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幾天睇到一篇財經專欄,
講述一間日本的百貨公司 激X之X堂 (廢時幫人賣廣告)
佢話呢間野本來嚮日本係一間做得麻麻地的百貨公司
有一日,老闆入左批貨未有時間上架,是旦放埋一邊
臨收工時,見到有幫客戶竟然嚮堆雜亂無章的貨中尋寶
嚮呢秒,老闆頓悟了,
呢間鋪日後將D貨溝埋唔執貨
客戶就要從一...
早幾天睇到一篇財經專欄,
講述一間日本的百貨公司 激X之X堂 (廢時幫人賣廣告)
佢話呢間野本來嚮日本係一間做得麻麻地的百貨公司
有一日,老闆入左批貨未有時間上架,是旦放埋一邊
臨收工時,見到有幫客戶竟然嚮堆雜亂無章的貨中尋寶
嚮呢秒,老闆頓悟了,
呢間鋪日後將D貨溝埋唔執貨
客戶就要從一堆混亂的貨中搵自己想要的東西
客戶既可購物,又可以得到一種尋寶的感覺
一個價錢、兩種享受
而老闆又可省去執貨的時間
及因為貨唔洗擺得靚,
貨架可以堆積一堆唔同的產品
無疑連貨架都慳埋,一舉九得
根據呢篇財經專欄的描述,
之後生意愈做愈旺,
而家發展到全世界都有鋪
睇完呢篇野之後,
我覺得九十年代香港雜貨鋪、文具鋪真係欠缺運氣
當年的雜貨鋪、文具鋪都係唔執貨,
客戶都係要尋寶
但後來佢俾D肯執貨的鋪取代了
當年就話佢地因為無法令客戶方便,
所以招致倒閉
唔通日本人的喜好真係別具一格?
咁佢而家香港都有分店,
過多幾年睇下呢種雜亂的風格可否吸引香港人就會知
雜亂無章係成功的因,還是成功的果
不過睇完呢篇財經專欄後,
我都係時候三省吾身
我發現我的 blogger 都係非常亂
非一般的亂,好多好的內容往往因為亂而石沉大海
所以我尋日花左一日的時間執下個 blog,
今天您可以於 blogger 的左方看到 "標籤" 欄
裡面將我咁多篇 blog 做左個簡單分類
[001主目錄 (1)、002其他目錄 (13)、中文 (3)、古文明 (10)、
好書好戲靴推介 (27)、有趣數學 (31)、西班牙語 (13)、免費下載筆記 (11)、
初中數學 (1)、吹下水 (64)、扭計骰 (2)、其他 (3)、專欄 (121)、
常見問題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 (FAQ) (12)、電子書 (1)、
覆message (110)、Additional Mathematics 附加數學 (21)、
BAFS 企會財 (24)、Biology 生物 (10)、Chemistry 化學 (2)、
Economics 經濟 (10)、English - newspaper cutting (35)、
Finance 財務 (16)、History 歷史 (2)、IQ題 (8)、Marketing市場學 (5)、
Mathematics 數學 (Core) (121)、Mathematics 數學 (M1) (11)、
Mathematics 數學 (M2) (10)、Past Paper Solution (5)、Paypal (1)、
Physics 物理 (2)、Pure Mathematics 純粹數學 (23)、Textbook (5)]
有左呢個標籤後,
大家至少有機會可以睇得翻我地之前同類的內容,
另外 blogger 的右方看到的 "重點文章" 係大家咁耐以黎睇得最多的10篇 blog,
右邊較下會有 "最新文章"
而最下方會有最近7天的熱門文章
希望可以令呢個 blog 更加好用
之後我都想利用文字寫一 d 新的內容
但而家好初期,我講講我的概念
我的概念源於以前讀大學時
我地主修以外係可以修埋其他學系的課程
但呢堆課程會變成淺易版
而我地 YouTube 拍下拍下已有累積一定程度的內容
的確有唔少人會從我地的片中學埋其他佢無修的科
我覺得我地可以片以外
做一些文字上的協助
令一D無修或未決定修的中三同學
可以理解一D某些科中的內容
而家我地又有索引,大家之後就可靠索引睇翻呢堆文
當興趣又好、當學多樣野又好,希望從中令大家人生有更多樂趣 =)
Blogger : https://hermanutube.blogspot.com/
古文三十電子書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books
#2019要負責任閱讀心得 (文長)
今年的閱讀量大爆發,以致於一想到要整理清單就抗拒,冊數增加很大部分原因是旅行或工作(and業配)需要,例如為了埃及之旅,前後就讀超過10本。雖然數量多,但不代表和吸收量成正比,腦筋越來越差,若沒有特別引起興趣,大概只留下「讀過了」的印象,甚至,忘了曾經讀過。怕太囉唆,今年短評就好,如下:
1. 《苦雨之地》吳明益
閱讀吳明益的書已變成一種反射行為,他出,必看,只管享受就好,參透多少不是重點 (覺得他的故事有越來越謎的跡象),Google一下就大量書評為你解惑。
2.《失物風景》陳夏民
陳夏民式的溫柔與自剖很獨特,他的成長史、奮鬥史、內心小劇場都在散文裡一一揭開。
3. 《金字塔和古文明》、《生死尼羅河》、《古埃及探秘》、《埃及》、《法老時代的埃及》、《埃及_輕如瑪特的羽毛》、《古埃及的歷史》、《七千年古韻》、《圖解古埃及》、《帶這本書去埃及》、《法老王傳奇》
全都圖書館借的,因為內容彼此很多重疊,越看越順暢,不知不覺看了 11 本,是要寫論文膩。
4. 《克雷的橋》 馬格斯‧朱薩克
敘事法有點複雜,前20%都在硬吞,漸入佳境後還可以,但真的就還可以而已。然後我賣掉了。
5. 《何苦去旅行》麥特.葛羅斯
在埃及邊旅行邊讀,當時我正在Dahab的海邊曬太陽、游泳、吃披薩。斷斷續續,情緒上不太連貫,後來乾脆有掃過就算有看。
6. 《印度人為什麼天天吃咖哩》拓徹
有為這本書寫序背書。不是艱澀扎實的學術文章,而是生活化的在地觀察。有些觀念頗新鮮,可讀。
7. 《邊境角落關鍵字》葉兆中
掛名推薦。文字流暢,故事有趣,能令情節保存在腦海裡。篇幅更長會更好,畢竟是長達一年多的旅行。
8. 《三十歲的反擊》孫元平
閱讀的過程是享受的,很像看電視劇。關於職場新鮮人的掙扎故事很有共感。
9. 《有院子的家》金真英
懸疑感不錯,交替敘事雖然不新,但編織地很好。犯案過程 bug 多,但不減閱讀樂趣。
10. 《伊斯蘭式幸福》常見藤代
破除了不少刻板印象,但我懷疑作者有點美化觀察,也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概念。(我沒有美化印度喔)
11.《去泰國玩節慶》瓦勒斯
真心覺得這種書我寫不來,光是整理資料就令人崩潰,資訊超飽滿,作者根本佛心來著(反正他整天在搭商務艙不缺錢啦)
12.《一百個影子》黃貞殷
頗實驗性的敘事手法,有點像看一部非主流文藝片,國賓長春戲院最小廳有上,平日場只有兩個人坐在最後一排。
13.《騎過風與星辰之路》安新民
受邀推薦。歐吉桑歐巴桑的退休旅行,活到老玩到老的浪漫。文字風格和思維比較老派,但老派沒有不好。
14.《古蘭似海》 卡拉‧鮑爾
今年所讀異文化類別中最好的作品,客觀、縝密,又不失生活化。很適合當作通識課程的指定讀物,期中心得繳交3000字謝謝。
15.《 伊斯蘭怎麼了》私市正年
喜歡這種圖解書,有助加深印象。資訊量頗龐大,只看過一遍應該很快就還給作者了。可收藏細讀。
16.《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郝譽翔
郝的文筆完全是我的菜,覺得相見恨晚。故事有點村上春樹風,我猜她應該是村上的書迷。(什麼!原來郝譽翔是女的!)
17. 《那麼冷,那麼熱》王定國
王的散文是使用特級精品豆的手沖咖啡,無雜質、特性明顯、回甘。大愛〈我的杜思托〉。
18.《慢行。不丹》葉孝忠
一直覺得葉的文筆蠻無聊,但他寫的地點我都很感興趣。市面上寫不丹的也沒幾位,為了工作需求借來看的。
19.《我嫁到不丹的幸福生活》琳達·黎明
同上目的,但這本有趣很多。輕鬆且完整的傳記,了解不丹(尤其是人)的不錯窗口。
20.《看見南亞》林洳羽 等
南亞諸國除了不丹都提到了。全是與當地接觸頻繁的台灣人的第一手觀察,每一篇都蠻好看,內容真的很“新南向”。
-\-\-以下為電子書-\-\-
21.《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東山彰良
我有看過本書嗎?我決定假裝沒看過。
22.《巫醫、動物與我》瑞博醫師
超有趣,看了會開心的書。一個獸醫在非洲的生活日記,這種好題材不看嗎?
23. 《在眾神的領地裡流浪》吳建衡
影像力量遠大於文字,文章好像在網路看過即可,沒辦法,誰叫他寫印度,叫我怎麼不買單。
-\-\-
今年竟然讀了33本!拜旅行、工作、業配,以及通勤所賜。明天也要好好讀書喔。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明年見。
古文三十電子書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books
#2019要負責任閱讀心得 (文長)
今年的閱讀量大爆發,以致於一想到要整理清單就抗拒,冊數增加很大部分原因是旅行或工作(and業配)需要,例如為了埃及之旅,前後就讀超過10本。雖然數量多,但不代表和吸收量成正比,腦筋越來越差,若沒有特別引起興趣,大概只留下「讀過了」的印象,甚至,忘了曾經讀過。怕太囉唆,今年短評就好,如下:
1. 《苦雨之地》吳明益
閱讀吳明益的書已變成一種反射行為,他出,必看,只管享受就好,參透多少不是重點 (覺得他的故事有越來越謎的跡象),Google一下就大量書評為你解惑。
2.《失物風景》陳夏民
陳夏民式的溫柔與自剖很獨特,他的成長史、奮鬥史、內心小劇場都在散文裡一一揭開。
3. 《金字塔和古文明》、《生死尼羅河》、《古埃及探秘》、《埃及》、《法老時代的埃及》、《埃及_輕如瑪特的羽毛》、《古埃及的歷史》、《七千年古韻》、《圖解古埃及》、《帶這本書去埃及》、《法老王傳奇》
全都圖書館借的,因為內容彼此很多重疊,越看越順暢,不知不覺看了 11 本,是要寫論文膩。
4. 《克雷的橋》 馬格斯‧朱薩克
敘事法有點複雜,前20%都在硬吞,漸入佳境後還可以,但真的就還可以而已。然後我賣掉了。
5. 《何苦去旅行》麥特.葛羅斯
在埃及邊旅行邊讀,當時我正在Dahab的海邊曬太陽、游泳、吃披薩。斷斷續續,情緒上不太連貫,後來乾脆有掃過就算有看。
6. 《印度人為什麼天天吃咖哩》拓徹
有為這本書寫序背書。不是艱澀扎實的學術文章,而是生活化的在地觀察。有些觀念頗新鮮,可讀。
7. 《邊境角落關鍵字》葉兆中
掛名推薦。文字流暢,故事有趣,能令情節保存在腦海裡。篇幅更長會更好,畢竟是長達一年多的旅行。
8. 《三十歲的反擊》孫元平
閱讀的過程是享受的,很像看電視劇。關於職場新鮮人的掙扎故事很有共感。
9. 《有院子的家》金真英
懸疑感不錯,交替敘事雖然不新,但編織地很好。犯案過程 bug 多,但不減閱讀樂趣。
10. 《伊斯蘭式幸福》常見藤代
破除了不少刻板印象,但我懷疑作者有點美化觀察,也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概念。(我沒有美化印度喔)
11.《去泰國玩節慶》瓦勒斯
真心覺得這種書我寫不來,光是整理資料就令人崩潰,資訊超飽滿,作者根本佛心來著(反正他整天在搭商務艙不缺錢啦)
12.《一百個影子》黃貞殷
頗實驗性的敘事手法,有點像看一部非主流文藝片,國賓長春戲院最小廳有上,平日場只有兩個人坐在最後一排。
13.《騎過風與星辰之路》安新民
受邀推薦。歐吉桑歐巴桑的退休旅行,活到老玩到老的浪漫。文字風格和思維比較老派,但老派沒有不好。
14.《古蘭似海》 卡拉‧鮑爾
今年所讀異文化類別中最好的作品,客觀、縝密,又不失生活化。很適合當作通識課程的指定讀物,期中心得繳交3000字謝謝。
15.《 伊斯蘭怎麼了》私市正年
喜歡這種圖解書,有助加深印象。資訊量頗龐大,只看過一遍應該很快就還給作者了。可收藏細讀。
16.《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郝譽翔
郝的文筆完全是我的菜,覺得相見恨晚。故事有點村上春樹風,我猜她應該是村上的書迷。(什麼!原來郝譽翔是女的!)
17. 《那麼冷,那麼熱》王定國
王的散文是使用特級精品豆的手沖咖啡,無雜質、特性明顯、回甘。大愛〈我的杜思托〉。
18.《慢行。不丹》葉孝忠
一直覺得葉的文筆蠻無聊,但他寫的地點我都很感興趣。市面上寫不丹的也沒幾位,為了工作需求借來看的。
19.《我嫁到不丹的幸福生活》琳達·黎明
同上目的,但這本有趣很多。輕鬆且完整的傳記,了解不丹(尤其是人)的不錯窗口。
20.《看見南亞》林洳羽 等
南亞諸國除了不丹都提到了。全是與當地接觸頻繁的台灣人的第一手觀察,每一篇都蠻好看,內容真的很“新南向”。
---以下為電子書---
21.《我殺的人和殺我的人》東山彰良
我有看過本書嗎?我決定假裝沒看過。
22.《巫醫、動物與我》瑞博醫師
超有趣,看了會開心的書。一個獸醫在非洲的生活日記,這種好題材不看嗎?
23. 《在眾神的領地裡流浪》吳建衡
影像力量遠大於文字,文章好像在網路看過即可,沒辦法,誰叫他寫印度,叫我怎麼不買單。
---
今年竟然讀了33本!拜旅行、工作、業配,以及通勤所賜。明天也要好好讀書喔。先預祝大家新年快樂~明年見。
古文三十電子書 在 工頭堅。旅行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造訪吳哥窟之前的書單
※ 吳哥窟經典大小和平五日(暑假特別團 7/30-8/3)繼續報名中 https://goo.gl/xMKFhz
不久前收到一則私訊:「您好,請問有沒有推薦的書籍有關吳哥窟的,預計要去年底的團,想先讓孩子閱讀相關的故事,謝謝。」
忙到一個段落,就來整理一下吧。而且基於推廣電子書的個人興趣,先從目前已有電子書版本的開始。可以到「讀墨」網站,直接搜尋關鍵字「吳哥」:https://readmoo.com/
對於一般的旅客,墨刻(Mook)出的一系列指南算是堪用的入門款,且他們近期把過去整本的指南,拆成個別的電子書,可以針對自己要去的地區選購。如果要進階版,可從以下開始。
-------------------------------------
《吳哥之美》蔣勳
本書最早在藝術家出版社的初版,是2004年,正好是我要前往吳哥之前,也是吳哥初次旅行熱潮興起時,當時幾乎人手一冊(無論正版或盜版),毋需多言。2013年由遠流出了新版。蔣勳老師美學根柢深厚,文字優美,講的是意境,但也對各個寺廟建築的由來有所著墨。新版並附上「真臘風土記」原文,讓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讀者,可以追尋到諸多傳說的根源。
《吳哥深度導覽:神廟建築、神話傳說、藝術解析完整版》張蘊之
相較於《吳哥之美》是蔣勳老師的「精選」,這本深度導覽,則可以說是台灣人自己寫的超詳細的吳哥聖經(很多年前貓頭鷹還有出過一本《吳哥深度旅遊聖經》,但那本畢竟是翻譯書)。如果只要買一本,那麼這本就足夠,但因為實體書太厚重,並不方便攜帶,直到出了電子書,就更實用化了。
《圖解100個印度史詩神話故事》黃柏棋、潘俊琳
吳哥窟主要建築的雕刻,多與印度教有關,即使到了闍耶拔摩七世時期,推動印度教與佛教融合,但建築上採用的元素,還是脫離不了印度教的神話。因而認識印度教的神,以及一些主要的神話故事(例如「翻攪乳海」),也成為欣賞吳哥建築與雕刻之美很重要的知識基礎。
--------------------------------------
題外話,我在2008-09年間,為了推廣吳哥旅遊,自己整理了一個簡報檔,叫做「吳哥窟旅遊,您不可不知道的60+個關鍵字」,蒐集了古代到現代的各種相關名詞,原本是要出書的,現在單純提供給報名參團的夥伴。
--------------------------------------
台灣出版的繁體書,其實以上三本有電子版的已非常足夠,但如果還想晉級,現在都很方便,可以到博客來或Tazee去搜尋「吳哥」,就會有很多結果,甚至還有適合學童閱讀的漫畫版。推薦:
《亦近亦遠的東南亞:夾在中印之間,非線性發展的多文明世界》石澤良昭,林佩欣 譯
這是非常新的一本書,六月份才剛上市,但友人爭相走告。專門研究東南亞的學者石澤教授,毫無疑問是日本的吳哥學權威,他畢生精華於此著作,提出不少連我都是初次見到的史料與觀點,依照歷史年代而非景點的排序,更有助於對前因後果之理解。
其實在2006-09年間,幾乎所有市面上找得到有關柬埔寨與吳哥窟的中文書,我都有蒐集,但有些目前已絕版,例如《獻神的舞慾》,還有時報文化曾出過的小書《吳哥窟──失落的石頭之林》則補充了法國殖民時期的發掘過程,或者對神秘古文明好奇的人也可以輔助以《天之鏡》......
--------------------------------------
除了繁體書,有一些簡體書也值得閱讀,近期去上海才又搬回好幾本。或許也可透過中國亞馬遜訂購。
《柬埔寨:五月盛放》卡門
對岸從約莫十多年前開始掀起東南亞自助行的熱潮,其中有一本堪稱經典的著作,曾經引進台灣,作者以背包客的角度,但瘋狂蒐集整理許多相關資料,當初見到就非常驚豔,至今在對岸的書店旅遊類別也仍能見到,可謂長銷書。但因此書裝訂容易脫落,我原擁有兩本,目前應該還剩一本半的殘骸。
另外像英國DK的目擊者旅遊指南,或者孤獨星球,或日本的地球步方,都有簡體中文版,圖文並茂,都值得參考。
還有很多寫不完,但以上這些應該是夠用了 XD
(圖:我在變身塔為團員朗誦《吳哥之美》)
※ 吳哥窟經典大小和平五日(暑假特別團 7/30-8/3)繼續報名中 https://goo.gl/xMKF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