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原住民巫師禁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原住民巫師禁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原住民巫師禁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原住民巫師禁忌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倒立先生Mr. Candl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liskataisah tu Bunun 「做夢的人—pistahu布農族巫師祭特展」 探究布農族靈域的界限,重新找到我們的道路,依循祖先的腳步,讓更多的文化種子可以生長,就像壯碩的Padan,延續族群生命的盤根錯節。 本次特展結合文化部村落文化計畫成果展, 特別感謝張全馨嵐議員活動補...

  • 原住民巫師禁忌 在 倒立先生Mr. Cand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18 15:51:33
    有 0 人按讚


    liskataisah tu Bunun
    「做夢的人—pistahu布農族巫師祭特展」

    探究布農族靈域的界限,重新找到我們的道路,依循祖先的腳步,讓更多的文化種子可以生長,就像壯碩的Padan,延續族群生命的盤根錯節。

    本次特展結合文化部村落文化計畫成果展,
    特別感謝張全馨嵐議員活動補助,
    以及海端鄉公所提供文化館場地展覽。

    展期--109年8月21號(五)至8月30號(日)
    地點--海端鄉布農族文化館3F

    **開幕活動**
    109年8月21號(五)上午9點至12點

    0900-0930 致詞
    0930-1000 開幕祈福
    1000-1030 專題導覽
    1030-1100 祈福手環製作(限15人,酌收材料費$100)
    1100-1200 餐敘

    活動聯絡人--胡正宏 0916578083

    **展覽介紹**
    本協會自103年至106年成立「布農族東群部落學校」,致力於民族教育發展;107年至108年則改為「布農族東群部落學校原住民族教育中心」,期間巫師文化的課程發展和文化實踐累積了相當成果。然而,臺東地區布農族包括延平鄉及海端鄉目前只剩下2位布農族巫師(is-aminan),巫師文化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資產以及獨特的知識體系,在過去這些知識都是不能輕易言傳的,充滿著禁忌與規範。綜合上述,當代巫師文化的式微與流失,不僅是布農族在地文化的損失,更是多元文化的世界觀在全球文化資產的缺憾。因此,本協會希望透過海端鄉巫師的親身傳授,整合現有資源,發展一系列巫師文化復振行動,為巫師文化的發展走向新的道路。

    隨著巫師文化的凋零,以及外來宗教的進入,都使得隱晦的巫師信仰及知識被視為「迷信」,甚至因為成巫的過程艱辛,充滿許多禁忌,也常常考驗巫師的內在能量,以及外人對於巫師文化欠缺理解,甚至被視為容易受到詛咒,使得巫師人數越來越少,代表布農族的知識與智慧也慢慢失傳。然而,巫師文化的內涵非常豐富,過去也只有巫師社群的人才能了解全貌,現在則因為文化流失嚴重,越來越少人認識真正的巫師智慧,透過文化特展,展示部落學校歷年採集文化資料以及活動成果,為布農族的巫師文化能夠留下一些線索、材料,讓更多人的可以真正認識布農族「全心全能的屬靈者」。

    @攝影--YuDaw
    @海報--王紀瑤
    @策展--做夢的人:臺東地區布農族巫師文化復振計畫團隊

    #109文化部村落計畫臺東生活美學館
    #布農族東群部落學校2.0

  • 原住民巫師禁忌 在 菓子の幸福週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3 14:18:54
    有 27 人按讚

    🎶織布歌
    來自原住民織布時的蹦蹦聲🎏

    馬遠村是在西邊中央山脈的山腳下,居民全都是布農族丹社群。萬榮鄉全鄉幾乎都是太魯閣族人,唯有馬遠村是布農族人,也是東台灣僅有的布農族丹社群部落。近十年來,馬遠部落逐漸被傳統文化復振意識抬頭與被喚醒,部落開始保存傳統文物與重視舊址的遺產保護,並大力族語教學及傳統射箭等技藝。布農族雖然沒有舞蹈,但值得一提的是八部合音、精緻的傳統服飾花紋、製弓專業、石板建屋,以及獵人勇士精神等皆不同於臺灣其他原住民族。再者,對自然生態的敬畏,保護祖靈之地的傳統,亦來自於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堅定信仰,這兩種宗教信仰並未讓他們背離對祖靈的崇高敬意。還有,對於近親婚姻的嚴格限制,是為來自祖先優生的哲理和訓令。不過,在以往的巫師制度,在教會治理的部落裡,已淡出了布農族的生活圈。取而代之的是,烙印在族人心中的生活禁忌,成為他們生活的準則,這也是除了教會的約制之外,維繫部落倫理秩序的唯一規範。

    #天籟之音 #花蓮 #萬榮鄉 #太魯閣族感恩祭

  • 原住民巫師禁忌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18 17:05:00
    有 237 人按讚


    今天在全球許多地方都有應用原住民知識、闡述原住民文化的表現,他們多半來自主流社會並非原住民,並且也習慣用一套「科學」的視野來理解他們所不熟悉的文化。

    這篇來自【上報】阿將伊崮喜瀾的投書,帶我們反思當我們偏執地用「科學」來解釋許多原住民文化現象,我們可能丟失了什麼理解傳統知識的角度。

    ----------------------
    無論是任何媒體,在報導跟原住民有關的主題一定有舞蹈,不然,就是樂器吹奏、竹藤編和各種服飾展示,尤其服裝展示在高等教育的專班招生廣告中更是常見。然而,不知各位是否反思過,上述是否能完整代表原住民的意識形態嗎?

    千萬年來,原住民的「知識」透過語言形式,推廣到文化符號,這種情況明顯地印證在原住民的發展過程,為一種出於夢占、泛靈信仰和符號象徵所引導的行為,不斷累積於生活經驗和行為規範,透過巫師和靈界溝通,形成族人的宇宙觀、禁忌與規範,流動於時間長河,伴隨不同環境所發展的原住民深厚的傳統知識、民族意識與核心價值,早已被西方文明所引用和遵循的。

    舉凡心理學、符號學、結構和建構主義等各科理論的起源,無一不是來自原住民文化的啟蒙或延續,連佛洛伊德對夢境潛意識之「願望的滿足」解釋(Kuper & Stone, 1982),都符合原住民夢占文化的解釋,其中,尤以原住民區別「真夢」和「假夢」的方式、更是超乎後來的科學實驗,同樣顯現在夢境的質化與量化的分析結果當中(Antrobus, 1986)。

    因此,請不要再用「科學」的名義解釋我們的文化和傳統知識﹗因為,我們的知識不是來自西方科技文明,也絕非理性主義者所能完整地詮釋。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