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博士後研究員薪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博士後研究員薪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博士後研究員薪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博士後研究員薪資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倫老師 日本代購教學 批發教學 批貨教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就快到 畢業季 了~這也是最近應屆畢業生煩惱.. 不知道大家的第一份工作是 選大還是選小公司? 大有大的制度管理 小有小的彈性可以接觸較多事務.. 老師最近也是遇到了一位學 印刷 應屆博士生 真的為他捏吧冷汗..真不知道去哪找工作 看來唯有提升 自己的職能競爭力 才是真的💪 *原報導: 調查|...

  • 博士後研究員薪資 在 大倫老師 日本代購教學 批發教學 批貨教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3 10:20:49
    有 3 人按讚

    就快到 畢業季 了~這也是最近應屆畢業生煩惱..
    不知道大家的第一份工作是 選大還是選小公司?
    大有大的制度管理
    小有小的彈性可以接觸較多事務..

    老師最近也是遇到了一位學 印刷 應屆博士生
    真的為他捏吧冷汗..真不知道去哪找工作

    看來唯有提升 自己的職能競爭力 才是真的💪

    *原報導:
    調查|小公司成徵才主力!
    平均薪資比大企業少 1.2 萬,人才卻傾向「從小開始」?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2809

    「從小開始」的台成清交畢業生,常見以下 7 種型態:

    🏃投入顧問公司:如環境工程、土木結構、土地開發、工商服務、數位行銷、生技、投信投顧、建築事務所、以及律師事務所等。
    🏃投入本土企業(大集團)之下的關係企業、或跨國外商在台分公司。
    🏃投入 IC 設計公司、AI 人工智能、上市櫃公司旗下金雞母。
    🏃非電機資工本科系,例如:人類系、財稅金融系、社會系、文史哲等相關科系,靠自學或輔修,想擔任工程師,先在小公司待 1~2 年,有實戰經驗再跳槽大企業。
    🏃興趣斜槓。核工、社會系、農經系、地質系、區域研究、財金系等畢業後進入廣告公司、公關公司、旅遊業、報關行、文創公司、戲劇舞蹈文化業等。
    🏃立委或議員辦公室(法案)助理。
    🏃教育服務業。如補習班老師、學校機構研究員/助理、博士後研究員。

    👉樓上揪樓下、厝邊拉隔壁..
    如果習慣面對面參加 老師課程
    想要獲得日本購物網批價的朋友,邀請參加

    批發網說明會+新貨運資訊(2小時):
    (費用每人1200元 / 先前已參加過批發網只要300元)
    🔥5/01台中(六)13:30~15:30 (台中火車站附近)
    🔥5/02台北(日)13:30~15:30 (台北火車站附近)
    https://www.facebook.com/woeiluenjp/posts/1428803707480615/

  • 博士後研究員薪資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4 18:00:43
    有 42 人按讚

    【招不到 #家庭看護 的時代來了】

    新冠肺炎造成邊界管制,人力需求難以及時填補;看護工與工廠工的薪資差距,使移工選擇從看護轉換到工廠;另一方面,印尼政府的 #移工零付費 政策,讓台灣雇主必須負擔從國外引進移工的仲介費用⋯⋯

    招不到工、薪資成本又大幅拉高,需要移工的家庭和企業急跳腳,#直聘 會是解方嗎?

    東海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陳炯志 指出:

    台灣方面,雖然有直聘中心,但面對印尼看護工仍有兩個待解決的問題:

    一、目前直聘中心的服務無法滿足雇主需求,以至於透過直聘中心聘僱並不普遍;
    二、印尼政府擔心印尼看護工來台後進入雇主家中,如果沒有仲介,無法確保移工的狀況與安危,因此不開放初招直聘。

    在印尼方面,移工在印尼訓練中心的訓練,普遍不足以對應各個受照顧者的不同需求,但移工仍須接受600小時的訓練以及衍生的訓練費。

    把這些現狀綜合起來,我們需要保障移工基本權益、維持基本薪資、並且接受到真正有用的訓練,同時又不會過度增加受照顧者與雇主的負擔。應該怎麼做?

    https://bit.ly/31dL2N2

  • 博士後研究員薪資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2 09:10:03
    有 1 人按讚

    政策諮詢報導

    衛福部於2017年起全力推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如今政策執行已屆滿四年,為了回顧攸關國民健康的重大計畫,本智庫於八月二十五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馮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研究員吳靜如、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鄭雅惠、台中市前副市長林依瑩,就不同面向提供各自的見解與分析。

    開場與會者就以自身使用長照服務的經驗,指出目前長照申請流程相當複雜,不易於民眾申請使用;根據被照顧者不同的情況,可服務的機構分為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B級單位(複合型服務中心)、C級單位(巷弄長照站);除了三級單位之外,在長照系統中還有個管師、照服員、復健師等不同的角色負責不同的長照服務。這樣的分級結構,對一般家庭來說相當複雜;因此,當有長照需求時,每一個家庭都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去洽詢長照資源,並等候評估入戶,大多數的家庭都無法負擔這樣的成本。

    談及整體長照執行情況,中央補助長照經費雖逐年增加,然而實際執行情況不甚理想。舉例來說,106年與107年執行率僅達五成左右,其中智慧健康發展計畫只有不到三成,108年為了拉高執行率,放寬補助條件致使執行率提高達92%,但缺乏稽核管控的政策補助,造成不少專家學者對於品質的疑慮。另一方面,中央為了補足長照經費缺口,設立長照服務發展基金,並訂立額度目標,預計逐年成長至115年可編達736.48億。許多專家學者批評,今年僅預算400億的計畫,目標五年後要成長將近一倍的預算,迄今卻沒有穩定的財源,很難想像未來的長照計畫要如何實現。

    根據研究統計,實際上在台灣照顧服務提供者,多數優先考量為家屬(61.2%)42萬人,再來是外籍移工(28.5%)20萬人、機構照顧(4.9%)3.4萬人、居家照顧服務(5.4%)。回到照顧現場,當家庭有照顧需求時,大多數人第一首選是從移工找起。此外,家庭照護類移工一方面不受勞基法管轄,同時也被長照政策體系排除在外,延伸出不少照護問題。
    整體而言,台灣老年人口已達14.9%已屬於高齡化社會,每年家庭看護需求量都處於直線上升的狀態。若目前長照政策思維,都維持在將「長照服務視為商品」的話,恐怕只會創造出更廉價的服務品質,造成更惡劣的勞動條件。

    長照2.0為實現在地老化,發展了龐大的照顧體系,但執行情形卻遭一線工作者批評不符實際需求,為了解長照政策執行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八日召開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婦女新知秘書長周于萱、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副主任謝雅涵、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各自針對長照政策不同執行面做分析。

    開場與會者先剖析目前照顧服務的家庭困境,根據研究統計,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中,粗估有231萬人受照顧責任影響,因「照顧」離職約有13.3萬人。這些人所要面對的不僅是家庭的照顧需求,還有離開職場所需承擔的後果;因此長照計畫的核心應以「照顧不離職」為目的,減緩這些人的照顧負擔。但事實上,目前政策限制僅能提供22小時居家服務,這對有需求的家庭來說遠遠不足。
    另有與會者指出,目前所謂A級單位(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發展未能符合初期的社區整合服務理念。有民眾不斷反映A級單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甚至有許多A級單位的個案管理人員,連目前長照計畫能為個案提供什麼樣的服務都不甚清楚。此外,目前支付制度為單項服務支付,當家庭需要洗澡服務,就申請洗澡服務;需要交通接送服務,就申請交通接送服務;服務提供相當片段且缺乏完整性,不力於支持照顧者長期照顧需求與生活安排喘息,建議考量開發包裹式照顧服務,以因應照顧者需求與區域資源不足的問題。


    最後提及長照服務員的問題,為了快速擴張人員帳面數字,目前在長照2.0的政策規劃底下,訓練時數僅需90小時,進入門檻相對低。即使如此,大多數人接受完訓練後,也未必都會投入長照產業服務,原因在於相同的工作內容,在醫院從事看護工作,或是自行出來接案當居家服務員,其薪資水準都優於待在政府的長照體系裏面。因此與會者建議政府考量政策時,不應僅考慮如何解決家庭長照服務的需求,也應更全面的思考這些家庭照顧者的培訓問題,以及後續就業支持問題。


    台灣長照目前的問題,並不僅止於供給面不足而已,而是有更多的問題在於長照供給者缺乏支持體系。以目前台灣家庭照顧者的樣貌統計,平均照顧時間高達9.9年,每天照顧時間更是高達13.6小時。這些人不僅面臨家庭照顧壓力,同時還要面臨受到照顧責任影響,因而減少工時的壓力,此情況在台灣1153萬就業人口當中,粗估就佔231萬人。若政府沒有提供健全的政策環境,並給予民眾有充分的選擇權,減少被迫成為照顧者的壓力,家庭照顧者的失能與崩壞,將會是另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少子化社會來臨伴隨著高教冰河期,甚至連國立大學碩博士都出現招生掛零的情況,為了解高教產業實際情況,本智庫於九月十五日分別政策諮詢會議,會中邀請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就不同高教產業面向提供現況與見解。


    一開始與會者先談及整個大學發展歷史,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早期中世界的大學主要組成,是由一群學生對學術有興趣,找學術上有成就的老師教學,抑或是學者們對於傳授知識有興趣,找來一群學生來上課。無論何種方式都以學習為主體,直到美國地方州政府捐地給大學,要求成立理工學院,以此開始定調大學要為社會服務。後來台灣政府治理開始實施新管理主義,提供許多績效獎金補助,讓各個大學在指定的績效成績上做競爭,以至於學校為維護自身補助利益,各校之間不再合作。與此同時,私校在評鑑績效的壓力之下,為了追求補助與成績,會高薪聘請教育部門神(曾任職教育部高階主管的教授)協助學校評鑑。種種為應付評鑑績效的作法,衍生出許多高教問題。


    另有與會者沉痛指出「政府喜歡把高教困境,歸類在少子化問題;這做法其實很危險,因為少子化是結果。不可能叫國民現在多生小孩來解決此事;執政當局不能把社會問題推給自然現象,然後雙手一攤表示束手無策」與會者指出高教私有化才是高教困境的背景根源,包含政府挹注教育資源不足,以及為節省成本縱容私人倚靠學費辦學,還有放任學校不計手段節省成本。各種私有化節省成本的手段,衍生出教學品質參差不齊、過高生師比等問題,嚴重影響本國高教品質。

    與會者以自身私校多年經驗表示,我國私校高達三百多所,每年需照顧110萬名學生。政府干預私校相當密切,包含管制招生數量、教學品質、學雜費等等,但同時分配給予私校學生的資源卻相當稀少。整個教育資源在計劃經濟下分配相當不均。私校之所以今天會有經營上問題,在於與公校在招生市場上有著不公平的競爭,為了維持財務平衡,只能針對學生不斷減少教育支出,包含零學分服務學習、減少開課、大班教學、凍結師資等;針對老師則是不發年終獎金、扣減研究費、增加授課時數等。如此樽節支出,才能夠勉強持續辦學。

    總結台灣高教問題,在於台灣大學數量太多,整體對教育的投資相當不足;以台灣為例,七間國立頂尖大學的預算加起來,幾乎僅等於中國二線城市武漢大學一年的預算經費。除此之外,政府隨著經濟成長,稅收逐漸增加,也因為少子化因素,學生數量減少,所以每一位學生能分配到的教育資源理應增加。因此政府應該要調整高教政策,從私有化思維轉向公共化的政策方針,才能夠解決現今少子化的高教困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