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萬的網紅辦公室日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親愛的讀者朋友 可能大家最近見到《辦公室日報》嘅post有啲轉變,以前係一幅圖就咁一段文字,而家就要click一click幅圖再跳去網頁睇,係咪麻煩咗呢?喺度講聲唔好意思,因為迫不得已。 一直都有其他media轉載我哋嘅post,大部分都好專業同埋有禮貌,會查詢完再獲得同意先至轉載,當然都有一啲...

  • 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 在 辦公室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01 15:29:13
    有 7,250 人按讚

    親愛的讀者朋友

    可能大家最近見到《辦公室日報》嘅post有啲轉變,以前係一幅圖就咁一段文字,而家就要click一click幅圖再跳去網頁睇,係咪麻煩咗呢?喺度講聲唔好意思,因為迫不得已。

    一直都有其他media轉載我哋嘅post,大部分都好專業同埋有禮貌,會查詢完再獲得同意先至轉載,當然都有一啲媒體或者內容農場係未得到同意就拎咗去用,但如果對方有標明文章出處,我都認為唔需要計較咁多,同行互相幫忙係一件好事。好可惜,早排有兩段讀者投稿包括《未知全貌 不予置評》(內容為丈夫照顧妻子停工一年,再求職被質疑曾經坐監),同埋另一篇《辛辛苦苦儲到13萬,被迫拎出嚟幫阿哥還債》,我發覺情況開始失控,其中一個以親子做牌頭嘅page唔單止未得到同意下轉載,仲要係完全唔標明出處,除咗擺喺佢哋fb之外,更加將我哋嘅文章搬埋去佢哋嘅網頁賺取點擊率,一樣隻字不提出處。

    我個人嘅文章可以唔計較,問題係投稿人向我表示,唔鍾意佢個故事被嗰間親子傳媒轉載,然後我就contact嗰間傳媒要求抽起,不過苦苦聯繫幾日都冇回音,最後我要email去佢哋負責接廣告嘅sales team先得到回覆,前後花咗一個星期嘅時間,先至成功將被盗用嘅文章下架。

    首先,我之前幫蘋果日報同埋JobsDB寫專欄,其實都係有稿費,即使我呢邊嘅讀者投稿,獲刊登後一樣會收到《辦公室日報》嘅稿費,因為我哋都信奉「文字有價」,唔該都冇聲就拎去轉載,即係食免費午餐,長此下去好多文字工作者都會失業,係破壞緊成個體制同市場。

    其次,作為一間傳媒,仲要用親子作招徠,但原來連「尊重」兩個字都唔識,未徵求過同意,更加刻意唔標明出處,呢種行為實在令人反感,枉佢哋自稱係media。

    或者你會強烈要求我開名,我本身都打算開名,但係同事提醒咗一件事,Facebook個system係~~~只要見你search過,系統就會以為你好有興趣,以後不斷派佢哋嘅post畀你睇,情況就好似你喺google搜尋完「背囊」,睇fb就會見到好多背囊廣告一樣,所以我開名只會令呢間垃圾傳媒點擊率更高,間接助攻幫佢哋宣傳。我唔希望綁架我嘅讀者去攻擊別人,我只係想呢個垃圾親子page寂寂無聞。

    大家呢期見到《辦公室日報》嘅文章附上我哋嘅website連結,原因就係益呢啲垃圾傳媒,我不如益自己個網站,就算對方依然厚顏無恥去copy & paste,至少都要click入去幫我增加點擊率。

    文字作品一直都缺乏保護同埋保障,所以我好理解有唔少page同埋作家已經開咗Patreon,個人立場係十分支持佢哋,亦喜見各方認同文字有價,但由於《辦公室日報》主力講職場,當中除咗故事,亦有唔少見工經歷分享、信件sample、教學,實在唔願意加重求職者喺金錢上嘅負擔,所以我想堅持所有文章唔需要收費就可以睇到,我要賺錢會靠賣廣告㗎喇,大家唔使擔心,平時睇下同like下廣告已經好幫到手,你哋留返啲錢去支持其他有質素嘅作者啦!

    唯一要麻煩到咁多位讀者嘅係,以後可能會多咗文章需要你哋click開個網頁連結先睇得晒,希望大家體諒,所作嘅決定係迫不得已,但保證內容唔會收費。

    雖然外面烽煙四起,但仍然想同你哋講聲:

    中秋節快樂!

    聶瞳 上

  • 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2 12:39:42
    有 453 人按讚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很多時候,我覺得做影院
    的就好像身處孤島當中」
    ——中國電影院從業者
    ─────────────

    因送報生半路上受到日環蝕現象干擾,一週大事延遲了一天抵達,請見諒。疫情降溫的樂觀在過去一週慢慢減退。中國電影院到底能不能重啟、美國電影院到底要不要強制戴口罩等等過去一週熱門話題的背後,是我們到底是否準備好要跟這個病毒繼續共處,甚至是(happily?) ever after.......


    中國電影產業最黑暗的時刻
     ̄ ̄ ̄ ̄ ̄ ̄ ̄ ̄ ̄ ̄ ̄ ̄
    WHO警告全球疫情因為解封過早而進入新危險階段,導致過去兩週有81國新增病例增加,僅36國新增病例數下滑。

    在此同時,歐洲和美國的電影院或者摩拳擦掌、或者戒慎小心地準備重啟電影院的大門。

    最荒謬的事情是疫情已造成超過900萬人確診的此時此刻,戴口罩與否居然還是個「政治爭議」。終於準備要在7月15日重新開門營業的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AMC日前宣佈他們重啟後將不強制要求觀眾戴口罩,理由是他們「無意介入(口罩的)政治爭議」。

    美國另外兩家大型連鎖電影院品牌Regal和Cinemark以及全美41家Alamo Drafthouse Cinema的重啟計畫中都準備要求觀眾佩戴口罩。AMC不準備要求佩戴口罩的政策一出,隨即引來消費者的強烈質疑。有網友質疑公共衛生議題什麼時候成了「政治爭議」,有網友則說認為AMC的真正的責任應該是依據科學保護他們的消費者,並說他絕對不會去AMC看電影。AMC因此在不到三天的時間緊急踩煞車,改口他們將會強制觀眾佩戴口罩。

    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在慢慢重啟營運,唯獨1.2萬家電影院仍然在苦等北京方面不知為何遲遲未來的重啟命令。連帶著圍繞著1.2萬家電影院轉的周邊行業,如餐廳和商場等,一同陷入無止盡的黑暗時刻。北京新一波確診疫情,也讓中國政府對於電影院的復工多所猶豫,即便5月10日已經發生中國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自殺的「行業之悲」事件。

    中國線上媒體毒眸透過微信群組對近400位來自28個省份的電影院從業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所屬的電影院已經選擇裁員,近八成大幅降薪,超過九成的電影院處在零收入狀態。

    電影院停業期間,每隔三五天仍然必須有人去開機進行設備維護,還有各種值班費用、消防設備運作、基本電費和折舊費用產生。但最沈重的負擔仍是水漲船高的租金,2010年前後租金只佔票房比重10%左右,隨著競爭白熱化已經大大提升為20%,甚至也有高達50%的案例。而因為各地政府政策不一,受訪者中僅有25%說他們得到紓困或減免租稅等政策扶持。「很多時候,我覺得做影院的就好像身處孤島當中。」從業人員說。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中國商場的特殊商業模式完全以電影院當成吸引人流的工具,也因此電影院的遲遲未能開門營業將拖累中國零售業的災後復甦。最令人不解的是為何連上海都舉辦了關於防疫經歷的劇場演出,容量遠小於劇院的電影院卻還不准開門。

    紐約時報認為習近平3月31日在浙江考察防疫措施時說的話「大家想看電影,就看網上的吧」,很可能被揣摩上意的基層官員不計代價執行。比如過去為了防治北京霧霾而強禁沒有供暖的民宅燒煤取暖,或是以防治火災為由清除北京低端人口的強拆行動,都是近年來中國官僚強力執行命令的極端案例。

    在連國際新聞媒體都密切關注中國電影院的慘狀後,中國官方終於在6月19日有了隻字片語:

    在一個發布《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地區 重點單位重點場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的記者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表示5月7日國務院已經下發了工作意見,要有條件地在低風險地區開放電影院,但前提條件是要做好防控條件,比如密閉空間活動不得超過兩小時,因為電影院的風險還是比開放場所更高一些。

    關鍵是如何解讀這段發言:人民日報的微博帳號在轉貼該新聞時,使用的hashtag文字是「#低風險地區影劇院為何仍未開放」,因此意謂著這段發言的真義很可能不是「宣佈可以開放了」,而是「解釋為什麼還沒有開放」。但有消息總比沒有消息好,至少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可以有個遠在天邊的希望。


    言論禁區成為選舉主戰場
     ̄ ̄ ̄ ̄ ̄ ̄ ̄ ̄ ̄ ̄ ̄
    Donald Trump陣營一支指控假新聞才是美國真正威脅的廣告中,因假造CNN新聞畫面而在上週觸發Twitter事實查核機制,被標示為誤導訊息。隨後該支廣告又因為素材侵犯他人著作權而被啟動DMCA機制,在各大平台下架。

    另外一支Trump陣營的選舉廣告則是暗指抗爭民眾是危險的左派盜匪,然後因影片畫面中出現納粹圖案違反Facebook政策而被下架。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變成一場踩紅線的運動競賽,而這些社群平台的言論禁區則成為比賽場地。Twitter目前採用比較嚴格的事實查核機制,Facebook採用比較寬鬆的機制(只有侵權及少數仇恨言論的禁區),而顯然兩個陣營的執法標準也會在未來五個月一再被各方陣營挑戰。

    Facebook日前破天荒地宣佈針對美國用戶提供一個「貼心」新功能:讓使用者自己關掉政治類廣告的設定。在此同時他們也將在Facebook上提供關於如何參與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的相關資訊,目標是希望促成增加400萬美國人登記投票。

    Mark Zuckerberg在USA Today報紙投書中主張Facebook這麼做可以支持並強化美國的民主。但令人狐疑的是會積極關掉政治廣告的用戶應該也是那些既定立場強烈、沒可能受廣告改變立場的選民,也就是說Facebook此舉其實是在幫助各方候選人更精準有效地運用選舉經費投遞選舉廣告?也有媒體質疑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最後得利者反而是不需要下廣告就可以持續發聲的現任執政者。

    在此同時Facebook拒絕審查政治貼文的立場也繼續受到質疑。代表猶太人的ADL反毀謗聯盟以及代表黑人的NAACP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則發起抵制活動,鼓勵各企業開始抵制Facebook廣告,抽走下在該平台的廣告費用,藉以督促Facebook停止利用仇恨、偏見、種族歧視、反猶太和鼓吹暴力的言論來賺廣告錢。

    戶外時尚品牌North Face隨即響應抵制活動,宣佈將停止在Facebook上所有活動以及付費網告的購買,直到平台對於仇恨、誤導、鼓吹暴力等言論採取比較嚴格的政策為止。

    大西洋的另一端,力主嚴打仇恨言論的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則遭到了挫折:

    Macron一直希望法國成為管控仇恨言論和謠言散播的領頭羊。過去法國也一直在該議題上領先全球,比如成為第一個讓Facebook主動屈服的國家,同意配合交出所有發表仇恨言論的使用者個資給法國法院。

    Macron的戰略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棋是去年在法國下議院通過的法案,授權給社群網站在一天內刪除涉及歧視種族、性別、宗教、性取向等貼文內容,同時在一小時內刪除兒童色情和恐怖主義貼文,不配合的平台將被處以重罰。

    然而該法案近日遭到法國最高裁決機構憲法委員會的否決。法國憲法委員會認為該法過度干涉言論自由,事實上過去許多民權團體也持相同看法,認為法案定義模糊,很可能為將來更深入的國家審查打開大門。審查是一把永遠的雙面刃,有利於民主,也可能有利於獨裁者。


    疫情過後的音樂產業版塊漂移
     ̄ ̄ ̄ ̄ ̄ ̄ ̄ ̄ ̄ ̄ ̄ ̄ ̄
    Rolling Stone和Billboard上週同時取得了Live Nation內部備忘錄,顯示該公司已經準備在2021年調整經營策略,以減低因為疫情的不確定因素而增加的風險。

    「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時代,必須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變化」Live Nation在備忘錄中開宗明義說道。該公司將重新談判所有被延後到2021年的數千場演出和數十個音樂節的演出合約,調降20%給演出者的保證收入,以便分攤演唱會風險到演出者身上。

    過去主辦方因為票房不佳而取消演出時演出者可以得到100%的費用,明年起將只能拿到25%。此外,Live Nation還將增訂一條史無前例的條款,對於演出者主動取消演出者必須「賠償」已收取費用的兩倍給Live Nation。

    此外,配合疫情期間線上互動和線上演出市場的快速成熟,Live Nation未來將在合約中要求演出者必須在參與社群平台上的推廣,同時也必須同意演出內容的錄影可能被運用於電視直播、網路直播、VOD點播等等通路。

    另外一個線上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間也湧入大量音樂表演者:

    過去以遊戲實況主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直播平台Twitch,在過去幾個月湧現許多音樂創作者,透過該平台演出或直接面對粉絲。於是社群平台對音樂創作者的分工越來越清楚:YouTube用來分享音樂錄影帶,Instagram用來分享照片,TikTok用來分享迷音,Twitch用來實況演出和與粉絲對話。

    在Twitch暴增的音樂類直播很快就引來著作權爭議,因為未經授權引用音樂的直播越來越多,而且Twitch的直播有存檔功能可以留在線上讓沒趕上直播的粉絲點播,因而成為版權方近來的查緝重點。過去Twitch對於侵權執法不像YouTube那麼積極嚴格,這一點原本也是他們迅速受到DJ們歡迎的理由,但RIAA美國唱片協會這幾個禮拜磨刀霍霍地大量對Twitch直播者祭出侵權通知,使得過去很少啟動下架機制的Twitch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對於侵權影片的消極做法。

    然而過去一週音樂圈最重量級的新聞還是這個跟音樂「無關的」的動作:

    Spotify與Warner 簽下長達數年的合作協議,將由Warner旗下的DC Entertainment為Spotify製作DC超級英雄宇宙的Podcast廣播劇節目。這些節目將會是全新的故事線,不會與既有的電視、電影在同一個宇宙,但大家熟悉的角色Superman、、Batman、Wonder Woman、Harley Quinn和Joker都有可能出現在Podcast中。

    過去一年來Spotify已經耗資數億美元投資在Podcast的創作者、平台、軟體工具等項目上,正在將一度平靜的Podcast變成一鍋翻騰的滾水。而這一系列做法對音樂產業的真正意義是:作為現今整個地球上所有音樂創作者最大收入來源,長期虧損的Spotify正不計代價地打造自己的內容宇宙,藉以跟吸走絕大多數會費收入「奶水」的音樂版權方「斷奶」。


    |新聞出處|

    6/15~6/21一週大事

    China’s Economy Faces Another Hurdle: Darkened Movie Theaters(https://nyti.ms/2UNhNOj)

    Facebook adds option for US users to turn off political ads, launches voting info hub(https://tcrn.ch/2USDY5u)

    Civil Rights Groups Push for Facebook Ad Boycott(https://on.wsj.com/30PqR8Z)

    The North Face pulls Facebook ads over hate and misinformation policies(https://engt.co/2YUpSSl)

    半數裁員、八成降薪,影院人的聲音需要被聽到(https://bit.ly/2UTqdng)

    Spotify Signs Deal With Warner Bros., DC for Slate of Exclusive Scripted Podcasts(https://bit.ly/2YNMow5)

    Live Nation Wants Artists to Take Pay Cuts and Cancelation Burdens for Shows in 2021(https://bit.ly/2YKchNC)

    Twitch’s Streaming Boom Is Jolting the Music Industry( https://bloom.bg/2Nd1pSI)

    Turning off political ads on Facebook could have un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https://bit.ly/2YQDiit)

    After Backlash, AMC Says Masks Will Be Required in Theaters(https://nyti.ms/3fFvuXm)

    官方回應低風險地區影院開放條件:活動不超2小時(https://bit.ly/2Ykegcc)

  • 友直友諒友多聞出處 在 深度西班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7:50:37
    有 1,763 人按讚

    不明所以的人,我現在一次講清楚:

    歐洲觀點這個專頁,我很早就知道,也跟了很多年了,以前有陣子,他們也轉載過我的文章,態度都很好。

    直到加獨期間,轉了我的文章,被鄉民罵「觀點偏激」,不應該用我的東西時,就不再轉了。

    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都經營專頁,私人臉書其實真的要猜,都猜得出來,後來他們還是私底下有來訪,我也都知道。

    機密報雖然是西國第一家網路媒體,但其實在西國名聲不顯,夾在國家報、世界報、前衛報等大報社之下,算是比較不顯眼的。

    即使懂西文,會認真逛他們家的人很少,坦白說,我這回也是跟朋友追新聞,才追到這塊到寶地的。

    本版的所有新聞分享,翻譯部分,說到底確實沒有「版權」問題,畢竟,要動真格的,版權是人家報社的,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次在我家看到報導,轉手用谷哥翻譯就貼出去,當然,做法上,是沒有「瑕疵」的。

    只是,讓人很不舒服。

    你們因為他人評論,就不再轉我的報導可以,但是現在把我當成「養魚池」嗎?

    林祖媽看起來是能讓人這樣躲躲藏藏當小三的料嗎?(撐腰)

    放心,底下,歐洲觀點已經回覆「謝謝分享,已經修正」(後面也有道歉了)

    還有不明究理的嗆我人家又沒用我的翻譯,沒事找碴嗎?

    鏡週刊當年也是這樣整碗端去的,改幾個字,就跟我「無關」了,明明,全鏡週刊上下,恐怕別說讀西班牙文,連國家報是啥都不知道。

    這陣子報西班牙疫情的新聞,也有幾次被臺灣媒體默默直接整碗端去的。

    所以,我理虧,是我的錯。

    對於同樣在「讓真相說話」這塊上面努力的你我,期待會有一樣尊重的概念,果然是我蠢,我認錯。

    這裡是公開空間,我不曾藏私的免費分享,沒要一分一毛,只要一份尊重。

    即便跟中文的友台再熟,引用分享,都絕對註明出處,我以為,這是做人基本。

    歐洲觀點這邊,大家不用去說什麼,對方有道歉了,也請原諒我的發洩情緒,只是這世界,總是這麼努力提醒到這把年紀還如此天真愚蠢,真是笨蛋,有時候我也想搧自己巴掌:

    到底要到什麼地步才能「醒」過來...

    #如果懂經營這裡要幽默面對
    #如果懂行銷要開始收費
    #如果懂推銷要開始募資
    #所以我真的是個笨蛋
    #我從沒用過翻譯軟體寫報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