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包娘娘与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可不可以陪伴孩子成长 一直是我做所有决定的第一考量因素 会从服装业转行微商代购再转行Thermomix 也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很多人都问我 最近是不是想经营Atomy 四年前我其实就接触了Atomy 很可惜当时我看不懂它 这几年只是一直用着他们家的产品 直到最近朋友来跟我分享 Atomy ...

  • 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 在 包娘娘与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20:48:14
    有 153 人按讚

    可不可以陪伴孩子成长
    一直是我做所有决定的第一考量因素
    会从服装业转行微商代购再转行Thermomix
    也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很多人都问我 最近是不是想经营Atomy
    四年前我其实就接触了Atomy
    很可惜当时我看不懂它
    这几年只是一直用着他们家的产品
    直到最近朋友来跟我分享 Atomy 的制度
    我才发现我过去就是一个很傻的消费者
    为什么傻傻消费的同时自己不赚钱呢?
    产品照吃照用 又不需要多花一毛钱

    Atomy 的经营方式跟很多的直销不同
    他们 #不需要年费
    #不需要会员费 #不需要每个月固定消费
    消费者和经营者都不需要
    而且Atomy不赚差价
    意思是说无论你是跟我买
    还是自己申请成为会员买
    都是一样的价钱
    Atomy不志在销售 他们志在分享
    把好用的东西做分享
    身边的人需要 就帮他申请成为会员
    大家一起以会员价购物 累计分数
    就可以赚取额外的收入
    为什么以前我那么傻
    白白花了钱却没累计分数

    如果你跟我一样傻傻地当了Atomy的消费者很久
    或者你很好奇我为什么会在这么多平台中选择它
    欢迎你敲我watsapp
    🔗 http://askkellyanything.watsap.me
    我会跟你分享我看到的前景和机会

    当我开始经营Thermomix时
    有人一开始就泼了冷水 也有人一开始告诉我说不行
    后来他们看懂了
    却问我说 : 现在这么多人做Thermomix顾问,还能做咩?

    所以 现在我刚开始经营Atomy
    如果你也看不懂 可以来跟我打破砂锅问到底
    不然两年后你来问我 : 现在这么多人做Atomy, 还能做咩?
    我也帮不了你了
    因为如果你选择站在旁边看的时候
    别人已经在前进 走了一圈再遇到你
    #他已经不是原来的他 #而你还是原来的你

    反正每天都要刷牙洗脸洗衣洗碗吃Vit C
    为什么不把自己消费的钱变成你的收入呢?
    如果你想要在家陪伴孩子 又想尝试经济独立
    你一定要来敲我
    你会发现你的日常用品中都是你的赚钱工具
    你每天在Shopee Lazada消费的 换个平台其实都可以回到你的口袋

    人生会突发的状况太多
    就像这个突如其来的疫情
    一搞就是一年
    稳如泰山的传统门市生意都已经摇摇欲坠
    网络商场的大门开启
    真的不要错过走在电商时代的前面
    越落后 距离越悬殊 这是真的

    如果你问我说还做不做Thermomix
    那是肯定的
    事业是可以1+1 而不一定是1-1
    因为我还需要养孩子 我需要努力赚钱
    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教育
    而且这完全是两个没有冲突的事业
    一个专注销售 一个日常分享
    我喜欢把日常原本就应该做的工作变成可以赚取收入的途径
    Thermomix是 Atomy也是
    不增加太多的工作量 不占据太多我教育和陪伴孩子的时间 不用额外的大手笔投资
    因为只有这样 我才能陪伴他们好好成长👩‍👧‍👦

    明天晚上8点
    我们有一个线上分享
    跟大家分享我看到的机会和可能性
    有兴趣的妈咪们可以watsapp我索取链接
    🔗 http://askkellyanything.watsap.me

    这里提醒你
    Atomy的制度 就是你越快申请成为会员
    你的下线就越多
    因为我都会把新人排在你的底下让你累计分数哦!
    想要走在前锋少努力一些 就快点watsapp我吧!
    🔗 http://askkellyanything.watsap.me

  • 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 在 Lohxwei 流沙包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0-16 10:44:48
    有 561 人按讚

    #政府医院 vs #私人医院
    #生产过程 #怀孕 #待产包 #kk #misi #红簿子

    近期最夯的话题,莫过于
    【#在政府生还是私人生好】
    其实这个话题久不久都会有很热烈的讨论,最后都会总结成以下几个派。

    ①喜欢在政府生,宁愿把钱花在坐月子
    ②喜欢在私人生,享受无微不至的服务
    ③私人医院不接我的case,政府救回我们一命
    ④在政府医院有过地狱般的经验,下一胎绝对不会回去政府

    ===
    当时怀流沙包的时候,我在① & ② 之间摇摆不定,继而和友人讨论讨论。

    有些朋友的建议就很温和中肯,说要考虑整个孕期状况和宝宝情况,如果一切情况良好,#去政府或私人都可以,看看自己的意愿和家里的经济状况做决定就好。反之如果母体和胎儿情况不佳,就一定要去政府医院,只有政府医院才有最完善的设备,也不会像私人医院这么势利眼,会拒绝高风险的case。

    #有些人就很偏激。
    ▷听到你说要去私人医院生,就冷嘲热讽你:
    👩“哇,有钱真好。像我这样没有钱的,只能去政府医院咯。”
    👩“傻的,把钱花在生孩子,不如拿来买药材更好”
    👩“在政府生和在私人生都是一样痛的啦,花几千块也是一样痛的啦”

    ▷听到你说要在政府医院生,就看不起你:
    👩“你老公不是很有钱的咩,做么要去政府生,是不是不舍得给你去私人生”
    👩“之前我朋友在政府生啊,她一直被挖一直被挖,然后啊,伤口还缝到不美,爆开啊,你要伤口爆开的话就去政府生咯”
    👩“政府医院很不好咧,医生和护士很粗鲁的,又会判断错误,还一直骂人”

    ⚠️要去哪里生,都是个人选择和意愿。重要的是不要suka suka就酸人,suka suka就一定要别人跟着你的建议才是对的。
    我们是人,好好当人,#不要做柠檬精

    ┏━━━━━━━━━━━━━━━┓
    政府医院 vs 私人医院的分别
    ┗━━━━━━━━━━━━━━━┛
    👀根据个人&身边人的经验总结出来

    【政府】(以下不讨论FPP的情况)
    ➡️在政府生,#要靠运气,有可能会遇到很多实习生,要当白老鼠给他们学习;也有可能碰到经验很好的护士和医生,就很顺利。
    ➡️如果孩子早产&情况不良好,出生之后要住氧气箱,去政府。
    ➡️如果子宫还没有开到很多,政府医院会赶你回家待产
    ➡️过了预产期,才可以进院催生,催生过程很痛苦
    ➡️老公不能在你阵痛时一直陪你,等到你要生了才可以进产房
    ➡️政府医院程序很严格,比较不flexible
    ➡️鼓励自然生,特别情况才会允许开刀
    ➡️政府医院生产不能存脐带血
    ➡️生完之后要自己照顾宝宝,家人在探望时间才能进来
    ➡️鼓励母乳喂养,#不能带奶瓶奶粉
    ➡️生完之后要换卫生棉or去厕所,请自己努力
    ➡️对医生和护士要有礼貌,体谅他们工作的繁重
    ➡️付账单时,会觉得政府的医疗福利真好,#吾国万岁😆

    【私人】
    ➡️如果孕期状况良好,经济宽裕,去私人生,服务比较好
    ➡️待产包不用带这么多东西
    ➡️医生和护士不会骂人
    ➡️可以带奶瓶奶粉,不会强迫要喂母乳
    ➡️不用母婴同室,护士会照顾宝宝,也会帮忙产妇换卫生棉
    ➡️有来红或是开了3/4指就可以住院待产催生
    ➡️老公可以全程陪产,还可以亲自剪脐带
    ➡️如果宝宝出世有紧急状况,翻脸比翻书还要快,为了保持医院的名誉,不会接危险病例
    ➡️有些医生会鼓励产妇开刀生产
    ➡️花钱买服务
    ➡️账单很贵

    ┏━━━━━━┓
    ————————— 生产过程 —————————
    ┗━━━━━━┛
    (这part会很长很details,不想看的话,可以skip去最下面的待产包介绍)

    预产期20号,19号顺产生下2.7kg的宝宝。每个人都说第一胎我生得很快,进医院两个小时就生了。 (还好进院之前我喝了一杯teh ais)🍺

    18号早上就有点来红,但是没有明显的阵痛,我就不要去医院先,因为去到肯定会被赶/叫你入院待产。所以我就选择在家等待阵痛,一开始是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痛一次,心想还能忍,而且阵痛不规律,就不要去医院先。(建议大家下载apps记录阵痛规律&时长,因为准备入院时misi会问你几时开始阵痛,阵痛了多久之类的问题)

    等到晚上🌙已经是一个小时痛一次了,而且每次的痛很难忍,已经是痛到无法思考。我就去冲凉洗头,顺便剃了阴部的毛,然后拿 #走佬包 上车,去吃mamak,叫一杯teh ais喝了,才心满意足去医院。

    去医院的路途中,每一次的阵痛都很痛不欲生,痛到完全无法说话。只想咬老公。😖😤

    到了医院,就直接去到dewan bersalin register,和counter说我已经是有规律的阵痛,带着进产房的小包就进去了。进到去,misi会要求看红簿子,📕和问你一些产前征兆的问题。然后misi就会给我一套粉红色的待产服,吩咐我要上厕所大小便的话就去,然后内衣内裤都不要穿。🙅👙

    换好衣服之后,就叫我躺在床上,肚子帮两条带,测胎心和阵痛。那时的阵痛其实已经很难熬了,每一波阵痛来临都感觉自己就来升天😭阵痛表上面的数据也是现实阵痛到了顶点。我已经开始乱喊😵要求misi帮我内检。可是misi都不太要理我,说我是第一胎,不会这么快生😡

    我说我是真的痛到不能tahan了,他们就派个实习生来挖我,实习生的手一伸进来时,我很想一脚踹开他(没错,是“他”,我被男生挖)过后惊呼

    👨:“哎哟喂呀,原来你开到五指了啦,六指的话就可以进产房了,可是你不是第一胎吗?怎么开这么快,难怪你喊到这么大声啦”
    (Hello,没有人想跟你闲聊好吗😭)

    然后他就叫了比较上级的护士来Double confirm,护士内检之后判断我介于5指&6指之间,马上帮我scan多一次看看胎儿重量是多少,吊水,再紧急安排产房给我,再通知dewan外的老公叫他standby。然后我就被推进了产房,已经来不及要求epidural了😢整个过程中我都忍不到痛,一直喊一直喊,喊道被护士骂,说现在是半夜了,你可以安静点吗?(委屈)

    阵痛的感觉,大概是经痛的N倍。你的肚子像是被火车🚂来回碾压,痛到感觉身体已经断开两截🔪痛到头发丝都在痛,痛到飙冷汗🤰就算要求护士打了止痛针,也没有帮助。怀孕时候看了很多次止痛的呼吸法,可是那一刻都全部忘掉。这时候羊水又破了🌋

    我一直问护士老公可不可以进来陪产了,在阵痛的时候没有哭,可是看到老公进来我眼泪都流了,我和他说我好辛苦不想生了。。。

    这时候已经有一堆人在围着你,misi会叫你Push。⚠️记得记得,屁股要贴着床push,不要抬起来,不然会自然撕裂到屁股洞⚠️

    Push的过程中几次都差点没气,可是护士说我再不用力,宝宝等得太久会在里面缺氧,听到这句话我用尽毕生的力气挤她出来🤰

    看到她的那一刻我真的不懂什么叫痛了❤️(虽然刚出生的宝宝都皱成一团,整身很肿,但是那一刻觉得她就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天使)

    但是
    但是
    但是!!!
    我的女儿为什么这么像老公啊!我生到这么辛苦为什么不是像我(无力)

    过后老公出去等,misi会叫老公去买Milo给产妇补充体力。宝宝被推去做检查,我在产房缝针,看着那支针一针针tok自己tok了二十分钟😣尤其是最后收尾那几针,痛到我脚软了,那一刻觉得,敢生二胎的妈妈真的很勇敢。

    宝宝检查好了之后会被推回来,然后医生会再来检查伤口,写好record。过后misi就会包宝宝来到你的胸前,叫你试试让宝宝含乳,刺激乳房。(第一次亲喂的感觉一点都不如想像中温馨,乳头很痛)

    过后就会要你换上自己的衣服,transfer你回病房。回到病房之后,还会check多一次伤口,护士会检查阴道&屁股洞,看看伤口缝合到怎样。

    👉我是半夜生,早上六点到病房,傍晚六点就出院。
    👉一到病房我就带上了帽子,吃了苏合丸&豪猪枣。
    👉我被安排到的病房是8个床位的区域,没有冷气,只有风扇。
    👉老公放了行李没多久就被护士请走了,然后只能在探病时间进来。
    👉过后就是要自己照顾新生儿,上厕所换卫生棉那些也是要自己来。厕所是公用的,只有冷水。
    ┏━━━━━━┓
    ————————— 待产包 —————————
    ┗━━━━━━┛
    👉参考下图
    👉我是用Luggage来装的,装的分量是预计住2天1夜的。(没有特别状况的话,然后宝宝有大便小便了就可以出院)
    👉一到病房马上带上帽子,吃苏和丸&豪猪枣
    👉我穿的都是哺乳衣,方便喂母乳第一次喂母乳,奶头就很痛很痛了,还好有带nipple cream,防溢乳垫是带来just in case的。
    👉护士要求穿Sarong是因为方便她们检查伤口,也方便我们自己换纸内裤&卫生棉。出院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换上长裤
    👉有些医院的插头不给我们用来Charge电话的,所以带power bank比较方便
    👉宝宝用品一律自备,#千万不要挑战政府医院的底线偷偷带奶瓶和奶粉去医院🏥
    .
    .
    .
    【心得】
    如果你像我一样是比较爱哭的新手妈妈,在政府医院生的话,会感觉无助。因为全部事情都要自己来,老公也不能一直陪在身边。

    我很幸运,遇到的医生&护士都很有经验。生产过程没有太大的阴影。虽然有些护士有点凶,但是我能理解,因为他们一天要接很多case,工作量很大很大。只要我们对他们有礼貌,怀着感恩的心说谢谢,他们会很开心的。如果个别医护人员态度很恶劣,可以向大医生投诉。

    我的出院账单是RM1500++,扣除了政府提供的医疗津贴,我只付了RM54。
    #珍惜国家的医疗津贴 不要把津贴当成理所当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这么好的生产福利,请珍惜。
    #如果对生产过程的服务很有要求,请移驾去私人医院享受。(如果有下一胎,说不定我会想去私人医院呀~~~)

    #赶快tag身边怀孕的朋友 #新手父母
    #欢迎大家交流意见 #但是不要酸 #不要柠檬精
    #大家的产程顺利吗?

    ===
    流沙包也有ig的呢,大家记得来follow
    👉http://bit.ly/GoldenCustardBunIG

  • 可不可以刚好你也喜欢我线上看 在 冯以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1-27 11:04:48
    有 179 人按讚

    12月 · Ai FM 愛生活 ·【三善圓滿人生】系列
    第4集 :善終 / 馮以量(孝恩辅导与谘商 顧問)
    题目:It Must Be Very Painful For You
    歡迎夥伴們點擊以下鏈接聆聽,祝福大家。謝謝。
    youtube: https://youtu.be/srqDBZYThtU

    ***

    原文及原图皆摘自于《善终》
    文:冯以量
    绘图:黄忠义

    题目:It Must Be Very Painful For You
    引言:只需要心与心联结,那个痛,就没有这么痛了……

    我有一名患上末期癌症的男病人John(匿名)。癌细胞已经蔓延到他的脑部。40岁的他已婚,育有一男一女。他忧郁、不说话,家人都担心。

    他埋怨头痛。医生开了好多药给他治疗他的疼痛,可是头部的疼痛依然无法疗愈。

    医生希望我可以和他聊一聊。

    我走进John的病房,站在病床旁。看到他躺在病床上,右手搁在前额,闭上眼睛,皱着眉头。

    得到他的允许,我坐在病床旁。我介绍自己。同时,感谢他让我坐在这里。

    我们没有对话,因为他不愿意对话。

    我看着闭上眼睛的他,决定以非一般的方式和这位病人对话。

    小标题:拨打心灵电话

    我闭上眼睛,用我的右手放在我的前额。深呼吸,我开始说话:“现在你心里面感觉到无助,感觉到无奈,好像没有一个人可以了解你。”

    我不晓得他有没有反应。

    我继续闭上眼睛说:“我想,你不想成为家人的负担。当初你有能力去解决所有的事情。可是这一次,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不晓得他是否有反应。

    我继续:“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更多人想要帮助你。可是你不要他们的帮助。你不想成为别人的负担。越多人想要帮助你,你越是不想说话。你也越是发现没有人可以了解你,因为他们说的都是废话。他们叫你好起来。他们对你说你会好起来。他们说的,你都知道不是事实。那都是假的。你想说真话。你想听真话。所以,这些假话你一点都不想说,也不想听。”

    我继续说:“别人看到越来越不要说话的你,他们开始焦虑了。可是,你觉得这才是你要的。”

    我不管到底这是不是他的心里话。
    总之,我脑海里头闪过什么,我就说什么。当下我头脑里说:“问问题。”

    我说:“这些日子,你是如何面对的?”他说了一句:“I’m depressed。”(我感觉到忧郁。)

    终于,他愿意说出第一句话。

    仿佛我尝试不断拨打的电话,他愿意接听了。第一句话,就这么直接了当。果然,他不想说废话。

    我们开始了一趟很有深度的对话。

    小标题:说出心底的困惑

    他说出他的忧郁、担心、他对死亡的害怕,还有,他对还未成年的儿女往后的生活的担忧。

    当他说出许多话的时候,我不断地给予复述式的回应。这个过程很缓慢。

    他也说出许多的困惑——为何别人的家庭都是顺利的,而他的却不是?为何别人做爸爸都是健康的,他却要面对如此多困难?为何他如此善良、信奉上帝,上帝却要把他的生命给夺走?

    他没有生气,他只是不了解为何这些苦难要发生?

    我给予许多的肯定和支持。我对他说:“谢谢你告诉我你心中这么多的话。我相信对你来说,这一定很难说出来。我很感谢你愿意说给我听。”

    他依然闭上眼睛。右手搁在前额,皱着眉头。毕竟,头部因为肿瘤而产生的疼痛很困扰他。

    我们的对话,是缓慢的。

    小标题:最后能给的爱

    我对他说:“你有什么问题觉得我没有问,而你又觉得很重要的,你可以试着问我,或者告诉我。”

    他开始发问:“你们这里的病人住得最久的,有多久?”我对John说:“有一个病人,他在这里住了一年又三个月。”

    他听了之后,用右手拍打额头四、五下:“Oh my god….”(我的天!)

    我明白他的非语言行为,他并不希望自己还可以长寿,只是希望自己不要继续停留在这个阶段太久——卡在无法痊愈、无法死亡的阶段,这太叫人痛苦了——等待死亡其实比死亡更叫人煎熬。

    我直接说:“你并不希望你是下一个在这里住了一年又三个月的病人。你并不希望你还要这样活下去。你想早一点去世。”

    他点头:“你说医生可不可以打支针,让我死?”我已经无法数得清有多少病人像他这样,向我要求安乐死了。

    我回应他:“你比我更了解你的医生。你觉得他会不会给你打针让你死?”他说:“如果我是医生的话,我不会要我的病人死。”我说:“嗯。真的。医生们不会用你要的方式帮忙你。可是他们会用治疗疼痛的方式帮忙你。”

    我觉得我回答得不够好。下次,我可以试着问病人心中对安乐死的两难。

    他问我:“你说,如果我真的自杀成功的话,我的孩子们会不会受到创伤?”

    那一刻,我做了一个决定。我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来和John交换角色。我变成个案,他是我的助人者。

    我对他说:“我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创伤。不过我相信他们会在挣扎的过程中慢慢复原起来。我就是其中一个爸爸很早就去世的小孩。那年,我才13岁。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复原的能力。”

    他,终于,睁开眼睛,用很认真及很怜悯的眼神看着我:“I’m so sorry。”

    我对他说:“既然我已经坐在这里,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我这个很小就丧父的年轻人?”

    我知道他的女儿16岁,他的儿子13岁,和当初丧父的我同年。

    他一连串问了许多问题——我的爸爸是如何面对癌症?我如何面对爸爸的去世?那个时候的我过得怎样?还有,我现在对爸爸的印象是什么?我爸爸死了之后,妈妈怎么样?

    我非常清楚他需要一个空间去了解他去世之后的光景——他的太太、儿女是如何面对他们的生命及生活的——所以他透过询问我,希望我能够谈论有关这一块没人与他谈的事。

    我很诚实地分享我的经验。同时,我也适当地反问他。

    我说:“你希望你去世之后,而你的孩子也长大后,他们会怎样对别人说起你,或形容你?”

    他说:“我希望他们会说我是一个很 calm、很cool 的爸爸。”他说到这里,我完全明白了。

    我对他说:“我终于完全明白你不说话的原因。你不想要让他们觉得你很难过,因为你希望他们记得你永远是一个很 calm、很cool的爸爸。”

    他流下眼泪,点头。再次闭上眼睛。我说到他心的深处。

    对于一个准备去世的爸爸,能够为孩子做的,除了留下一个好印象给孩子,还有什么?

    John爸爸,你真的是用心良苦了!如果孩子和太太知道的话,他们也会像你一样伤心的。

    小标题:有了共鸣,少了痛楚

    他岔开话题,开口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要自杀?”

    我诚实地说:“有。少年的我想过要自杀,前后三次。有一次,我已经计划好一个意外。在进行大约十多秒之后,我没有勇气这样了断自己的生命。我放弃了自杀。”

    他再次睁开眼睛对我说:“It must be very painful for you.”(对你来说,那一定很痛苦!)

    我顺着去,打开我的右手手掌对他说:“It must be also very painful for you.”(对你来说,那一定也很痛苦!)

    他愣了一下,放下长久搁在他额头上的右手。

    他看着我,笑了。我看着他,也笑了。我们一同笑。

    他继续笑。我当然不吝啬地继续回应我的微笑。他笑出声音,不过不大声,毕竟身体已经很虚弱。

    人,活在这一生中,有许多的痛,包括生理的痛、心理的痛、情感的痛、经济的痛、灵性的痛、存在的痛等等。许多人透过寻求宗教、心灵治疗、哲学、教育、艺术、科技等等不同的方式来寻找答案。

    有些痛是可以痊愈的。可是叫人难过的是,有些痛是无法痊愈的,甚至没有答案。

    人为何活在这里?活在这里,为何要面对痛苦?为何要面对死亡所带来的煎熬?为何人间一定要让人尝到生离死别的苦?这些人生大课题,是没有办法透过人间任何外在的团体寻求到答案的。

    它,没有绝对的答案。可是,它却可以让你去定义它、诠释它、给它一个意义(meaning)。

    有时候,你找到了痛苦背后的意义。可是,你会发现你给的这意义,在死亡跟前,依然显得多么的无助与无知。往往,你以为你找到的答案可以安抚你的痛苦,殊不知,这个答案却不断地把你的痛苦往外扩延、扩大。

    我相信否极泰来,也相信乐极生悲。我相信痛苦到极点的时候,一定有一个转弯点。同时,我相信快乐到一个极点的时候,也有一个转弯点。我们不可能永远活在全然的痛苦或全然的快乐里面。

    只要我们持续活在这个世上,我们就一定要在这段路线里,经历许多不同摇摆在快乐和痛苦之间的经验。

    我很喜欢我和John 对笑的那个刹那。那是一个很深层次的共鸣。

    当两个物体放射不同频率电波之时,这些电波会在某一个点上有一个和谐的交界。这个交界点被称为“共鸣”(Resonance)。这是我在大学念化学工程时从物理课学习到的知识。

    这个道理可以用在我和John的对话上。John放射出他生命里所带给他的感受和思维。我同时也放射出我生命里所带给我的感受和思维。

    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没有企图寻找那一个共鸣点。

    当双方一开始对话的时候,那个频率非常的缓慢,因为只有一方在说故事。当我决定开始说出我的故事的时候,那个频率对话开始波动。

    两个故事不断交叉、碰触,找出了共同点,来持续连接;找出了差异点,来阐明自己。

    直到我们两人前后说:“It must be very painful for you. ”我们找到那个点了。那个地方叫做“共鸣”。这个共鸣点是可遇不可求的。

    这个共鸣点可以让我们接纳“人生许多的痛苦是没有答案的”这回事。这个共鸣点可以让我们觉得我们的痛苦是普同的。谁也没有比谁可怜,谁也没有比谁幸运,这个共鸣点让我们发现共同面对苦难是比独自面对苦难幸福。

    苦难,其实不需要任何宗教、哲学的知识来插手。其实只需要心与心连接。当下,那个痛,就没有那么痛了。

    这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次对谈。

    小标题:开放自己,接纳对方

    我和John持续相望,笑看彼此。良久。

    过后,他身体的痛,没有因此而减少。可是,他不再皱眉头,也不再闭上眼睛。

    他对我说:“除了我的牧师,你是我生命中第二个可以和我谈这些话题的人。”我说:“如果我愿意陪你走完最后这一段路,你是否欢迎我这个陌生人?”他连忙说:“You are most welcome。”

    我们再聊了一些。我和他紧握着双手,道别,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会不会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我站起身来,答谢他,给他一个鞠躬,感谢他让我拥有这么棒的对话。我感谢他。

    走出长廊,看到医生。他问我:“你看了John没有?”

    “刚看了。”
    “我问他 are you depressed?(你有忧郁吗?)他说没有。”

    我说:“他刚才第一句话回应我:I’m depressed。”
    “你怎么问?”
    “How have you been coping so far?(这些日子,你是如何面对?)”

    医生说:“为什么他对你说,而不对我说?”
    “当然啦!你这样问,谁愿意回答?”
    “有什么分别,都是问题,直接回答我们就是啦!”
    “Alamak! 不一样的!”

    我解释给医生听。

    “Are you depressed? (你忧郁吗?)”这是一个close-ended question(封闭式问句)。

    对方只有两个答案——“是”,或“不是”。

    就好像你问:“你要吃苹果吗?”我只能够回答我要吃苹果还是不要吃苹果。你没有给我回答我要的选择。你拿走了我的自主权。

    “How have you been coping so far?(这些日子以来,你是如何面对的?)”这是一个open-ended question(开放式问句)。

    对方可以用他自己的方式回答。我不是要看他的忧郁而已。他对我说什么都可以。我把他的自主权还给他。

    就好像你问:“你想吃什么?”我可以回答任何一样我想吃的东西。不见得一定是苹果,也不见得一定是水果类。

    说完之后,我专心地快速完成我的报告。医生咬牙切齿地拍拍我的肩膀说:“Well done。”有时候,我是那么地令人又爱又恨。

    当天的对话之后,John明显地放下了他的心事。据说,当天晚上他和他的家人有了另一次的有关离别的对话。第二天,他进入昏迷状况。两个礼拜后,John去世了——他在一种很安静的状态下离开人间。

    他的太太和儿女也在很接纳的心情之下完成他的后事。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不过我深信他给予孩子的爱,足以让孩子继续活下去。就像那离我远去的父母给我的爱,足够让我继续活下去。

    让我们一同祝福John和他的家人。祝福大家。也祝福我自己。

    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