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有食力】原來喝咖啡好處這麼多!什麼時間喝最好?一天的上限?關於咖啡大小事一次告訴你!
☕咖啡的起源
要追溯咖啡被發現的最早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至今已無從稽考,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一位源自非洲衣索匹亞的牧羊人,在某天放牧的時候,發現羊群吃了一種果實後,變得異常的興奮,進而發現咖啡。一直到了11...
【凱鈞有食力】原來喝咖啡好處這麼多!什麼時間喝最好?一天的上限?關於咖啡大小事一次告訴你!
☕咖啡的起源
要追溯咖啡被發現的最早起源,歷史上眾說紛紜,至今已無從稽考,最廣為流傳的故事是一位源自非洲衣索匹亞的牧羊人,在某天放牧的時候,發現羊群吃了一種果實後,變得異常的興奮,進而發現咖啡。一直到了11世紀,人們才開始用水煮咖啡做為飲料,到了13世紀時,衣索比亞軍隊入侵葉門,因此將咖啡帶到了阿拉伯世界,咖啡Coffee這個詞,就是來自阿拉伯語Qahwa,意即「植物飲料」
☕咖啡豆的種類
全世界目前有60多國從事咖啡的栽培,市售的咖啡飲品琳瑯滿目,常見的像是美式咖啡、拿鐵、焦糖瑪奇朵等,若單就「咖啡豆」的種類來說,其實主要就分成兩大類:「阿拉比卡」(ARABICA)及「羅布斯塔」(ROBUSTA)
🔸阿拉比卡
又稱為小果咖啡,佔全世界咖啡產量的70~75%,主要原產地為衣索比亞,生長在海拔1000~2300公尺的高度,很容易受到害蟲影響,栽種的成本相對較高。味道聞起來帶點花香、果香甚至是焦糖的香氣,喝起來的風味則取決於產地及製作處理的方法,因其風味和香氣較為優良,主要被用在單品手沖咖啡或精品咖啡
🔸羅布斯塔
屬於西非的自然品種,通常栽種於低海拔高溫潮濕的環境,對於病蟲的抵抗力強,相較於阿拉比卡更好栽種,其最大優勢就是價格低廉,咖啡因含量高,口感較為濃郁。市場上主要用來製作成配方豆或是即溶的咖啡,味道較為苦澀,甚至常被形容成橡膠的味道
☕咖啡的烘焙分類
即使是同一款咖啡豆,但不同的處理法,喝起來的風味就會不同。依照烘焙的時間長短又可以分成3種:淺焙、中焙、深焙。並沒有所謂好壞之分,純粹可以依照個人喜好挑選
🔸淺焙咖啡
意即烘焙時間較短,最能保留咖啡豆的原始特性,喝起來的味道會帶點花香果香的清香,口感酸質最為明顯,苦味較少,通常不習慣喝咖啡者,多會傾向選擇淺焙咖啡,屬於品咖啡的一種入門
🔸中焙咖啡
比起淺焙咖啡,中焙的豆子外觀為深褐色,會帶可可焦糖的香氣,有時會與花果香並存,咖啡豆的酸味與香醇的苦味同時能品嚐,整體味道相對溫和,多用於義式濃縮咖啡的沖煮
🔸深焙咖啡
深焙咖啡豆子外觀多呈濃褐色或黑色,甚至可以在咖啡豆外觀看到油脂,其原始風味幾乎消失,也近無酸味,苦味則最為明顯,咖啡的香氣也最為濃郁,喜歡苦味與醇度咖啡者都會深深著迷
❤️咖啡5優點
➡️1利尿消腫
很多人早上起床發現自己水腫的厲害,就會想來杯咖啡消水腫,這是因為黑咖啡中的咖啡因,能夠幫助加速人體水分代謝,達到利尿的效果,不過,最好不要一次喝超過400ml,反而容易引發心悸
➡️2促進排便
咖啡有助刺激腸胃蠕動,改善便秘問題,非常適合在早餐半小時後搭配飲用,排便最有感,但記得咖啡的濃度不宜太高,否則會影響早餐的消化吸收。如果患有高血壓慢性疾病者,切勿起床就灌咖啡,容易導致血壓飆高
➡️3燃燒脂肪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喝咖啡能夠提升3~11%的新陳代謝率,特別是有在運動健身者,建議可以在運動前先喝一杯熱的咖啡,有助增加熱量的消耗,加速運動過程脂肪燃燒,最好以黑咖啡為佳
➡️4放鬆情緒
當覺得心情低落、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時,不妨先試著轉換心情,坐下來好好品嚐一杯咖啡,透過咖啡濃郁的香氣,咖啡因可刺激中樞神經,讓自己放鬆緊繃的情緒,達到紓解壓力,甚至能夠緩解頭痛
➡️5提神醒腦
咖啡所含的咖啡因是一種天然的興奮劑,有助刺激大腦中樞神經,提振精神,能幫助思路變得更清晰,特別是早晨的一杯咖啡,能全神貫注地在工作上,不過最好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飲用,避免一下子身體喝進太高濃度的咖啡,過數小時後反而會感受到異常疲倦
⚠️5個注意事項
➡️1不宜過量
長期飲用會出現心理依賴,反而會越喝越累,一旦停喝還可能產生戒斷症狀,包含頭痛、憂鬱等,導致惡性循環。根據食藥署的建議,成人每日的咖啡因攝取量不宜超過300毫克,大約是2~3杯的量
➡️2補充鈣質
咖啡含有的咖啡因,會增加尿中的鈣質排出,因此一直被視為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之一,特別是有咖啡癮的女性,日常要特別注重鈣質的補充,除了牛奶、優格等乳製品外,也可以多攝取莧菜、小白菜、地瓜葉、紫菜、黃豆、豆乾等,並搭配適度的運動,幫助遠離骨質疏鬆
➡️3原味為佳
有些人喝咖啡習慣點拿鐵、焦糖瑪其朵、卡布奇諾,這類飲品常常會加入糖及奶精,提神的同時不自覺也喝下許多熱量。建議最好以喝原味咖啡為主,如果覺得黑咖啡口感濃郁苦澀,可以加入少量的牛奶調味,但也不宜過多,其他像是奶精、煉乳、方糖等都會影響脂肪的分解,難以達到減肥功效,不加最好
➡️4避空腹喝
很多人早上起床因精神欠佳,就習慣直接先來杯咖啡想提神,但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常空腹喝咖啡恐會傷胃,特別是有胃食道逆流者,一定要避免空腹喝咖啡。現在更有英國研究發現,空腹喝咖啡也會影響血糖的控制,特別是對糖尿病及心臟病患者危害更大,建議是吃完早餐30分鐘後喝為佳
➡️5最好過濾
含有咖啡油脂,長時間飲用會使得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濃度增加,《歐洲心臟病學會》在今年就曾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證實以過濾器沖泡後的咖啡,能夠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建議可以採用過濾紙濾過再喝,多一道手續,有助讓身體更健康,特別是本身就有高血脂患者更要注意
#凱鈞有食力
危害因子分類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不能喝水、無法動彈……」赫爾曼因為呼吸困難,被父親緊急送到醫院治療。期間堂弟透露赫爾曼每天都抽電子菸,此話一出,嚇壞不知情的母親與醫療團隊。赫爾曼呼吸衰竭,需要靠呼吸器維生
赫爾曼是從15歲開始接觸到電子菸,謊報已滿22歲就輕易地在商店裡買到電子菸。原本身體健康的她在大學時是舞蹈隊成員,她每天用一個電子菸彈匣,尼古丁含量與一包菸相同。
「我沒想過自己是吸菸者,我以為它只是不同的菸霧,我不覺得自己做錯事。」赫爾曼目前已經出院,逐漸恢復健康,正努力戒除菸癮。她呼籲大家遠離電子菸,不要像她一樣受害。
自2019年7月開始,美國各州傳出神秘肺部疾病,受害者多為青少年,症狀為呼吸困難、咳嗽、胸痛,也有腸胃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6成個案入住加護病房,3分之1插管使用呼吸器。
至9月中期已經蔓延至36州,380名個案,6名死亡。引起肺部疾病原因不明,共同特色是都有使用電子菸。美國疾病管制局呼籲民眾暫停使用電子菸,直至原因調查清楚為止。
【網傳:電子菸有助戒菸】 --- 國健署表示「電子菸無助於戒菸,錯誤迷思反而有礙健康」
■電子菸構造及其危害物質
電子菸主要結構由電池、霧化器與菸彈組成。菸彈或霧化器內含化學溶液稱為電子液體,或俗稱菸油。電子液體包含的化合物以丙二醇、甘油為主,並含有調味劑(如各種水果、咖啡、薄荷等),尼古丁則大部分產品皆有添加。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菸霧並非水蒸氣,而是揮發性化學物質,故應避免使用「蒸氣」形容電子菸霧。
依據2018年一項歐盟市售電子菸研究,總共測出171種化學物質,其中41種有危害警告。傳統菸草中危害物質及致癌物經數十年研究不斷攀升,電子菸有害物質亦非僅限於目前研究,未來仍有增加可能,包括尼古丁、多環芳香烴、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重金屬等。
■尼古丁的危害
尼古丁是菸品成癮的物質,作用於中樞神經的接受器,釋放出多巴胺。成癮者感到愉悅、放鬆並減低焦慮,然而非成癮者並無上述效果,相反會覺得噁心、頭痛。
▶長期刺激中樞神經接受器會導致接受器敏感度下降,需要更高的尼古丁濃度才能產生滿足感,為其成癮之原理。
▶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會使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心臟血管收縮,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亦促進血小板凝集,造成血栓,若發生在心臟造成心肌梗塞,發生在腦血管造成中風。
▶青少年腦部尚未發育成熟,使用尼古丁造成腦部傷害,會導致情緒障礙、衝動控制、注意力不足、學習障礙等問題。即使開放電子菸的國家,也都禁止青少年使用。
■立法禁止青少年使用
有證據顯示電子菸廠商利用各種媒體,吸引青少年。因為青少年是好奇、嘗試使用菸品的年齡,如果不在這個階段誘惑,到了成年便很少嘗試菸品。
美國青少年使用電子菸已經失控,2011年僅1.5%高中生使用電子菸,2018年增加至20.8%,引起FDA震驚,並採取一連串反制的措施。2019年發生多起疑似電子菸導致嚴重肺部疾病後,最新公布資料顯示高中生已經有27.5%使用電子菸,一年之內增加1百多萬青少年使用者。
美國川普總統已經下令禁止電子菸添加口味(如水果、薄荷),因為這是吸引青少年使用的主要原因。
■成為青少年入門菸品、毒品
青少年若使用電子菸,未來使用傳統菸品的風險會增加,此稱為入門效應(gateway effect)。依據一個統合分析,未曾吸菸的青少年及年輕成人使用電子菸有2.2倍的風險,未來會嘗試傳統菸品。
臺灣的學者亦有相同的研究,顯示7年級及10年級的學生,使用電子菸追蹤兩年以後,有2.14倍的風險使用傳統菸品。根據美國的研究,使用電子菸不但會增加菸品使用,還會增加酒精濫用及大麻等物質濫用。 (資料來源:【註1】)
■阻礙腦部發展 心臟病發機率倍增
研究發現,電子菸與吸菸一樣會造成肺部發炎,使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倍增,並會阻礙內分泌系統和腦部發展,使思慮變得遲鈍,延緩青春期成長、抑制身高,故預防青少年接觸電子菸是相當重要的議題。(資料來源:【註2】)
■5/29-菸害防制法草案出爐 抽菸年齡改至20歲、全面禁賣類菸品
國健署公布了《菸害防制法》的修正草案,將加熱菸和電子菸歸類為「類菸品」,需要全面禁止輸入、製造、販售,同時也將合法的吸菸最低年齡提高到20歲。國健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本次修法兩大重點,其一是跟進美國,將合法抽菸年齡提高至20歲;另外,首次將「類菸品」字樣入法,定義更有彈性,以便更全面禁止變化快速的電子菸、加熱菸品等新興菸品,力拚本會期過關。(資料來源:【註3】 )
【Re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論壇發展計畫「新興菸品健康危害研議」
∎議題召集人:李志恒教授
∎吸菸是死亡與失能的重大危險因子,對健康影響甚鉅。但從1976年Russell提出 - "人因尼古丁而抽菸,但卻因焦油而死”,建議以減少香菸使用、從而減少其造成的傷害作為管理之道,導致以公共衛生為導向的”香菸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策略應運而生,惟迄今仍有許多爭議。
在此前提下香菸衍生出兩類主要的新興菸品:電子菸(E-cigarettes or vaping)、及加熱菸(heat-not-burn)。新興菸品在減害的旗幟下已在世界的傳統菸品市場上攻城掠地,加上其外型酷炫及品味多元,容易得到年輕族群的認同。
在此同時,新興菸品造成的危害時有所聞,並因添加大麻或新興影響精神物質(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s, NPS)而加重其危害。但是,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卻仍允許新興菸品的販售;反觀國內對新興菸品的分類、定位、及上市仍未達成共識。
因此本計畫的目的,希望先以回顧、整理新興菸品的由來、訴求、成分、毒理及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及世界各國的管理方式,然後由科學實證方式與傳統香菸做比較,並對政府的新興菸品管理做出建言。
∎ https://bit.ly/2zNrZip
1. 來源
➤➤資料
∎【註1】: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健康電子報(2019年11月144期】-「電子煙與青少年」:
https://bit.ly/3e05V2K
∎【註2】: 國民健康署- 健康九九網站-「電子煙無助於戒菸 錯誤迷思反而有礙健康(健康醫療網)」:https://bit.ly/3cZBzMK
∎【註3】:(udn.com 聯合新聞網)「菸害防制法草案出爐 抽菸年齡改至20歲、全面禁賣類菸品」:https://bit.ly/3dWTZyQ
➤➤照片
∎( 董氏基金會 菸害防制中心-華文戒菸網)電子煙構造圖:https://bit.ly/3d1Yy9Q
∎ 蘇一峰醫師「使用電子菸(E-cigarettes)真的安全嗎? 而背後的真相是如何呢?」:https://bit.ly/3dZA02C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電子菸 #戒菸 #國健署 #迷思 #有礙健康 #尼古丁 #多環芳香烴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重金屬 #成癮 #興奮劑 #中風 #菸害防制法草案
立法委員: 蔡易餘 家己人 劉建國 何志偉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立法委員 江永昌 吳秉叡
立法院 / 中華民國立法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疾病管制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無煙台灣基金會Foundation for a Smoke-Free Taiwan
董氏基金會 菸害防制中心
危害因子分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照顧型的人是絕對無法忽視身邊的人有困難而不去幫忙,對照顧型的人而言,這是致使他們陷於困境的危險因子。
照顧型的人習慣將自己的事放在後面,先站出來幫助別人的請求,造成自己無法自理的窘境。
照顧型的人比起照顧自己或家人,會更優先照顧外人。結婚前的「好人」特質,於結婚後,卻成了砸腳的磚頭。
取自《守好你的心理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
◎不健康的心理界限分為四種類型,找出你傾向哪幾類,對應自我訓練的方法
■ 順應型:不願與人產生衝突,不懂如何拒絕或表達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情感、身體訊號及興趣。
■ 照顧型:你開心我才開心,但無私奉獻的關愛,只會促使對方依賴自己,變成讓雙方都很辛苦的病態關係。
■ 防禦型:總是要劃清界線和保持距離,不信任是他們的核心問題,在人際關係中,「危機感」總是優先於「親密感」的出現。
■ 支配型:高度自我中心、看似自信滿滿,但對於一點點批評和挫折感到恥辱,習慣利用支配與剝削形成人際關係。
這本書把不健康的心理界線分成四種類型,也分別探討不同類型的困境。這種分類方法很好理解,也給了相應的建議。
每一型都各自用一個完整的章節描述,像是在「照顧型」的前言,有一段話,我相當認同:
「無私奉獻關愛的結果是沒人獲得幸福。兩人都變得不幸後,才感到荒唐空虛。」
這種型的人,可能無法脫離關係而活,乍看之下很正向,但照顧型的人容易養出依賴成性的對方。有些父母就可能用這種方式照顧子女,養出類似我們所說的媽寶或爸寶。
這也可能跟「共同依存症」有關,陷入這種關係中,雙方都難真正感覺幸福。想過得幸福,先把自己照顧好會比較容易,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884149281979848/
「照顧型」的人,有可能是我們認識的「濫好人」。這種生存的姿態,超容易把自己活得像受害者。
這四種類型的朋友,可能是我們自己,又或者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藉著作者的智慧,更懂得拿捏我們的心理界線。祝福您!
***********************************
不同心理界限問題類型的拒絕訓練
【文/ 文耀翰】
不同心理界限問題的類型,需要不同的拒絕方式。
「順應型」的人要先從認識自己有拒絕的權利開始。他們從小就養成順應他人的習慣。他們拒絕他人的時候,像是在請求他人同意般,每次都向他人確認自己能否拒絕其請求。他們在路上遇到傳教人士或接到金融商品的推銷電話,常會先聽對方講解。
他們對於拒絕本身是感到抱歉的。然而,對方早已對這種拒絕習以為常,不以為意。所以,順應型的人需要學會更明確的拒絕表現。不需要一一解釋,簡單向對方說:「我不需要」或「我現正在忙,要掛電話了」等等的表達訓練。
拒絕一個不是特別重要人士的請託,愈要更明確的表示。不僅為了你,也為了他好。像接到推銷電話的時候,應立即拒絕。
你持續聽完他的介紹之後,再向對方說不需要,反而是讓對方白費力氣。
***
「照顧型」的人亦不懂得拒絕。對於親近家人朋友的請託,他們通常會不假思索的答應。偶爾,他們還會在對方未請求幫忙的時候,自己主動說要幫忙。當然,他們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幫忙。但,問題是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狀態,不追究對方的請託是否合理,即直接答應對方。老實說,有一些請託是需要非常謹慎決定的。雖然現在已經鮮少有這種事發生,但過去有些人常發生幫人擔保而使自己陷於困難的情況。順應型的人雖然也不常拒絕他人,但假如這個請託會帶給自己極大的危害,他們亦不會接受它。相反的,照顧型的人是絕對無法忽視身邊的人有困難而不去幫忙,對照顧型的人而言,這是致使他們陷於困境的危險因子。
照顧型的人習慣將自己的事放在後面,先站出來幫助別人的請求,造成自己無法自理的窘境。假設這個照顧型的人,必須要準備考試,朋友剛從軍營放假出來,跟他說無聊,他就陪朋友熬夜玩通宵。這種個性在戀愛期不會對戀人產生太大的問題,但如果結婚以後,將會變成家人的困擾。因為照顧型的人比起照顧自己或家人,會更優先照顧外人。結婚前的「好人」特質,於結婚後,卻成了砸腳的磚頭。
***
「防禦型」的人的人際關係方式為「我是我,你是你」,因此,鮮少會發生有人向自己提出請求並拒絕他的情形。這是因為他們與別人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就是他們的問題。請求會出現在一個互相往來的關係裡!但防禦型的人喜歡生活上的所有問題都自己解決,幾乎沒有拜託過別人幫忙。他們將拜託他人的這一件事看做一個懦弱的表現,他們基本上不希望與他人有任何瓜葛。
他們在不得不拜託他人的情況下會感覺到自己背負了極大的債務,因此,他們會想盡辦法要趕快還債。即使對方是熱心幫助,他們也會將好意變成一種交易關係。獲得多少就要還多少的心態,促使對方感覺到一個奇妙的距離感。所以,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恢復對人的基本信賴及學習建立互相交流的關係。
***
「支配型」的人則是時常拒絕他人。他們不覺得說出自己討厭的事情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他們幾乎不考慮他人的心情。他們的拒絕方式是粗糙的,而且容易滲入批評的意味。假設一個正在創業的朋友在苦惱過後,向自己提出借錢的請託,本來只需要向對方表示自己有困難而無法借錢給他,支配型的人卻會故意挑釁對方,向朋友回應:「創業的傢伙連這點錢都沒有嗎?」他們的拒絕不是誠實,是刻薄。可是,他們又期待自己拜託他人的時候,對方要接受他的請求。如果對方拒絕的話,他們會產生羞恥心與挫折感。他們會說:「你無視於我嗎?連這一點拜託都不幫忙!」雖說不容易,但他們需要學會擁有一個揣測他人心理的心態。
.
以上文字取自
守好你的心理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善良的人,不一定要這麼辛苦!教你懂得保護自我,親近他人,擁有生活「自我決定權」的訓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7811
.
免費臺北市教師研習_愛自己書寫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63134287795302/
免費雲林斗六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31518593550668/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危害因子分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照顧型的人是絕對無法忽視身邊的人有困難而不去幫忙,對照顧型的人而言,這是致使他們陷於困境的危險因子。
照顧型的人習慣將自己的事放在後面,先站出來幫助別人的請求,造成自己無法自理的窘境。
照顧型的人比起照顧自己或家人,會更優先照顧外人。結婚前的「好人」特質,於結婚後,卻成了砸腳的磚頭。
取自《守好你的心理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
***********************************
◎不健康的心理界限分為四種類型,找出你傾向哪幾類,對應自我訓練的方法
■ 順應型:不願與人產生衝突,不懂如何拒絕或表達自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情感、身體訊號及興趣。
■ 照顧型:你開心我才開心,但無私奉獻的關愛,只會促使對方依賴自己,變成讓雙方都很辛苦的病態關係。
■ 防禦型:總是要劃清界線和保持距離,不信任是他們的核心問題,在人際關係中,「危機感」總是優先於「親密感」的出現。
■ 支配型:高度自我中心、看似自信滿滿,但對於一點點批評和挫折感到恥辱,習慣利用支配與剝削形成人際關係。
這本書把不健康的心理界線分成四種類型,也分別探討不同類型的困境。這種分類方法很好理解,也給了相應的建議。
每一型都各自用一個完整的章節描述,像是在「照顧型」的前言,有一段話,我相當認同:
「無私奉獻關愛的結果是沒人獲得幸福。兩人都變得不幸後,才感到荒唐空虛。」
這種型的人,可能無法脫離關係而活,乍看之下很正向,但照顧型的人容易養出依賴成性的對方。有些父母就可能用這種方式照顧子女,養出類似我們所說的媽寶或爸寶。
這也可能跟「共同依存症」有關,陷入這種關係中,雙方都難真正感覺幸福。想過得幸福,先把自己照顧好會比較容易,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884149281979848/
「照顧型」的人,有可能是我們認識的「濫好人」。這種生存的姿態,超容易把自己活得像受害者。
這四種類型的朋友,可能是我們自己,又或者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藉著作者的智慧,更懂得拿捏我們的心理界線。祝福您!
***********************************
不同心理界限問題類型的拒絕訓練
【文/ 文耀翰】
不同心理界限問題的類型,需要不同的拒絕方式。
「順應型」的人要先從認識自己有拒絕的權利開始。他們從小就養成順應他人的習慣。他們拒絕他人的時候,像是在請求他人同意般,每次都向他人確認自己能否拒絕其請求。他們在路上遇到傳教人士或接到金融商品的推銷電話,常會先聽對方講解。
他們對於拒絕本身是感到抱歉的。然而,對方早已對這種拒絕習以為常,不以為意。所以,順應型的人需要學會更明確的拒絕表現。不需要一一解釋,簡單向對方說:「我不需要」或「我現正在忙,要掛電話了」等等的表達訓練。
拒絕一個不是特別重要人士的請託,愈要更明確的表示。不僅為了你,也為了他好。像接到推銷電話的時候,應立即拒絕。
你持續聽完他的介紹之後,再向對方說不需要,反而是讓對方白費力氣。
***
「照顧型」的人亦不懂得拒絕。對於親近家人朋友的請託,他們通常會不假思索的答應。偶爾,他們還會在對方未請求幫忙的時候,自己主動說要幫忙。當然,他們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幫忙。但,問題是他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狀態,不追究對方的請託是否合理,即直接答應對方。老實說,有一些請託是需要非常謹慎決定的。雖然現在已經鮮少有這種事發生,但過去有些人常發生幫人擔保而使自己陷於困難的情況。順應型的人雖然也不常拒絕他人,但假如這個請託會帶給自己極大的危害,他們亦不會接受它。相反的,照顧型的人是絕對無法忽視身邊的人有困難而不去幫忙,對照顧型的人而言,這是致使他們陷於困境的危險因子。
照顧型的人習慣將自己的事放在後面,先站出來幫助別人的請求,造成自己無法自理的窘境。假設這個照顧型的人,必須要準備考試,朋友剛從軍營放假出來,跟他說無聊,他就陪朋友熬夜玩通宵。這種個性在戀愛期不會對戀人產生太大的問題,但如果結婚以後,將會變成家人的困擾。因為照顧型的人比起照顧自己或家人,會更優先照顧外人。結婚前的「好人」特質,於結婚後,卻成了砸腳的磚頭。
***
「防禦型」的人的人際關係方式為「我是我,你是你」,因此,鮮少會發生有人向自己提出請求並拒絕他的情形。這是因為他們與別人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就是他們的問題。請求會出現在一個互相往來的關係裡!但防禦型的人喜歡生活上的所有問題都自己解決,幾乎沒有拜託過別人幫忙。他們將拜託他人的這一件事看做一個懦弱的表現,他們基本上不希望與他人有任何瓜葛。
他們在不得不拜託他人的情況下會感覺到自己背負了極大的債務,因此,他們會想盡辦法要趕快還債。即使對方是熱心幫助,他們也會將好意變成一種交易關係。獲得多少就要還多少的心態,促使對方感覺到一個奇妙的距離感。所以,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恢復對人的基本信賴及學習建立互相交流的關係。
***
「支配型」的人則是時常拒絕他人。他們不覺得說出自己討厭的事情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他們幾乎不考慮他人的心情。他們的拒絕方式是粗糙的,而且容易滲入批評的意味。假設一個正在創業的朋友在苦惱過後,向自己提出借錢的請託,本來只需要向對方表示自己有困難而無法借錢給他,支配型的人卻會故意挑釁對方,向朋友回應:「創業的傢伙連這點錢都沒有嗎?」他們的拒絕不是誠實,是刻薄。可是,他們又期待自己拜託他人的時候,對方要接受他的請求。如果對方拒絕的話,他們會產生羞恥心與挫折感。他們會說:「你無視於我嗎?連這一點拜託都不幫忙!」雖說不容易,但他們需要學會擁有一個揣測他人心理的心態。
.
以上文字取自
守好你的心理界限,療癒你的內在小孩:善良的人,不一定要這麼辛苦!教你懂得保護自我,親近他人,擁有生活「自我決定權」的訓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7811
.
免費臺北市教師研習_愛自己書寫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63134287795302/
免費雲林斗六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31518593550668/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