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經濟部工業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力抗疫情,10企業領航投資逾 80 億元! #10企業於三園區設廠 #創造就業機會550人 近日經濟部工業局租售審查會議通過,台達電子、新碩先進化工、三義鋼鐵、謙伸等 10 家企業承租購地案,將分別進駐中壢工業區、台南科技工業區之台日創新園區(TJPark)、彰濱工業區崙尾西一區及鹿港西三區等產...

  • 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30 15:37:32
    有 48 人按讚

    力抗疫情,10企業領航投資逾 80 億元!

    #10企業於三園區設廠 #創造就業機會550人

    近日經濟部工業局租售審查會議通過,台達電子、新碩先進化工、三義鋼鐵、謙伸等 10 家企業承租購地案,將分別進駐中壢工業區、台南科技工業區之台日創新園區(TJPark)、彰濱工業區崙尾西一區及鹿港西三區等產業園區,租購土地面積廣達 17 公頃,預計投資金額約新台幣 80 億元,可創造 550 人就業機會。

    #台達電進駐中壢工業區

    面對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工業局仍持續已開發工業區活化用地作業,提供台商回台投資設廠。北部地區積極輔導從事從事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力設備及配備製造業等廠商台達電子,回台布局藉由進駐中壢工業區設廠,以網通產品、安防系統、工業自動化產品、電動汽車充電等,將提升國內電子零件自動化技術及設備。

    #新碩先進化工進駐南科工

    新碩先進化工從事生產化學原材料製造業,設廠從事生產過氧化氫並與「第一化成株式會社」共同就生產之產線設備設計、製造、組裝等評估合作,將承租進駐於台南科技工業區之台日創新園區(TJPark),扶植與日本產業有合作關係之國內廠商,培育升級國內廠商生產技術,同時解決廠商投資設廠用地需求殷切之課題。

    #三義鋼鐵 #謙伸工業 #進駐彰濱工業區

    同時為加速彰濱工業區招商,協助三義鋼鐵進駐彰濱工業區崙尾西一區,主要從事金屬製品製造業及金屬加工處理,包含原料(鋼筋)、截剪等作業,且為從事鋼筋裁剪加工業將大量增聘員工創造就業機會。另屬金屬製品製造業之謙伸工業,進駐彰濱工業區鹿港西三區,該公司專精金屬棒材削皮加工、異型材加工製造領域,投資設廠將提升國內金屬製造加工技術。

    #持續投資 #根留台灣

    為不影響廠商辦理建廠期程及輔導持續投資根留台灣,於疫情之下工業局仍持續透過線上會議召開辦理審查作業,協助廠商於全臺工業區辦理購地承租設廠案件,同時創造高投資績效,以領航加速經濟動能。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3BULhxo

  • 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6 09:55:35
    有 9 人按讚

    晶片短缺衍生的問題

    全球晶片短缺情況持續惡化,衍生的問題亦愈趨嚴重,除了波及智能手機、電腦、汽車的生產,現在就連一些智能家居產品也深受影響,大概因現時大部分產品都「自動化」,即是內置晶片操控,晶片短缺問題自然會蔓延到智能產品和其他電子設備。有報道稱,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三星電子,估計因為晶片不足問題導致產量下降兩成;小米發言人也說,晶片短缺影響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同時令印度等部分地區的手機售價因而上升。

    晶片短缺對上游產品的影響相對輕微,譬如蘋果的iPhone和三星的高價智能手機系列,由於這些都屬於利潤較高的產品,廠方一般都會對供應鏈有更嚴格的要求和管制,若供應商未能準時付運零件,可能招致巨額賠償。iPhone的晶片大部分都是來自台積電,而三星智能手機採用的高通晶片也是由台積電生產,雖然台積電陸續提升產能,但畢竟要應付來自高端產品的訂單,可能已經用了大部分的產能,故須對客戶進行產能分配,其他訂單自然被迫延期。恰巧上星期河南鄭州等地遭特大暴雨嚴重破壞,鴻海集團位於鄭州的廠房,正是蘋果iPhone組裝重鎮,有報道指全球接近一半的iPhone都在該廠房製作,外界關注廠區和員工狀況,還有新iPhone推出時間會否因此延誤?

    儘管疫情推高了市場對智能產品的需求,惟同時帶來不少困擾和打擊,東南亞很多地方的疫情依然非常嚴峻,7月中旬,越南西貢高科技園區因爆發疫情,胡志明市政府勒令園區內的廠商(包括三星及英特爾)須停產,讓員工接受病毒檢查和隔離,直至情況符合要求才能復工。越南北部的工業區也出現類似情況,當地的三星與鴻海廠房均被要求停工,直至另行通告為止。

    每年第三季,向來是三星、蘋果和其他廠商推出旗艦級手機的旺季。然而,未來數月對晶片的需求,以及廠房的產能都顯得非常緊張,最近市場已傳出消息,指某些智能手機上市的時間或將有所延誤。疫情實在有太多不確定因素,會否為智能裝置的產業帶來進一步挑戰?

    方保僑_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

  • 北部自動化設備廠商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6 17:56:22
    有 1 人按讚

    結束北漂返鄉接家業,一間肉圓小店要如何用AI經營?

    2020.10.21 by 紀長興

    傳統餐飲業的數位轉型,絕非生硬導入自動化系統,找出契合時下消費趨勢的突破點,以科技提供讓顧客感受到切中需求的優質服務,才是小吃店在AI時代的生存之道。

    我的朋友德希從大學畢業後就留在台北上班,身為獨子的他,近日決定回中部家鄉,繼承家裡的肉圓店,是一間位在傳統市場裡的店舖。

    「AI的發展是世界趨勢,雖然已經喊得震天響,但目前市面上仍沒看見任何殺手級的應用,這表示所有人都距離起跑點還不遠,若不把握時間先布局,等到以後真的有領先者出現了才要開始導入,落後族群只會更難追上。領先者跑在領先的前端壟斷資源與主導市場、建立護城河機制、不斷持續壯大,而後進者除非能快速縮短距離,否則將陷入被迫大量投入,卻只能低度回收、甚至是無法回收的困境......」

    商管科系畢業的德希顯得既興奮又惶恐,對於回來接掌家裡的生意,他的確曾有過一番掙扎,不過既然已經下定決心,當然勢必要有一番作為。

    我們坐在店裡閒聊,德希的父親端上來一碗肉圓、乾麵跟貢丸湯,並且很熱絡地與我寒暄,他說記得我小時候來他們家玩的事情。看著德希的父親滿頭白髮,佝僂的身形與我兒時對他的印象已經不太能重疊,我似乎可以理解德希放棄北部的生活,回來老家的心情了。

    中小企業對於AI的認知

    餐飲服務與零售是大眾最常接觸到的服務業型態,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這類型的服務業在台灣約有87萬5千家,其中98%是中小型業者,而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myMKC.com)對業者的訪談,這些業者在面對未來的數位情境有以下特徵:

    認為AI、IOT這些新科技離自己還很遙遠,企業暫時用不到。

    知道未來新科技會成為潮流,卻不知如何參與。

    沒錢、沒資源,不敢做太高風險的投資。

    換言之,中小企業普遍對AI的認知是,這是一門高深技術,難以導入,建置成本又非常昂貴,而且其實不清楚該拿AI來做什麼,又或者是不知道AI可以帶來什麼好處。另外,時間並不緊迫,反正沒有AI也可以照常運作。

    事實上,隨著租金與工資的成本上漲,還有人口老化導致勞動力萎縮,長遠來看,對勞力密集產業只會愈來愈不利,尤其餐飲業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工作型態,更是首當其衝。

    因此,在北部大企業上班多年的德希,他很明瞭當今科技早已不同以往,即使是規模不大的家庭式餐飲店面,也應抓緊時機,與時俱進,藉由「數位轉型」的改造,升級與優化原來的傳統經營方式。

    對於勞力密集的餐飲業來說,導入AI自動化已是勢在必行的未來趨勢。

    數位轉型≠翻天覆地的浩大工程

    「對於在這家小吃店導入AI,你的想法是什麼?把店面重新裝潢,讓機器人幫客人點餐?還是讓機器人煮麵?」我笑著問德希。

    「即使重新裝潢,我也還是希望能保有像現在這樣富有人情味的店面樣貌,我也想要盡量維持跟客人親切的互動。具體來說,我並不清楚該改變什麼,我只是覺得必須要做點關於數位轉型的改善,否則就會落後時代潮流。」德希有些憂心忡忡。

    其實除非是想要擴大規模營業,或展開連鎖店的擴張,否則我認為是不需要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跟困難,對於被動應對的策略,在此提出以下2點分析:

    (1)不需要導入智慧商店

    現在市場上流行導入智慧商店的解決方案,主要就是人流統計、來客分析、幫助業者如何進行商品的陳列擺放,可以更吸引目標消費者的目光,以及透過消費族群的預估來決定商品進貨數量、進而達成樽節庫存成本。

    以上主要是針對零售業,若就德希家裡的肉圓店來看,會進來光顧的消費者就是已經想要吃才會進來的,理論上不會沒事走進來逛一逛就離開;至於像是肉圓要準備多少數量的這類備料問題,經營者營運一段時間,大致上心裡就會有個底,畢竟肉圓都是自己手工生產的;而來客流量統計的狀況亦同,主要就是集中在用餐時段。

    (2)引入機器人的原則

    因為想保存店面現有的風貌,所以如果放置一個點餐機器人,不僅會很突兀,風格也十分衝突,反而會降低消費者光顧的意願跟好感度,建議這部分還是以改善點餐流程與店內的擺設動線為優先。

    至於是否使用機器人做餐,主要還是先評估勞動力成本,在可允許條件下,盡量維持人工煮餐為佳,畢竟會來這種店消費的顧客所期待能吃到的食物,應該不會是像速食店那種用自動化設備生產出來的餐點。

    AI並不是只有機器人而已

    一般人提到AI,直覺會聯想到強大的電腦,可以自動駕駛汽車、運作無人商店或是執行影像辨識,其實更廣泛的AI還包括大數據與網路雲端,數位轉型更著重的,是善用這些應用所提供的服務。以此基礎,在積極作為的策略上,有以下4點建議:

    (1)升級店內的監視器

    改裝具有熱成像技術的攝影機,除了仍具有原先的治安功能之外,並新增溫度監控功能,預防廚房過高溫度可能導致爆炸火災,對於工安環境提供更好的防護。

    (2)加入外送平台

    現在的生活型態改變,許多人不喜歡出門覓食、年輕人不喜歡打電話,取而代之的是以App進行消費購物。加入外送平台的主要好處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眾所周知的通路上,藉由平台增加曝光率、增加客源。

    要注意的是,利用外送平台送餐,店家需要支付一筆外送成本,這部分需要詳加斟酌,或是參考後來興起的月包制外送服務,就是店家與特定廠商簽約,每個月支付固定金額,但可以無限次數配送,等於是一種吃到飽的概念。

    (3)支援行動支付

    同樣是因應科技帶來的生活型態轉變,現代人出門可以不帶皮包,但是絕對不能不帶手機,而且行動支付能夠大幅減少付現找零的麻煩,增進消費體驗的便利性,提高消費者來店消費意願。

    行動支付也需要與後端平台進行手續費拆帳,大約是2%~3%以內,然而普及使用行動支付不只是未來的消費趨勢,也是政府當前大力推廣的金融政策,就長期來看,是相當值得投資的舉措。

    (4)經營社群媒體

    不管是經營臉書粉專,還是拍攝與顧客互動的短片並上傳到社群媒體平台上,都是數位轉型的過程中可以盡量去嘗試的行銷手法,藉由網路無遠弗屆的力量,讓這家店可以更容易的被搜尋到、以及更低成本的被更多人所認識、更簡易並清楚的看見你所做的美食。

    回歸「最好的服務」

    我們都會很懷念像是古早味豆花、童年時代的零嘴等等這一類已經消逝的小吃,時代的巨輪不停往前滾動,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卻始終對於回憶中的事物懷抱著無法言喻的情感。在保存這家店的特色與引進數位科技的改變之間,我能夠理解德希內心的徬徨以及猶疑徘徊。

    不論科技再發達,就算是一日千里的AI,最終極的目標都是為了服務人類,AI不僅僅只是取代人力的自動化機器人,早已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各種數據和雲端服務也全是AI,這些服務可以讓我們的工作更有效率、節省更多時間、甚至挖出更多商機、賺到更多錢。

    不管是真人還是AI,其實最好的服務都是必須讓顧客覺得,「你怎麼能夠這麼了解我」,以這樣的信念做為經營的出發點,就能成功找到轉型改變的平衡點。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724/snack-bar-digital-transformation-?fbclid=IwAR1n-M905fa3XzNWSUJZpZOJWgRiXwxy4annXkx8eTlFBHEruZ8d8oWvNS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