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十三行博物館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十三行博物館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十三行博物館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產品中有5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271的網紅新聞人 黃旭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2018第四屆藝遊味盡 】 藝遊味盡圍爐足暖心 插畫家王子麵為喜憨兒服務 (黃旭昇報導) 第四屆「藝遊味盡」歲末感恩5日晚間在新北市府市民廣場溫馨圍爐,邀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學員,參訪十三行博物館、林家花園,435藝文特區、濕地故事館,在無障礙設施中體驗友善的文化平權,也動手體驗DIY。 晚間...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北八里不能只有騎腳踏車、吃海產!還有一定要參訪完整收錄十三行遺址的十三行博物館。記得明年絕對不要再錯過的夜宿十三行博物館活動。 #新北市 #八里 #十三行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07:31:40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7月24日 #知史討論 「在一切正直的外國人中贏得了很好的聲譽。當時住在廣州十三行的美國畫家蘭官出自傾慕之情,為林則徐畫了一幅肖像,真實再現林則徐身著官服,威嚴端莊的形象……」 -----------------------------------...

  •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1:47:02
    有 6 人按讚

    【 2018第四屆藝遊味盡 】
    藝遊味盡圍爐足暖心 插畫家王子麵為喜憨兒服務

    (黃旭昇報導) 第四屆「藝遊味盡」歲末感恩5日晚間在新北市府市民廣場溫馨圍爐,邀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學員,參訪十三行博物館、林家花園,435藝文特區、濕地故事館,在無障礙設施中體驗友善的文化平權,也動手體驗DIY。

    晚間於悠揚的小提琴演奏聲中,展開溫馨的圍爐團聚,讓新年充滿感恩與喜樂。 廣告創意人徐文建於西元2013年發起「藝遊味盡」圍爐與參訪藝文場館,讓身障者、視障者有機會走出戶外人群,體驗新科技。

    大安庇護農場提供46名身障者就業,服務項目以花卉、盆栽種植、手工精油皂、觀光導覽及園藝施作為主,近年導入木作工藝,再利用漂流木,自製貓頭鷹磁鐵、麋鹿造型擺飾等,發展出文創特色作品。

    5日晚間天氣雖然微微寒冷,但溫馨圍爐中,知名插畫家王子麵、新北市議員邱烽堯、前板橋市民代表張奇薇,與許多志工協助打菜服務喜憨兒並致贈紀念品共樂。

    徐文建表示,大安庇護農場每件作品都是身障者努力的成果,希望社會以實際行動支持,為身障天使加油打氣。

    庇護農場學員在主任竺士偉帶領下,5日先參訪十三行博物館,導覽員貼心的分組導覽參觀常設展、擴增實境視訊直播,體驗十三行文化時的山豬與梅花鹿,在眼前跳動。 動力沙地貌沙箱、DIY襪子娃娃等活動讓農場喜憨兒愛不釋手。

    導覽老師姚仲廷、林士恭細心的指導要如何黏貼玩偶,淺顯說明十三行的考古歷史。

    博物館秘書錢曉珊表示,身心障礙者雖是小眾,但也是博物館重要的服務對象,早就持續推動降低各種年齡或身心障礙者參與博物館活動的限制,鼓勵平等參與文化活動。

    錢曉珊說,接待過視障者以大字版文宣介紹,自閉症病友則可預約提早入博物館參觀,不受外界打擾。銀髮族親子與失智者,可以烤「人面陶罐餅乾」,體驗觸覺、味覺、視覺、嗅覺。

    錢曉珊說,為貼心迎接身障人士與理解語言肢體動作背後的意義,博物館也邀專業人士培訓導覽技巧。曾經有自閉症小孩的媽媽,稱讚十三行很貼心,以往,怕打擾其他遊客或異樣眼光,她不曾帶孩子外出休閒。

    庇護農場老師王昱涵、鍾依辰帶著學員參訪林家花園,透過導覽老師崔筱蓉、趙文瑜體會林園之美。濕地故事館熱心的志工導覽老師張錫塒、盧國生、黃玉梅講解新北市的濕地風貌。

    竺士偉說,博物館藝文之旅初體驗,讓學員與外界接觸,也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公益活動很棒。他說,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成立於2004年,是目前北台灣唯一從事園藝服務為主的庇護工場,希望讓身障天使有學習工作技能的家,之後能往更好的地方發展,用自己的努力過更獨立、豐富的人生。

    新北市府文化局長林寬裕、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博物館與故事館隨社會脈動提供嶄新、共享的文化服務,透過軟硬體創新與更新讓文化平權,希望民眾更樂於走進博物館。20180106 (完)

  •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4 14:00:47
    有 22 人按讚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日期:1839年7月24日
    #知史討論
    「在一切正直的外國人中贏得了很好的聲譽。當時住在廣州十三行的美國畫家蘭官出自傾慕之情,為林則徐畫了一幅肖像,真實再現林則徐身著官服,威嚴端莊的形象……」
    -----------------------------------------------------------
    如果喜歡我們分享的歷史知識故事,歡迎到「知史網」→「知史專題」→「鴉片戰爭日誌」閱讀全文,謝謝!
    https://www.mychistory.com/a001-2/a0011/y0205
    -----------------------------------------------------------
    (《鴉片戰爭日誌》取材自林則徐親撰的銷煙日記,每天帶你了解當年今日的歷史事件。本文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知史討論中的資料來源:鴉片戰爭博物館官網學術欄目《林則徐廣州禁煙與美國人的關係》,作者:邵雍,特此鳴謝。)

    #知史 #長知史 #近代 #近代史 #中國近代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香港 #蘭官 #美國 #林則徐 #虎門銷煙 #禁煙 #日誌 #知史討論

  •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資策會創新學習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30 19:00:14
    有 15 人按讚

    #房藝 把藝術帶回家🏠 宅家的日子,房子就是我的美術館,科技讓博物館、美術館『藝』點就直通🖱️感覺在家也能學富五車 😊 才高八斗 📣臺灣熱門10大線上展覽一次報你知:

    🖼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用照片與文字介紹當期展覽,配合語音導覽,讓藝術愛好者彷彿親臨現場
    🥬 國立故宮博物院:#線上故宮 #故宮電影院 #精選文物一次看#720°VR走進故宮等專區帶你探訪故宮文物之美;與Google Arts&Culture平台合作,與全球共享數位典藏資源,讓世界看到故宮。
    🎨 國立台灣美術館:#線上展覽專區,在家飽覽近200位藝術大師的傑作
    🐬 屏東國立海生館:#360度環景導覽#解說影片#每週海洋小學堂直播,寓教又於樂
    🗿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3D文物檢索 #線上互動式歷史特展,穿越時空了解更多歷史文物
    🌹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線上逛水道,體驗一場古色古香的「古蹟巡禮」
    📖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虛擬博物館 #城市解謎小遊戲,用更活潑的方式學習新知
    🏞 @國立臺灣博物館:#環景VR720,透過不同主題特展親近自然
    🕍 國立臺灣博物館:#線上藝廊 #ARVR體驗 #線上說故事,沉浸式互動,更認識藝術作品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720度環景虛擬導覽 #科博揪咪秀Podcast,配合生動有趣的解說,吸收吸收地球環境、人類文化等新知

    #在家抗疫的藝想世界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0469

  •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14 18:00:27

    新北八里不能只有騎腳踏車、吃海產!還有一定要參訪完整收錄十三行遺址的十三行博物館。記得明年絕對不要再錯過的夜宿十三行博物館活動。

    #新北市 #八里 #十三行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4-12 23:46:14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十三行博物館歷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13 11:06:48

    本集主題:重返十三行常設展

      第二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十三行博物館,首先由館方解說員 #鄒昀臻小姐,為大家介紹此常設展,此常設展共分為六個單元:

    單元一 發現十三行

      本單元自博物館一樓大廳左側開始,利用飛機與鐵渣模型的展示及互動設計,重現十三行遺址的發現經過。民國四十四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隨機飛越觀音山上空時,驚見飛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林朝棨等人前來探勘,才知道在地面上到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另外也發現了許多史前陶片、石支腳與凹石等,由此判斷為史前遺址,並根據此地的地名,命名為「十三行遺址」。
    另外,本區也陳列十三行遺址地層、考古探坑工作模型、遺址發掘影帶等,以傳達考古學相關知識。

    單元二 搶救十三行

      1989年政府計劃在十三行所在地進行污水廠興建工程,此舉勢將徹底破壞十三行遺址,考古學家大力呼籲保存遺址,並在社會大眾的熱烈迴響下,進行十三行遺址的搶救工作。本單元的主要用意,即在紀錄此一臺灣社會史上的重要事件,呈現當年文化保存與經濟發展間的矛盾,以收鑑古知今之效,並希冀這樣的衝突不再重演。
    展場中陳列了當時的簡報與影像紀錄,並藉由怪手、抗議海報與探坑出土文物的模型擺設,帶領觀眾回到搶救發掘現場,感受當時的壓力與無奈。

    單元三 探索十三行

      舊名八里坌的八里,山水環繞、雨量均勻,氣候溫熱宜人,其東南側為沖積平原之外,後方是觀音山,西北接大海,東北側為淡水河口,水陸資源非常豐富,相當適合人類居住,早在西班牙、荷蘭時期,八里即有平埔聚落。本館特設立「八里坌繁榮時期」、「回到清初漢人出入墾時期」、「回到荷西時期」及「回到史前時期」等四個時期進行介紹。其中史前時期的展區中,我們設計了刺青、捕鹿的互動設計,及仿製原住民獨木舟的陳列,藉此呈現部分原住民生活的面貌。
      要了解八里,除了從歷史面向外,地理環境的演變亦不可忽視,因此為瞭解八里地區的自然環境,及遺址分布與地質環境變遷的關係,特於五處地點鑽取連續岩蕊,希望由該地沉積物內容,探究當時期的地形及演變。經研究,挖仔尾至十三行遺址一帶,一萬年前為陸地,一萬年至六千年間因全球海平面上昇,而為海水淹沒。一直到六千年前左右,全球海水面沒有顯著的改變,這一帶才因沉積物而成為陸地。陸地的誕生,提供了十三行人的居住場所,一千八百年前,十三行人在此大規模定居。
      臺灣北部東北季風強盛,產生東北往西南方向的沿岸流及輸砂。近十年來,臺北港防波突提的興建,使得淡水河口以南、防波堤以北之海岸泥沙淤積加劇;反之,臺北港西南之海岸則加速侵蝕,人為的建物成為海岸線變遷的另一主因。

    單元四 走進十三行

      在這個單元裡,我們利用考古學家的研究結果及合理的推測想像,復原了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呈現他們的生計活動、交易、墓葬、工藝技術、服飾、家屋與聚落等各個面貌。為了讓十三行人的生活情景更為逼真,我們將此區營造成劇場,利用音效、燈光及旁白,帶領觀眾認識十三行人一天的生活。
      當時為求復原圖的逼真與生動,繪製者除了設定時間及場景,親自自八里海灘取景攝影外,並聘請演員充當原住民,扮演劇場中的角色,以進行拍攝紀錄,再依據其成果繪製。

    單元五 遇見十三行

      這個單元是我們展覽的重點所在,因為遺址出土的文物就陳列在這裡。藉由實際文物的擺設,帶領觀眾想像十三行人的生活面貌。除了文物外,此區對於十三行人的墓葬、遺址的出土現象,也做了更為詳細的解說。另外,利用十三行出土人骨所復原的十三行人面貌亦陳列在此。
      復原十三行人面貌計畫是國內考古學界首次與國外學者合作所進行的研究計畫。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亦遭遇許多困難,例如十三行人骨,因長期埋在地下,經常受地層擠壓或各種侵蝕因素,而脆弱變形,或分離散落,增加復原工作的難度。再者,人骨只能提供頭型和面形,關於眼耳口鼻和鬚髮等部分之復原,就需要依賴相關之生物性資料和民族誌比對資料。另外,人的神韻和性格,及其容貌上的裝飾,都需要參照相關的民族誌資料。這個計畫總共成功地復原了一位男性、一位女性和一個兒童的面貌。

    單元六 認識十三行

      這個展區中強調的是資訊的傳遞,讓有興趣深入探究的觀眾,得以在本區中自我探索。因此本區主要為互動的考古遊戲,及相關的影帶:如「複製文化層─展示製作紀錄」、「考古發掘日記」、「如何測出十三行人的年代」、「臺灣的平埔族」以及「臺灣的南島民族」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