的,恐怕是調查中的台北人一年有 13 天支薪的假,世界排名倒數第 5, 連西方國家眼中的過勞代表東京都有 17 天啊棍!

    瑞士銀行的調查:
    https://www.ubs.com/mi…/prices-earnings/prices-earnings.html

    華爾街日報為該調查製作的網頁,方便查閱各都市數字:
    http://blogs.wsj.com/…/the-most-expensive-place-in-the-wor…/

    【數感台灣——台中倫敦,新竹LA】

    房價所得比是衡量一個區域房價的重要指標。很常被描述成「當地居民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買到一間房」,不看嚴謹的定義只想知道大概是怎樣的感覺的話,我覺得是蠻貼切的描述。

    這一兩年開始聽到房價逐漸下滑,建商紛紛埋怨,同時鼓勵大家此時不進場更待何時。但翻閱國外網站Demographia與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房價,依然可以看到相當驚人的比較結果。我列了幾座其他台灣縣市,以及與這幾座縣市房價比相近的外國城市。結論是,台中跟倫敦相仿,新竹縣和LA差不多,屏東房價比新加坡高。


    台北跟東京這台日兩大都會區竟然有高達四倍的差距。
    這比例懸殊到有些荒謬,我們只好再補一組數字,證明自己沒抄錯:東京每戶收入中位數為七百萬日幣,房價中位數約三千萬日幣,的確是約不吃不喝4.3年左右就可以買屋。
    原來那些「泰唔士河畔」、「銀座」的建案名稱都不是寫假的,至少他們在房價所得比上能讓人擁有宛如住在國際大都會的體驗。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http://pip.moi.gov.tw/V2/E/SCRE0201.aspx#
    Demographia: http://www.demographia.com/dhi.pdf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