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羅致光搬龍門 - 要求施政報告落實社福用地規劃】 現時「政策」下,社福設施絕大部分是興建在公營房屋土地之上。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眾諮詢文件顯示,2046年前需要的總共1,670公頃房屋用地,包括557公頃的公營房屋用地及1,113公頃私人房屋用地,整體規劃中只得33%土地屬於公營房屋,另外6...

  • 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29 11:13:41
    有 34 人按讚


    【羅致光搬龍門 - 要求施政報告落實社福用地規劃】

    現時「政策」下,社福設施絕大部分是興建在公營房屋土地之上。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眾諮詢文件顯示,2046年前需要的總共1,670公頃房屋用地,包括557公頃的公營房屋用地及1,113公頃私人房屋用地,整體規劃中只得33%土地屬於公營房屋,另外67%屬私樓。

    由於社福設施欠缺最基本規劃,而設施在「政府、機構或社區」(GIC) 土地用途之中只佔極少比例,結果該等設施規劃相當依賴房屋署之單位。可是,房署出賣商場予領展,餘下的少量單位未必租予社署;社署又配合政府的緊縮傾向,不敢「舉手」爭地、爭錢;再加上政府賣地成癮,社福機構如在私人市場租置場地,則未必能應付只升不降的租金開支,造成機構覓地時困難重重。

    政府為逃避公共責任,進一步「協助」本港家庭成為「雙職」家庭後,自行聘請外傭以解決長期照顧問題。外傭受語言及培訓經驗所限,在港工作又缺乏保障,工時、工作範疇沒有明確界限,往往既要負擔家務又要照顧一名或以上老幼,最終被視為「低薪萬能」的謢理員替代者。

    政府與其推說無錢無地,倒不如直接承認資源分配不均。施政報告發表在即,我們向林鄭重申四點要求:

    一) 公營服務為本,全面覆蓋基層需要,反對社福服務市場化
    政府拒絕對社福服務作長遠規劃,嚴重依賴私營市場或勞動條件毫無保障的外勞、外傭。以安老院舍服務為例,社署截至本年六月底的資料顯示,只有26%即19,351個為津助院舍、自負盈虧院舍及合約安老院舍之資助宿位;11%即7,987個為改善買位計劃提供之資助宿位;7%即5,056個為自負盈虧院舍及合約安老院舍非資助宿位;餘下的56%即42,276個則是私營安老院非資助宿位。

    眾所周知,私營長者及殘疾人士院舍質素參差,社署又監管不力,服務和環境惡劣,甚至多次發生虐待或性侵事件。然而,政府有地、有錢,卻拒絕承擔長者及殘疾人士長期照顧的需要,並進一步將社福服務市場化。我們認為院舍券、照顧券等津貼,只能作為過渡性措施,絕不能成為政府逃避責任的措施,變成魚目混珠的「服務個案數量」。

    二) 重訂五年計劃機制,監察服務政策目標的達標情況
    自政府於九十年代發表《跨越九十年代香港社會福利白皮書》(1991年)及《香港社會福利發展五年計劃》(1998年)後,特區政府於1999年停止進行五年程序計劃及定時檢討機制,香港社會福利的發展方向和策略及規劃模式變得不明確,安老服務亦欠缺長遠的服務規劃。此外,社會服務資助模式於2001年亦改以「整筆撥款津助模式」,結果造就今天安老服務無法趕上老齡化及貧窮化社會的新形勢、服務斷層無法到位、人手不足人才欠奉、條例過時質素參差、更逐步邁向私營化的局面。

    各項社福服務追不上,從數據可略知一二。由2003年至今,以全港數量計算,長者鄰舍中心、長者地區中心、長者支援服務隊只各增加1個,綜合家居照顧服務的單位數量更是零增長;2016年統計處的數字顯示,0至2歲的幼兒約有16.2萬人,惟現時全港日託嬰兒園額僅得747個,託兒服務極度不足,但政府未來兩年亦只增加300個名額;全港現時開設了24間精神健康社區綜合中心,但有9間仍未有永久會址落腳,甚至要在快餐店進行輔導;殘疾及智障人士日間服務的輪候時間長達七至八年,嚴重智障院舍輪候更可長達十八年。

    我們強烈反對政府以「研究中」作為擋箭牌。政府須儘快重訂五年計劃機制,讓市民得以監察社福服務的進度。

    三) 重訂按人口數目釐定的社福設施規劃比率
    規劃署分別於2002年把日間照顧等服務中心及於2008年把安老服務以人口為基礎的規劃標準從《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剔除。從此,只靠社署「舉手」向房署申請使用單位,而單位分配給何種服務,則「無既定標準」,只按地區人士到時反映「地區需求及地區特色」而定;結果各種社福服務單位都嚴重短缺。而新屋邨入伙後,經常欠缺各種社區支援服務,服務單位和居民往往要「跨區」才有機會得到服務;另一方面,愈弱勢、愈被邊緣化的服務如精神健康中心,就愈難被分配到地方。

    政府須在新住宅區建成之前做好規劃,並公開相關設施等資訊供市民參考及選擇,以免日後不必要的爭坳,甚至到時又因地區人士反對而「無著落」。若已發展之屋苑難以增建單位,亦須在就近之屋邨商場、綜合大樓、政府合署等政府建築物,與及短租地、閒置地等土地中撥出空間予社福設施。

    四) 社福設施的選址以「社區為本、友善易達」為原則
    政府近年傾向於偏遠地方興建如博愛醫院、屯門藍地安老綜合大樓的大型監獄式設施以「解決」問題,把1,400個宿位和服務單位集中於遠處就當解決問題,違反由行政長官委託的安老事務委員會籌劃之《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所提出「屋苑為本」的規劃原則。

    《2030+》 及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文件》 以古洞北新發展區作基準,對人均GIC用地面積作出估算。但相關估算只計面積而對於社福服務單位數量卻沒有承諾;而按古洞北發展大綱圖的說明書,古洞北的社福單位數量本身亦見不足。古洞北容納人口為105,500人,約等於3至5條一般公共屋邨。但古洞北發展大綱圖引述社署意見指「古洞北新發展區不需要長者鄰舍中心」,只設一間長者地區中心;按人口計,本區
    應有2間綜合兒童及青少年服務中心,社署卻表示「只需要1間」。其餘各種福利服務單位包括長者地區中心、特殊幼兒中心、日間托嬰所、展能中心、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都只有1間,住得較遠的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往來十分不便。

    最後,我們要求政府落實《安老服務計劃方案》所提出「應於每個新建或重建的公共屋邨有一間長者鄰舍中心,而每個新住宅區,若其私人屋苑部分的人口達15,000至20,000人,亦應設有一間長者鄰舍中心」及「社署則應更積極物色潛在的福利處所及地點」的規劃原則。

    我們亦要求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及社會福利署署長葉文娟,在10月10日特首發表政報告前,儘快安排與團體見面。

    2018年09月29日

    發起團體︰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 社會民主連線、老人權益中心、照顧者關注組、基層發展中心、工黨 LabourParty HK、社區前進 Community March、葵涌邨長者權益關注組、勞工組、立法會張超雄議員辦事處、立法會邵家臻議員辦事處 邵家臻、 勞資關係協進會、勞協女工合作社、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亞洲移居人士聯盟 (Asian Migrants’Coordinating Body – AMCB)

  • 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 在 許毓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20 11:56:35
    有 682 人按讚


    【蔡英文就任兩周年,差強人意的期中考】
     
    蔡英文總統就任即將滿兩周年,然而各大民調結果卻不盡理想,不論是哪一家機構所做的民調,民眾對於蔡英文總統的不滿意度皆超過滿意度。就連民進黨內統計的民調,對於蔡英文總統執政的不滿意度也高達48.4%,而滿意度只有41.7%。儘管蔡總統宣稱「這是改革必然的結果」,但總體施政期中考的結果還是差強人意。
     
    #淪為口號的青年低薪政策

    根據2017年勞動部「15-29歲青年勞工就業狀況調查」,青年勞工平均月薪為29,427元,此外,根據「107年1月底畢業生全時工作薪資統計表」,於2012年至2016年畢業之青年,有高達47.17%(51萬1,108人)薪資低於35,000元,對比日本大學畢業生基本月薪平均約為台幣64,000元、韓國青年畢業起薪約為台幣57,932元,我國青年平均薪資低了許多。
      
    回想蔡英文總統在520就職演說時承諾:「雖然我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我願意承諾,新政府會立刻展開行動,請給我們一點時間,也請跟我們一起走上改革的這一條路」,這些話現在聽起來格外諷刺。
      
    針對青年低薪,行政院14日於「我國薪資現況、低薪研究及其對策記者會」上,居然將問題歸責於「全球化使然」、「雇主都有加薪,是勞工無感」、「外勞人數增加」以及「過度教育」,實在令人不可置信!蔡政府提出的低薪解決方案,以調高中央政府機關派遣工薪資為例,我國青年派遣比率本來就低,對於解決青年低薪問題的幫助十分有限,其他如降低學用落差、調高基本工資、鼓勵企業加薪及推動薪資透明化等解決方案,不僅容易淪為政治口號,對於改善青年低薪困境實在緩不濟急,台灣年輕人需要的,是良好、多元且健全的舞台可以發揮,政府應該做的,是幫助台灣青年與世界接軌,提升競爭力,進而抓住好的工作機會。
     
    #鎖國政策加劇人才外流危機

    在中國近年來經濟快速起飛的情勢下,我認為把握中台關係的良好互動,會是解決青年低薪問題的一大解套方式。中國日前發布的惠台31條,以「青年」與「產業」為兩大主軸,積極推動兩岸青年交流,例如:容許參與部分專業資格考試及容許台灣專業人才得申請參與「千人計劃」等等。不僅外部產生的拉力,內部政府的舉措也產生相當的推力,我們可以從近期管中閔的案件窺知一二, 也間接帶出台灣隱藏在檯面下已久的高教危機。
      
    學者專家擔心動輒得咎,引起蝴蝶效應,讓人才不得不外出尋求更佳的條件與機會,我國的人才危機於焉產生,而政府相應的人才政策也尚未見到實效,導致「出去的回不來、留下來的想出去」。
      
    此外,蔡政府眼睜睜看著新加坡、中國等國家祭出高薪政策挖角我國人才,卻毫無危機意識,只把心力與資源放在政治鬥爭,以惡劣手段拔管,侵犯大學自治,蔡政府是否要等到台灣教授都跑光了、人才都外流了,才會意識到這項警訊?
      
    解決青年低薪及人才外流問題是蔡政府急迫需要解決的問題,蔡政府應該正視國際趨勢,以中立、客觀的態度下決策,從根本為台灣青年抓住每個工作機會。別再開立空頭支票。嘴上掛念台灣青年,實際上卻不見任何改善成效,再這樣下去,還有多少青年願意一輩子留在台灣或學成歸國呢?
      
    #修惡勞基法將勞工推進過勞深淵

    除了薪資低迷、人才告急,勞動條件的議題也在蔡總統執政時期鬧得沸沸揚揚,這個被稱作「惡法」的勞動基準法修正案,讓台灣積累已久的勞資問題重新浮上檯面、引起社會的熱議,但民進黨的政策處理實在令人心寒,從一例一休引發一連串的負面影響,例如勞工失去排班彈性、企業成本大幅增加以致難以經營,最後使得整體社會物價上漲、民不聊生。
     
    聲稱是回應大眾的不滿,最後政府將政策大幅轉彎,進行勞動基準法的再次修正,卻完完全全弄錯了改革的方向,讓原本規範宗旨為「保護勞工」的勞基法賦予了雇主更大的操作彈性,使得勞工在工時條件上大開倒車,而政府卻冀望經由勞資會議處理,卻忘了我國雇主及勞工之間協商能力的落差,整體修正方向除了「修惡」沒有其他適切的形容詞。
     
    前勞動部長林美珠聲稱勞基法修正對於台灣的低薪問題有正面助益,我認為這樣的修正無法解決問題,甚至將勞工推入過勞的深淵,除此之外,低薪背後的原因盤根錯節,產業結構就是至關重要的另一個。
     
    #仿照外國經驗卻是劃錯重點

    在就任即將滿兩年的前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才總算宣布進入執行程序,此計畫內容包含「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等項目,目的是為了促進整體產業結構轉型,希望能夠翻轉台灣的困境。

    我肯定這項政策的發展目標,然而對於政府部門的反應遲緩以及整體計畫的努力方向仍然存疑。例如當中大張旗鼓的亞洲矽谷計劃,就是為了要打造一個近似於美國矽谷的臺灣版本,但事實上美國矽谷的成功經驗並非人為,而是產業群聚效應造就的成功案例,透過人才、資金、技術、市場的匯聚,最後水到渠成。
     
    世界上仿造矽谷經驗的例子太多,而當中也不乏失敗者。眼下台灣的就業環境嚴峻導致人才外流,經濟低迷使得資金也大量流向其他更值投資之處,創新與研發也並非強項,如此一來,我們何以能夠吸引大量優秀業者群聚,打造屬於我們的矽谷?在口號底下,我們需要的是具體的施行方針,而非畫出理想的指標,然後緩步前進。
     
    亞洲矽谷僅僅只是其中一例,其餘的五加二產業創新計劃內容直至上個月才宣布進入實際執行程序,我們難以預見這樣的方向會帶來如何的成果、或者何以帶動產業轉型,然而就計劃本身看來,難以期望能夠藉這樣的計畫解決囚禁我國經濟成長的枷鎖,整體計畫有待再行深思檢討。
     
    不論是在「婚姻平權」議題上的立法怠惰,造成釋憲過後,法案的審議進度空轉、漠視中選會通過反同公投,間接衝擊接下來民法派與專法派的風向;或是「勞基法修惡」中直接打臉自己過去選舉中提出的「勞工政策六大保障」;面對夏季大缺電,只好重啟核二再加上深澳電廠,「非核家園」變成「肺咳家園」;抑或是「新南向政策」和「亞洲矽谷」等經濟政策的挫敗,民進黨執政的下半學期,要怎麼翻轉不及格的期中考?值得好好觀察。

  • 勞動部外勞申請進度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5-26 07:47:37
    有 78 人按讚


    【林全院長的補充說明與我接下來回應的進程】
     
    我把訪問林全院長的紀錄寄給他的時候,也請教了一個5月19日訪問漏問的問題。
     
    這個問題本來接在第9題之後,和就業與低薪問題相關:「行政院預估前瞻計劃會增加4-5萬工作機會,請問是如何估計出來?其中軌道建設增加的工作最多,請問是否多為低薪勞力工作?是否會引進外勞?」
     
    昨天林院長回了我信,他除了「已請當時負責估計業務的國發會提供『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軌道建設工作機會影響評估」之外,也補充說明了一點:
     
    「該附件對人力需求的推估方式,類似對GDP影響的推估方式,均只考慮政府採購支出對GDP的直接影響,並沒有包括前瞻計畫可能帶動的民間投資(例如綠能的民間投資估計最高約可達1兆4千多億元),及其衍生的就業影響,也沒有考慮民間消費變化而衍生的就業影響」。
     
    我把國發會提供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軌道建設工作機會影響評估〉貼在底下,請大家參考。
     
    另外,今天我也回信給林全院長,除了感謝他提供補充說明之外,也說明我訪談各方意見,並整理回應的進程。
     
    我準備在端午節連續假期過後,先每天整理出一則各方意見的重點,請林院長看。最後,我再綜合寫一篇回應與建議。
     
    下星期再請林院長和大家指教。
      
    —————————————————————-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之軌道建設工作機會影響評估
    106.5.22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增加之工作機會評估,係依各類別工程建設模擬估算該經費用於人力之比率,並以此估算所提供之工作機會。
     
    目前政府規劃106-113年計投入8,824.9億元,依據上述方式模擬結果,平均每年約可增加4到5萬個工作機會。其中,軌道建設平均每年約增加2萬個工作機會,增加的工作最多,係由於其經費所占比率最高之故,在評估工作機會增加量時,並未針對其用人類別進行評估。人力需求之估算亦不包括軌道營運後之人力需求,或其衍生之產業效應。
     
    有關軌道建設之工作機會是否多為低薪及是否引進外勞,仍需視工程單位實際用人需求而定。為提升公共工程品質及進度,且促使廠商給付勞工合理之薪資水準,工程會已於105年9月23日訂頒「機關巨額工程採購採最有利標決標作業要點」及「機關採購審查小組設置及作業要點」,並進行政府採購法的修法作業,將可促使相關工程採購案,要求得標廠商提供勞工符合市場行情之工資,有助提升營造業從業人員之薪資等勞動條件。
     
    另依據勞動部統計資料,至105年12月底止,營造業外勞在臺人數總計6,383人。由於外勞之引進,係在不妨礙本國勞工就業機會、勞動條件、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的基本原則下,所採行之補充性勞動力,且公共工程需為「百億計畫、十億工程」方能申請外勞,爰就營造業外勞之引進,政府把關十分嚴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