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811的網紅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引領全球半導體科研五十年 施敏教授獲頒未來科學大獎 被譽為「華人諾貝爾獎」、每年每獎項均頒百萬美元獎金的未來科學大獎9月12日公布獲獎名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施敏教授因提出基礎性的金屬與半導體間載子傳輸理論,引領全球半導體元件開發,獲頒2021未來科學大獎之「數學與電腦科學獎」,11月將於北...

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 在 工具王 阿璋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21:34:22

【#工程師之路】電子系vs電機系 到底哪裡不一樣?  「電子系vs電機系 到底哪裡不一樣?」 電子系和電機系,其實很多課程重疊,也難怪大家容易搞不清楚,就讓我來說給大家聽吧🗣!  #電子工程學系☑️ 電子系主要在處理的東西都偏小,從操作晶片上的電子,到產出可以運作的晶片,都是電子系學...

  • 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3 12:05:45
    有 240 人按讚

    引領全球半導體科研五十年 施敏教授獲頒未來科學大獎

    被譽為「華人諾貝爾獎」、每年每獎項均頒百萬美元獎金的未來科學大獎9月12日公布獲獎名單,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施敏教授因提出基礎性的金屬與半導體間載子傳輸理論,引領全球半導體元件開發,獲頒2021未來科學大獎之「數學與電腦科學獎」,11月將於北京受獎。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大中華區第一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共同創立的民間科學大獎,設立「數學與電腦科學獎」、「生命科學獎」與「物質科學獎」,授予具科學突破、重要科學發現的科學家。2021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登場,國際頂尖科學家將齊聚分享科學成果,探討科學研究發展、洞悉未來趨勢。

    施敏教授1963年取得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博士,進入知名研發重鎮貝爾實驗室(Bell Labs) 。但在1968-1969年度,特別請長假回國,指導他的第一位博士生張俊彥(我國第一位工學博士),提出金屬與半導體間的電荷流動理論和傳輸模式,奠基過去五十年在積體電路元件中最為關鍵之歐姆與蕭特基接觸,使得晶片產業能夠依照「摩爾定律」持續擴展,成為各類電子系統不可或缺之要件,也不斷大幅度的提升了人類的生活和文明。

    在此之前(1967年),施敏教授和貝爾實驗室同事姜大元博士,共同發現了「浮閘記憶體效應」(Floating-gate memory effect)。由此理論的基礎概念衍生出多種記憶體,其中「快閃記憶體」為目前所有移動電子產品的核心元件,但因此項工作在美國完成,並不在此次未來科學大獎獲獎範圍。

    此外,施敏教授於1967-1969年所撰寫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Physic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起先用於交大電子研究所上課講義,很快受到全球矚目,翻譯成六國語言、發行超過300萬冊,被全世界半導體和積體電路領域師生、研究人員及相關產業不斷地引用,為全球最暢銷的「半導體界聖經」。

    施敏教授的成就與貢獻備受國際推崇。1991年獲IEEE J.J. Ebers獎、2017年獲IEEE最負盛名的Celebrated Member Award;是少數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也曾獲工研院院士、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輪值主席、國立交通大學前校長張懋中表示,科委會由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評選過程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全方位了解獲獎人的研究成果與國際科學界的地位與影響力,每一位獲獎人的誕生,都來自科學界客觀公正的評選與推薦。施敏教授的成就奠基相關領域,半世紀以來,對積體電路科技進展與社會的貢獻深遠,實為舉世同欽。

  • 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7 14:58:51
    有 14 人按讚

    IEDM國際頂尖會議之最新技術突破與心得分享會by交大科技部自由型計畫團隊~歡迎報名參加~

    活動時間:2021年1月8日 (五) 09:45-15:45
    活動地點:國立交通大學工程四館B1合勤講堂

    IEDM(IEEE國際電子元件會議)是每年12月舉行之國際頂尖會議。其中將報告半導體、電子元件技術、設計、製造、物理與模型等領域中的技術突破。

    1/8是個難得的機會,邀請您一定要來參加哦~
    由交大科技部自由型計畫團隊精心策劃,讓沒有參與IEDM國際會議者,能同步到今年最新技術趨勢。將針對今年舉行的2020 IEDM線上會議,由與會的教授做技術整理與心得分享,同時也能增進研究所在學學生對IEDM的了解及未來投稿策略。

    此次研討會 (FREE),提供簡便午餐,請大家踴躍報名,以利統計人數!
    線上報名網址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RjoxZUxqqBrAZweLH0xsn57_hy2p_42FQPDWXW6-w8kzbQw/viewform

  • 半導體元件物理交大 在 科技產業資訊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4 13:53:13
    有 53 人按讚

    共同組成有機半導體實驗室

    交大物理研究所孟心飛教授取得美國麻省理工物理博士後回台至交大任教,研究專精於「凝態物理」及「有機半導體」理論實驗研究,

    孟心飛教授的「OLED專利」其專利技術在於將結構簡化,將OLED變成單層發光層結構,透過調整結構中傳導電荷的小分子材料比例,可以控制電子與電洞的流量,有效將低成本溶液型OLED穩定性提升,與昱鐳光電與趨勢照明等業者產學合作密切進行中,現與陽明大學劉影梅老師及振興醫院合作進行OLED醫院照明研究。

    交大光電系冉曉雯教授為台灣知名女性科學家,其研究專長包含有機電子元件、金屬氧化物薄膜電晶體,與結合有機和無機元件的複合感測器,冉曉雯教授投入近十年研發的「氣體感測技術平台」感測器結構採用垂直通道,可以低成本讓電流通道變短。其「氣體感測技術平台」應用廣泛;從魚肉是否新鮮、呼吸中的氨氣檢測,還有近期獲得美國腎臟病年會廣大迴響的慢性腎臟病快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