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醫李建和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醫李建和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醫李建和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醫李建和產品中有8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

北醫李建和 在 雙城記事 Siang Siânn Kì-S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8:21:24

【松山陳能記家族與心曠神怡洋樓】   #心曠神怡洋樓 在松山的松河街上有一棟洋樓,許多人會稱他為「心曠神怡洋樓」,原因在於他面松河街面的二樓門楣上刻有「心曠神怡」字樣,故稱之。根據部分資料顯示心曠神怡洋樓建於昭和年間,是時任松山庄長陳復禮的宅邸,宅邸就在松山長老教會的隔壁,可能也與陳家多奉獻於教會...

北醫李建和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41:21

#木的DJtime #木的談恐怖情人 繼之前恐怖情人的文章,木的要來分享關於在關係裡可能會出現所謂「恐怖」行為的那一方。 📍不貼「恐怖」標籤 談這些行為的宗旨並不是要再給有這樣情緒與特質的人貼標籤(社會中已經太多無形有形的標籤),而是培養覺察自己情緒,進而停下來,然後找出替代方式的能力,停止關...

  • 北醫李建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2:35:34
    有 47 人按讚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作者簡介: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作者簡介: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作者粉絲頁: 身新醫學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北醫李建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2 22:00:30
    有 132 人按讚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 北醫李建和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8 15:36:10
    有 991 人按讚

    我覺得朝北醫院變白了。

    2021年8月28日,臺北市萬華區西園路和貴陽街口,正在進行修復工程的市定古蹟朝北醫院。(張哲生 攝)

    坐落在艋舺青山宮附近路口(地址為貴陽街二段181號)的朝北醫院,是一棟轉角六開間二層樓的店屋建築,主體結構以磚木構造為主,牆體採用紅磚砌成,外覆洗石子飾以立面,室內樓板則為木造;由其精細的石雕裝飾與氣派之門樓,得以窺見昔日風光。

    朝北醫院所在區域在日治時期稱為「入船町」,當時這棟建築隸屬於台灣遞信協會所有,後來由萬華著名的西醫李朝北先生(1893出生)向台灣遞信協會理事長山管芳次購下,並於1921年開設「朝北醫院」。

    1945年二戰結束後,因產權問題,李朝北先生曾向法院提出請求確認產權之行政訴訟。

    朝北醫院位於三角窗,地理位置良好,是目前萬華地區僅存的日治時期醫院建築,過去曾有印刷廠、日本料理店「葵屋」等不同行業進駐該處,而在「葵屋」遷出後便一直閒置,直至2015年始有製作包包、帽子、皮帶等配件的個人工作室進駐二樓。

    順便一提,「葵屋」搬到附近的康定路上(近長沙街口),以「三十三間堂」之名開張,店內養了許多貓,且沒有提供菜單,由店家為客人依照預算出菜,是萬華地區一家評價兩極化的人氣餐廳。

    2002年,台北市文化局將朝北醫院建物列冊追蹤。

    2014年9月15日,台北市文化局邀集四位文資委員偕同李姓屋主,前往朝北醫院會勘建物。

    文資委員認為,朝北醫院建築融合中西方特色,具有保存價值,同時也向李姓屋主解釋文化資產所有人的相關權利與義務,而屋主李先生也有意保留。

    2015年3月17日,台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召開第67次審議會,會中通過指定萬華「朝北醫院」為市定古蹟。

    文化局表示,位於台北市貴陽街二段181號的「朝北醫院」,為日治時期萬華最著名的醫院之一,在當年有「北仁安、南朝北」的說法。(柯謙諒醫師在1927年創設的仁安醫院位於台北市延平北路與涼州街口,已於21世紀初由屋主柯賢忠贈予台北市政府,成為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之歷史建築。)

    朝北醫院早於2008年因民眾提報會勘後,依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予以列冊追蹤,在華西街「青雲閤事件」發生後,文化局通盤檢視萬華區列冊建物,並於2014年9月邀集文資專案小組,對朝北醫院進行文資價值鑑定會勘,初步認定具有文資保存價值,續送文資審議大會審議。

    已近百年歷史的朝北醫院建物臨台北市貴陽路與西園街口,轉角立面之洗石子裝飾極為優美,泥塑裝飾極具特色,尤以垂花飾最為特殊,在台北市屬罕見;另二樓木作隔間尚存,原有格局尚可見原有醫院舊貌。

    朝北醫院創辦人李朝北為日治時期艋舺名醫之一,院址位在艋舺發展的樞紐地區,深具地方發展的意義,故通過指定包含台北市貴陽街二段181號、台北市西園路一段41-5號及41-6號之「朝北醫院」建築物為市定古蹟。

    2016年1月29日,臺北市文化局公告朝北醫院為市定古蹟,公告文號為北市文化文資字第10530341000號。

  • 北醫李建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4:00:42

    本集主題:「自律神經失調:冷處理、抗發炎:喝冰水、局部冰敷、洗冷水澡→抗發炎、穩定自律神經、改善慢性病」介紹

    訪問作者:楊翠蟬 醫師

    內容簡介:
    從理論、臨床、保養,到自律神經運作,
    透過33則以上的臨床案例分享,
    讓你清楚知道,求助無門的病痛,
    很多是自律神經對溫度變化的發炎反應!

      本書作者梁恆彰為疼痛科權威,在30餘年的行醫中吸收各種醫理,從日常對症的治療中逐步發展出無藥治療的醫術。本書為收錄其執業多年來的心得結晶,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破除大眾迷思,了解冷熱對生理的影響,不再視「寒冷」為萬病之源;二、臨床上以「冷刺激」應用於自律神經失調與各類疼痛的治癒案例;三、分享冷馴化的實踐方式,與善用溫度的保養之道等。

      ◤破除你對「冷底」體質的迷思
      建構正確「吃冷或喝熱」的時機與注意事項◢

      手腳容易冰冷、怕冷、吃了生冷食物會腹瀉,就是「冷底」體質?自律神經失調,該喝溫水還是冰水?喉嚨痛、鼻塞、氣喘、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冰水或吃冰嗎?喝冰水、吃冰,會使代謝下降或體質變寒嗎?冷水澡和熱水澡,哪個對身體比較好……針對一般大眾的疑難雜症,作者根據行醫多年的經驗,以生理學為基礎,用科學思維說明身體的生理機制,重新思考溫度對健康的影響。

      →從科學角度來分析體質,揪出求助無門的真正病因


    作者簡介:梁恆彰
      ˙ 學歷:台大醫學士
      ˙ 經歷:麻醉科專科醫師、婦產科專科醫師、前台大、國泰、北醫醫師、前台大麻醉部、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 現職:台大癌醫中心麻醉部兼任主治醫師、台大癌醫中心疼痛門診醫師、身新醫學診所院長
      ˙ 特殊專長:疼痛與身心症的非藥物治療法,包括:一般疼痛、神經痛、手術後疼痛、癌症疼痛、婦女疼痛、演奏與運動傷害後疼痛、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憂鬱、失眠、情緒、記憶、眼花、鼻塞、心悸、呼吸、腸胃、泌尿症狀、身心藥物戒斷
      ˙ 著作:《身心壓力多大,聽心跳頻率就知道》

    作者簡介:楊翠蟬
      ˙ 學歷:陽明大學醫學士
      ˙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麻醉科醫師、台北市立忠孝醫院醫師、蘇澳榮民醫院醫師、書田診所疼痛科主治醫師
      ˙ 現任:新北翰生診所主治醫師、台北市身新醫學診所兼任醫師

    作者粉絲頁: 身新醫學診所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北醫李建和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4-15 14:49:31

    康寧大學去年因董事會沒有在期限之內完成捐資,被法院裁定解除全部董事職務,目前正在籌組新董事會。先前傳出中信金有意入主,現在又有新消息,是北醫大召開校內公聽會討論校務發展,其中針對是否要和康寧合併,向師生詢問建言。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康寧大學的董事推選小組目前持續進行各項討論,未來不管是個人或群組董事都歡迎參與籌組,教育部予以尊重。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1795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 北醫李建和 在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健康與飲食素養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2-04 19:16:42

    肌醇是什麼?
    肌醇對於準備懷孕者有無幫助?

    肌醇:幫助胰島素發揮降低血糖的功能。
    可讓常常不來月經的女性,增加「自發性排卵」,針對已經進入療程的女性來說,研究指出可以幫助少打一點針,但對於卵子的品質和懷孕機率是並沒有加分的。


    對於『胰島素阻抗』女性比較有幫助。
    那些人比較容易有『胰島素阻抗』?
    (1)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2)體重過重、肥胖者


    人體本身就有製造『肌醇』的能力,同時也會存在於穀類、豆類、堅果類、水果類,例如像李子、葡萄柚。
    營養師也建議多攝取天然富含『肌醇』的食物。




    講師:
    不孕症專家 北醫譚舜仁醫師
    健康美學營養師 李婉萍營養師



    ► 訂閱健康與飲食素養Youtube:http://pics.ee/14lul
    ► 李婉萍的營養天地FaceBook:http://pics.ee/14lv1
    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