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印尼加里曼丹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印尼加里曼丹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印尼加里曼丹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印尼加里曼丹地圖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002的網紅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文摘 / 原民與環境保障不足 印尼永續棕櫚油認證改版 可信度遭質疑】 環境資訊中心今日貼出報導,指出印尼政府制定的「印尼永續棕櫚油」(Indonesia Sustainable Palm Oil,簡稱ISPO)計畫,被在地團體抨擊,因為草案裡並未列入以原住民族權益為主的保障制度,次生林地也並未受...

  • 印尼加里曼丹地圖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2 18:59:03
    有 38 人按讚

    【文摘 / 原民與環境保障不足 印尼永續棕櫚油認證改版 可信度遭質疑】

    環境資訊中心今日貼出報導,指出印尼政府制定的「印尼永續棕櫚油」(Indonesia Sustainable Palm Oil,簡稱ISPO)計畫,被在地團體抨擊,因為草案裡並未列入以原住民族權益為主的保障制度,次生林地也並未受到妥善保護。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團體關注的「自由、事前、知情同意(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簡稱FPIC)權利」,也是台灣自原住民族基本法以來,原住民族不斷呼籲中華民國政府履行實踐的一個重要權利面向。

    從過去美麗灣抗爭的案例、獵人tama Talum被判刑三年六個月的案例,到近日噶瑪蘭族族群委員任命的爭議,其實都跟FPIC權利相關。

    但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看印尼政府、當地財團與原住民族在此次草案上有何交鋒,ISPO計畫究竟受到甚麼批評,能否改善以保障當地原住民族及環境?

    因字數限制,精采全文請至環資中心連結觀看:
    https://e-info.org.tw/node/226399

    ----------

    社運人士指出,從人權保障與環境保育的面向來看,印尼政府所推行的永續棕櫚油認證計畫做得還不夠好,並且應該要納入原住民與當地社群的意見。

    印尼政府目前正在為「印尼永續棕櫚油」(Indonesia Sustainable Palm Oil,簡稱ISPO)計畫草擬規範,並且原訂於今年4月中公布,但因武漢肺炎(COVID-19)而延期。

    英國非政府組織「環境調查局」(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簡稱EIA)與印尼的環保團體「Kaoem Telapak」分析草案後指出,就算延期公布,印尼政府也來不及調整ISPO及其「準則及標準」(principles and criteria,簡稱P&C,為ISPO的核心價值)。

    他們發現草案的問題主要有,草案中並未納入(特別是原住民族權益的)社會保障制度,並再次忽略次生林作為自然地景的一環,應該受到保護的事實。

    分析報告指出,「草案的P&C仍然沒有納入人權面向,包含原住民族與當地社群的『自由、事前、知情同意』(Free, Prior and Informed Consent,簡稱FPIC)權利」。

    報告也補充,「如果連標準都沒設定好,怎麼可能好好落實?」

    #企業與原住民社群間的衝突

    印尼政府與棕櫚油業者從2011年開始推展ISPO,希望棕櫚油能藉此擺脫毀林、土地爭議與損害勞權等標籤,但觀察員從那時起就提出類似上述的批評。

    「森林人民計畫」(Forest Peoples Programme,簡稱FPP)在2017年的報告中,評比不同生質燃料與食用油的認證制度,其中ISPO的排名落在非常後面。這份報告指出,相較於其他制度,ISPO的規範最鬆散。

    一年前,印尼政府開始著手強化ISPO的規範;今年3月,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也簽署了一項更新ISPO準則的法規。但是NGO「印尼森林觀察」(Forest Watch Indonesia)的倡議專員阿貢・阿迪・賽提萬(Agung Ady Setyawan)說,更新後的P&C仍不足以保障原住民族的土地不被棕櫚油公司掠奪。

    阿貢在最近的線上討論會說,「根據我們的數據,現在還是發生很多起爭奪土地所有權的衝突」。「東加里曼丹省、巴布亞省與西巴布亞省的數據顯示,總共有54萬4000公頃的油棕種植許可地與原住民傳統領域重疊。」

    阿貢表示,雖然在P&C草案中有明文禁止將傳統領域轉作油棕栽植地,但它沒有處理的是,印尼絕大部分的原住民族土地並未正式或在法律上獲政府承認。

    迄今只有大約7萬2000公頃的傳統林地得到印尼環境與森林部(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ry)的認可,其他還有91萬5000公頃的土地仍待確認。阿貢說,雖然這數字看起來好像很多,但實際上原住民族居住的傳統林地面積遠高於此。

    由NGO創辦的「傳統領域登記局」(Ancestral Domain Registration Agency,印尼文簡稱BRWA)協助部落在地圖上標出他們的傳統領域範圍。截至目前為止,他們總共畫出1060萬公頃的傳統領域——比環境部地圖上的面積大了11倍。

    就算部落的傳統領域獲環境部承認,並成功畫上「原住民領域」地圖,部落的土地所有權仍需要經由地方議會立法通過才算數。整個過程可能既冗長又花錢,像是有一些個案甚至耗時超過15年。

    因字數限制,精采全文請至環資中心連結觀看:
    https://e-info.org.tw/node/226399

    #文摘
    #原民與環境保障不足
    #印尼永續棕櫚油認證改版
    #可信度遭質疑

    #印尼原住民

    背圖來源:
    Albertus Vembrianto
    (Mongabay and The Gecko Project)

    --------------------
    厭倦都市雜音,來聽月亮說話:
    喜歡就按下追蹤吧!
    別忘記分享到限時動態喔!

    #Buan #Buanistalking
    #月亮說話 #月亮曆

    #語錄 #藝術 #文字
    #文化 #文學 #原住民

  • 印尼加里曼丹地圖 在 陳又津 YuChi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3 15:55:54
    有 40 人按讚

    【馬尾吉他手司機】

    Selamat.”
    Selamat.”
    “Dari mana?”
    “Dari Taiwan.”
    “!$%&**%$#”
    “Sorry. What did you say?”

    我的印尼語會話只能支撐到第三句,司機這才發現我不懂印尼文。就連Selamat「你好、平安」這個字,我也不會分辨Selamat pagi「早安」、Selamat siang「午安」、Selamat sore「下午安」、Selamat malam「晚安」,但印尼人也習慣簡稱Selamat就結束。但可以撐到第三句,我之前在臺灣學的六堂課也不算白費,接下來我們就換成英文。他剛才問的是,我在印尼住多久了?看來因為長居在印尼的外國人很多,才讓他接了這個問題。

    在印尼,叫車多半用「Go-Jek」(Ojek指摩托車計程車)、「Grab」應用程式,路上的摩托車司機也戴著這兩派安全帽,有的司機兩頂都有,沒生意時就打開另一邊的程式接客。Go-Jek不能綁信用卡,而是連動印尼銀行帳戶,儲值在Go-Jek帳號,但我一個來探親的外國人,根本沒有銀行帳戶,身上也沒太多現金。於是表弟用他的銀行帳戶匯了約一千元台幣,夠我用三四天。

    這台車外表破爛,司機綁著馬尾,來自附近的城市泗水,喜歡聽西洋老歌,他的英文也都從歌詞學來,最喜歡的歌手是羅賓威廉斯,「可是他的版權都在家人手上。」司機有個三十多年的樂團,他是吉他手,有時就駕著這台車跑場。但不論是台灣或印尼,音樂這行都沒辦法當飯吃,所以他才來開車。但能遇到一個堅持三十年的藝術家,我還是覺得很榮幸。

    「我需要音樂,不然沒辦法面對雅加達的交通。」

    的確,這趟由西雅加達到市中心美術館的路途,谷歌地圖估計三十分鐘,卻花了我們一個小時才到。司機覺得遷移首都到加里曼丹對於改善雅加達的交通毫無幫助,雖然政府機關過去了,但經濟活動照常在雅加達。他隨手一指旁邊的河道,先前鍾萬學擔任雅加達市長兩年,就把河道整治乾淨。但二〇一九年的當下,這條河又開始淤塞,造成嚴重的水災。這句話由印尼爪哇族的他口中說出,對我來說格外有說服力。

    抵達美術館給小費時,可以用程式額外打賞,或是請司機不必找零。網路有人說司機不找零,最好在身上準備小鈔,結果我搭了五六回計程車,每個司機都會找錢,我就從找零中抽出鈔票當做小費,一點也不尷尬。最後,我以印尼文Terima kasih(謝謝)結束這趟旅程。

    雖然從印尼回來之後,我的程度就停在那了,現在主要跟美式英文的Dark L奮戰。最近One-Forty開發了製作中文學習包的長期計畫,課文從倒垃圾和結婚都有(超實用!),請大家多多支持這個有意義的計畫~可以單次捐款,也可以每月定期定額,雖然預設是每月500,但可以增減,往上旁邊的插圖會變成彩色(這細節實在是XD),大家量力而為哈哈哈。

    支持計畫 👉https://qsear.ch/759935

  • 印尼加里曼丹地圖 在 Lightbox攝影圖書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6 20:03:03
    有 56 人按讚

    🌿 Photo Talks 2020 S1:植物作為隱喻 🌵
     
    2020年首場的Photo Talks,我們邀請到了潘怡帆、陳含瑜、陳郁文三位創作者,前來與我們分享他們「以植物作為隱喻」的影像創作。
     
    ✦ 潘怡帆《Rash》
    專職攝影的潘怡帆,在生活風格雜誌擔任攝影、編輯多年。她發現,同樣幾種熱帶植栽不斷出現在生活雜誌的影像中,而在造訪歐洲的溫室時,16世紀起殖民者在世界各地採集的植物,無論是來自南美的仙人掌或來自亞洲的蘭花,都被種植在同樣的白色鑄鐵架玻璃屋內,這讓來自亞熱帶前殖民地的怡帆感到困惑不安。於是,她在入夜後拍攝植物,以城市的燈光作為背景,藉由強烈的光源指認可疑的熱帶植物。探究都市風景與當代生活風格的想像,是如何被植物學歷史所形塑。
     
    ✦ 陳含瑜《刺刺的河》
    印尼西加里曼丹島的小鎮Sungai Duri,印尼語意為「刺刺的河」,小鎮因一條河道長滿帶刺植物、蜿蜒而過的河流得名。相傳1967年,印尼軍方引發當地大雅族屠殺華人的「紅碗事件」發生時,這條河被染為血紅色,人們說若要尋找親人的屍體,可以往這些長滿刺的植物探尋,因為那植物尖利的刺會勾住屍體的衣服。在此次的創作計畫中,陳含瑜至印尼駐地考察,於人類學式的田野觀察中,探索歷史、植物與口傳敘事間的意象轉化。她試圖關注的並不是傷痛的歷史事件本身,而是心中有著無法拔除的刺的人們,如何被時間推動著並且繼續的日常。
     
    ✦ 陳郁文《自然性》、《天際棲息》、《著紅》
    至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攻讀研究所的陳郁文,思索著當她的身份在觀察者、採集者與製作者之間不斷轉換時,該如何生產出新的觀看與感知方式,去鬆動特定的固化疆界。她的裝置作品《自然性I》,利用植栽、植物裝置、投影的植物影像,創造出特殊的身體與視覺經驗;錄像作品《自然性II》則拍攝芝加哥的非本土亞熱帶植物。這些作品集結了生活中碎片式的景象與回憶,期望藉由影像重構新的經驗形式,開啟對當代「自然性」、「人工性」、「真實」與「 虛假(擬)」 的思辨,並且延伸叩問身份認同的議題。
     
    — 
     
    若我們仔細思考,或許會發現在我們的社會中,植物不僅僅是某種生物分類,更承載著許多的歷史、文化或政治意義。1月3日晚上7點半,歡迎大家來參加此次Photo Talks,一起聽聽在這三位創作者的作品中,植物在其本身以外,還有著哪些隱喻意涵。
     

     
    PHOTO TALKS 2020 S1
    講者|潘怡帆、陳含瑜、陳郁文
    時間|2020/1/3(五)19:30
    地點|Lightbox 攝影圖書室(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19號 )
    入場|19:00 開始自由入場(免費參加,歡迎自由樂捐)
     
    參考資料|
    潘怡帆:www.crystalpanyf.com/
    陳郁文:serachen.com/
     
    備註|
    1. 本場活動會進行直播
    2. 場地位處巷弄、地址複雜,循門牌而來很可能會迷路,歡迎參考網路地圖,或官網的「位置」頁面:www.lightboxlib.org/locat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