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原神主線第二章第三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神主線第二章第三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神主線第二章第三幕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晞。觀影記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少同大家講仔,不過我真係好鍾意呢pair】 應該咁講,《#雨傘學院》同《#修女戰士》最大分別係,冇女睇... em... 第二季嘅Lila都還可嘅。所以今次唔同大家講女,講仔。 《雨傘學院》七個兄弟姊妹,雖說冇個正常,但當中最唔正常兼最冇用嘅就係Klaus同Ben呢兩兄弟(呢pair)。一個...
原神主線第二章第三幕 在 晞。觀影記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少同大家講仔,不過我真係好鍾意呢pair】
應該咁講,《#雨傘學院》同《#修女戰士》最大分別係,冇女睇... em... 第二季嘅Lila都還可嘅。所以今次唔同大家講女,講仔。
《雨傘學院》七個兄弟姊妹,雖說冇個正常,但當中最唔正常兼最冇用嘅就係Klaus同Ben呢兩兄弟(呢pair)。一個癲癲喪喪、一個直頭冇人知佢存在,但兩條友嘅化學作用又好盞鬼,甚至可以話喺呢班唔覺有感情嘅家人入面,最有情義嘅一對。
兄弟情又好、友情又好,我諗每個男人身邊都總會有個咁嘅兄弟,平時同你串柒柒,但又總會不離不棄,喺危急重要關頭就會彈出嚟幫你,Klaus喺冇人睇得起佢下,不離不棄嘅就只有Ben,而Ben更冇得揀,淨係得Klaus睇到佢。
呢兩件騎呢蛋散好似冇乜作為,估唔到第二季段感情戲又好好睇,而Ben個「神作用」,顛覆咗兩季你對佢嘅忽視,更加睇到小弟眼濕濕,我諗係兩季最感動嘅一幕,都令呢對孖寶兄弟嘅關係更加立體。
睇返資料,原來演Klaus嘅Robert Sheehan,本身絕對唔騎呢,仲幾靚仔添,喺《雨傘學院》入面演到騎騎呢呢,盡現咗佢喜劇才華;演Ben嘅Justin H. Min,就真係戲裡戲外都同樣係幾靚仔,可惜兩季都冇乜作為,相信第三季將會有得發圍喇,喺度不劇透原因啦。似乎,佢兩位私底下都同樣係好朋友。
呢類騎呢角色嘅故事,化學作用好重要,呢兩位感覺好似撈亂骨頭,實則有笑有淚又情深義重。雖然唔係劇中主線,更可以講絕大部份時間,冇咗佢兩位都影響不大,但一定係套劇嘅一大神彩位。
《雨傘學院》觀後感可看留言連結。
【‼️留意‼️】
「晞。觀影記事」Patreon加強版已經開幕,更多精選深度獨家電影文章,請即訂閱: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使用QR code:https://bit.ly/3a9wOzy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原神主線第二章第三幕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憶起二00六年,我遲疑的從書局店員手中接過一張發票,以及一本名為《等一個人咖啡》的小說,儘管我成為九把刀書迷剛滿一年,但基於過去對於言情小說不甚喜愛的印象,我仍質疑手上這本愛情小說能否帶予我一段愉快的旅程。但翻開第一頁之後,見識了九把刀對於愛情題材的特殊見解。
《等一個人咖啡》與一般情話綿綿的言情小說不同,它有著周刊少年漫畫般的熱血洋溢,但又有讓人防被不及的纖細情感,惡搞的趣味中又帶有溫馨的渲染,沒有繁複而無謂的修飾詞彙,整部故事的節奏相當強勁而緊湊,讀來十分暢快淋漓,稱它為最完美的愛情小說算是過譽,但它已成為我心目中最喜歡的愛情小說。
【解構再創造】
相隔八年,由九把刀親自操刀將《等一個人咖啡》改編為電影劇本,並由江金霖擔任導演一職。對於被原作深深打動的我難以抑制雀躍之情,相當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希望能與這部故事的新面貌有著美麗的邂逅。
在《等一個人咖啡》電影中,九把刀豪邁的解構了原作中所熟悉的元素,破壞了整部小說的結構,拼湊出讀者麼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故事。一般小說改編的電影難免有刪改痕跡,尤其是依照小說走向照本宣科的改編電影,更像只是小說精華的影像重現。但九把刀將原作的角色全數打散,並在重新排列彼此聯繫的方式,創造出全新的故事。由於原作小說的每一個角色都相當鮮明,所以能藉由這些角色帶動新的故事結構。雖然故事迴異於原作,但小說的風格延續進了電影,仍十分符合原作的精神。
《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劇情,讓我感覺像是「阿拓的新竹奇幻之旅」,女主角李思瑩跟隨阿拓的腳步,拜訪了窩藏於新竹大街小巷的奇人朋友,認識了她所不知的家鄉。《等一個人咖啡》的電影版本刪去不少原作中的奇人異事,但本質比小說更加「魔幻」,呈現別於原作的另外一種風趣,就算是書迷也能感到驚喜與意外,不用擔憂缺乏新鮮感,原作與電影版本各有千秋。劇情中充滿九把刀小說慣有的搞怪方式,雖然刻意但風格強烈而鮮明,會讓人聯想到早期周星馳喜劇港片的表現風格,但整體卻又更加細緻而完整。
九把刀在劇情中展現促狹頑皮的本性,在惡搞的劇情中冷不防溫情一番,讓我的淚腺遭受了突襲,然而眼眶才剛濕熱,笑穴卻又忽然被狠狠地戳了一下,讓人領教九把刀喜於惡作劇的可愛。雖然惡搞與溫情彼此頻繁穿插,但又不顯得突兀,情緒反應可以很自然的銜接,確實讓人笑中帶淚,心理著實會想「九把刀這個人壞透了!」。
「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是《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主旨。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每一個人等待的理由千百種,電影版的改編讓角色的關係更加緊密,讓「等一個人」的概念更加緊湊而層次分明,電影整體結構分成三條主線,一條為李思瑩與阿拓的打鬧,第二條為暴哥與金刀審十六年的彆扭,第三條就是玉女周慧敏飾演的咖啡店老闆娘。從原作的「蜘蛛網散布」的多線發展,變成「剝洋蔥」式的層層真相大白。整部電影劇情看似亂無章法,實質上卻是亂中有序,在聲東擊西的技巧之下,達到劇情翻轉的震撼效果。
《等一個人咖啡》的攝影上相當精美,每一幕似乎都可以是劇照。江金霖導演讓整部電影維持良好的節奏,雖然特寫鏡頭多了些,但唯美的畫面也讓這樣的瑕疵無關緊要了。
【港台演員大號召】
除了新人演員宋芸樺與布魯斯的熱鬧演出,亦找了李㼈及黃西田等資深的本土劇演員,也招來了藍心湄與九孔等經典諧星,一方面有新生代的活潑氣息,亦也有本土老演員的懷舊風味,各世代的台灣影劇記憶彼此水乳交融出清新又復古的奇幻故事。
初識賴雅妍是在九把刀的處女之作「三聲有幸」裡,在《等一個人咖啡》她搖身一變成為女同志咖啡師「阿不思」,與先前作品的形象有天壤之別,甚至連外型都「很不賴雅妍」,不過這也意味著她是一個不容易被定型的演員。電影的阿不思比起原作更稍為兇悍了點,但有做到凸顯角色性格的效果,尤其是賴雅妍翻白眼的神韻不知為何特別迷人。更精神可嘉的是,賴雅妍確實有去學習如何調配咖啡,貫徹實現了這個角色的靈魂與精神。
「騎野狼機車的女孩」是我對於李思瑩的第一個印像,較為可惜的是由於電影篇幅必須精簡,野狼機車無法與思瑩形成重要的符號關係,但綜觀整部電影,這樣的取捨是相當正確的。宋芸樺固然有新人的青澀,但本身的能量就相當飽滿而強勁,將李思瑩詮釋得更加洗練而精準,正義凜然又不至於潑婦罵街,懷有少女的浪漫情懷又不會顯的花癡,收放恰如其分。
原作小說的阿拓個性木訥而溫和,但真誠的他擅於廣結背景獨特的朋友,他成為思瑩的真心摯友,他不斷獻策於李思瑩,讓她更能接近暗戀的學長澤于,而李思瑩直到最後才恍然阿拓才是她一直等待的人,至於阿拓對於思瑩的心意原作並沒有講白,留下了曖昧的韻味。電影中阿拓與李思瑩初次邂逅的情形與原作相似,但性子少根筋的他卻成為思瑩急欲擺脫的背後靈,後來才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形影不離的朋友。布魯斯詮釋的阿拓很樸真,但個性又更加陽光,講話有點詞拙的模樣更顯得可愛,完全沒有矯揉的成分。若用拉不拉多犬來形容他,不知道是否有點過份?
由於劇情結構大幅的更動,李思瑩與阿拓的故事線的重要性略微下降,但仍舊串起整部故事重要的線路,串起金刀嬸與暴哥多年倔強的別離情感,以重新繫起咖啡店老闆娘的幸福記憶。兩位演員的個性都相當率真而忠於自我,沒有浮誇的情感失控,只有真誠的詮釋
因為整部戲劇人物關係的改變,原作中的暴哥與金刀嬸成了一對,分別由李㼈與藍心湄飾演。李㼈把暴哥詮釋得更加立體,原作的暴哥總是板著一張冷臉,偶爾吼幾聲威嚇別人,但電影的暴哥個性當豐富,他可以凶惡的讓你變小狗,卻又能馬上涕淚縱橫,甚至還能妙語如珠,比起「原生」的暴哥更有重量級的喜感。藍心湄總是風情萬種,天然的喜感也無須贅述,她演繹出原作所沒有的「刀子口豆腐心」性格,無疑是詮釋金刀嬸的最佳人選。李㼈與藍心湄的鄉土劇演戲風格固然誇張,但賦予了角色鮮明的性格,也喚起觀眾心中對於鄉土劇的熟悉回憶。因為這兩位前輩的參與,讓《等一個人咖啡》有了穩重的力量。
「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望再回頭再淋它一次」,然而老闆娘始終沒有離開過那場大雨,她一直坐在窗邊,注視著只有她才能看見的傾盆大雨。電影用一種時空錯置的方式,傳達老闆娘困在回憶裡的倔強,讓我想起日本動畫《千年女優》女主角於自己的回憶裡旅行的表現手法
「等一個人咖啡」的老闆娘,在原作僅是襯托出整部小說氛圍的角色,只在小說前半段佔重要的篇幅。老闆娘的個性悠然自適,當她娓娓敘說她的愛情遺憾時,也並無太多悲傷之情,而電影的老闆娘總是一臉沉鬱,成天魂不守舍,有種想要憐惜的感覺。老闆娘出場不多,但她的戲份平均地分配於整個劇情,形成一個隱晦的主線,直到電影最後一刻觀眾才會恍然大悟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周慧敏的戲份不多,但她自然流洩的神韻足以道盡千言萬語。
《等一個人咖啡》群聚了港台等資深與年輕的演員,每一個演員都是一個世代影視記憶的註解,可以說是港台電影大銀幕的同樂會,讓電影座上的每位觀眾們有了共同記憶的串連。
【掩飾於混亂下的浪漫】
曾經有一本編劇書說到,改編電影有時必須不尊重原著,《等一個人咖啡》小說與電影劇本皆出自九把刀,而九把刀有「不尊重」自己的勇氣,大刀闊斧地支解小說的結構,再反覆推敲出概念相同但全新故事的劇本。看似一片混亂的胡鬧,直到電影翻出底牌的最後一刻,前面的瘋狂笑鬧彷彿皆有了意義。
九把刀的劇本能力蒸蒸日上,從《那些年》充滿隨性與實驗風格的創作,到《變身》三幕劇本架構的成熟掌握,最終在《等一個人咖啡》能將別人感動的一蹋糊塗。
原神主線第二章第三幕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憶起二00六年,我遲疑的從書局店員手中接過一張發票,以及一本名為《等一個人咖啡》的小說,儘管我成為九把刀書迷剛滿一年,但基於過去對於言情小說不甚喜愛的印象,我仍質疑手上這本愛情小說能否帶予我一段愉快的旅程。但翻開第一頁之後,見識了九把刀對於愛情題材的特殊見解。
《等一個人咖啡》與一般情話綿綿的言情小說不同,它有著周刊少年漫畫般的熱血洋溢,但又有讓人防被不及的纖細情感,惡搞的趣味中又帶有溫馨的渲染,沒有繁複而無謂的修飾詞彙,整部故事的節奏相當強勁而緊湊,讀來十分暢快淋漓,稱它為最完美的愛情小說算是過譽,但它已成為我心目中最喜歡的愛情小說。
【解構再創造】
相隔八年,由九把刀親自操刀將《等一個人咖啡》改編為電影劇本,並由江金霖擔任導演一職。對於被原作深深打動的我難以抑制雀躍之情,相當期待這部電影的上映,希望能與這部故事的新面貌有著美麗的邂逅。
在《等一個人咖啡》電影中,九把刀豪邁的解構了原作中所熟悉的元素,破壞了整部小說的結構,拼湊出讀者麼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故事。一般小說改編的電影難免有刪改痕跡,尤其是依照小說走向照本宣科的改編電影,更像只是小說精華的影像重現。但九把刀將原作的角色全數打散,並在重新排列彼此聯繫的方式,創造出全新的故事。由於原作小說的每一個角色都相當鮮明,所以能藉由這些角色帶動新的故事結構。雖然故事迴異於原作,但小說的風格延續進了電影,仍十分符合原作的精神。
《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劇情,讓我感覺像是「阿拓的新竹奇幻之旅」,女主角李思瑩跟隨阿拓的腳步,拜訪了窩藏於新竹大街小巷的奇人朋友,認識了她所不知的家鄉。《等一個人咖啡》的電影版本刪去不少原作中的奇人異事,但本質比小說更加「魔幻」,呈現別於原作的另外一種風趣,就算是書迷也能感到驚喜與意外,不用擔憂缺乏新鮮感,原作與電影版本各有千秋。劇情中充滿九把刀小說慣有的搞怪方式,雖然刻意但風格強烈而鮮明,會讓人聯想到早期周星馳喜劇港片的表現風格,但整體卻又更加細緻而完整。
九把刀在劇情中展現促狹頑皮的本性,在惡搞的劇情中冷不防溫情一番,讓我的淚腺遭受了突襲,然而眼眶才剛濕熱,笑穴卻又忽然被狠狠地戳了一下,讓人領教九把刀喜於惡作劇的可愛。雖然惡搞與溫情彼此頻繁穿插,但又不顯得突兀,情緒反應可以很自然的銜接,確實讓人笑中帶淚,心理著實會想「九把刀這個人壞透了!」。
「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是《等一個人咖啡》原作小說的主旨。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等一個人,每一個人等待的理由千百種,電影版的改編讓角色的關係更加緊密,讓「等一個人」的概念更加緊湊而層次分明,電影整體結構分成三條主線,一條為李思瑩與阿拓的打鬧,第二條為暴哥與金刀審十六年的彆扭,第三條就是玉女周慧敏飾演的咖啡店老闆娘。從原作的「蜘蛛網散布」的多線發展,變成「剝洋蔥」式的層層真相大白。整部電影劇情看似亂無章法,實質上卻是亂中有序,在聲東擊西的技巧之下,達到劇情翻轉的震撼效果。
《等一個人咖啡》的攝影上相當精美,每一幕似乎都可以是劇照。江金霖導演讓整部電影維持良好的節奏,雖然特寫鏡頭多了些,但唯美的畫面也讓這樣的瑕疵無關緊要了。
【港台演員大號召】
除了新人演員宋芸樺與布魯斯的熱鬧演出,亦找了李㼈及黃西田等資深的本土劇演員,也招來了藍心湄與九孔等經典諧星,一方面有新生代的活潑氣息,亦也有本土老演員的懷舊風味,各世代的台灣影劇記憶彼此水乳交融出清新又復古的奇幻故事。
初識賴雅妍是在九把刀的處女之作「三聲有幸」裡,在《等一個人咖啡》她搖身一變成為女同志咖啡師「阿不思」,與先前作品的形象有天壤之別,甚至連外型都「很不賴雅妍」,不過這也意味著她是一個不容易被定型的演員。電影的阿不思比起原作更稍為兇悍了點,但有做到凸顯角色性格的效果,尤其是賴雅妍翻白眼的神韻不知為何特別迷人。更精神可嘉的是,賴雅妍確實有去學習如何調配咖啡,貫徹實現了這個角色的靈魂與精神。
「騎野狼機車的女孩」是我對於李思瑩的第一個印像,較為可惜的是由於電影篇幅必須精簡,野狼機車無法與思瑩形成重要的符號關係,但綜觀整部電影,這樣的取捨是相當正確的。宋芸樺固然有新人的青澀,但本身的能量就相當飽滿而強勁,將李思瑩詮釋得更加洗練而精準,正義凜然又不至於潑婦罵街,懷有少女的浪漫情懷又不會顯的花癡,收放恰如其分。
原作小說的阿拓個性木訥而溫和,但真誠的他擅於廣結背景獨特的朋友,他成為思瑩的真心摯友,他不斷獻策於李思瑩,讓她更能接近暗戀的學長澤于,而李思瑩直到最後才恍然阿拓才是她一直等待的人,至於阿拓對於思瑩的心意原作並沒有講白,留下了曖昧的韻味。電影中阿拓與李思瑩初次邂逅的情形與原作相似,但性子少根筋的他卻成為思瑩急欲擺脫的背後靈,後來才逐漸成為日常生活形影不離的朋友。布魯斯詮釋的阿拓很樸真,但個性又更加陽光,講話有點詞拙的模樣更顯得可愛,完全沒有矯揉的成分。若用拉不拉多犬來形容他,不知道是否有點過份?
由於劇情結構大幅的更動,李思瑩與阿拓的故事線的重要性略微下降,但仍舊串起整部故事重要的線路,串起金刀嬸與暴哥多年倔強的別離情感,以重新繫起咖啡店老闆娘的幸福記憶。兩位演員的個性都相當率真而忠於自我,沒有浮誇的情感失控,只有真誠的詮釋
因為整部戲劇人物關係的改變,原作中的暴哥與金刀嬸成了一對,分別由李㼈與藍心湄飾演。李㼈把暴哥詮釋得更加立體,原作的暴哥總是板著一張冷臉,偶爾吼幾聲威嚇別人,但電影的暴哥個性當豐富,他可以凶惡的讓你變小狗,卻又能馬上涕淚縱橫,甚至還能妙語如珠,比起「原生」的暴哥更有重量級的喜感。藍心湄總是風情萬種,天然的喜感也無須贅述,她演繹出原作所沒有的「刀子口豆腐心」性格,無疑是詮釋金刀嬸的最佳人選。李㼈與藍心湄的鄉土劇演戲風格固然誇張,但賦予了角色鮮明的性格,也喚起觀眾心中對於鄉土劇的熟悉回憶。因為這兩位前輩的參與,讓《等一個人咖啡》有了穩重的力量。
「青春是一場大雨,即使感冒了,也盼望再回頭再淋它一次」,然而老闆娘始終沒有離開過那場大雨,她一直坐在窗邊,注視著只有她才能看見的傾盆大雨。電影用一種時空錯置的方式,傳達老闆娘困在回憶裡的倔強,讓我想起日本動畫《千年女優》女主角於自己的回憶裡旅行的表現手法
「等一個人咖啡」的老闆娘,在原作僅是襯托出整部小說氛圍的角色,只在小說前半段佔重要的篇幅。老闆娘的個性悠然自適,當她娓娓敘說她的愛情遺憾時,也並無太多悲傷之情,而電影的老闆娘總是一臉沉鬱,成天魂不守舍,有種想要憐惜的感覺。老闆娘出場不多,但她的戲份平均地分配於整個劇情,形成一個隱晦的主線,直到電影最後一刻觀眾才會恍然大悟她才是故事的主角。周慧敏的戲份不多,但她自然流洩的神韻足以道盡千言萬語。
《等一個人咖啡》群聚了港台等資深與年輕的演員,每一個演員都是一個世代影視記憶的註解,可以說是港台電影大銀幕的同樂會,讓電影座上的每位觀眾們有了共同記憶的串連。
【掩飾於混亂下的浪漫】
曾經有一本編劇書說到,改編電影有時必須不尊重原著,《等一個人咖啡》小說與電影劇本皆出自九把刀,而九把刀有「不尊重」自己的勇氣,大刀闊斧地支解小說的結構,再反覆推敲出概念相同但全新故事的劇本。看似一片混亂的胡鬧,直到電影翻出底牌的最後一刻,前面的瘋狂笑鬧彷彿皆有了意義。
九把刀的劇本能力蒸蒸日上,從《那些年》充滿隨性與實驗風格的創作,到《變身》三幕劇本架構的成熟掌握,最終在《等一個人咖啡》能將別人感動的一蹋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