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享一個好消息!
繼北一女中李學姊申請上台大、政大、北京大學之後,
北一女中滕學姊也申請上了台大法律財經法組、北京清華法學、北京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考量,學姊決定去念清華大學!
她的堂哥幾年前也是俐媽的學生,百齡高中應屆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俐媽笑說他們滕家快要變成法律世家了😊
特別的是,
...
再分享一個好消息!
繼北一女中李學姊申請上台大、政大、北京大學之後,
北一女中滕學姊也申請上了台大法律財經法組、北京清華法學、北京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考量,學姊決定去念清華大學!
她的堂哥幾年前也是俐媽的學生,百齡高中應屆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俐媽笑說他們滕家快要變成法律世家了😊
特別的是,
滕學姊原本是三類組的學生,她五科都考,而對岸的大學,她是用自然科申請的。俐媽覺得這樣的經歷很特別,便向她邀稿,針對三跨一類組的轉變、以及申請經歷⋯等等,相信對二升三孩子、或對類組迷惘的ㄧ升二孩子大有幫助!
——————————————————————-
🎯 跨類組or 跨學科考試準備&申請(三>>>一)
1️⃣ 考試準備:
我想應該有學弟妹到高二下要讀學測的時候跟我一樣還沒決定好自己的志向,所以當初我是五科都讀。我當初準備的時候是從社會跟自然中挑一個比較沒有把握但是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我挑的是自然)作為主要(因為我申請的大陸清華北大都可以用自然科申請社會組科系)複習講義之類的也都是全科買,平均分配著讀,進度稍微落後其他同學很正常,要保持平常心。到100天左右的時候我先讀社會科,把週計劃幾個版本都寫過一遍之後,然後開始全心投入我比較不擅長的自然科,總而言之就是先解決擅長的。讀五科常常比較辛苦,每天從早到晚泡在圖書館,所以要好好評估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和有能力喔!
2️⃣ 申請:
因為我是自然組,又同時申請商和法(一半一半)所以剛開始備審、面試之類的會不太清楚從哪裡下手,還會被質疑這樣真的有想念這個科系嗎,因為其實不同類組的思考方式和強調的重點不太一樣,可以去輔導室或網路上多搜尋資料(PTT有很多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也不要吝於問問題!可以多找找一類組的同學或老師(在不打擾人家的情況下啦)。多看書和時事也非常重要,但有時候貴精不貴多,最好能有一兩個跟申請科系相關的議題,然後深入的去研究!還有書面資料不一定要把每個經驗都掰到跟科系有相關,我是在考完學測後才決定念法律,所以幾乎沒有相關的經驗,但如果沒有相關,就要提出這個經歷對你的影響,和之後對於未來你的志向有什麼幫助。書審和面試準備的時候也一定要好好思考清楚如何解釋為什麼會跨類組,不落俗套當然最好,可是一定要誠實,不然很容易就被問垮。跨類組不一定是你的弱點,相反的可以好好發揮你獨有的東西!當時在台大法律面試的時候我用大腦結構輔佐犯罪機率的論述,就可以說服教授你的自然科知識是可以加分的!儘量展現你跟其他人不同且優秀的一面,說服教授錄取你!其實跨不同類型的學科也同樣適用這個方法的!
3️⃣ 小補充
順帶一提!想申請法律系的學弟妹,常常會有人說不要提到正義、死刑之類的議題。這些真的是很棘手的問題,但我個人還是認為誠實是第一原則,如果這是你的初心,不要害怕提出,但要有自己的一套論述,也不要害怕教授追問或反駁,禮貌的講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但也要表現出願意學習的精神!我當初也有提到正義(想聽細節的都可以來問我!)。然後如果有團體面試的話也不要吝於稱讚別人,但一樣要表現出企圖心!準備申請的這段時間可能是我高中三年碰課本最少的時間,但會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和構想你的未來,也會認識到很優秀的人,最後也可能成為同系的戰友。加油!
4️⃣ 大陸申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申請是我投入最多精力的,也是最繁瑣的。大陸大學的申請並不會比台灣的大學容易通過,對於成績和面試的要求同樣很高,所以還是要認真準備!而在李同學提到過的網路申請通過後(一階),清大會要求參加約一星期的營隊(今年因疫情所以是線上)之後才會是面試,營隊之中會有大學教授的講座、和學長姐的交流、認識校園等等。其實就和網路課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在參加的過程中,會發現到其實在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們大部分都是學測將近滿級分的佼佼者,就像今年的數學特別難,但我們那組除了我幾乎都14、15級,在教授講座的提問中也很多是非常有深度的探討。我認為那會真正打開你的視野,畢竟清華北大是大陸每個省份的第一二名才能考上的,競爭和資源是成正比的(當然相對來說台灣生還是比較容易錄取的)。在營隊中認真問問題、認真聽課、認真參與,學長姐和組員會是你的貴人。最後當然每個環節的資料都多給其他人看看,畢竟立場比較敏感一點,很多用字遣詞都需要多注意。面試的話和台大的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更注重語言能力,也會有比較跳一點的問題出現,不要慌張冷靜應答就好了。各大學的招生影片也都可以看看,蠻感人的,清華甚至出了一部電影。最後要提醒的是,清華不僅申請比較多步驟,就連之後的課程要求也會比較嚴格喔(像是上暑期課程或是國際營隊之類)。
之後有興趣申請的學弟妹也可以來直接問我~
——————————————————————-
You are my pride!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看來法界也不少俐媽學子
#大家要互相扶持提攜喔
#台大明明培育菁英
北大法律面試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分享一個好消息!
繼北一女中李學姊申請上台大、政大、北京大學之後,
北一女中滕學姊也申請上了台大法律財經法組、北京清華法學、北京大學國際政治👏🏼👏🏼
經過考量,學姊決定去念清華大學!
她的堂哥幾年前也是俐媽的學生,百齡高中應屆考上了台大法律系,俐媽笑說他們滕家快要變成法律世家了😊
特別的是,
滕學姊原本是三類組的學生,她五科都考,而對岸的大學,她是用自然科申請的。俐媽覺得這樣的經歷很特別,便向她邀稿,針對三跨一類組的轉變、以及申請經歷⋯等等,相信對二升三孩子、或對類組迷惘的ㄧ升二孩子大有幫助!
——————————————————————-
🎯 跨類組or 跨學科考試準備&申請(三>>>一)
1️⃣ 考試準備:
我想應該有學弟妹到高二下要讀學測的時候跟我一樣還沒決定好自己的志向,所以當初我是五科都讀。我當初準備的時候是從社會跟自然中挑一個比較沒有把握但是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的(我挑的是自然)作為主要(因為我申請的大陸清華北大都可以用自然科申請社會組科系)複習講義之類的也都是全科買,平均分配著讀,進度稍微落後其他同學很正常,要保持平常心。到100天左右的時候我先讀社會科,把週計劃幾個版本都寫過一遍之後,然後開始全心投入我比較不擅長的自然科,總而言之就是先解決擅長的。讀五科常常比較辛苦,每天從早到晚泡在圖書館,所以要好好評估自己是否真的有需要和有能力喔!
2️⃣ 申請:
因為我是自然組,又同時申請商和法(一半一半)所以剛開始備審、面試之類的會不太清楚從哪裡下手,還會被質疑這樣真的有想念這個科系嗎,因為其實不同類組的思考方式和強調的重點不太一樣,可以去輔導室或網路上多搜尋資料(PTT有很多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也不要吝於問問題!可以多找找一類組的同學或老師(在不打擾人家的情況下啦)。多看書和時事也非常重要,但有時候貴精不貴多,最好能有一兩個跟申請科系相關的議題,然後深入的去研究!還有書面資料不一定要把每個經驗都掰到跟科系有相關,我是在考完學測後才決定念法律,所以幾乎沒有相關的經驗,但如果沒有相關,就要提出這個經歷對你的影響,和之後對於未來你的志向有什麼幫助。書審和面試準備的時候也一定要好好思考清楚如何解釋為什麼會跨類組,不落俗套當然最好,可是一定要誠實,不然很容易就被問垮。跨類組不一定是你的弱點,相反的可以好好發揮你獨有的東西!當時在台大法律面試的時候我用大腦結構輔佐犯罪機率的論述,就可以說服教授你的自然科知識是可以加分的!儘量展現你跟其他人不同且優秀的一面,說服教授錄取你!其實跨不同類型的學科也同樣適用這個方法的!
3️⃣ 小補充
順帶一提!想申請法律系的學弟妹,常常會有人說不要提到正義、死刑之類的議題。這些真的是很棘手的問題,但我個人還是認為誠實是第一原則,如果這是你的初心,不要害怕提出,但要有自己的一套論述,也不要害怕教授追問或反駁,禮貌的講出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但也要表現出願意學習的精神!我當初也有提到正義(想聽細節的都可以來問我!)。然後如果有團體面試的話也不要吝於稱讚別人,但一樣要表現出企圖心!準備申請的這段時間可能是我高中三年碰課本最少的時間,但會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和構想你的未來,也會認識到很優秀的人,最後也可能成為同系的戰友。加油!
4️⃣ 大陸申請(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的申請是我投入最多精力的,也是最繁瑣的。大陸大學的申請並不會比台灣的大學容易通過,對於成績和面試的要求同樣很高,所以還是要認真準備!而在李同學提到過的網路申請通過後(一階),清大會要求參加約一星期的營隊(今年因疫情所以是線上)之後才會是面試,營隊之中會有大學教授的講座、和學長姐的交流、認識校園等等。其實就和網路課程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但在參加的過程中,會發現到其實在我身邊的這些同學們大部分都是學測將近滿級分的佼佼者,就像今年的數學特別難,但我們那組除了我幾乎都14、15級,在教授講座的提問中也很多是非常有深度的探討。我認為那會真正打開你的視野,畢竟清華北大是大陸每個省份的第一二名才能考上的,競爭和資源是成正比的(當然相對來說台灣生還是比較容易錄取的)。在營隊中認真問問題、認真聽課、認真參與,學長姐和組員會是你的貴人。最後當然每個環節的資料都多給其他人看看,畢竟立場比較敏感一點,很多用字遣詞都需要多注意。面試的話和台大的沒有什麼不一樣,但更注重語言能力,也會有比較跳一點的問題出現,不要慌張冷靜應答就好了。各大學的招生影片也都可以看看,蠻感人的,清華甚至出了一部電影。最後要提醒的是,清華不僅申請比較多步驟,就連之後的課程要求也會比較嚴格喔(像是上暑期課程或是國際營隊之類)。
之後有興趣申請的學弟妹也可以來直接問我~
——————————————————————-
You are my pride!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看來法界也不少俐媽學子
#大家要互相扶持提攜喔
#台大明明培育菁英
北大法律面試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大選前夕 對美國過時體制的觀察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30日
【明報專訊】近日很多傳媒問我對美國大選的看法。大部分民調顯示拜登領先,按道理今年準確性應有改善(原因在之前文章已解釋過),但經過2016年一役,很多人仍然不相信。我也無意猜測結果,但我有99%信心,即使特朗普成功連任,仍必將輸掉普選票。再大膽一點預測,我有75%信心他輸的普選票將比上次的300萬票更多,可能超過500萬票。
如違反普選票的大選結果再次出現,將造成對已是千瘡百孔的《美國憲法》和選舉制度的更大打擊!多數服從少數何來是民主,連民粹也不是,民粹的定義大概是以一些可能錯誤但嘩眾取巧的政策和口號,來蒙騙大多數民眾的支持。美國選舉幾已淪為一個反民主制度!
有人指出美國選舉制度有如網球計分法,分為「局」和「盤」,所以勝出者的總得分是可以少於敗方的。沒錯,不止網球,這種情况在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都可能出現,但有何關係?這些都只是運動和遊戲規則,並非號稱民主的選舉制度。
美國這個仍然年輕的國家,但憲法已是全球最古老和完全過時的,與E.O. Wilson提出的人類社會制度停留在中世紀的說法頗脗合。可惜的是即使人類已擁有神級科技,但仍極難update不合理,反科學的政治、經濟、社會制度和政策。你的手機和電腦,會否仍在使用iOS 1.0和Windows 1.0?
倘選舉人現爭拗 將更反民主選出總統
公平一點說,我相信其他國家的憲法和選舉制度亦充滿漏洞,也可被人利用。但who cares?她們都不是永遠宗教式相信自己永遠是最強、最大、最正義和最民主的世界一哥美國。美國的憲法漏洞,早已成為荷李活劇本的豐富資源,《紙牌屋》(House of Cards)和《副人之仁》(Veep)等劇已多次鑽研所有極端情况,包括如每州的選舉人出現爭拗,將以每州一票的更反民主方法選出總統。但誰料到這荷李活幻想出來的情節,按特朗普說法,竟有可能在這次選舉中出現,而他更意圖藉此勝出!
更加不幸的是,美國的憲制漏洞經荷李活「宣傳」後,已「教精」了共和黨(和俄羅斯,更危險),不斷利用這些漏洞把選舉、議會和司法制度推至危險的極端邊緣。大家可能以為特朗普輸300萬票已很多,但其實參議院更離譜。每州不分大小擁兩席,共和黨現時控制53席、民主黨45席、獨立人士2席。看似共和黨得到較大民意支持,但其實53名共和黨參議員的總得票,比民主黨和獨立議員少1500萬票!這差距夠誇張嗎?
參議院權力很大,所有內閣和其他重要官員都必須得到參議院通過。參議院亦掌控彈劾總統的最後生殺權,連重要國際條約,即使總統簽了,如未能通過參議院,也是作廢。最著名例子包括一戰後雖然當時美國總統威爾遜(Woodrow Wilson)倡議成立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但就因為不能獲參議院通過,反而美國並未加入,是20年後歐洲戰火重燃的一條伏線。美國亦因此而未參加《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 Ban Treaty),和負責審判戰爭和人道罪行的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早前ICC開始調查美國在伊拉克的被懷疑戰爭罪行,而導致美國報復,竟宣布制裁一批ICC官員,包括總檢察官本蘇達(Fatou Bensouda),簡直是一齣鬧劇!
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也當然必須參議院通過。最近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以極速配合白宮,不用1個月就完成聽證會,投票通過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的任命,把最高法院傾斜至危險的保守派對自由派的6比3。巴雷特已經是特朗普挑選的第三名大法官,將對未來整個美國司法制度以至文化,包括墮胎、種族關係、社會福利和醫療制度等有深遠的影響。當然如今次選舉出現法律訴訟,最高法院或將如2000年般,再次扮演kingmaker的角色。我的耶魯法學院憲法專家朋友指出,原來全球只有美國和伊朗兩個國家,才有最高法院法官終身制!
巴雷特是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對墮胎和LGBTQ(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等問題上的立場,已不言而喻。她更是一名所謂憲法「原教旨主義者」(Originalist),即主張盡力揣測200多年前,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和麥迪遜(James Madison)等開國元勳(founding fathers),在立憲時的原有想法和精神!偉大如傑佛遜,也無法預料到200年後的情况,更無法預知科學推動的知識和科技革命!宗教過於信奉原教旨主義已非常危險,連解釋法律都堅持做Originalist,簡直是瘋狂!
在COVID疫情完全失控之際,特朗普竟仍病態式堅持要推翻「平價醫療法案」(Obamacare),短期內將由最高法院審判,如推翻,2000萬人將失去醫保,夠殘忍嗎?美國開國之初肯定沒有醫保,若按Originalist解讀,後果堪虞。
中國控疫成功 反映美歐各國不濟
白宮幕僚長梅多斯(Mark Meadows)在CNN訪問中,也承認不會再企圖控制疫情,解釋是COVID具傳染性如流感!既然如此,就希望美國停止指摘中國未能完全防止把病毒傳出。其實完全阻止是真的不可能,但中國後來控制疫情的成功,亦證明美國以至歐洲各國的不濟,制度、文化、科學認知、政策、科技運同和政策執行等層面,都有嚴重問題。
特朗普仍不斷無端恐嚇將出現巨型選舉騙案,但其實真正企圖操控選舉的人是他自己。他已發命令給「驕傲男孩」(Proud Boys)等極右武裝分子,「Stand Back and Stand By」,意思是暫時觀察,但如有需要,隨時準備行動。一批極右恐怖分子,更曾企圖綁架特朗普最增恨的密歇根州民主黨女州長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幸而被警方及時阻止。特朗普更呼籲5萬人當投票站監察員,據說其中包括不少退伍特種部隊員,將手持自動步槍巡邏票站,目的無非阻嚇拜登和民主黨支持者投票。真唏噓,以為這種情况只會在非洲和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出現,從前更只有美國派投票監察員到這些落後國家維持選舉秩序。
如今超保守的Originalist控制最高法院,更休想削弱憲法第二修正案(2nd Amendment),美國槍械問題仍是個死結。如選舉出現爭議(contested),譬如雙方都自稱勝出,除法律訴訟外,小心街頭暴力亦將升温,甚至形同內戰。美國傳媒已開始揣測軍方立場,軍方亦已宣稱必保持中立,但亦堅持將接受「合法」的命令,即是立場仍糢糊。唉!真悲哀,看新聞時還以為是在報道泰國局勢!
上周有些人企圖炒作拜登之子亨特(Hunter Biden)的所謂電郵門醜聞,除金錢貪腐外,更提出永遠更吸睛的性醜聞,說有視頻證明亨特曾強姦和虐待兒童!在上次辯論中,特朗普有提到亨特的貪腐問題,但絕口不提性醜聞,因為實在太過一千五百步笑五十步了!如被反問跟伊凡卡(Ivanka Trump)關係如何,總不可能真情剖白,再次承認對女兒極感興趣吧!
留意到對亨特醜聞最有興趣的,認為此事遠比疫情失控更重要,渴望特朗普能藉此贏出的,竟是部分香港人和台灣人。可能因為他們幻想特朗普是他們的「救世主」,但我替他們擔心,最後特朗普未必「打救」他們!
今屆大選投票率或1908年以來最高
其實美國大選已進行得如火如荼,投票人數已超過7000萬(大部分郵寄),超過2016年的一半,今屆投票率可能將是1908年以來最高的,或高達65%。傳統上,投票率高對民主黨有利,甚至「Blue Sweep」都有可能。最關鍵州份為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和佛羅里達州(Florida),照計算,拜登只需兩者取其一即可勝出,但特朗普則需要兩州都贏。最麻煩仍是點郵寄票需時較多,可能要等數天,甚至超過一周。希望兩邊都能表現耐性和克制,不要煽動暴亂。
最後到底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勝出,對美國內政和外交方向當然會有影響。拜登必將盡力改善美國種族關係,甚至推動兩黨在醫療、環保和基建上合作。當然如果是Blue Sweep,政策落實較容易。外交上,拜登必嘗試修復盟友關係,對華政策短期內未必有太大改變,但最少將較穩定和客氣,減低擦槍走火機會。
特朗普倘連任 戰爭風險恐升
如特朗普成功連任,則恐怕加速摧毁各樣令到美國偉大的支柱,包括對移民和人才的吸引力,以及科研的獨立性;司法、聯儲局以至軍方都必受到更大干預。外交政策更差,西方聯盟可能面臨瓦解,世界貿易組織(WTO)幾已名存實亡,再走下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甚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聯合國或都會受到威脅。跟中國鬥爭必更激烈,戰爭的風險都將上升。
但無論誰當總統,最首要面對的問題仍是COVID疫情,如解決不了,社會不能「正常」運作,根本毋須討論跟中國競爭的問題。如今到了每日近8萬宗,死亡人數1000的恐怖地步,更有exponential growth(指數增長)的危險,即使拜登上台,控制疫情談何容易!
只谷股市不顧人命 結果經濟也不保
常言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現實中是否如此,看執法情形。更肯定的是在疫情面前,每個國家都是平等的,病毒對所謂個人自由和政治體制毫無興趣。有人仍以為COVID只是一個wake-up call,人類仍有充足時間和機會「改過自新」,但明顯COVID已是所有國家和管治制度面對的大考,如不及格,整個社會將同時蒙受巨大性命和經濟損失,兩者絕非如特朗普天真以為的二選一題目。只有如中國般,先力壓疫情,保護人民生命和健康,然後才可逐漸恢復經濟,如成功,資本市場也必自然有好表現。美國倒行逆施,只印鈔狂谷股市,反置人民生命健康不顧,實體經濟也當然不能恢復,結果兩者皆失。
我希望美國人有足夠的集體智慧,放棄對自己體制的宗教式、反邏輯的盲目自大和狂妄。任何體制只是工具並非目的。尤其在人類面對COVID和相關的氣候和環境變化挑戰,美中和其他國家都必須放棄狹窄國家和種族主義,以科學和人性為本,充誠合作,才有機會成功!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03999545860&issue=20201030
北大法律面試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好過夜系列
#拉瓦克部落
不存在的地景(二):高雄發展脈絡中的都市部落
文/許瑜珊(實習生 雲科大文化資產系)
【拉瓦克部落的拆除,看見都市部落違章的秘密】
早晨的天空,鋪上淡淡一層灰藍色,折射心力交瘁後的心境。
行走在水泥板筋坍塌中的拉瓦克部落,試圖在瓦礫中找到一些來自於家的遺跡。galis用顫抖的手,拾起一張早已泛黃斑駁的照片。
「這是我們家族在部落裡的合照,那時候我還沒出生呢。外界批評我們是占用土地,有政府補助還不拿快滾的霸王。但他們沒有想到,這不是關於一間房子是違章,而是原住民遷移到都市如何生存的歷史被否認,是我們從原鄉帶來這裡重新詮釋的文化被消失」
galis說明了台灣的都市部落,為何常發生與公私土地之爭的問題,並且一語道出聚落型的違法建築通常牽絆著都市發展脈絡,彼此依附而生,不能視為單一法律面向定義而論。
而此現象的背後來自於深層的權力關係。
【部落如何變成非法家園】
「VUVU為了換取貨幣,在原鄉的田地,一部分租給漢人蓋房子,另一部分則賣給開發商,現在變成民宿了,後來政府開始興建鐵路建設,觀光產業在東部越來越盛行,來了觀光客,原住民卻被逼的出走家鄉」。
為了將原鄉經濟整合至台灣整體經濟,1966年修訂「山地保留管理辦法」,引入個人所有權制度,保留地的私有化相對弱化民族集體性,「保留地所有權移轉以原住民為限」的規定,難以以金融機構取得貸款,需要資金時只剩下出租販賣土地的手段,使得買方可以間接違法用低價收購進行開發。原先部落能有保有使用集體使用的彈性,卻打破共享的部落文化,等於是打開傳統領域流失的大門。
這並非巧合,而是精緻的安排。
戰後發展技術性產業國家在全球尋覓廉價勞動力,1950年代台灣成為國際分工秩序中出口導向的生產體系,美國以援助之名行編織西太平洋軍事網絡之實,與中華民國共設農復會,加強農作事業監控,以農為本的原鄉加速資本主義化。
在1950年代以農養工的政策當中,不斷以農業政策擠壓農村人口,沉重米賦與刻意壓低的米價,即使流盡汗水,都無法維持一家之計,於是青年往工廠勞動市場填充,在兩次國際能源危機後將工業升級,積極開闢石化重工業,勞力需求不減反增,1970年代來到了最高峰,遷移至都市的原住民人口快速增加。全面依賴都市化的結果,換得工商發展卻也使得市鎮中心房價飆漲,使得忽然之間接受大量移民的土地難以呼吸。
在當時台灣土地政策並未明朗的狀態下,國家無力干預住宅市場,於是無法進入市場消費,來自鄉村的都市原住民逐以非正式的手法運用生存技能自力造屋,一方面政府需要這些來自農村的勞工,一方面卻無相關能夠因應這群在資本貨幣交易條件下弱勢族群,給予相關配套措施,無政策之政策緩衝了人口住宅問題。
【循高雄發展而生滅】
高雄都市部落的生成,可說歸於台灣在1960年代國際加工基地移轉風潮,所設立的高雄加工出口區與建貨櫃儲運中心,藉此帶動工業發展,吸引外資與技術創造就業機會的工作。從拉瓦克部落的案例可見都市部落的特質,多半為建於區域發展邊緣交界之處,以及以水源為生存的要件,能夠引水耕種自給自足,且居於河川地帶,因工作地點相同(如拉瓦克部落的漢人、各族原住民都在林木工廠任職)而聚集,即使是四散於城市各地工作的原住民,也因為發現都市有一片與原鄉如此相似的文化據點而群居。
都市部落能以非正式手段居住在法律所授權的土地上面,可能不是絕對取決於法律,而是在於政府的容忍程度,更甚至,是一種默許與無聲的協商。
如今的高雄發展重心,已不再僅是工業結構如此,而是轉為更加精密的資本型態,1994年政府提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則是看到了工業發展的負面成本,而往金融科技方面發展,工廠逐轉型或倒閉,暗示著都市部落存在的日加凸兀。
「直到現在,政府對於我們這樣的都市部落,還是一概以違法占地的邏輯在思考,卻沒有打算系統性的解決。我們就像是可割可棄的生產工具,需要時要我們自力更生,現在時代變遷過了,又急欲剷除」水滴落在galis的拳頭上,在烈陽之中不知道是汗,或是悲傷的淚水。
殘力破瓦之中,歷史之河會看見公道何在嗎?
城市不是文化大熔爐,各種移動的痕跡如羊皮紙上的不斷複寫與刮除,移動的人民就是城市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吳音寧,《江湖在哪裡? ──台灣農業觀察》,台北:印刻出版社,2007。
2. 吳連賞,〈高雄市的工業發展及其區位變遷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 10-19期,2007。
3. 林冠宏,〈都市邊陲的抵抗:三鶯部落違建運動個案〉,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碩士論文,2010。
4. 徐揮彥編,《臺灣原住民族法學期刊第1卷第2期》,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