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身犯》看似新鮮卻沒有妥善發揮 (6.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複身犯》是一部台灣懸疑驚悚電影,由蕭力修執導,楊祐寧、張榕容、李銘忠、陳以文、王淨、林哲熹執導,劇情講述為了追查一起綁架案的失蹤兒童下落,警方將五位在一起車禍意外中罹難的乘客,利...
《#複身犯》看似新鮮卻沒有妥善發揮 (6.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複身犯》是一部台灣懸疑驚悚電影,由蕭力修執導,楊祐寧、張榕容、李銘忠、陳以文、王淨、林哲熹執導,劇情講述為了追查一起綁架案的失蹤兒童下落,警方將五位在一起車禍意外中罹難的乘客,利用意識上傳技術到一個被判死刑的植物人身上借屍還魂,五種版本的「真相」讓案件更撲朔迷離,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心懷不軌的加害者?
⠀
如果說去年在《怪胎》、《無聲》、《親愛的房客》等許多好片的亮眼表現下是國片輝煌的一年,今年 2021 就是類型電影的大突破,才二月而已就已經有《叱咤風雲》的賽車競技、北台灣被活屍佔據的《哭悲》、發生在近未來的科幻懸疑片《緝魂》等值得我們給予肯定的作品,而這次《複身犯》以在過去台灣電影裡少見的獨特題材,展現出國片未來能朝著其他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
由楊祐寧一人分飾多角,並打著台版《分裂》的招牌,《複身犯》透過能把人的意識注入到他人腦中的科技,把故事聚焦在警察單位跟研究機構合作,希望能藉此向肉身已死的綁架案嫌犯詢問肉票的下落,並從中找出真正的犯人之上,將偵探犯罪與科幻驚悚原本兩種看似沒有相關的類型互相結合,在有趣題材和演員的精采發揮下,賦予《複身犯》這部作品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樣貌。
⠀
因此在楊祐寧所飾演的角色腦中有多位嫌犯意識的科幻設定之下,《複身犯》除了在片中加入《分裂》、《致命ID》的多重人格或其他包含「意識植入」元素等科幻片的最大看點之外,作為一部犯罪懸疑電影,《複身犯》整部片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張榕容、李銘忠飾演的博士與刑警還必須運用這項還不成熟的科技,在跟時間賽跑的同時,想盡辦法跟楊祐寧身上那些無法控制的「人格」談判溝通,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資訊,加深了故事的懸疑緊湊感。
⠀
只不過可惜的是,雖然我能在《複身犯》裡看見《入侵腦細胞》、《時空線索》、《啟動原始碼》等類似作品的影子,但有著如此吸引人的題材與概念,《複身犯》在看似要延續上個月《緝魂》的成功,把台灣科幻電影更往前推一步的態勢之下,最終卻沒能在大方向之外的內容細節部分做出妥善的發揮,不光是無法讓觀眾沉浸在全片的懸疑氛圍,連要理解當下的劇情發展都要花費不少力氣。
⠀
導演蕭力修讓《複身犯》許多橋段畫面在楊祐寧與其他角色之間切換是聰明的選擇,或許楊祐寧在每次人格轉換時已經盡他所能,把每位不同身分性格的角色詮釋到位,其中主配角部分也有著張榕容、陳以文、王淨、林哲熹等在近期受到許多肯定的演員加持,但《複身犯》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情節編排與敘事的掌握。其中不管是需要靠大量解釋性對話來交代故事、角色行為的合理性不足,或者混亂的節奏造成段落之間有著強烈的斷裂感,以及謎底的設計和解釋過於草率,都進而讓《複身犯》整部電影變得相當廉價。
⠀
《複身犯》以犯人專挑殘疾兒童下手的的綁架案作為全片核心,或許編導特地讓死刑犯「193」與博士「沈宜玲」有著一段難以忘記的悲傷記憶,正是希望利用這種作為父母想要找到兒女的根本動機,讓整部電影在展現楊祐寧的演技之餘,也能有推動劇情前進的動力,但問題是編導刻意在片中藏了一個顯而易見的身分錯置,並安排一段「想要讓觀眾震驚卻相當失敗」的謎底揭露,卻也讓《複身犯》整段故事失去了原本的焦點,降低了最後父女團聚卻走向悲劇結局的催淚力度。
⠀
到頭來,《複身犯》想講的主題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想透過片中每個人格的不同背景和個性,讓我們反思雖然怪物表面看起來兇惡恐怖,但他們是否也有良善的一面?我們時常會因為社會大眾貼的標籤和污名化,對一個人產生難以消除的刻板印象,但無論是患有先天疾病的兒童、犯下殘忍罪刑的死刑犯,或者致力於幫助植物人恢復意識的博士,人都是種複雜的動物,我們也不該去全然接受或否定。因此《複身犯》不是要我們忽視那些缺陷和邪惡,而是讓希望讓我們能夠轉換自身角度,看那些美麗或值得我們肯定的地方。
⠀
毫無疑問,《複身犯》跟上個月同樣是由麻吉砥加投資發行的《哭悲》犯了相同的錯誤,雖然兩部電影都有著相當有趣的概念和架構,創作團隊也試著以自身野心對特定的題材類型做出嘗試和突破,但可能《麻醉風暴》導演蕭力修還沒有足夠執導這種多樣元素類型片的能力,或者是像電影中段突然穿插一段飛車追逐那樣,製作方覺得這種尷尬到極點的東西很酷,讓《複身犯》變成一部有想法,但許多地方都也具有難以讓人忍受缺陷的作品。
⠀
難道一台車從橋上墜入河中,裡頭兩位乘客會在昏迷狀況下被「浪」給沖上岸嗎?難道一位父親在以相當勵志的話語跟女兒告別之後,會希望自己在她面前被別人爆頭嗎?雖然我沒有辦法為《複身犯》這些製作方缺乏思考,導致電影裡出現大量觀眾無法忽視的劇情漏洞找任何藉口,但就如同《哭悲》展現出台灣電影處理活屍與血腥場面的能力,《複身犯》在多重人格的題材之下,演員對不同性格角色的揣摩依然值得肯定,或許這次在發現問題後,也代表往後若碰到類似的題材,國片還有許多進步的機會和空間吧。
⠀
#Plurality #蕭力修 #楊祐寧 #TonyYang #張榕容 #SandrinePinna #陳以文 #王淨 #林哲熹 #李銘忠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台灣電影 #國片
原始碼轉換 在 DOC職人 時食刻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數據分析,精準掌握流量與轉換率】
營運自品牌的你,想投入Google Analytics(網路分析服務)來了解消費者,但因為太過複雜而卻步嗎?
現在有一款零成本、低門檻,可以打造專屬數據分析的工具「umami.is」,即使經營獨立部落格或者中小型網站的管理者,能輕鬆掌握消費行為與資訊,讓行銷策略和效益事半功倍。
--------
#DOC數位機會中心
#城鄉交流數位應用
--------
更多職人 : http://expert.chineseink.com.tw/client/default.aspx
--------
Doc年貨大街
http://docmall.doctw.com/index.php
原始碼轉換 在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別於傳統生硬的 Google 小姐,Nvidia 開發出擬真人語調、節奏、音色的 RAD-TTS 模組。其應用的技術分 2 種,第一種是運用近 10 萬筆真人發音訓練成一組專屬的語音合成模組,另一種則是真人語音轉換。
#Nvidia #google小姐 #真人發音
原始碼轉換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打造智慧數據湖,Google Cloud 今天推出三項新服務讓資料在雲更聰明
2021/05/27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Google Cloud 在今天舉辦的 Google Data Cloud Summit 上,發布三項全新解決方案:Dataplex、Datastream 和 Analytics Hub Beta 版,將涵蓋旗下的資料庫和資料分析產品組合,為企業提供一個整合式資料平台,協助企業打破資料孤島。
評論
Google Cloud 在今天舉辦的 Google Data Cloud Summit 上,發布三項全新解決方案:Dataplex、Datastream 和 Analytics Hub Beta 版,將涵蓋旗下的資料庫和資料分析產品組合,為企業提供一個整合式資料平台,協助企業打破資料孤島,安全地預測業務成果並賦予使用者能力,在現今不斷變化的數位環境中即時制定明智的決策。
「Gartner 近期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預估每年在品質不甚理想的資料上平均花費 $1,280 萬美元。」 因為資料散布在多個雲端和地端部署環境中的資料庫、資料湖泊、資料倉儲和資料市集內,企業除了要設法集中控管及管理應用程式,更需要即時整合資料來改善決策,加快創新腳步及提升客戶體驗。
Google Cloud 資料庫、資料分析及 Looker 商業智慧平台總經理暨副總裁 Gerrit Kazmaier 說明,企業須把資料視為具備將所有相關業務面向整合為一的能力。如今所有產業紛紛轉換為以數位化為主的業務型態,因為他們明白資料不但是創造價值的要素,同時也是推動數位轉型的關鍵。
透過運用 Google Cloud 的資料平台,客戶現在將能採用全方位且涵蓋完整資料生命週期的資料雲端方案,從業務執行系統到可進行未來預測和自動化作業的 AI 與機器學習工具等均包含在內。
Datastream-為客戶提供即時資料複製功能:目前提供 Beta 版體驗的 Datastream 提供全新的無伺服器異動資料擷取 (CDC) 和複製服務,讓客戶可以從 Oracle 和 MySQL 資料庫將資料串流即時擷取至 Google Cloud 服務,例如 BigQuery、可於 PostgreSQL 上執行的 Cloud SQL、Google Cloud Storage 和 Cloud Spanner。
企業可運用這項解決方案強化即時性數據分析功能、資料庫的複製速度以及事件驅動架構等。率先採用此方案的客戶 Schnuck Markets, Inc.運用 Datastream 簡化了架構,而將 Oracle 資料複製到 BigQuery 和 Cloud SQL 也不再會延遲數小時之久。
Analytics Hub-提高資料共用安全與易用性:Analytics Hub 可為企業創造安全且即時的資料交換服務,借助 Analytics Hub,企業可以在不論組織的內外部,安全地共享數據和洞察,包括動態儀表板和機器學習模型。
Analytics Hub 協助企業整合其數據資產,如將 Google 獨有數據、產業數據和公開數據整合一起。Analytics Hub 建立於 BigQuery 現行且普及的共享功能基礎上,目前已經使數千家企業透過數據分析進行革新,並透過不僅是單純共享數據的方法,來加快洞察的取得。
Dataplex-協助企業簡化資料管理作業:目前提供 Beta 版體驗的 Dataplex 是一種智慧資料網路架構,可提供單一整合式的分析體驗,能將 Google Cloud 和開放原始碼結合在一起,使企業能夠快速整理、保護、整合及分析其數據。
自動化的資料品質可讓數據資料學家和分析師利用自選工具確保資料的一致性,不須移動或複製資料即可統整並管理資料。Google 提供傑出的 AI 和機器學習功能,讓企業能夠利用內建的智慧資料來縮短處理繁複基礎架構的時間,並將更多心力轉而投入於發掘資料價值,以帶來更多業務成果。身為 Dataplex 早期客戶,Equifax 與 Google 合作致力將 Dataplex 納入自己的核心分析平台,不但簡化了工作負載,還建立了所有內部分析資料都適用的單一指令控管及管理平台。
在資料雲端高峰會舉辦期間,Google Cloud 也發表了資料庫和數據分析產品組合方面的其他最新消息:
基於對多雲端的策略性承諾,Google 陸續推出分別適用於 Microsoft Azure 的 BigQuery Omni Beta 版和 Looker 商業智慧平台正式版,藉此協助客戶取得跨雲端環境的關鍵資料深入分析結果。繼去年發表適用於 AWS 的 BigQuery Omni 後,這次發表的最新消息更延續了市場對此技術的展望。
BigQuery ML 異常偵測 可協助客戶透過使用 BigQuery 的內建機器學習功能,以更輕鬆的方式檢測異常資料模式。目前許多客戶將這項技術運用於多種用途,包括銀行詐欺偵測和生產製造不良原因分析。
Dataflow 為客戶提供了具備成本效益的快速串流分析解決方案。而預計於第三季推出的 Dataflow Prime 將提供業界領先的自動垂直擴充和數據管道正確配置技術,為客戶最大幅度地降低整體擁有成本。此外,Dataflow Prime 更內建了 AI 和機器學習技術,可以為客戶提供串流預測功能,例如時間序列分析、可主動識別瓶頸的智慧診斷功能,以及可提高使用率的自動微調功能。
Google 也將全代管關聯資料庫 Cloud Spanner 的入門價格降低 90%,連同即將推出的精細個體規模調整功能 (granular instance sizing) ,將同樣提供無限制的空間規模與99.999%的可用性,用以支援要求最苛刻的應用程式運作。BigQuery 與 Spanner 的整合功能也即將推出,可讓使用者透過 BigQuery 查詢 Spanner 中的交易資料,以便提供更豐富且即時的深入分析結果。而 Spanner 新增的 Key Visualizer 功能(目前為 Beta 版本),可提供互動式監控功能,方便開發人員迅速識別使用模式。此外,Cloud Bigtable 更具備可達 99.999%(5 9s) SLA 的讀取和寫入可用性。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648-google-data-cloud-sum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