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反霸凌種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反霸凌種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反霸凌種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反霸凌種類產品中有6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避免被霸凌的方式1 專家會告訴你,避免被霸凌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跟霸凌者扯上關係。 但有時候,要認出披著羊皮的狼未必那麼容易。我們都應該學會了解權力鬥爭者是怎麼樣的人,這樣當我們看到時,就會保持距離。認清有人在尋找受害者的跡象,是相當重要的技能。 ■ 認出危險信號 首先,請當心那些無法接受拒...

反霸凌種類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8:27:27

《#恐懼大街2:#1978》既是續集也是前傳 (7.8/10)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恐懼大街2:1978》是一部美國砍殺驚悚電影,劇情講述在經過一場大逃殺後,蒂娜找到過去同樣曾在殺人魔手中存活的倖存者克莉絲汀,重返 978年的陰暗小鎮,透過原本歡樂的暑假時...

反霸凌種類 在 Yolanda Mil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23:39:18

(文長,但是如果你不了解什麼是變裝皇后,也許你可以看完) 大家好,我是Yolanda 如果你在十年前問我,我未來想做的職業是什麼?我可能不會告訴你現在這個答案,但是現在,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你,我是一名變裝皇后,一名專業的變裝表演者。 我想大家可能有看到我昨天的貼文,有關於申請藝文紓困金,但是被...

反霸凌種類 在 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7:53:55

前陣子Netflix 上映的「藍可兒事件紀錄片」真的是未看先轟動。在我還沒看之前@golden.1031 就有先貼給我丹妮婊姐的評價。大致就是說製片把整部片子弄得很囉嗦,比大嬸婆還囉嗦。 過幾天又看到某個前陣子借用人家老公的小模給的結論大概是...人生短暫難以預測之類的。(雖然我完全不知道這個結論...

  • 反霸凌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8 07:15:16
    有 1,775 人按讚

    ▍避免被霸凌的方式1

    專家會告訴你,避免被霸凌的最佳方法是:避免跟霸凌者扯上關係。

    但有時候,要認出披著羊皮的狼未必那麼容易。我們都應該學會了解權力鬥爭者是怎麼樣的人,這樣當我們看到時,就會保持距離。認清有人在尋找受害者的跡象,是相當重要的技能。

    ■ 認出危險信號

    首先,請當心那些無法接受拒絕的人。

    通常,這種人一開始會甜言蜜語,即使你不同意,也極盡所能地討好奉承。但他們的行為表現得似乎跟你的喜好無關,這就說明他不在乎你想要什麼。

    換句話說,這種激進的追求可能是不尊重你的隱匿跡象。如果有人態度很強勢,似乎沒有認真看待你的喜好,你就要有所警覺,相信自己的直覺,跟這種人保持距離。

    強大的行為者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好像被施了魔咒,整個人被迷住。但是,覺得在別人面前無法依據自我意願採取行動,也不是一個好跡象。濫用權力者往往極度需要掌控,因此他們通常有非凡的魅力(也讓人提心吊膽),他們很懂得吸引別人,展現魅力以誘惑和操縱。

    提防那些對你很特別,同時卻對其他人表現出不尊重或幾近鄙視的人。他們正在努力鞏固自己對你的掌控。當你無法滿足他們對權力、控制和服從那些貪得無厭的需求時,他們就不再重視你,還會貶低你。

    當你欣賞的對象,無論是伴侶、朋友或上司,他可以選擇世上任何人,但卻選擇你,就會讓你感覺到自己「贏得」此人的注意,也覺得只有自己值得對方關愛。但是選擇這種類型的夥伴,會讓你的權力、權利以及從關係中需要和想要獲得什麼的能力都降到最低。

    所以你要學會認清誰讓你有安全感,而不是誰把你迷得團團轉。

    ■ 別中計

    如果你無法跟霸凌者在現實環境中產生距離,至少你可以透過維持心理距離,拒絕牽扯不當的行為。

    濫用權力者渴望證明自己很強大,證明自己所做的事都有影響力。他們會盡一切可能,讓你提心吊膽。如果你表現出害怕、生氣甚至是道歉,就透露出你中計了,這會讓他們樂此不疲。

    具有強烈支配欲的人不僅想要扮演支配者角色,也必須再三透過無助且順從的受害者,來證明自己的主導地位。對某些人來說,爭取地位相當有趣,他們會盡一切可能先捧高你,然後再打壓你。一旦你表現出對他們的作為感到受傷或生氣,他們就更興奮。

    所以你應該做的是,盡可能地表現出你覺得這樣很無趣。並不是要你一笑置之或虛與委蛇,假裝發生任何事情都無所謂,而是要不理會對方的暗示,表現出不感興趣或甚至只是露出無聊的表情,呈現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冷淡。

    如果對方逼迫你,你不會讓整件事變得有趣。通常,霸凌者最終會尋找一個更滿意的對象下手。

    ■ 被霸凌者不要怪自己

    虐待關係中的受害者常常將本身承受的痛苦,怪罪到自己身上。在某種程度上,這是霸凌者的技倆,指責受害者受到虐待是自找的,這是霸凌者維持掌控的諸多方式之一。

    通常,責怪虐待我們的人實在太危險,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必須依賴他們。舉例來說,受虐兒童往往無法反抗施虐者,因為他們需要父母照顧,職場中遭到騷擾的受害員工往往會認氣吞聲,因為他們害怕被報復和丟掉工作飯碗。

    當你不能究責造成傷害的始作俑者,你就認為自己做不好某事被虐待事應得的,你因此感到羞愧、憎恨自己、用各種自毀行為懲罰自己。在你不能責怪或懲罰侵犯你的人時,你反而將別人的過錯怪到自己身上,這樣他們就贏了。

    為了讓受虐者擺脫精神創傷產生的心理障礙,他們必須學會認清虐待的本質,並接受發生這種虐待事件並非自己的錯。當然,受虐者還必須學會安全的反擊方法。

    .

    本文摘自
    《#懂權力_在每個角色上發光》
    史丹佛MBA爆棚選修課, 擊敗沒安全感、霸凌, 讓自己被需要就能自信發揮影響力
    Acting with Power: Why We are More Powerful than We Believe
    .
    作者:黛博拉.葛倫費德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8/2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避免被霸凌的方式,受限於篇幅,我會分兩篇文章來分享。如果各位細看,這不只是給小朋友用,更是用在成人世界的操控關係裡。

    有的操控者,善於先把我們捧高,用來建立關係;後貶低,開始實施操控。我們身邊很容易有這種人,先認識他們,實際互動時可以更早一點警覺。

    祝願您,能知道人際關係脫離不了權力,因為權力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反霸凌種類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2 11:09:05
    有 24 人按讚

    【林仁廷心理師新書宣傳】《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方言文化

    這是當時一口氣寫三本的第三本
    其他兩本是《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沒人看》、《當亞斯人來到地球》
    這本重點放在「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講述大多時候我們其實都身不由己,後來就習慣了,跳脫不出社會框架,以為沒有別的選擇
    不是的,當然要做自己,但要先「工欲善其事,必須利其器」,認識人性與心理工具,也要認識社會心理,有時不妨將計就計、演演戲。掌握的越多,越能自主開創人生。
    文章一半改寫自部落格過去寫過的社會議題,另一半是串連此主題新寫,仔細分析個人心理與社會環境的關係,又建議如何互動。

    因為疫情關係,大家鮮少去書店,實體書一落千丈
    是故出版社決定先發行「電子書」,待8月再發行紙本書
    敬請大家捧場。
    ------
    書籍介紹:
    父母的要求、親戚的比較、迎合別人認同、社會標準的緊箍咒,你無時不活在別人寫好的「人設腳本」,這些活生生的人際困境,令你沮喪與迷惘:「怎麼辦?該順從別人,還是勇敢做自己?」
    ★第一步:認識自己,與情緒平和共處
    擁有多年諮商臨床經驗的林仁廷心理師,在本書中一步步引導你從「認識自己」、「親友相處」、「社會關係」,擴展出最佳的群我人際互動。
    開心做自己的第一步,是先學會運用「認知與情緒的心理工具」,這有助於確立「你怎麼看待自己」,以及了解「自我性格與意識」是怎麼從童年到現在,以及將來會如何發展。
    透過「認知與情緒的心理工具」,你將明白情緒如何對人的行為反應帶來影響,林仁廷心理師也提供三種練習來學會情緒辨識與平和共處:
    ◎書寫情緒日記:記錄每天印象最深刻的情緒種類、引發情緒的因果。
    ◎描繪情緒語句:以情緒詞彙為題,完成情緒句子,內容要基於個人回憶。
    ◎專注身體感受:從身體反應覺察情緒的存在,找出壓力源,並放鬆身體釋放情緒。
    ★第二步:與人連結,找出溝通失敗的障礙
    阿德勒說:「所有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點出了人際關係對每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而「自我中心」的主觀意識,是助長人際挫敗與溝通恐懼症的元兇。
    《挑對時機做自己,冷眼不冷心的處世智慧》書中將教會你三個解方,能有效調整「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偏狹──
    【解方一】探索害怕溝通原因:試想溝通失敗的關係與情緒,是什麼阻礙了你?你害怕什麼?找出因果就有改善的方向。
    【解方二】資訊充足時再判斷:不再用揣測來解讀他人訊息,而是多提問確定對方想法。
    【解方三】試著詢問對方感受:溝通需要「傾聽」文字外的情緒、語調與行為,了解越多才能完整知曉對方意涵。
    這三個解方能有效解決人際問題,無論是男女、夫妻情感、親子互動、同事或團體小圈圈等都能迎刃而解。
    ★第三步:社會生活不盲從,懂挑對時機做自己
    人類是群居動物,也因為多人一起生活勢必產生「規則」,並且經過長時間積累與傳承會形成文化和「群體潛意識」,深刻地影響人們情緒和作為,甚至是大規模的集體性行動。
    身處社會環境當中的你,很難置身事外而受到他人影響與各種考驗,萬一稍有不慎很容易被人利用成為共犯做出違法行為,也可能遭到詐騙、被排擠或成了網路霸凌的受害者,結果不僅身心受創、財物損失,嚴重時還會影響生涯前途與家庭生活。
    本書中,作者列舉多個人們易掉入的人際問題與陷阱,並提出該怎麼面對、如何全身而退,以及辨別是非不盲從的方法。譬如──
    ◎利用盲點的騙徒陷阱
    雖然生物本能可趨避危險與惡意,但在人類詐騙伎倆下完全發揮不了作用。騙徒其實利用了人性的心理盲點,利用資訊落差,引導當事人錯誤判斷。當對方佈局掌握了你的情緒、引爆焦慮,就會限縮原本思路,並在明示╱暗示下做出錯誤決斷,最後「被賣了還謝謝對方」。
    ◎社會集體焦慮的產物
    媒體每天產出大量挑起情緒的報導,我該隨著眾人一起憤慨嗎?面對未知和動盪,社會常陷入一種集體焦慮,並藉由情緒的抒發來逃避焦慮。我們可以透過持續學習、小心查證,自主思考避免跟風。
    ◎非友即敵的職場排擠
    我雖內向但做事認真,為什麼落得被同事排擠?職場關係建立於利益之上,只做好本分難免給人不夠積極的負面印象。試著主動協助同事或公司雜務,當別人發現你有價值便更願意和你親近。
    ◎銘印效應的情感渴望
    如何分辨某種行為是不是愛情?常常你只是太渴望投入關係,才會因對方的小舉動而盲目地產生依附感。克服這種情感的銘印效應,你必須先愛自己,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來自他人的施捨。
    掌握個人、團體、情境三大因素如何互相影響,就能以鷹眼鳥瞰全局、擁有更多選擇,不再身不由己,擺脫盲從委屈!

    #電子書購買連結:
    讀墨(Readmoo)連結 https://readmoo.com/book/210186425000101
    博客來 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97031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檔案大小:3.1MB
    其他電子書連結:
    Mybook 連結 https://mybook.taiwanmobile.com/profile/BAB01001000104201
    KOBO樂天連結https://www.kobo.com/tw/zh/ebook/Y55D8tpWSj2d3jdHxM40HA
    Hami 連結 https://bookstore.emome.net/Stores/index/2/121100/new/0100322519
    Hyread凌網 連結 https://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255197
    Google pay連結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6%9E%97%E4%BB%81%E5%BB%B7_%E6%8C%91%E5%B0%8D%E6%99%82%E6%A9%9F%E5%81%9A%E8%87%AA%E5%B7%B1_%E5%86%B7%E7%9C%BC%E4%B8%8D%E5%86%B7%E5%BF%83%E7%9A%84%E8%99%95%E4%B8%96%E6%99%BA%E6%85%A7?id=U0k3EAAAQBAJ

  • 反霸凌種類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10:21:07
    有 463 人按讚

    我對疫苗政策的看法(朱敬一院士)
    我是經濟學教授,不是疫苗專家,但是做過科技政委、國科會主委,督導過行政院生技產業發展計劃,有一些背景知識。基於「將官不分兵科」的原理,想要對最近的疫苗審查紛爭,做一些科普級的解說,也提出一些「疫苗產業」的政策意見。我以下分點陳述。

    1)疫苗從研發到推出,需要做三期臨床試驗,第一期看初步身體反應,第二期尋找有效激發抗體的劑量。所以二期做完,即使樣本不很大,就可以知道某種疫苗究竟能不能有效產生抗體。

    2)既然知道疫苗能否產生抗體,那麼為什麼還要做第三期試驗呢?疫苗的作用,是訓練身體面對病毒時的作戰能力,我們身體對抗病毒作戰的士兵,叫做「抗體」。成功訓練作戰士兵,不表示他們能夠克敵(病毒)致勝。臨床三期的作用,是檢驗疫苗的致勝有效性,以及我們身體對病毒戰鬥所可能付出的成本。

    3)為什麼有抗體未必表示能成功克敵呢?什麼又是戰鬥成本呢?大概有三個面向要考慮。a) 產生抗體的同時,也可能引發若干嚴重的副作用,例如血栓,像是七傷拳,出拳傷敵也傷到自己;b) 抗體士兵是有了,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卻打不過病毒;c) 抗體雖然能夠打敗病毒,卻是「慘勝」,造成身體其他傷害。這些都是「疫苗本身風險」成本,都需要臨床三期試驗,讓士兵有機會真實作戰,才能確認疫苗的風險成本與有效性。

    4)為什麼歐美藥廠疫苗臨床三期沒做完,就會發緊急藥證 EUA 准予施打呢?這是一個管制科學的統計問題與取捨問題。正常的三期試驗,也許要求幾個月之後的某種統計數據。但是如果傳染病嚴重,那麼拖越久核准疫苗,傳染病造成的傷亡就越大。提前核准施打,就是在「疫苗本身風險」與「傳染病蔓延死傷風險」之間,做妥協。EUA 可以依新數據,不斷滾動修正。

    5)另一種可能的提前核准,是在臨床三期發現,疫苗對某些族群子樣本副作用較小,於是可針對子樣本族群先核准施打。這也是依統計樣本結果,而做彈性修正。

    6)無論如何,緊急核准都不是正式核准,臨床三期還是在繼續進行,都要依據三期臨床的數據修正。如果發現「疫苗本身風險」頗為可觀,也可以取消核准。

    7)總統可以事先宣布什麼時候施打國產疫苗嗎?在民主國家答案很簡單,不應該。如前所述,核准疫苗的決定,必須依據「疫苗本身風險」與「傳染病死傷風險」的評估。這是管制科學的判斷,不是政治判斷。在科學結論出來之前先說政治結論,這就會給審查委員不當壓力。

    8)國外情況呢?美國前總統川普,曾經希望美國FDA能在大選投票前核准疫苗,但遭到紐約時報、美國國家科學院等的強烈批評。最後,美國FDA沒有妥協。這些報導谷歌唾手可得,我不引用連結了。

    9)陳培哲院士的主張是什麼呢?我的了解是:他認為臨床三期一定要做,不可以以二期擴大樣本取代三期。他日前的聲明,也建議從某些特定群體先做臨床三期。至於這些臨床三期的樣本其統計檢定要如何修正,以平衡「疫苗本身風險」與「傳染病死傷風險」,這可以由委員會討論。

    10)對陳培哲的攻擊有道理嗎?如果部分台灣人民因為某位科學家的意見不為自己所喜,或是與自己偏愛政黨的政策相左,就抹黑、抹紅、肉搜、辱罵、胡亂批評,這樣的行為,與中國網民因為台灣藝人的隻字片語而胡亂圍勦、杯葛,有差別嗎?我們痛恨對岸的網路霸凌,是不是也該檢討自己的水準?台灣要深化民主,就要擺脫這種低級的網路霸凌文化。

    11)媒體或媒體人帶頭攻擊,有道理嗎?當然沒有道理。台灣若干媒體與媒體人的水準,真的是「一口濃痰不足以描述」。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我覺得,台灣最醜的風景,也是「某些人」。

    12)台灣需要多少疫苗?如果台灣預計施打劑數是 3000 萬劑,則也許我們應該購買 3500 萬劑,依疫苗效力指標決定施打次序,最後沒有用到的 500 萬劑,可以銷毀可以贈送。這筆預算不大,是國家可以支應的。無論如何,生命健康權最大,疫苗絕對沒有「愛用國貨」的優先性。

    13)那麼疫苗採購該不該有「扶持本土疫苗產業」的考量呢?可以有,但是做法要細膩。a) 我認為政府可以採購取得 EUA 的國產疫苗,但是每劑的單價,可以設下級距,要與該疫苗的效力指標掛勾,至少保證廠商回本,效力越好單價越高,這樣藥廠的努力誘因才會增加。b) 如果國產疫苗需要國家政策的配合,則國家可以要求某種類似「政策技術股」的回饋。如果國家疫苗政策成功,該疫苗股票價格大漲,則國庫也受惠,不是單純地圖利廠商。

    14)疫苗紛爭要怎麼收場?三點:1)蔡總統應該要修正她原先的談話,公開宣示她對科學專業審查的絕對尊重。2)在專業受到尊重的前提下,陳培哲院士可以回到審查委員會,說服委員會臨床三期的變通做法。3)孕育本土疫苗產業,要有足夠的經濟專業概念,採購契約內容要經得起民主社會的檢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