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區間數學符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區間數學符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區間數學符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區間數學符號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29的網紅每天努力Hack國家!士修的17時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萊恩老師「基礎數學 - 集合論」線上課程的第二集, 這部影片將接續第一集,介紹集合的基本性質與常見的集合。 這系列的課程是作為讀數學相當重要的基礎知識, 也可以讓讀高中的學生作為進階的課程之用! -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主題,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 🦁萊恩老師的基礎數學系列影片: ht...

區間數學符號 在 109學測∣企鵝讀書帳×企鵝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2:37

dentist.xyz的合作文> 先前有許多同學在問學測的推薦用書,企鵝看過蠻多本參考書,推薦這本數學筆記給大家~ . 📚關於這本筆記: 總共184頁,雙面,全彩印刷,裝訂成冊 範圍:高中第一冊到第四冊(第三冊、第四冊,涵蓋自然組B版內容),基本上學測的範圍都有涵蓋到 可以作為準備指考用,但是本書僅...

  • 區間數學符號 在 每天努力Hack國家!士修的17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6 02:07:58
    有 37 人按讚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03616276360627&id=100001368650813

    不過,將猜拳遊戲與氣體動力論胡亂連結,反而模糊了一些真正能套用的概念。在談論分配正義時,將財富自由分配簡化為貧富不均的對立,然後傾向政府需要介入。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正義」,我不認同這叫做所謂「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本篇附圖是網友提供:「沒有要酸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到這張圖。」

    Part 1

    電容放電曲線呈指數衰減,放射線衰退曲線呈指數衰減,跟美國財富分配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紫外光殺菌的曲線也呈指數衰減,是不是跟猜拳遊戲還有財富分佈一樣呢?

    這是典型的物理半調子。物理模型的相似性,來自數學模式的相似性,與物理現象無關。我最常舉的例子是,測不準定理來自波的數學性質,與量子力學無關的訊號波,也會有測不準定理,這些都可以用傅立葉分析推導。量子力學的意義在於賦予測不準定理另外的物理詮釋。

    但我發現很多物理系學生誤以為測不準定理一定是量子力學的現象,甚至到研究所階段都不知道電機系做訊號對測不準的理解,搞不好比物理系更深刻。這是一種鄙視鏈和反鄙視鏈。

    所以,文中的波茲曼分布,來自統計的數學性質,並不建立在氣體動力論之上。更何況,指數遞減現象在各種科學和工程領域都很常見,這是自然的數學模式。根據奧坎剃刀原則,你扯進氣體動力論,只是騙不懂物理的外行人,跟你一起誤解物理罷了。

    只要某一現象符合「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性質,寫下數學式和解微分方程的結果,就必然出現指數衰減曲線。我認為這是數學程度40分就能理解,物理程度大概要60分,才不會被表象迷惑的性質。

    數學系的訓練是提取抽象模式,但一般數學系學生沉迷於符號推演之美,不去思考真實問題。物理系的訓練是建構近似模型,但一般物理系學生時常忘記模型僅是近似,並且把數學模式的必然性誤理解為巧妙的真理。

    這個我特別有感,因為我當年同時修數學系和物理系的課,花了很多時間掙扎兩邊做學問方法不相容。物理系學生大三修完量子物理,幾乎不會去思考波動力學為何與矩陣力學等價,對修過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的我卻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數學系學生卻大多不會碰觸量子力學,無從思考他們所學理論意義何在。

    原文作者所犯的其實是物理系常見通病,連許多教授都無法倖免。由於缺乏對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式的深刻理解,只由結果腦補關聯性,甚至把沒有物理意義的中間演算,硬套憑空想像的詮釋,美其名為物理圖像。我大學時期聽到這類似是而非的所謂「物理解釋」都覺得異常痛苦。

    例如上述的指數衰減,如果你問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系學生,他或許會列舉許多指數衰減的物理現象,並讚嘆物理規律的美妙。但能回答下一個問題的學生就少了,為什麼這些現象都呈指數衰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回到微分方程去看,它的本質是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凡是符合此性質,就必然得到指數衰減的數學規律。物理是參透自然的數學語言,對自然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語言能力的掌握,即為我所強調的數學模式。

    Part 2

    對岸的知乎有一個討論串,更深入地探討了分配遊戲的模擬。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50384

    我覺得這篇文章沒什麼問題,你注意到他說隨機遊走相當於求解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這是將一個待解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問題,純粹是數學模式的相似性,他沒有將隨機遊走的分布解,建立在熱力學物理之上。

    貧富不均為穩定態,均富為非穩定態,其反直覺的思維誤區在於,「平均分布」僅是「穩定分布」的一種少見子集,絕大多數情況的「穩定分布」不是「平均分布」。例如,二項分布、常態分布,都不是人人均等。

    說到底,「平均值」僅是平均後的一個值,常態分布以平均值為對稱,不代表區間每個值一定均等。

    統計分布的穩定態,取決於機率密度函數的長相。你可以批評這個數據模擬,誤用熱力學模型解釋人類經濟現象,真實世界不存在完全隨機的交換行為等等。但這些批評並不到位。

    因為它只是一個經濟行為的玩具模型(toy model),遊戲規則決定機率密度函數,進而決定穩定態的分布,算出來正好是狄利克雷分布。又恰巧與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相似,則是後話。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物理的解釋。大多數人誤解了,物理的結果是「穩定態」,本來就不一定是「均等態」。在這個實驗之中,什麼條件會出現均等態?或許是每分鐘隨機分配給所有人自已手上所有的財產,能量的交換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反過來想,遊戲規則限制了每分鐘隨機只能給另一個人1塊,當我因為機率的偶然,手上財產從100元掉到80元,我就更往破產的機率傾斜了。反之,我從100元變為120元,但下一回合我仍然只要給別人1塊,我的優勢就隨時間演化變大了。

    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後續做的「允許負債」模擬,以及「努力多1%競爭優勢」模擬,令人慶幸沒有出現反直覺的悲劇結果。自由競爭之下努力有意義,相當勵志,不是嗎?

    經濟學的解釋,當然不能只是「要求平等均富的社會本身正是反自然的存在」,那僅僅只是「限定遊戲規則之下貧富不均是統計的穩定態」。

    至於這個遊戲規則,離真實世界有多遠,當然很遠,但咱們學經濟的講機會成本。你不用這個遊戲規則,用另一個遊戲規則,會不會發生一樣的貧富不均結果?看起來很有可能會,但沒證據我不確定,有一說一才是科學精神。

    或許在任何遊戲規則之下,只要不脫離「每分鐘隨機給出的數額有限制」的基本假設,都會跑出貧富不均的分布結果。而這個基本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也不可能捨棄,那麼這個數據模擬就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制度必然會有貧富不均的狀況出現,這才是最正常的現象。

    參考閱讀: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今天臉書有一篇遭到瘋傳的經濟學相關文章,堪稱經濟學程度的照妖鏡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hotos/a.358878471486872/642324269808956/?type=3

    (我貢獻了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這篇文章的某些段落。)

  • 區間數學符號 在 黃土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6 02:07:56
    有 199 人按讚

    看到一篇熱門分享的貼文《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在某個經濟學社團引發激烈的學術(?)討論。合先敘明,我認為這位老師非常認真,很用心將物理學、經濟學和哲學連結起來。

    Liou YanTing: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3403616276360627&id=100001368650813

    不過,將猜拳遊戲與氣體動力論胡亂連結,反而模糊了一些真正能套用的概念。在談論分配正義時,將財富自由分配簡化為貧富不均的對立,然後傾向政府需要介入。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正義」,我不認同這叫做所謂「科學與人文的思辨之旅」。

    ※本篇附圖是網友提供:「沒有要酸的意思但我真的想到這張圖。」

    Part 1

    電容放電曲線呈指數衰減,放射線衰退曲線呈指數衰減,跟美國財富分配圖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呢?紫外光殺菌的曲線也呈指數衰減,是不是跟猜拳遊戲還有財富分佈一樣呢?

    這是典型的物理半調子。物理模型的相似性,來自數學模式的相似性,與物理現象無關。我最常舉的例子是,測不準定理來自波的數學性質,與量子力學無關的訊號波,也會有測不準定理,這些都可以用傅立葉分析推導。量子力學的意義在於賦予測不準定理另外的物理詮釋。

    但我發現很多物理系學生誤以為測不準定理一定是量子力學的現象,甚至到研究所階段都不知道電機系做訊號對測不準的理解,搞不好比物理系更深刻。這是一種鄙視鏈和反鄙視鏈。

    所以,文中的波茲曼分布,來自統計的數學性質,並不建立在氣體動力論之上。更何況,指數遞減現象在各種科學和工程領域都很常見,這是自然的數學模式。根據奧坎剃刀原則,你扯進氣體動力論,只是騙不懂物理的外行人,跟你一起誤解物理罷了。

    只要某一現象符合「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性質,寫下數學式和解微分方程的結果,就必然出現指數衰減曲線。我認為這是數學程度40分就能理解,物理程度大概要60分,才不會被表象迷惑的性質。

    數學系的訓練是提取抽象模式,但一般數學系學生沉迷於符號推演之美,不去思考真實問題。物理系的訓練是建構近似模型,但一般物理系學生時常忘記模型僅是近似,並且把數學模式的必然性誤理解為巧妙的真理。

    這個我特別有感,因為我當年同時修數學系和物理系的課,花了很多時間掙扎兩邊做學問方法不相容。物理系學生大三修完量子物理,幾乎不會去思考波動力學為何與矩陣力學等價,對修過微分方程和線性代數的我卻是很自然的事,然而數學系學生卻大多不會碰觸量子力學,無從思考他們所學理論意義何在。

    原文作者所犯的其實是物理系常見通病,連許多教授都無法倖免。由於缺乏對物理模型和數學模式的深刻理解,只由結果腦補關聯性,甚至把沒有物理意義的中間演算,硬套憑空想像的詮釋,美其名為物理圖像。我大學時期聽到這類似是而非的所謂「物理解釋」都覺得異常痛苦。

    例如上述的指數衰減,如果你問一個成績優秀的物理系學生,他或許會列舉許多指數衰減的物理現象,並讚嘆物理規律的美妙。但能回答下一個問題的學生就少了,為什麼這些現象都呈指數衰減?

    這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回到微分方程去看,它的本質是衰減速度與值成比例,凡是符合此性質,就必然得到指數衰減的數學規律。物理是參透自然的數學語言,對自然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語言能力的掌握,即為我所強調的數學模式。

    Part 2

    對岸的知乎有一個討論串,更深入地探討了分配遊戲的模擬。

    房间内有 100 人,每人有 100 块,每分钟随机给另一个人 1 块,最后这个房间内的财富分布怎样?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50384

    我覺得這篇文章沒什麼問題,你注意到他說隨機遊走相當於求解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這是將一個待解問題轉化為一個已知問題,純粹是數學模式的相似性,他沒有將隨機遊走的分布解,建立在熱力學物理之上。

    貧富不均為穩定態,均富為非穩定態,其反直覺的思維誤區在於,「平均分布」僅是「穩定分布」的一種少見子集,絕大多數情況的「穩定分布」不是「平均分布」。例如,二項分布、常態分布,都不是人人均等。

    說到底,「平均值」僅是平均後的一個值,常態分布以平均值為對稱,不代表區間每個值一定均等。

    統計分布的穩定態,取決於機率密度函數的長相。你可以批評這個數據模擬,誤用熱力學模型解釋人類經濟現象,真實世界不存在完全隨機的交換行為等等。但這些批評並不到位。

    因為它只是一個經濟行為的玩具模型(toy model),遊戲規則決定機率密度函數,進而決定穩定態的分布,算出來正好是狄利克雷分布。又恰巧與離散空間的熱傳導方程相似,則是後話。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物理的解釋。大多數人誤解了,物理的結果是「穩定態」,本來就不一定是「均等態」。在這個實驗之中,什麼條件會出現均等態?或許是每分鐘隨機分配給所有人自已手上所有的財產,能量的交換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反過來想,遊戲規則限制了每分鐘隨機只能給另一個人1塊,當我因為機率的偶然,手上財產從100元掉到80元,我就更往破產的機率傾斜了。反之,我從100元變為120元,但下一回合我仍然只要給別人1塊,我的優勢就隨時間演化變大了。

    我個人特別喜歡它後續做的「允許負債」模擬,以及「努力多1%競爭優勢」模擬,令人慶幸沒有出現反直覺的悲劇結果。自由競爭之下努力有意義,相當勵志,不是嗎?

    經濟學的解釋,當然不能只是「要求平等均富的社會本身正是反自然的存在」,那僅僅只是「限定遊戲規則之下貧富不均是統計的穩定態」。

    至於這個遊戲規則,離真實世界有多遠,當然很遠,但咱們學經濟的講機會成本。你不用這個遊戲規則,用另一個遊戲規則,會不會發生一樣的貧富不均結果?看起來很有可能會,但沒證據我不確定,有一說一才是科學精神。

    或許在任何遊戲規則之下,只要不脫離「每分鐘隨機給出的數額有限制」的基本假設,都會跑出貧富不均的分布結果。而這個基本假設,在真實世界中也不可能捨棄,那麼這個數據模擬就有其參考價值。我們可以說,不論任何制度必然會有貧富不均的狀況出現,這才是最正常的現象。

    參考閱讀: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今天臉書有一篇遭到瘋傳的經濟學相關文章,堪稱經濟學程度的照妖鏡
    https://www.facebook.com/329896911051695/photos/a.358878471486872/642324269808956/?type=3

    (我貢獻了 巴斯夏的蠟燭工坊 這篇文章的某些段落。)

  • 區間數學符號 在 Better Leaf 好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2 20:12:33
    有 96 人按讚

    你是不是有時候以爲萬事都俱備好了,卻因爲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差錯而導致你前功盡棄???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做數學題的時候,因爲你少看了負數的符號,‘-’而導致你花了5分鐘才算好的答案和正確的答案相差十萬八千里!

    這就是 #細節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細節決定成敗,細節雖然看起來毫不起眼,不足爲奇,但你有可能因爲一句話、一個動作、或一個念頭而達到非凡的成就,也有可能因此而跌到深淵。

    來看看以下故事:

    有一間工厂的一台关键设备出了故障,導致整間工廠無法運營,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原因。于是老板連忙找來了一名工程师来修。


    工程师在出故障的设备这里听听,那里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敲敲,然后用粉笔在上面画了一条线,让从那里拆开。故障果然在那里,很快就修好了,工廠恢復能夠繼續運營。


    隨後他給老闆開了一個1萬塊錢的修理費,老闆看了不愉悅,説道:“你只不過仅仅画一条线,就收我一萬塊,太坑人了吧!”


    工程师听后回应道:画那一条线,只值1美元;而知道在哪里画线,则值9999美元。老闆聽了后心服口服地把1萬塊錢付給了他。


    你看!這就是細節決定成敗的關鍵!一個小問題可以導致重要設備故障,整家工廠不能運營,但只要解決了,就能順利運營!


    画那一条线是看起來很簡單沒錯,但这是有赖于那名工程师的听、看、摸、敲,更有赖于他的学识和经验。而这学识和经验,是他多年学习和实践的结果。可以想见,他曾为此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辛苦。



    所以好葉今天要來分享一本名叫《細節》的書,來探討如何在生活或工作上注意一些你忽視的細節。


    #如何通過細節説服別人?


    說服別人是個技術活兒,不能一味地擺事實、講道理,聰明人會想辦法改進自己的說服方式。

    比如,有個人去客戶那裡辦事情,她發現以前對她愛答不理的前臺接待人員,這次說話變得非常客氣,臨走的時候還把她送到電梯口。

    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呢?

    她發現,自己和之前唯一的變化,就是穿了件剪裁得體的衣服。 所以說,換一身行頭也是改變說服方式的一種途徑。 衣服能傳遞資訊,如果你的穿衣方式比對方稍微高一個檔次,你的話就會變得更有分量,這在心理學上叫做「服從權威效應」。

    再比如,你不需要直接去說服對方,只要暗示對方很多人也這麼做了,那他就可能產生從眾心理,跟著你的思路走。

    暗示方式可以有很多。 舉個例子,有個想拓展業務的經理,打算邀請客戶來參加新產品說明會,他可以先邀請一批最有可能來參加的人,然後他就可以對下一批目標客戶說,「有很多人已經接受了邀請,比如有誰誰誰,準備來參會了。 」

    此外,主動一點,多提幾次對方的名字,也能極大提升你成功說服別人的幾率。 因為每個人都很重視自己的名字,只要聽見自己的名字,注意力馬上就會被吸引過去。

    和對方溝通的時候,如果你好幾次都提到了對方的名字(或得體的稱呼),對方會更加重視你。 同樣的,如果你要發祝福資訊,千萬不要群發,大家都更喜歡被點名的祝福資訊。

    2. #如何通過細節幫你提高職場效率?

    環境本身能產生巨大的暗示和影響,如果你要改變別人的想法,就可以從改變環境入手,這比直接改變對方想法要容易得多。


    如果你要開一個創意會,那最好選擇天花板高的房間,如果你要開一個執行會,那最好選擇天花板低的房間。 當你要和自己看不慣的客戶打交道,或者和不熟悉的同事合作時,如果把關注的重點放到共同身份上,會讓你們合作得更愉快。

    這就好像,每個球迷都支援自己家鄉的球隊,大家在網上吵得不可開交,但在世界盃期間,就變得「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3. #如何通過細節幫你更好地實現目標?

    假如你的目標是減肥,一般的做法都是說我要減掉幾斤,把這個具體數位作為目標。 但是書中提到,在制定目標的時候,把這種具體的數位變成浮動的數位區間,能大大提升你成功的幾率。 因為小範圍浮動的目標更讓人覺得容易達成。

    所以你說要減掉4-6斤,比直接說減5斤的效果更好,更容易瘦下來, 另外,在實際執行的時候,你最好把注意力放在小數位上,這樣才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壓力。

    在任務的前期你要關注已經完成了多少,比如提醒自己「已經完成20%啦」,到了任務的後期,你更應該關注「還剩多少」,比如「只剩20%就完成啦」。 如果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拖延症犯了怎麼辦?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個截止時間。 研究表明,時間越是充裕,人們越容易拖延。 更少的時間反而能讓你加速行動。 如果你能夠巧妙地利用上面提到的這些技巧,那麼你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會變得順利很多。

    #總結

    首先我們提到的是改變說服的方式,從服裝和從眾心理入手,都能幫我們更好地去影響別人。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環境、關注共同身份的方法,來提高職場效率。 最後,在制定和執行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數位區間、關注小數位和設定截止時間的方法,來減少實現目標的阻力。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中把這些方法用起來。 我們要學,更需要用,這樣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好的改變。


    如果你覺得這個貼對你有幫助或給到你一些idea的話,歡迎幫好葉點讚,關注,並分享哦!

    關注好葉>> https://bit.ly/2XFHl2b 陪你一起學習學習沒教的知識!

  • 區間數學符號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30 20:33:54

    這是萊恩老師「基礎數學 - 集合論」線上課程的第二集,
    這部影片將接續第一集,介紹集合的基本性質與常見的集合。
    這系列的課程是作為讀數學相當重要的基礎知識,
    也可以讓讀高中的學生作為進階的課程之用!
    -
    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看的主題,歡迎在下方留言讓我知道!
    -
    🦁萊恩老師的基礎數學系列影片: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gVoeRl15pYrsy8Eawwc4sp
    -
    🙋‍♂️加入萊恩老師的Discord群組:
    https://discord.gg/6ZKqJX9kaM
    -
    🎬萊恩老師個人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user/wwww34567
    -
    🚀本次影片主題:
    00:00 開場Intro
    00:48 [6]冪集合(Power Set)
    06:39 [7]集合的相等
    16:09 [8]笛摩根法則(De Morgan’s Laws)
    23:22 [9]集合的性質
    28:01 [10]區間記號
    32:51 [11]常見數系符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