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門博物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門博物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門博物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門博物館產品中有6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竹市公車大調查 【No.1從新竹火車站出發】 大家知道要怎麼在新竹火車站搭公車嗎? 新竹火車站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車站,平均每日3萬多人進進出出,屹立八十多年每天南來北往擺盪著遊子歸人的夢想與鄉情,走出古色古香的新竹火車站,頂著新竹大風,相信許多人心裡會冒出一句,接下來怎麼走? 人口數45萬的新...

 同時也有4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ordan到處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南景點 #台南秘境 #北門紅樹林生態保護區 #北門濕地 🔑【主頻道「Jordan到處走」】https://bit.ly/3jRZulU 🔑【副頻道「Jordan日常」】https://bit.ly/3hhOQDg 🔑【「Jordan到處走」粉絲頁】 https://bit.ly/2XaazF9...

  • 北門博物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7 10:48:48
    有 1,476 人按讚

    新竹市公車大調查
    No.1從新竹火車站出發】

    大家知道要怎麼在新竹火車站搭公車嗎?
    新竹火車站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車站,平均每日3萬多人進進出出,屹立八十多年每天南來北往擺盪著遊子歸人的夢想與鄉情,走出古色古香的新竹火車站,頂著新竹大風,相信許多人心裡會冒出一句,接下來怎麼走?

    人口數45萬的新竹市,市民們擁有的汽車數量大約為14萬台、機車數量為26萬台;若再加上竹北和竹東,汽車數量則來到27萬台,機車更有40萬台之多。為了解決交通壅塞、改善用路安全,我們需要有效降低行車數量,勢必要規劃健全的大眾運輸網絡。

    我展開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第一站便從新竹火車站出發,以使用者角度體驗新竹市的公車路網。火車站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實際體驗後發現光是出站找公車資訊、前往公車站乘車,其實對使用者來說並不簡易友善。

    #火車站新竹公車乘車資訊告示牌指示不明
    出了火車站後,我們該去哪裡找公車站呢?實際站在閘門口前左顧右盼,最後目光落在置物櫃旁的一塊告示,走近一看才能看到左上角寫著「新竹公車乘車資訊」,在此之前都沒有更明顯的指示,告知該去哪裡尋找乘車資訊。

    從告示牌提供的景點資訊,明顯可見是為外地觀光客貼心準備的旅遊小指南,特別規劃新竹上山下海的城市魅力。不知道是因為告示牌不顯眼、或是公車使用率低的關係,我站在告示牌前研究十幾分鐘,身邊都沒有半個人駐足查看,想找的人找不到、路過的人就路過,作為傳遞資訊的告示牌卻無法有效發揮功用。

    #公車乘車資訊未完善標示新竹著名景點
    「新竹公車乘車資訊」上依照不同景點分類成水岸景點、山區景點和市區景點,並標示出14個新竹指標地點,包含新竹漁港、普天宮、十八尖山,以及新竹五所大學、東大飛行公園和眷村博物館。

    說到新竹觀光景點,朗朗上口的有城隍廟、巨城和賞蟹步道等等,相信不只是觀光客們來新竹旅遊指標,也是許多市民朋友假日好去處。但是站在這塊告示牌前,我們卻不知道該怎麼搭車去巨城、香山景點又該怎麼到達?尤其是城隍廟連接北門街一路延伸到長和宮,無論美食、古蹟建築和信仰文化都是新竹的重心,城隍廟的資訊卻沒有出現在乘車資訊上。

    #公車站點分散缺乏整合
    「新竹公車乘車資訊」標示出9個公車站點,光是中正路上就有3個、中華路上2個對向站點、民族路1個,再加上新竹客運北站及總站2個、新竹轉運站1個。除了尋找目的地公車的問題,分散的公車站點再加上新竹車站外放射狀道路,都是加高新竹公車的搭乘門檻。

    未依行政區域進行規劃的路徑,也讓使用者在無法直觀乘車,舉例來說,搭乘前往東區清交大的2路公車與前往北區南寮的27路公車都同樣在民族路站點乘車。這些分散卻又鄰近的公車站點,無疑加重乘車困難度,尤其停靠點缺乏整合,更容易讓初來乍到的觀光遊客看得霧煞煞。

    火車站是一座城市重要的交通網絡中心,也是許多觀光客認識新竹的第一站,我認為應全面討論車站週遭的交通動線,且勢必需要納入更多乘車資訊與指示。以更大的層面來說,改善新竹市的大眾運輸系統,我們更需討論整體交通路網聯繫系統,打破搭乘人數越來越少、路網越鋪越廣的惡性循環。

    #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 #新竹火車站 #鄭宏輝

  • 北門博物館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5 15:00:44
    有 117 人按讚

    ▰ #Podcast:《 牽小手玩博物館》第二季​
    ——台灣美術好好玩,培養孩子的描述力!​

    上一週,我們一起用聲音走訪位於故宮週邊的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這一週,要介紹位於台北市中心以「台灣美術」為收藏主題的順益分館,從觀賞這些畫作,和大小朋友一同觀察、思考,並鼓勵孩子說出作品的細節,培養孩子的「描述力」!​

    誕生於 2020 年,順益台灣美術館座落於台北市北門附近,創辦人林清富先生,從70年代開始陸續收藏許多台灣藝術家的畫作,美術館中的常設展,展出台灣美術史中影響台灣畫壇深遠的 12 位人物的 12 件作品。本集應用「尋找名詞、形容詞、動詞」的思考路徑來觀賞陳植棋的《臺灣鄉景》,以及李梅樹的《海上晨曦》,和孩子一同透過美術旅遊台灣、認識20世紀初期的台灣風景!​

    🎧️ 現在就收聽!《#牽小手玩博物館》S2EP08 | 藝術家的遊記,跟著畫作去旅行─順益臺灣美術館 ► https://bit.ly/3CIROuG

    ■ ​ 照片提供:順益台灣美術館

    老派博粉的謬思藝享
    #藝術 #人文 #歷史 #台灣美術​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北門博物館 在 傾聽您的聲音 嘉義市議員鄭光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0 15:48:02
    有 55 人按讚

    2021台灣設計展將於12月23日至明年1月2日在嘉義市登場,從聖誕到跨年,預計吸引四百萬人來嘉。活動倒數僅剩百天,光宏團隊趁著連續假期走踏設計展的動線,也看看沿著『林森東西路』周邊三大主場館、四衛星館的現況。

    檜村、美術館、博物館、嘉義公園等場地因為才剛剛整修完畢或持續營運中,設備、動線都相當完善和新穎。嘉義製材所正在小規模修繕、但應該也沒有問題。

    比較令人擔心的是剛剛由嘉義市接手的嘉義文創園區、未來一百天該如何進行改造和整理。而嘉義舊監獄包含周邊的宿舍區幾乎是打掉重練,即使假期中、工人依然頂著烈日趕工中。

    如光宏一開始所言,整個台灣設計展將會沿著『嘉義市林森路』這一個嘉義過去經濟命脈、林業所在地展開。林森路周邊爆紅的 嘉義花磚博物館 ;遊客熱愛的 森林之歌 ; 嘉義車庫園區 ; 北門驛 等雖然沒有列入衛星場館,但是屆時的交通、衛生整潔和種種遊客服務問題,恐怕也必須列入考慮。

    台灣設計展在嘉義、疫後出發來嘉義,但是這次台灣設計展的許多場域並不是嘉義市政府管轄。希望市府能盡快協調文化部、法務部、林務局等地主單位,完善停車、動線和公共運輸等問題,利用年末的設計展,為嘉義市的經濟注入活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