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產品中有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73的網紅Ingay Tali 穎艾達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祭得穿衣服》P.K.S.美學文化—臺灣原住民族祭儀與服飾特展🌟 服飾,不只是一種服裝,其中的圖騰、配件、穿法,都有著層層的意涵。『臺南市札哈木會館』透過《祭得穿衣服》P.K.S.美學文化-臺灣原住民族祭儀與服飾特展 透過Pangcah/Amis(阿美族)、Kavalan(噶瑪蘭族)、Saki...

  • 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6 12:03:12
    有 26 人按讚

    🌟《祭得穿衣服》P.K.S.美學文化—臺灣原住民族祭儀與服飾特展🌟
     
    服飾,不只是一種服裝,其中的圖騰、配件、穿法,都有著層層的意涵。『臺南市札哈木會館』透過《祭得穿衣服》P.K.S.美學文化-臺灣原住民族祭儀與服飾特展 透過Pangcah/Amis(阿美族)、Kavalan(噶瑪蘭族)、Sakizaya(撒奇萊雅族)的服飾展出來介紹三個族群的服飾禮儀、族群祭儀及正名脈絡。屏棄過去的既有印象,讓我們重新地、認真地學習三個不同族群的文化脈絡、歷史軌跡。
    本次活動還有體驗課程喔!額滿為止,請儘速報名❣️

    ☑️展覽時間|2021.08.26(四)~10.24(日)
    ☑️展覽地點|臺南市札哈木會館 2F展覽空間
    🌐活動臉書|https://reurl.cc/q1z050
     
    🧵#體驗課程
    時間|09.11(六)、09.12(日)13:00-16:00
    內容|多色毛線圓球吊飾
    報名 https://lihi1.com/10OR9
     
    🏛#札哈木會館 資訊
    時間|週二至日 09:00-17:00(12:00-13:30午休)
    休館|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館址|臺南市安平區安億路472號
    電話|06-2995826(歡迎預約參觀喔)
    備註|團體參訪導覽請於活動7天前電話預約喔~
     
    #防疫措施😷入館請配合實聯制登記、全程戴口罩、保持1.5公尺以上社交距離,也請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唷~
    -
    圖片來源🙏🏽 臺南市札哈木會館
     
    #祭儀 #服飾 #特展
    #Ingay資訊分享 #活動 篇
     
    ℹ️臉書搜尋「活動」,可以更快的找到Ingay與小夥伴們整理的各項資訊內容喔ℹ️
    —————————————————————
    加入Ingay的Line好友‼️
    Line連結|https://lin.ee/fykSmOb
    Line ID|@ingaytali
     
    到 #穎艾報你知 查詢更多活動、工作、競賽等資訊👉🏽https://intalk.tw

  • 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1 10:00:51
    有 411 人按讚

    今天是 #原族民族日,是紀念原住民族正名運動與轉型正義的國定紀念日。

    「曾在火車停下的最後的溪口,
    想像自己的靈魂真的來自山,
    一根好看的漂流木,又或者
    Sikawasay 的舌頭
    我們的身世是說出來的
    我們的親吻是愛出來的」

    這是2011年作家吳明益詩句—《海是我們的路》,召喚著原住民族失聲的記憶。

    我們腳踏的這塊土地上,有五千年人類文化史,最早的台灣人是南島語族,當時台灣人擁有研磨玉器的技術,透過太平洋,將玉器販賣給東南亞國家,也曾建立王國與豐富的文化。

    南島語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的優秀血統,本次東京奧運,許多原住民族選手的優異表現吸引了世界目光,比方為台奪得銀牌的柔道選手楊勇緯,便是排灣族;曾於世大運奪得金牌的田徑好手楊俊瀚,亦是阿美族出身。

    然而,台灣近400年來。自荷蘭人入台,有計畫將漢人移民引入,經歷日本、中國國民黨統治及中國移民湧入,原住民族經歷不同民族與政權的掠奪與歧視。至今,大眾對原住民族文化的了解不僅相當有限,族人也無法在身分證上單獨使用自己的族名,國家的制度與法令,亦限縮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台灣並非沒有文化的國家。會指控台灣沒有文化的,其實並未真正了解台灣這塊土地。

    我始終認為,我們必須重新找回台灣真正的文化根基,這是國家正常化過程中,絕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過去我在議會,持續關注台北市文化歷史教育、及北市原住民族 #語言推廣人員 不足的問題,也多次監督原民會舉辦的「#娜魯灣文化節」、要求加強文化推廣的規劃與深度,並建請民政局與原民會合作,建立深耕在地的原住民族文化教育。

    希望未來的原住民族日,身在台灣的每一個份子,都能團結起來,反省過去長時間以來被扭曲的歷史,持續為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努力。同時,我希望台灣的國家未來,應效法紐西蘭重視原住民族共治,不管移民族群來自哪裡,都應以台灣這塊土地為本,全民一起認識和學習南島語族的文化、語言、神話故事,建立屬於台灣人自己的歷史與國家認同。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問政報告 https://yingmeng.pros.is/report2020fw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 原住民16族正名時間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11 20:09:41
    有 253 人按讚


    【台灣種子首度上太空】🌿
      
    姬蝴蝶蘭、台灣藜、番椒、向日葵,它們將成為台灣最先上太空的植物!
      
    太空中心七月底已將這四種種子送達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這些種子將於九月送至美國,預計今年十月搭上補給物資給太空人的太空船,前往國際太空站(ISS)。
      
      
    太空中心參與了 JAXA 的免費科學計畫「太空種子亞洲未來(Space Seeds for Asian Future, SSAF)」,將種子送到 ISS,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只要總重量不超過 50 公克,各國要選幾種種子上太空都無妨。目前已知有九國參與,共計 16 種植物要送到國際太空站上、日本的 Kibo 太空艙。
      
    各國主要根據兩個原則選種子,一是特有種或具有特殊象徵;另一類是作物。前者如泰國選了國花阿勃勒、澳洲挑了國花金合歡、紐西蘭選了原生種聖誕紅;作物類則如印尼選了芹菜與洋蔥種子、馬來西亞的聖羅勒(泰國稱為打拋葉)。
      
    太空中心不具植物專業,因此與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以及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合作,協助選定植物、提供種子、申請出入關檢疫證明,及指導後續研究與科普推廣。
      
    這些種子預定今年十月隨無人補給船送上 ISS,詳細航次還未確定。種子將在站上「放置」幾個月(不會在太空站上栽種),預計明年二月回到地球,送回台灣,讓科學家實際栽種,探討太空中微重力、高輻射的環境對種子生長有何影響。
      
    有「台灣價值」的植物非常多,但不可能全部納入。最後專家們挑了兩種代表性的原生植物、兩種作物上太空:姬蝴蝶蘭、台灣藜、番椒、向日葵。
      
      
    ▌姬蝴蝶蘭(Phalaenopsis equestris)
    ■ 份量:1 公克
      
    台灣原生的蝴蝶蘭只有兩種:姬蝴蝶蘭、台灣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姬蝴蝶蘭在日治時期後就缺乏正式採集紀錄,一度被認為已滅絕。直到 2010 年,屏科大森林系葉慶龍教授與林試所合作調查,在小蘭嶼找到九株植株,並首次紀錄到其生態與花形描述,這睽違百餘年的再發現引起轟動。
      
    姬蝴蝶蘭於菲律賓群島有廣泛分布,但在台灣僅生長於小蘭嶼。花朵寬約 2~4 公分,擁有白色、粉紅、粉紫、白瓣藍舌等豐富花色,是迷你多花性蝴蝶蘭育種的主要親本。
      
    它還是 #全世界第一個 全基因體解序的 #蘭科植物──2014年,成大生科系陳虹樺教授、蔡文杰副教授進行國際研究,以姬蝴蝶蘭為標的,完成全基因體解序,其 DNA 大小為 1.16Gb,含有 29431個基因,成果更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Genetics》封面文章。
      
    不過,姬蝴蝶蘭的突變紀錄仍相當缺乏;突變後,染色體變異與植物特徵之間的關聯也不清楚。此趟太空之旅或許有機會對此投入研究!
      
    姬蝴蝶蘭背後有種種精彩故事,現實處境卻不樂觀。市面上蘭花多為人工混種育成,但野外蘭花仍面臨極大生存壓力,甚至僅存少數個體。為了讓這珍稀植物在野外存續,林試所擬定了復育計畫;辜嚴倬雲保種中心近兩年也啟動「蝴蝶蘭返鄉計畫」,致力尋找野外種源,繁殖後再引回原生地,先從台灣原生種著手,最終目標是讓全世界蝴蝶蘭都能回家~
      
      
    ▌臺灣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 Koidz.)
    ■ 份量:10 公克
      
    俗稱紅藜,主要分布台東、花蓮、屏東等縣市。這是台灣原住民耕作百年以上的傳統作物,因此它擁有許多名字,排灣族稱之 djulis、魯凱語 baae、布農語稱 mukun、卑南語為 duli、阿美語 kowal……除了當糧食,也常做為釀製小米酒的酒麴。
      
    紅藜應用歷史悠久,相關研究卻很稀少,還一度被認為外來種。直到林務局與屏科大森林系郭耀綸教授合作,歷時三年調查這民族植物的身世,比對各國館藏的藜屬標本,才確定它其實是台灣原生植物,並於 2008 年正名為臺灣藜。
      
    臺灣藜營養價值極高,近年漸漸成為明星食材──蛋白質含量高達 14%(是稻米的兩倍;相當於小麥),富含抗氧化物、膳食纖維與礦物質,還有九種人類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
      
    科學家們會調查這些到太空一遊的種子,後續發芽、生長、形態特徵、遺傳基因等表現是否會受到影響~
      
      
    ▌番椒(Capsicum annuum L.)
    ■ 份量:16 公克
      
    Capsicum annuum 是最常見的五種番椒栽培種之一,依果實中是否含有「類辣椒素」,番椒可再分成辣椒與甜椒(我們送上太空的種子是果實呈鐘型、帶甜味的甜椒)。
      
    根據農委會的「農業統計年報」,台灣近十年(2010~2019) 番椒的種植面積多維持在 2400 公頃以上,是僅次於番茄的第二大茄科作物。番椒富含維生素 C,生熟食皆可,還可當作辛香調味、食品著色、萃取成分添加到保健食品、醫藥與化妝品,繽紛多彩的外型也適合當作觀賞植物,用途相當廣泛。
      
    上過太空的番椒種子,後續生長型態、營養含量、生物化學特性會是研究重點。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 份量:20 公克
      
    向日葵是常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生長於夏秋兩季,在台灣,六月至九月是向日葵開花的高峰月份。
      
    它常用以觀賞植物、榨取食用油、甚至做為生質能源。葵花籽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 E。觀察向日葵種子從太空歸來後,生長發育狀況、植物油中的化學物質含量是否發生變化會是滿有趣的題目。
      
      
    ▌幕後花絮
      
    選定種子的過程中,由於法規與流程的緣故,不得不放棄一些深具代表性的作物──水稻「台梗 9 號」以及「台農 67 號」的種子。
      
    參與計畫的國家必須先將種子送到日本,JAXA 收齊種子後,再連同日本要送至 ISS 的物資一起運往美國,交由美國的火箭發射,把物資送到太空人手上。而美日之間不能互相出口任何稻米種子,所以我們不得不排除水稻;原本擬定的山櫻花種子也因為不能輸美而放棄,改選向日葵。
      
    台灣這四種種子都沒有輸往日本的紀錄,讓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台中分局費了好些時間才完成檢疫工作。
      
    種子要輸入日本,除了要有一般檢疫證明之外,番椒所屬的茄科植物易感染「馬鈴薯紡錘形塊莖類病毒(PSTVd)」,還需另外附上未罹患該類病毒的病蟲害檢疫證明。
      
    這些要上太空的種子,經過檢疫、封裝後從台灣出發,行經日本、美國、太空,再循原路回來,全程 #不會拆封。待種子回台灣,再交給植物學家栽種、研究,看看歷經太空環境洗禮後,植物生長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送種子上太空.計畫緣由
      
    日本 1993 年發起區域性太空組織「亞洲太平洋區域太空機構論壇 (APRSAF)」,串聯許多亞太地區的太空機構,執行不同領域的合作計畫,例如防災救災的「守望亞洲」計畫、推廣太空科學與日本太空艙成果的「Kibo-ABC」計畫。目前有 13 個國家是「Kibo-ABC」成員,太空中心也是其中一員。
      
    在多國合作建造的 ISS 上,日本 JAXA 擁有一個名為Kibo的太空艙。而未來長途太空旅行,人類如何自給自足種植糧食是熱門研究主題,JAXA自2011年就發起「太空種子亞洲未來(Space Seeds for Asian Future, SSAF)」計畫,讓「Kibo-ABC」成員機構送種子到 Kibo 太空艙,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的影響。
      
      
    國立中興大學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防疫小尖兵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臺中分局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林試所-幸福森活
      
    📸底圖:JAXA 人員收到台灣種子後的開箱照。
      
    =======有那麼點相關性的資訊分隔線======
      
    今年「Kibo-ABC」有好幾項亮點活動,除了送種子上太空,還有「KIBO 機器人程式設計競賽」,讓學生寫程式控制國際太空站的機器人。太空中心亦積極參加,台灣預賽已於六月舉辦完畢,第一名為臺北市私立復興實驗高級中學隊伍「Taipei Fuhsing Robotics Omega」。

    因疫情緣故,九月的國際決賽改以連線方式進行。決賽隊伍有機會與 ISS 連線,實際操控站上的飛行機器人 Astrobee!
      
    ==========看到這邊的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