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南投社區營造成功案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南投社區營造成功案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南投社區營造成功案例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葉元之.板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陳時中為警察掉淚,昨晚我發文質疑,為何警察施打疫苗的排序那麼後面,而且現在也沒給足夠疫苗。結果大批綠粉前來攻擊,說警察4/23就可以施打,是他們自己不去打,有什麼資格怪現在疫苗不夠? 我簡短回應如下: 一、4/23很早嗎?我覺得並沒有很早,華航機師4月中就有確診案例,諾富特4/29就封館,當時病...
南投社區營造成功案例 在 葉元之.板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時中為警察掉淚,昨晚我發文質疑,為何警察施打疫苗的排序那麼後面,而且現在也沒給足夠疫苗。結果大批綠粉前來攻擊,說警察4/23就可以施打,是他們自己不去打,有什麼資格怪現在疫苗不夠?
我簡短回應如下:
一、4/23很早嗎?我覺得並沒有很早,華航機師4月中就有確診案例,諾富特4/29就封館,當時病毒已進入社區。而且4/23只是開始施打,還要登記、安排施打日期,並不是4/23大家想打都打的到。
二、不管警察當時想不想打,政府就是要鼓勵大家去打,而且要說出打疫苗的必要性。但是民進黨包括蘇貞昌在內,很多人言論都是說台灣疫情很穩,沒有打疫苗的必要性,並無積極告訴大家,只有打疫苗才能保護自己。隨便舉例如下:
2/22 蘇貞昌:台灣防疫成功,疫苗需求沒有迫切性
4/14侯友宜施打AZ疫苗 民進黨議員:政治動作不要太多
4/14 蔡易餘:台灣非常安全,所以打疫苗跟很多民調一樣,覺得沒有必要性
所以,執政黨營造不用打疫苗的氛圍,綠粉現在卻反過來責怪國人之前不打,這是什麼邏輯?
三、不管怎樣,現在的疫苗數量跟選擇性就是不夠,那是因為買不到嗎?看看沈富雄大老怎麼說:
「目前起碼有20個管道毛遂自薦推銷BNT輝瑞疫苗,是透過NGO引進,大多不需要經過上海復星,且價格比當初要賣給東洋的31塊美金還便宜。一簽約,20天內貨就到台灣。但民進黨府院黨高層卻對這些牽線人回應,『我們買夠了,不需要再買』」。
中央政府不願滿足國人目前打疫苗的需求,難怪南投縣政府要自救了!
南投社區營造成功案例 在 台灣竹材產業 Taiwan Bambo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富里鄉農會推動: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羅山社區 + 休閒業者 + 有機米產銷班 + 農業師傅,我們一起來參與!
記者張柏東/富里報導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有大約 60 公頃的竹林,隨著竹製手工藝的沒落而隱沒在時代的洪流中,但是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領導的工作團隊,看見了這片竹林的龐大商機潛能,目前已和羅山社區凝聚共識,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積極展開一項天蠶再變的行動,要從這片竹林中掏出黑金!
富里鄉農會目前積極推動的天蠶再變行動是: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羅山社區+休閒業者+有機米產銷班+農業師傅。除了在羅山社區與居民們,同心協力參與竹林資源循環應用之外,再結合休閒業者(民宿業者、旅遊業者、交通業者、導覽業者等等),然後在農會有機米產銷班(農特產品、在地美食、在地手工藝品)的配合下,充分運用農會培訓的農業師傅以彌補現階段農村生產人力之不足,相信只要大家一起來參與,天蠶再變行動一定可以成功。
羅山村世外桃源
羅山村位於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地處海岸山脈四面環山,其間有東富公路貫穿,成為銜接台東縣與花蓮縣富里鄉的交通命脈。由於遠離塵囂,如今依然保有原始的農村風貌,雞犬相聞的古早傳統農村生活方式,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態體系,置身其間宛如穿過時光廊道,回到過去那古老又遙遠的憶往兒時,令人戀戀舊情若似來到世外桃源,不禁徘徊留連、不忍離去。政府看好羅山村的傳統農村景觀,2002 年積極規畫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村土地重劃區、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農村、全國第一個有機米出口產地,更曾經在民國 93 年獲得魅力城鄉獎、農委會優良農建獎、內政部優良生態旅遊地等等獎項,在農業發展、生態旅遊方面的前景不可限量。
竹編傳統手工藝消失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看見羅山村的美景,卻也發現羅山村曾經盛極一時的傳統竹編手工藝的消失。早在 50、60 年代,羅山村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斗笠和竹製手工藝品盛產地,曾有家政班員製作出竹子殼造型娃娃,美得令人不敢相信這是竹製品。滿山的竹林曾經是村民們眼中的金山、銀山,只是上山採竹製成斗笠等手工藝品,就可以賺進收益、養家活口。除了耕田務農之外,這 60 公頃的竹林,曾經是村民們的另一項重要經濟命脈。也因此羅山村的地名起源,相傳就是跟斗笠有關,其地名據說是從羅山村內有一條螺仔坑溪,取其「螺」而命村民;不過也有村民認為,是來自閩南語斗笠「瓜笠仔」的「笠」發音而來。
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羅山村的斗笠等等傳統手工藝品,在那個還是屬於傳統舊情的年代裡,難敵工資低廉的中國大陸,以及接著厥起的東南亞各國廉價人工,羅山村的斗笠等等傳統手工藝行業逐漸沒落,如今這 60 公頃的竹林,早已淪為人跡罕至的荒廢山林了。失去了原本賴以維生的謀生依持,光是種田已經難以養家活口,於是人口開始外流,如今只剩老人、小孩而已,如何振衰起蔽,成了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竹生物碳的興起
近年來國外研究開發的生物炭(biochar)是一種通氣性和透水性極佳的多孔性材料,對於土壤保水、保肥以及調節土壤酸鹼值和水、肥、氣、熱等土壤微環境相當有效。亦可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為其生長和繁殖提供有利條件;而微生物代謝不但能提供氮肥,也能提高作物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增產的效果。國際間早已將生物炭應用於改良土壤酸鹼質、有機碳含量、鹽飽和度等方面,促進植物生長。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近年正積極運用農林廢棄資材開發生物炭應用,發現可以有效循環使用資源,也能減少廢棄材料衍生的環境問題。國內生物炭產業發展雖然正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台灣目前每年約有 50 萬公噸林業剩餘資材,逾 6 成以燃燒、堆肥或就地掩埋等方式處理,可能產生環境汙染,未來發展動能和市場都相當大。
林業試驗所長張彬表示,為帶動國內循環農業產業加值與創新產業能量,減少農林業廢棄物並提升營林收益與環境保護等多元目標,已積極投入生物炭的相關研究。例如用在林業苗圃經過試驗後顯示,添加生物炭後,育苗介質在含水率與酸鹼值上都有顯著增加。用在市區路樹或公園綠地、校園等方面,如針對樟樹、櫻花、臺灣欒樹的苗木進行土壤生物炭添加試驗,已經發現生長狀況比未添加生物炭者為佳。研究團隊並以台南市 3 所校園的樹木為對象,施用刺竹炭進行土壤改良,希望能應用於都市林的培育。
張彬強調,林業本身是可再生循環利用的產業,幾乎所有林業資材均可回收再利用。國內森林經營者與利用者應在追求新林產與循環經濟時,發揮森林資源的最大效益;而生物炭加值應用無疑是取之於林、用之於林的範例。
台中花博的「竹籟」文創創作
2018 年台中花博竹跡館展出的文創作品「竹籟」,一座金碧輝煌的人文藝術創作精品,完全是用竹子來打造完成的,獲得各界極高的評價,也成為富里鄉農會師法的對象之一。「竹籟」其意有二,一是:「風吹動竹子發出的聲音」。唐賈島《夜集田卿宅》詩:「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籟殘。」,其貳指笛聲:元貢師泰《過仙霞嶺》詩:「竹籟笙鳳鳴,籐雨淵珠滴。」,在傳統的台灣社會,竹製品一直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不論是竹籃、竹椅、童玩,都是由生長快速,取
得容易的竹材,經由手工製作而成。用低成本、高效益的竹子來營造羅山村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已經成為成究明日旅遊王國的新指標。
古坑鄉麻園社區成功的案例
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竹子相關傳統產業已經有 30 年以上的歷史,麻園社區主要生產烏殼綠竹筍的面積廣達 40 公頃,其中古坑鄉蔬菜產銷班第八班的種植面積就高達 22公頃,一年可生產500 公噸竹筍。過去本土竹子是重要的紙漿原料,但是台灣製紙產業沒落後,搶手的竹子變為廢棄物,燃燒又引發環保空汙的問題,2017年社區年開始導入生物炭科技,將廢棄竹子燒製成生物炭,作為肥料、除臭使用,吸引廠商前往購買生物炭,社區發現了生物炭科技的商機和生機,目前正大力發展生物炭科技,要讓竹子這項已經沒落的傳統產業起死回生。麻園社區成功的案例,已經成為台灣各地師法的重要指標。
竹子變生物炭 初階加工易上手
曬乾後的竹子容易點火燃燒,也不會有大量濃煙產生,燒到火焰變小,竹子尚未成為灰燼前,就用水澆熄火苗,冷卻溫度就能獲得生物炭,每 10 公斤廢棄竹子可燒成 4 公斤生物炭,運用範圍包含肥料、除臭等。麻園社區將廢棄竹子作為生物炭運用的契機,來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農村的再生輔導。除了麻園社區之外,目前還有彰化縣、臺南縣,也都已經開始有人燒葡萄籐作為生物炭,用菱角殼燒製生物炭,廢棄竹子製作成為生物炭,經多次試驗也都發現效果良好。社區農民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導入竹炭技術有相當難度,設備建置費用也很貴,若燒製一般的生物炭可直接田間處理,不見得要定點燒製,燒製器材也可隨意移動,比較容易上手。如果先透過產銷班、社區理監事會等活動,與大家分享生物炭用途,讓農民願意去嘗試、接受新事物,先從產銷班先推廣,將生物炭拿回去自己田裡使用,推廣效果會更好。
羅山村發展生物碳科技正是時候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認為,羅山村有豐富的泥火山資源,溫度約 35 度,工研院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運用碳化竹子的熱能,加上熱溫泉水之後來發展旅遊產業;竹子也可做成圍籬和其他裝飾品,發展地區文創。羅山村有 60 公頃的竹林,若能好好發展林業經濟,在林務局和中研院的技術指導下,運用碳化竹子技術,供應當地有機肥和熱能,建立循環農業,將農業從生產進一步擴大到生活、生態,打造全臺最大的里山聚落,不僅可以替羅山有機村加分,更可以提供當地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生態保育和經濟發展上雙贏。
將採里山模式來發展
里山(Satoyama)概念來自日本,原意是指結合淺山樹林如竹林等,以及週遭濕地、草地、聚落,建立複合式的生態系,尋求人與動物、大自然的平衡。對羅山居民來說,推動里山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桂竹筍,手編斗笠沒落後,除了居民日常行進路線,羅山村大片桂竹筍林多半荒廢,雖是保育類動物山羌、環頸雉天堂,卻苦了當地居民,水果、黃豆等各式農作物,不斷遭受侵害。將來採用里山倡議模式來發展,可以讓人文發展、生態保育取得平衡點,進而達到用永續
經營的目的。
林務局造林組組長李允中欣見里山倡議融入林業經濟。羅山居民曾提出用當地的造林樹種相思樹、闊葉樹,發展手作步道、竹籬笆等等,林務局樂觀其成;近年林務局也開發出許多林業產品,若社區有需要,可以提供技術、設備,協助整合林業資源。
羅山村與農會已經達成攜手經營的共識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近年積極推動農村旅遊,和羅山村有許多密切合作的地方,雙方關於里山倡議的做法也都已經達成共識,林務局也大力支持羅山村發展里山倡議,保育組長夏榮生曾走訪羅山村,他認為當地居民很有想法,且是少數有農會協助的里山倡議案例,讓農會體系進入羅山村,對於居民的推動改革再造將會是事半功倍。不過夏榮生也提醒羅山村,不論是政府或農會,都只是陪伴、協助角色,羅山想變成什麼樣子,必須由居民自主討論,凝聚共識,這樣的
里山才有成功的機會。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益誠和居民們充分溝通和討論後,決定重新規劃現有登山步道,整理沿途竹林,培育解說員,重新吸引遊客,再創羅山村旅遊發展的新契機。林益誠希望推動里山除了發展地方經濟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居民重新認識家鄉,讓年輕人能夠留在自己的故鄉工作、生活和發展。
圖:「竹籟」文創創作團隊於今年台中花博竹跡館的展出作品。(竹籟提供)。
圖:竹工場師傅以輪口編技法製作的半成品。
圖:斗笠製作曾經是羅山村的重要農村經濟景觀。
圖:羅山村景色秀麗。
圖:羅山村是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農村。
圖:羅山村的泥火山是重要觀光地景。
圖:農業師傅將投入羅山村竹林資源循環應用成為生力軍。
圖:羅山村發展休閒旅遊潛力無窮。
圖: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看見了羅山村廣達 60 公頃竹林的龐大商機和潛能。
圖:富里鄉農會觀摩學習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相當用心。
圖:羅山村竹子殼造型娃娃。
圖:羅山村在地美食充滿濃濃鄉情。
圖:竹生物碳科技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南投社區營造成功案例 在 余宛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方創生元年倒數計時,赴日取經促交流】
我「又」出國了,繼美國矽谷「新創外交」、馬來西亞「區塊鏈外交」之後,趕在立法院開議之前,我昨日出發到日本進行六天的「地方創生外交」。這次剛好遇到颱風襲日,雖然我在的東京有風無雨一切平安,但是關西災情慘重,希望大家能夠平安。
此行還有十餘位同行者,都是台灣地方創生團隊、社會企業經營者、地方創生研究者等各界代表,包括台灣觀光策略發展協會(DTTA)理事長游智維、誠美社會企業創辦人兼董事長陳百棟、茶籽堂總經理趙文豪、大山北月執行長莊凱詠、慕渴股份有限公司(鮮乳坊)創辦人龔建嘉⋯等人。
明(2019)年台灣將迎接「地方創生元年」,這六天的「地方創生外交」,預計拜會日本內閣府地方創生推動事務局、日本民間重要推手谷中修吾,參訪成功案例「八海山」清酒遊樂園、世界最大型國際戶外藝術節「2018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向日本取經失敗與成功經驗,並引介台灣成功案例給日本友人。
日本的邊陲城市與鄉村因人口減少,面臨地方經濟衰退的「地方消滅」,日本政府從2014年開始發展「地方創生」(意即振興地方經濟),推出綜合戰略計劃,催生當地的特色產業,吸引年輕人回流、創造就業。
外界常將地方創生混同於「社區總體營造」,但兩者的定位與時空背景大不同。「社區總體營造」是凝聚地方情感與認同,首見於1994年,台灣經濟表現處於高峰、人口呈現正成長;「地方創生」則是地方的產業發展,為了搶救人口負成長、地方經濟衰退。
日本推動地方創生已經四年,擁有不少寶貴的挫敗經驗,包括商業模式不成熟、地方特色不足、依賴政策補助等,但已漸漸步上正軌摸索出成功之道。
這次「地方創生外交」,是拜會日本內閣府地方創生推動事務局,主要是了解日本內閣府在推動地方創生政策面的脈絡與發展,同時也拜會民間推動代表,比較政策與民間推動的效果,並希望以未來建立日本與台灣的地方創生交流平台,讓雙方可以互相交流、學習及合作的管道為目標,進行請益與交流。
台灣的人口將從2022年開始出現負成長,消費力、勞動力緊縮將危及經濟發展,邊陲城市與鄉村將首先受到波及。「地方創生」就是解決方案之一,明年台灣將迎接「地方創生元年」,希望引導年輕人願意返鄉創業,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活絡地方經濟發展。
我認為地方創生絕非是亂撒錢的補助政策,也不是一條萬用公式複製貼上,關鍵是能否在保存當地的地景、地貌及人文風俗的前提下,催生出「特色產業」,日本已有很多成功案例讓台灣取經。
另一方面,台灣也有亮眼的成功案例,包括南投「天空的院子」與「小鎮文創」、台南後壁「土溝農村美術館」、苗栗「老寮Hostel」等⋯,也希望將台灣的好案例推上國際舞台,引介給日本友人,促成雙向交流、相互取經。
附圖:與谷中修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