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受體蛋白功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受體蛋白功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受體蛋白功能產品中有1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米米瘋ViViFun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米米瘋】芭樂輕鬆切法 吃芭樂好快樂 無痛去除芭樂籽 神好切 趕快學起來! #好家在我在家 #芭樂有助於減肥 芭樂含豐富纖維能帶來飽足感 刺激腸胃蠕動,排除體內毒素及廢物 並減少脂肪吸收,有助於減肥🤩 #芭樂切法 吃芭樂 好快樂 快來看看芭樂如何輕鬆切 用台語介紹 #我覺得台語有變好🤣 下...
受體蛋白功能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1 15:17:48
現代人受作息、壓力、飲食、氣候、污染等影響,容易引起臟腑發炎、精神不濟、氣色晦暗、肌膚粗糙、長時便秘、口氣不佳等老化徵兆。若無妥善調理,不只是青春流逝,更可能引起嚴重疾患風險,若想重拾健康狀態,唯有細心補充優質養分與調理,才有扭轉頹勢的可能 在食養的領域中,即是透過天然食材,藉以攝取均衡營養元素,...
受體蛋白功能 在 Tracy|營養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53:45
這次介紹的食材,好像滿多人都知道的! ✨神秘果✨ 我們都聽說吃了這種果實,再吃酸的東西就會變甜! 因為很神祕,所以叫神秘果! 其實一切都是神秘果蛋白在作祟啦😆 「神秘果蛋白(Miraculin)」又稱奇果蛋白或神秘果素,是改變味覺的主因。 神秘果蛋白是一種醣蛋白,具有味覺修改的功能,推測是與味蕾細...
受體蛋白功能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0-07 12:48:34
植物奶在近年廣受歡迎,透過單一或多種植物元素榨汁取漿,作為日常飲品或食材,亦被不嗜乳製品的族群做為健康又美味的替代飲品。而在東方的植物奶應用中,廣泛食用且歷史悠久的,大概就屬豆漿了 豆漿的主要成分為黃豆,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亦富含維生素A、B群、大豆異黃酮、大豆卵磷脂、膳食纖維、皂素、磷、鐵、鋅等...
-
受體蛋白功能 在 米米瘋ViViFun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16:08:00【米米瘋】芭樂輕鬆切法 吃芭樂好快樂 無痛去除芭樂籽 神好切 趕快學起來! #好家在我在家
#芭樂有助於減肥
芭樂含豐富纖維能帶來飽足感
刺激腸胃蠕動,排除體內毒素及廢物
並減少脂肪吸收,有助於減肥🤩
#芭樂切法 吃芭樂 好快樂 快來看看芭樂如何輕鬆切
用台語介紹 #我覺得台語有變好🤣
下一隻片要切什麼水果呢?
👉 https://youtu.be/tBbcO1FR-AA
芭樂info
1. 提升免疫力、防癌
芭樂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能提升身體的免疫功能。番茄紅素具抗氧化能力,可清除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對人體細胞造成的損害,同時也可以修補受損的細胞。而芭樂也含有豐富的番茄紅素,特別是紅心芭樂,中間的粉紅色籽所含的番茄紅素是番茄的2倍,對預防前列腺癌、乳腺癌很有幫助。
2. 預防心血管疾病
芭樂籽還含有的抗氧化劑和生物活性物質,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疾病。而且芭樂籽所含豐富的纖維,可使身體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體(LDL受體)的量以產生更多膽汁鹽(bile acids),有助於降低血流中的膽固醇,避免膽固醇過高,堆積在動脈血管壁的內層,引起慢性發炎、形成斑塊。
3. 幫助調節血壓
在攝入高鈉 ( 例如:重鹹食物 )會導致血壓升高,而鉀具有降血壓作用。芭樂富含鉀,每100公克的芭樂就含有417毫克的鉀。也富含抗氧化劑,有助於調節血壓。
4. 排除體內廢物、減肥
芭樂含有豐富的粗纖維能帶來飽足感,而纖維質也能刺激腸胃蠕動,排除腸道中的毒素及廢物,並減少脂肪吸收,有助於減肥。
提醒:因為芭樂籽所含的膳食纖維吸水力強,可以吸收高於本身體積50到200倍以上的水分,所以吃進芭樂籽如果沒有補充足夠的水分,就有可能發生便秘的狀況。
國民水果「芭樂」4好處,幫助減肥更防病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59490 -
受體蛋白功能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04 08:30:03面對嚴峻疫情,世界各地政府對疫苗寄予厚望,冀透過群體免疫阻止武漢肺炎病毒蔓延,但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亦是抗疫一大挑戰,《健康蘋台》帶大家看看疫苗能否為2021帶來曙光。
疫苗的面世速度太快?
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一般疫苗由研發至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武漢肺炎疫苗一年多便做到,是否太過兒戲?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資料,以往疫苗生產的程序依序為:臨床前研究、第一至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監管審核、批准上市至大量生產的程序,各個環節分開進行,單是審批就可用上一年時間,過程冗長。
鑒於今次疫情嚴峻,監管機構很早就為研製武漢肺炎疫苗的藥廠提供科學咨詢,包括如何設計試驗及取得有效數據。研發過程有部分階段重叠,監管機構也採取滾動式審核(rolling review),即藥廠在試驗中途一有數據就開始評審,不必等到完成所有程序,節省時間。另外,藥廠也冒着可能失敗的風險,在第三期臨床研究階段便提前大量生產和簽約銷售,務求疫苗一經通過,可以馬上配送到醫務所,展開大規模接種。
疫苗預防率要打六折?
港府預購的三款疫苗,分別是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美國輝瑞及德國BioNTech合作的「BNT162b2」,由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CoronaVac」,及英國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AZD1222」。根據第三期臨床研究初步數據,三款疫苗的有效率:
「BNT162b2」95%(兩劑疫苗)
「AZD1222」70.4%(兩劑疫苗,不論劑量);90%(先低劑量;後高劑量);62.1%(兩劑全劑)
「CoronaVac」未有數據,相信超過50%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解釋,疫苗研究的有效率是指預防病發(有病徵的武漢肺炎感染),而不是預防病毒接觸上呼吸道黏膜、在無病徵下複製及釋放病毒。「單純估計打疫苗後是否有機會感染,甚至在沒有病徵下傳播給別人的機會,確實要給有效率打個折扣。」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曾說,將疫苗效用換算做保護身體不受感染的能力要「打個六折」。林醫生指按世衞要求疫苗有效率達50%的標準,「複星疫苗及牛津疫苗就算打個折,保護力相當不錯。」
疫苗的基本原理
武漢肺炎病毒表面有一層包膜,與人類細胞融合便可感染人類。過程中,包膜上伸出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首先會穿透細胞,猶如一把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三款疫苗的主要功能,都是讓身體辨識病毒樣子,產生針對棘突蛋白的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使棘突蛋白失去功能。注射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針口痛、肌肉痛、疲倦、腹瀉、頭痛、噁心。
科興滅活疫苗技術最成熟
三款疫苗當中,以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平台往績最好,在季節性流感、小兒麻痹、甲型肝炎疫苗都用過,技術成熟,安全性高。惟林醫生指,滅活疫苗是將整個病毒透過加熱或化學處理殺死後注入體內,激發的免疫反應比較弱,相較其他技術平台,「抗體速度下降得比較快,保護時間較短,因此須添加其他佐劑成份,和施打加強劑補救,不過打幾多針、是否每個季度打,仍是未知之數。」
有人憂慮指滅活疫苗可能誘使免疫系統產生針對病毒其他蛋白的非中和抗體(non neutralizing antibody),導致免疫反應過量,出現抗體依賴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從未染病人士接種疫苗後自然感染病毒,體內的非針對性抗體反而有利致病,使病徵更嚴重。林醫生解釋,登革熱疫苗曾出現此情況,故只建議曾染病人士接種登革熱疫苗,不過科興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有提及沒有此現象,待第三期研究數據可再判斷。事實上,此現象也可能於二次感染或遇上疫苗耐藥性病毒時出現。
復星疫苗產生抗體較精準
復星「BNT162b2」已經在英美展開大規模接種計劃。其mRNA技術是將經基因改造的病毒棘突蛋白核酸段(mRNA)注入身體,指導身體製造無害的棘突蛋白,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日後遇上病毒就能抵抗。林醫生解釋,mRNA技術的優點在於產生的抗體比較精準,因此免疫反應也較強。
不過,這項新技術以往未曾有大規模接種計劃使用過。「這是第一隻商業註冊mRNA疫苗,中長期影響未明,始終臨床研究只有數萬人,當提高接種率至幾千萬人,個別體質不同,罕見問題可能在接種兩個月後才出現。」過去一個月,英美報告數宗過敏反應個案,表徵包括呼吸困難及紅疹,懷疑與疫苗穩定劑成分聚乙二醇有關,當局建議有過敏史人士接種後留院半個鐘觀察。
牛津疫苗採用實驗階段技術
牛津「AZD1222」採用不可複製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插入病毒棘突蛋白基因,進入體內主導人體細胞製造對付棘突蛋白的抗體,理論上產生的抗體也較精準。此技術曾用於研發伊波拉疫苗,但停留在實驗階段於非洲控制疫情。不過,牛津在11月的第三階段研究,意外發現研究參加者接種比原劑量低的疫苗後更有效,雖然後來重做實驗證實兩劑疫苗注射全劑最有效,但仍未公佈最新的有效率數據。英國政府已批准當地時間1月4日讓國民接種牛津疫苗,標準劑量為兩劑全劑,建議相隔時間為4至12星期。英媒引述未刊登數據,指第一劑及第二劑相隔時間越長越好,可提升整體抗體水平。另有兩名參加者出現橫貫性脊髓炎,一人證實患多發性硬化症,另一宗原因不明。
疫苗可對付變種病毒?
病毒自爆發以來變種上千次,疫苗如何應付?林醫生解釋,病毒不斷複製自身DNA,過程出錯而發生變異屬無可避免。變異不一定對病毒更有利,純粹時間越長,累積越多變異,有機會出現更厲害的病毒株。早前在英國就發現一種新病毒株傳播能力更強,懷疑其棘突蛋白結構更容易結合人類細胞。林醫生指,針對小量且未必在關鍵位置發生的基因變異,疫苗仍然能夠發揮功效。香港對英國封關至1月10日,「疫苗起碼對大部份病毒株有保護能力,即使不幸感染,相信亦能減低病徵嚴重性。」而新變種病毒株雖然傳播力更強,但暫時未有證據顯示會更加致命。
德國BioNTech藥廠稱如有需要,六星期內可調整疫苗成份,對付變種病毒株。林醫生解釋,mRNA利用人工製造的基因片段,要改變基因組成較容易。相比之下,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須利用新病毒株去製造另一批疫苗,理論上過程比較繁複。
打完疫苗等於疫情結束?
群體免疫是防疫重要一環,政府預購的疫苗預計2021年足夠供應全港人口,是否六至八成人有抗體就等於疫情結束?林醫生解釋,理論上最理想為八成人同一時段接種疫苗,社區內的群體免疫力才是最高。目前來說,三款疫苗保護時限、加強劑的劑量及相隔時間有待考證,市民在不同時段接受保護,似乎難以估算群體免疫人口。臨床研究亦未覆蓋16歲以下小童,及沒有足夠研究孕婦注射疫苗反應。「還要視乎外國的疫情控制,或多或少會有輸入個案,相信2021年要戴口罩的機會仍然非常大。」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疫苗 #醫生 #群體免疫 #變種病毒 #口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受體蛋白功能 在 好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03 23:13:09睡眠魔藥學概論(一)
睡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人不是機器,不要期待拔插頭立刻斷電入眠。
失眠是「果」不是「因」,要把重點在原因。
你不是「睡不著」,你只是「還沒睡著」
反其道而行,躺在床上強迫自己不要睡。
睡眠生理學
皮質醇&褪黑激素
生理時鐘(circadian rhythm)
藍光作用在眼部的「視黑素」會減少褪黑激素分泌,睡前要避免藍光
睡眠恆定(sleep homeostasis)
腺苷(adenosine)是細胞使用能量後代謝的產物。細胞使用的能量是ATP,被過用的ATP會變成能量較低的ADP,然後是能量更低的AMP,最後變成能量最低的腺苷(adenosine)。
腦中的腺苷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與神經元上的受體結合,讓神經元的活動減緩,使大腦進入睡眠狀態,這時候,代謝減慢,腺苷也隨之逐漸減少,之後神經元再慢慢活躍起來,人也就醒了過來。
咖啡因的化學結構與腺苷(adenosine)非常接近,而且能穿越腦血障壁。我們在攝取咖啡因飲料之後,咖啡因會進入大腦,與神經元上的腺苷受體(adenosine receptor)結合,不過咖啡因並不是活化受體,而是腺苷的拮抗劑,能夠抵消腺苷的功能。
「無夢深睡」
腦波的故事
REM NREM 30+90
大腦排毒發生在
「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
大腦每天都會清除約七公克的有毒蛋白質並以新生成的蛋白質取代。這個廢物處理過程每月大約更新210公克的蛋白質,而每年更新的蛋白質超過1400公克,也就是一顆大腦的重量。
神經元間隙會在睡眠時變大,使膠淋巴液容易穿過腦組織。
睡前吃什麼?
1.入眠草藥 纈草 洋甘菊 貓薄荷 西番蓮
2.B6、鎂
3.神經遞質: 褪黑激素 gaba 5htp
不要喝酒
睡前做什麼消除壓力焦慮?
1.LOVE
2.伸展
3.營養補充
4.冥想
5.減少藍光
6.Earthing
7.精油按摩
皮質醇在下午五點到最高峰
睡前不要做激烈運動
推薦睡前運動
楊定一:結構調整
https://youtu.be/luroygkH0kw
楊定一:螺旋拉伸
https://youtu.be/0O1oN7mEVbA
8分鐘睡前瑜伽 flow With Katie
https://youtu.be/RPLm5Bi4B_E
西藏六式 Yen's yoga
https://youtu.be/hqr4yKPvozc
平甩功
https://youtu.be/wHxpfCSI8dc
睡前冥想輔助
楊定一:7分鐘呼吸瑜伽「數息」: 讓腦袋休眠的呼吸練習
https://youtu.be/XJ5GHNA7-6Y
楊定一靜坐導引
https://youtu.be/KlNd1lWGlZo
楊定一睡眠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H-R_8Anjbr_ZmFAzdWTNbW5M33-QCwW
蔣勳念誦金剛經 ( 日本永觀堂鐘聲 )
https://youtu.be/74b_zOR4mGA
白噪音
https://youtu.be/nMfPqeZjc2c
真正的噪音:好倫直播全集(部份鎖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vxY-zcdlHNmVN6prjyjUHGc3D2kqFIBD
網路來源:
粒粒皆辛苦:粒線體的生理功能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WdH.htm
膠淋巴系統
https://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featurearticles&id=2958
睡眠恆定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6200
接地氣紀錄片
https://youtu.be/cRW0XO2xWn4
防彈接地
https://blog.daveasprey.com/does-grounding-work/
Iherb 禮券碼: ASZ7196
https://tw.iherb.com/c/Sleep-Formulas
受體蛋白功能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受體蛋白功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禁食第二輪 第5天 終了!
說斷食有助於延長壽命,我想只是因為每一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當然,禁食的目的因人而異,但十之八九都是為了減肥,至於排毒、體內除濕、酸鹼中和這些目的,就更別想了,因為本來就不存在,全是行銷詞彙,不信可以加上偽科學自己查關鍵字。
而我自己,一方面希望能夠減脂,另一方面也想要破除禁食的神話,用一般人的肉體親身嘗試,也以客觀的數據佐證,終始日都量了inbody(見圖二)。
先談數據的部分,右半部曲線21.09.13 ~ 21.09.17是禁食期間,體脂掉了2%,肌肉則掉了0.5 kg,是沒有掉很多,但個人認為對長脂肪容易、長肌肉較難的普通人來說,復食後會有些得不償失。不過對有維持運動習慣的健人,倒也是一個快速減脂,比如說健美比賽前讓自己更乾的做法。
左半部曲線20.06.22 ~ 20.10.15是我嘗試168斷食的期間,前2個月照常健身,可以看出體脂降、肌肉卻反增,後面1.5個月因為忙碌加上受傷無法健身,肌肉就掉的比脂肪還快。
總而言之,無論禁食或斷食,如果沒有維持運動習慣、補充蛋白質,肌肉會很容易流失,基礎代謝率下降,更容易復胖,陷入萬劫不復的處境,除非能夠斷食一輩子。
簡單說原理,168斷食比較像縮短進食量,讓胰島素不會長時間處於高水平而儲存過多脂肪。全禁食則是不讓胰島素升高,待身體消耗肝醣完之後,進入生酮狀態,遂以代謝脂肪做能量,但同時也會分解一些肌肉。
再來談主觀感受,體驗過的人都說進入酮症狀態會有神清氣爽的感覺,但我自己這五天只有感覺痛苦,滿腦子只想著吃,所以連菸也順便戒了。
低血糖、血鈉的暈眩、無力,透過食鹽、喝礦泉水能夠舒緩一些,神智還算清楚,但每一天飢餓的感覺揮之不去。第一天我還有健身想快速代謝肝醣,不過肌肉痠痛持續好幾天,大概是缺乏氨基酸修復。第四天有點胃酸過多,吃了胃藥,這也是我決定第五天就要結束的原因。
尿泡的現象,我查到是因為酮酸使腎臟負擔加重,需要多喝水降低濃度,所以腎臟不好的人不該隨意嘗試禁食,另外如血糖血壓不正常、消化系統不良、厭食症、成長期、孕婦都不適合。
復食的第一餐,我先喝了一杯無糖豆漿,然後胃痙攣全吐了出來,過一會兒又喝了一碗湯,再過了一陣子吃了一碗粥,目前就好一點。未來一週,我會再維持低碳飲食,同時觀察體重和腎功能指數,看看是否還有尚未發現的影響。
最後,講個心靈層面的,第一次感受到你們這些人真的很愛在IG上拍食物,當誘惑很多時,非常考驗意志力。
發現人真的可以不需要吃這麼多食物,長時間禁食也能夠活下去,像新聞裡那位山裡迷路只能跟猴子講話的,就 40 多天不吃。的確引我思考,到底什麼是想要和需要,以及對食物的感恩(以前常不知道要吃什麼,這段時期什麼都想吃),難怪眾多宗教都有定期禁食的戒律,像道教的辟穀、伊斯蘭教的齋月,這不為是一種修煉。
受體蛋白功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位網友傳來的訊息,說的是Cell 科學期刊,刊出的一篇文,重點是要講一群很有名的科學家認為說covid-19來自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證據. 比較有可能的來源,是動物.
這個文對我來講太困難了,太多專有名詞.有看沒有懂.但我還是看了一圈,
第一,Cell是很有聲望的科學期刊,與Nature, Science這些期刊齊名.尤其在生物學相關期刊裡,排名應該是第一吧!
第二,這篇文章(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1)00991-0)
是列在Cell Press Coronavirus Resource Hub 我的理解是放在hub是為了讓更多資訊快速流通,所以可能沒有經過一般正常程序的檢驗,但的確也已經是cell的團隊挑過了之後,才能放上來.這個文有33頁, 點進去以後,上面寫著Journal Pre-proof.這是說Cell還沒有完成查證的意思吧?
第三,我讓我那醫生老公看了結論,大意大概就是,武漢實驗室的說法沒有證據. 比較有可能的來源,是動物.
我很希望有真的懂的朋友,看了以後,來告訴我們,可信度如何.
【證武漢實驗室清白!多國科學家重磅發聲】
多國科學家合作撰寫的一篇新冠病毒溯源綜述性文章本週在美國《細胞》雜誌上發表,這是該領域專業人士基於已有科學證據對溯源問題作出的重要評判。文章有力駁斥了一些美國政客鼓吹的「實驗室洩漏」陰謀論,並指出,#從動物到人的跨物種傳播是新冠病毒最可能的來源。
20余名世界主流科學家合作撰寫了這篇文章,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瑪麗·巴希爾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的愛德華·霍爾姆斯、美國猶他大學人類遺傳系的斯蒂芬·戈德斯坦、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疫苗和傳染病組織的安傑拉·拉斯穆森、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戴維·羅伯遜等。文章預印本曾於7月上旬在開放科學數據平台Zenodo上發佈。
文章說,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場流行病由新型病毒逃逸引發,也沒有數據表明在新冠疫情暴發前,武漢病毒研究所或其他實驗室正在研究新冠病毒或任何足以成為新冠病毒祖先的病毒。武漢病毒研究所開展常規的病毒基因組測序,但這種操作無需細胞培養,風險可忽略不計。早期的新冠病毒分離物無法感染野生型小鼠等事實也表明,新冠病毒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中的功能增益研究獲得。
武漢病毒研究所報告的RaTG13是迄今已知的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最相似的冠狀病毒,一些陰謀論者聲稱RaTG13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源頭。文章表示,武漢病毒研究所從未培養RaTG13冠狀病毒,僅以短測序片段組裝出RaTG13的核苷酸序列。如果考慮基因重組等因素,另外3種蝙蝠冠狀病毒RmYN02、RpYN06和PrC31可能與新冠病毒有更近的共同祖先,而這3種病毒都不是由武漢病毒研究所收集的,並且疫情暴發後才完成對它們的測序。
文章作者還審核了支持新冠病毒人畜共患起源和自然進化方面的證據。文章說,絕大多數能感染人類的病毒都是人畜共患起源,之前的幾種人類冠狀病毒也是如此。從新冠病毒流行病學史來看,它的出現與先前和動物市場相關、因人類暴露導致的冠狀病毒疫情暴發相似。新冠病毒自出現以來經歷了頻繁的突變,包括大流行早期出現的D614G突變以及發生在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一些突變。這些突變是病毒在人群中傳播後發生的,增強了病毒適應性,同時也有力駁斥了新冠病毒出現時其刺突蛋白已優化到足以適應與人體細胞有關受體結合的說法。
文章結尾寫道,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起源自實驗室,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早期新冠病例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有任何聯繫。相較於野生動物貿易中經常發生的人與動物大量頻繁接觸,實驗室來源這一路徑極不可能。如果不能通過合作與認真協作的研究全面調查新冠病毒的人畜共患起源,世界未來面對由同樣的人類活動引發的大流行時將依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