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勞動力不足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勞動力不足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勞動力不足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勞動力不足英文產品中有2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

  • 勞動力不足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4 00:14:21
    有 2,726 人按讚

    《梅克爾的童話故事》—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

    她成長於童話般的森林小鎮。

    那裡距離柏林開車約一個半小時,有著湖、運河、古老建築、綿延翠綠的森林與遼闊無邊的天空。

    所有童話故事必備的佈景,都在她的故鄉。人們以為成長於德東地區的人,必然是孤寂拘謹或者不安的;但梅克爾回憶她的森林莊園成長史,「沒有陰影」。

    柏林圍牆於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築起,當時梅克爾才七歲;但梅克爾並未感覺自己的世界被分割。

    她總是坐在學校廁所的馬桶上,偷聽收音機報導西德內閣誰當選誰上台的消息;在森林莊的家中,她們一家收看西德的一切,自小梅克爾即對西德歷任總理的名字倒背如流。童話故事的故鄉,使這個女孩習慣「慢慢且安靜的生活」,並「與生命和平相處」。

    梅克爾成為「主導歐洲」的女人之後,人們急著尋求她「領導魅力」的答案。

    自二〇〇五年出任總理至今,她度過了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當經濟崩潰沖倒世界多數執政黨時,梅克爾在上屆選舉時仍繼續高票連任,毫無對手。她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她看起來如此猶豫,如此盤算,一旦出手卻堅定立場,不因外界聲浪而動怒或動搖;她的人物圖像一向讓外界抓不住,說不準。

    梅克爾和所有廿世紀我們熟悉的政治巨人如此不同,話語平淡,不以「勇者」自居,卻往往創造驚奇.... 她的政治有另一種想像,一種淡淡的香味,至今成謎。

    她太不像傳統政治人物。

    有的時候,我很想把丘吉爾從天上抓下來和梅克爾對話; 前者充滿熱情、勇氣、文采、智慧、滔滔不絕。丘吉爾留下了太多名言,而執政至今已經十六年的梅克爾,人們幾乎無法從她長達十六年的公開談話中摘錄一句,啟蒙人生。

    二〇一四年,梅克爾代表歐洲巨人的角色在中國清華大學演講,學子們對她充滿期盼。一個德東出身的人物、物理學家,女性;跨越了層層圍牆,統治著世界文明的搖籃: 「歐洲」。 尤其那些穿著體面的歐洲貴族們,例如薩科奇、卡麥隆,無論衣著品味多麼「優雅」,在梅克爾媽媽有點肥胖臃腫的身軀前,都像一群毛毛躁躁的「足球男孩」。

    清華大學的年輕人忍不住崇拜,等待著,等著她開口。結果除了德語發音的隔閡之外,她全無抑揚頓挫的口音,平淡的內容, 「可持續發展」「二〇一五議程」.... 提了二十多回,最終學子在梅媽媽平靜的演說中,一一沈入「搖籃曲」,一場「不可持續的昏迷」,半數學生半數時間睡著了。

    或許在一個快速且庸俗的媒體年代,這樣的政治人物,才能生存。

    你找不到一個標題,可以斷章取義她的話語。

    她極少表態,語焉不詳;商業又醜陋的現代媒體文化,在她身上真榨不出太多好處。

    於是研究梅克爾的書籍撰寫她的內容總是有若墜入迷宮,除了「猶豫、搖擺、小碎步」等形容詞之外,人們大概只能以討論她和普丁見面時「不喜歡他的狗」來吸引讀者的眼球。

    翻閲梅克爾的成長過程,我注意到這個女孩自小「正向」的特質。即使在東德禁錮的年代,她也不覺得自己少了什麼。

    是的,世界有一道圍牆擋住了前往柏林、巴黎、西方的路;但世界這麼大,另外半個地球已足夠一個森林莊長大的女孩探險。

    當蘇聯控制德東,甚至派軍駐防她的故鄉時,梅克爾在這個蘇聯境外最大基地感受的不是「母親的心臟被入侵者插了一根刀柄」,她利用機會與穿著制服的駐防士兵練習俄語;而且感覺頗有「異國情調」。

    梅克爾的俄語無懈可擊,這不只使她當上總理和普丁談話流暢無比(包括表達不喜歡普丁的狗),也使梅克爾獲得了「俄文最佳學生」的獎賞;小小年紀她被送到東德各地旅行,尤其「前進莫斯科」。

    在莫斯科,她買了第一張披頭四的唱片;十年級左右,和朋友背著背包於中歐四處火車旅行。

    才十五歲,她已去過布拉格、布達佩斯、保加利亞、以及黑海之濱巴圖米(Batumi)的海水浴場。即使對西方有所渴望,小梅克爾告訴自己:「倫敦大概和布達佩斯很相似吧!」

    對於東德的威權控制,高中快畢業的梅克爾,有了第一次田園態度外的「放肆」,她找了一堆同學共同演一齣戲: 「莫三比克自由運動」,內容反抗外來葡萄牙佔領者(諷蘇聯),而且故意以「英文」高唱國際歌,接著朗誦詩句:人應該追求自己,「否則只是一條坐在圍牆(柏林圍牆)上的哈巴狗。」

    她有技巧地「打著紅旗反紅旗」,但態度搞笑。這是小梅克爾政治上第一次的「表態」,方法:在政治敏感邊緣擦槍,但方式幽默。

    她佯裝可愛,最終完成安全的叛逆任務。

    閱讀梅克爾的一生仍然是有趣的,總可以在平凡中找到一點跳躍的煙火;好像在一望無盡的森林田園中,突然遇見了一匹色彩鮮豔的馬車。

    例如她的本名叫Angela Kasner ;如今舉世聞名的Angela Merkel,梅克爾(Merkel)姓氏來自於她的第一次婚姻,丈夫烏里西·梅克爾(Ulieh Merkel)。

    她很愛這個男人嗎?以致於第二次婚姻不改姓、一輩子也以「梅克爾」之名附身、名滿天下嗎?

    事實答案是她第一次結婚時年僅廿三歲,烏里西是一位物理學家,倆人認識三年後結婚;結婚的理由非常務實,按照當地規定只有結婚才能分配住房。這一段婚姻四年後破裂,倆人形同陌路,Angela回憶她「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倆人東柏林共有的房子搬出去」,留下震驚的烏里西。

    這個看似「平穩」的女子,在處理個人婚姻事件時,可沒有許多人描述的「猶豫、搖擺、小碎步」。

    她直接,她了當。而她離婚了卻不改姓,因為:許多資料需要重填,麻煩。

    梅克爾這輩子最大的恩人是她的政治恩師柯爾,柯爾總理把她帶到了政治大位;但當柯爾後來陷入政治獻金醜聞時,向來「聽話」「安靜」「穩重」「小女孩」的梅克爾,居然向他發出了公開決裂信;並且以秘書長的身份從此一躍接任柯爾,當上基民黨黨主席。

    這正是「梅氏」童話故事的特徵。

    她看起來那麼乖巧,與俄羅斯士兵聊天,愉悅地學習俄語,遊歷莫斯科。但必要時,她會「咬人」。

    她和東德許多開放的人有不同也相同,渴望西方價值,但很務實地多數時刻妥協於既有框架。

    柏林圍牆倒塌前, 梅克爾惟一對西方的憧憬是:六十歲以後,盼到西方一遊;僅此而已。

    但她的一生平凡中始終藏著特例,如一隻隱居於森林中的豹子,必要時跳起來捕捉獵物;平日則安於餵養,表現不強求,不掠奪。

    而這正是她成功的方式。

    這「平凡的例外」 ,使她的政治對手總是低估了她。

    梅克爾把政治及人生看成如物理學般線性的過程,她常形容自己喜歡妥協勝於衝突,所以多數時刻沒有鮮明的個人色彩。

    但總有例外,而且每次都是例外讓她得分。

    例如處理敘利亞難民事件。

    在此之前梅克爾的形象是不近人情的冷酷撙節女王;但當歐洲難民湧入時,她改變了過去德國二十世紀「屠殺者」的形象。德國正在崛起,過去的包袱從此卸下,她使用各種手段結盟,阻止德國種族主義另類選擇黨崛起,公開斥責他們無恥:然後,她留下一個新名片給廿一世紀的歐洲領導國:德國。

    從此德國的代名詞是人道主義大國,在敘利亞危機時,德國共接納並安置了120萬難民。

    這並非天真。

    她深入思考德國國內穆斯林人口已佔4%,早有激進份子;於是她「例外」地放手一搏,決定開放近一百萬二十難民進入德國(佔約德國人口1%),他們可以合法接受教育,可以合法工作。

    從此「梅克爾」及「德國」是人道主義的象徵,穆斯林的朋友,柏林總理辦公室中的梅克爾才是真正的現代「自由女神」。

    她以物理線性的概念理解某些移民衝突仍會持續,但長期德國需要一個新的符號,一個溫暖的標籤;捨別一次大戰、二次大戰中侵略國的永久印記。

    她更明白穆斯林激進主義形成的歷史背景,梅克爾相信遏阻激進極端主義的方法不是佔領、戰爭、或是空襲;而是在最關鍵時刻,對穆斯林表現出愛、同情與包容。

    在國內,她聯合反對派,面對如此的困境。選後她慷慨地捐棄恩怨,與社會民主黨組成大聯合政府。

    當她決定放手一搏,她看的是長遠的歷史。未來的德國,過去的德國。

    地方選舉一輸,她先辭去黨主席,再表態不再尋求連任,化解當下排山倒百的壓力。

    當她再次站到平凡的對面,「例外」那一邊.... 責罵她的聲音慢慢小了。

    六年之後,難民不是危機,他們融入德國社會,提供人口紅利,補足工廠、服務業、基層勞動力不足。

    她不戀棧權位,16年的總理生涯,她知道何時該總結?用什麼方法總結!

    因此當2015年敍利亞難民危機導致德國民意分裂時,她不擔心政治後座力,她知道一旦勇於捨去權力,她會有足夠的線型時間與空間,證明接納廣大敘利亞等地難民,對德國是一件好事 。

    六年過去了,梅克爾把歐洲及西方已疲倦但應接不暇的反恐、反穆斯林,改成正向的童話故事;最終不只讓德國在國際形象中得到「了不起」的掌聲,並為德國高齡社會注入新勞動力,尤其與穆斯林關係達到一種可能的和解平衡。

    而大西洋另一端,美國正在棄守阿富汗。

    於是,那隻看似平凡保守,卻偶爾例外勇敢、精明的豹子,田園中,再次躍起。

    如今所有她曾創造的故事,已近尾聲⋯⋯留下六年前反對她、逼她下台的人開始恐懼:沒有梅克爾的德國,會是什麼?

    梅克爾教了我一件事:或許成功的民主政治就該多一點點無聊。因為那代表細膩、耐心、妥協、寛容與堅持併存:沒有也不該有簡簡單單的吶喊口號。

  • 勞動力不足英文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3 20:05:49
    有 121 人按讚

    【放假看看比爾蓋茲】
    近日比爾蓋茲出席了核能學會舉辦的核能大會,內容提及他剛出的那本書以及最近很紅的先進反應爐Natrium,我們需要核能解決共同氣候變遷以及貧窮的問題,而創新能讓核能得以有更多的突破與前景。

    當然,比爾蓋茲未否認現行核電技術的存在,認為既有核電應繼續運行。

    ● 相關書單: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https://www.facebook.com/talkthatenergy/photos/2844738859083501

    ● 推薦影片:
    Bill Gates talks about new Wyoming nuclear power project
    https://youtu.be/WXAK9yYmZa8
    Joe Scott 的頻道
    https://youtu.be/laGuOleeeNg
    Finland Might Have Solved Nuclear Power’s Biggest Problem
    https://youtu.be/kYpiK3W-g_0

    *******以下為演講翻譯全文*********

    《為何我投資核能創新》

    顯然,正如我們無法同處一室所現,過去一年半中,我們面臨著歷史性的全球公衛危機。COVID-19 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摧毀了經濟,也干擾了地球上每個人的生活。

    要說我們已經控制住了大流行,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尤其是那些無法完全獲得疫苗的國家。但我要說的是,我們現有的這些疫苗,它們是在首例確診出現後的一年內創造出的,這一點證明了人類透過創新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科學家們透過共享數據與合作實驗研究疫苗,我們才有終結大流行的工具。

    如你所知,世界同時面臨著氣候變遷的歷史性全球危機,如果我們不即刻採取行動,以減輕它的威脅,它將摧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目前,世界每年排放大約 510 億噸溫室氣體。我們需要在未來 30 年內將這個數字變為淨零。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我們將使用現有的每一個工具,以及...一些我們還沒有的。與疫苗一樣,許多中低收入國家還沒有像富裕國家般那樣獲得能源。這種不平等阻礙了他們的發展。因此,在實現淨零排放的同時,我們還必須提升更多能源的可取得性。

    十五年前,我與一群專家坐在一起,探索解決全球能源貧窮及氣候變遷雙重威脅所需的技術。很明顯,解決這兩個問題的一個重要工具是先進的核能。核能是唯一一種可以在地球上幾乎任何地方晝夜不停地在每個季節提供電力的無碳能源。它已被證明可以大規模地工作。很難想像未來我們可以在不使用更多核能又可負擔的達成電網脫碳的情況。

    2018 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近千種讓美國實現淨零排放的情境,所有最便宜的途徑都涉及使用清潔、可調度用的能源,如核能。這就是為什麼,在我 2006 年的學習之後,我共同創立了 TerraPower。從那以後,我一直是董事長和最大的投資者,因為我相信這項工作對於解決氣候變遷和為每個人提供潔淨、可靠和負擔得起的能源至關重要(SDG7and13)。

    今天,核電正處於十字路口。美國有將近 20% 的電力來自核能,它仍是美國最大的無碳電力來源。但是,縱使美國核電廠的表現良好,計劃關閉的反應爐仍遠多於新建的機組。坦白說,如果我們認真看待氣候變遷,我們也必須如此,我們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這些反應爐繼續的安全運轉。而即便如此,僅維持現狀尚不足夠,我們需要更多的核能來實現美國的淨零排放並阻止氣候災難。

    我一生都在快速發展的市場和依靠創新保持競爭力的公司工作。幾十年來,能源市場和(核能)技術變化非常緩慢,我們需要做得更好。任何技術都可能發生變化,正如我們在太陽能和鋰電池等技術中看到的那樣,成本的改善令人印象深刻。如同電腦產業,不創新的公司和行業將被拋在後面。這就是我推動 TerraPower 作為科技公司而不是能源公司的原因。這就是 TerraPower 的 Natrium 能源系統重新定義核電的設計方式並提供不同價值的原因。

    Natrium 是由 TerraPower 和 GE Hitachi 合作設計的,我們的設計與眾不同。Natrium 並非使用反應爐的熱量產生蒸汽旋轉渦輪機,而是使用它來運行一個巨大的熔鹽儲能系統,該系統比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存儲系統大一個數量級。這意味著 Natrium 可以在需要時提供穩定的基載電力,也可以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等變動再生技術的發電量下降提供支援。此外,Natrium 的設計降低了核電廠的建設成本和時間,同時提高了調度彈性,使核電廠對公用事業更有價值。

    上週,我們宣布與能源部合作,作為先進反應爐示範計劃的一部分,TerraPower 將在懷俄明州一家即將退役的燃煤電廠所在地建造第一座 Natrium 電廠。我們將利用現有的電網基礎設施和那裡熟練的勞動力來建造和運營新電廠。我們希望除了能源效益之外,先進核能還可以為全球專業勞動力提供工作機會。

    TerraPower 並非唯一一家考慮核電先進設計和應用的公司。這就是讓我對核能的未來感到樂觀的原因。我們看到對能夠實現脫碳的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許多創新公司正致力於將新的核技術推向市場,執政與立法者也認識到需要這些技術來解決氣候變遷並保持美國在核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

    我們有良好的基礎,但僅靠這些並不能確保美國核工業的成功。市場將繼續發展,其他能源技術將繼續創新。為了發揮其潛力,核工業需要擁抱創新和變革。我們還需要聯邦政府兌現其為先進反應爐示範計劃等項目提供資助的承諾,我們需要像 NEI 這樣的組織繼續推動重視潔淨電力的政策,並鼓勵管制機關對新技術更新他們的政策。

    我藉由TerraPower付出行動 ,因為我堅信核能必定在淨零排放的世界中發揮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正如病毒學家共同努力以人類歷史上最快的速度研發出 COVID 疫苗一樣。從技術專家到公共事業單位,我們對核能在電網中的角色有著共同的願景,跨領域合作的趨勢從未如現在這般強烈。我期待著與你們所有人合作,讓這個未來得以實現。

    ▼英文逐字稿可看
    https://world-nuclear-news.org/Articles/Speech-Why-I-invest-in-nuclear-innovation

    圖片取自:路透社

  • 勞動力不足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7 07:30:00
    有 221 人按讚

    〈美股盤後〉非農數據遜預期 道瓊漲近180點 周線連二紅

    週五 (4 日) 美國 5 月非農就業數據遜預期,市場料聯準會維持觀望態度,美元急墜,十年期美債殖利率大跌,黃金走高,美股有所喘息,AMC 續跌,特斯拉反彈,科技股領軍下,四大指數齊揚,費半漲逾 2%,道瓊漲近 180 點。

    本週美股主指走勢溫和,道瓊、標普週漲幅分別約 0.7% 和 0.6%,週線連二紅,那指本週漲近 0.5%,連續第三週上揚。

    聚焦政經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取消企業稅上調計畫作為讓步,期望換取兩黨達成基建協議。週五拜登拒絕共和黨提出的基建提議,並將於週一再度共和黨持續磋商。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週五 (4 日) 公布最新報告,5 月非農新增就業近 56 萬人,雖較前值回升,仍遜於市場預期,失業率則降至 5.8%,優於預期。拜登稱,失業率下降,薪資上漲,證明經濟刺激計畫正在奏效,而這些成功絕非偶然或單憑運氣。

    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 (Loretta Mester) 週五回應,就業報告穩健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但勞動力市場仍有更大的復甦空間,目前數據仍不足改變 Fed 貨幣政策。

    針對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發展,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1.72 億例,死亡數突破 370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3333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59.6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2857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1680 萬例。

    日本週五將 124 萬劑 AZ 疫苗運抵台灣,台灣總統蔡英文以日文感謝台日的深厚友誼,日台交流協會以《鬼滅之刃》稱,團結一致,終能迎來正義。此外,美韓也展現好情誼,美國國務院週五宣布,向南韓送出 100 萬劑嬌生疫苗。

    週五 (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179.35 點,或 0.52%,收 34,756.39 點。
    標普 500 指數上漲 37.04 點,或 0.88%,收 4,229.89 點。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199.98 點,或 1.47%,收 13,814.49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74.95 點,或 2.39%,收 3,214.14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僅公用事業收黑,資訊科技和通訊服務板塊領漲。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齊揚。蘋果 (AAPL-US) 上漲 1.90%;臉書 (FB-US) 上漲 1.32%;Alphabet (GOOGL-US) 上漲 1.96%;亞馬遜 (AMZN-US) 漲 0.60%;微軟 (MSFT-US) 上漲 2.07%。

    道瓊成分股多收高。salesforce (CRM-US) 上漲 2.88%;思科 (CSCO-US) 上漲 1.39%;IBM (IBM-US) 上漲 1.28%;陶氏化學 (DOW-US) 下跌 0.34%;旅行家 (TRV-US) 下跌 0.62%。

    費半成分股連袂收紅。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2.54%;美光 (MU-US) 上漲 2.11%;AMD (AMD-US) 上漲 1.62%;英特爾 (INTC-US) 上漲 2.01%;NVIDIA (NVDA-US) 上漲 3.59%;高通 (QCOM-US) 上漲 1.94%。

    台股 ADR 全面揚升。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30%;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2.48%;聯電 ADR (UMC-US) 上漲 1.66%;中華電信 ADR (CHT-US) 上漲 0.53%。

    個股消息

    全球院線龍頭 AMC 娛樂 (AMC-US) 收黑 6.64% 至每股 47.91 美元。AMC 本週股價大起大落,週五盤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監管文件顯示,AMC 董事會成員、和眾多公司高層於本週相繼賣股套現。

    特斯拉 (TSLA-US) 上漲 4.58% 至每股 599.05 美元。特斯拉正加快推動進軍印度市場的籌備作業,開始在印度招聘管理人員,還將在 7、8 月在印度測試 Model 3,預計年底前正式開賣。

    Square (SQ-US) 上漲 1.07% 至每股 213.69 美元。Square 執行長 Jack Dorsey 表示,該公司可能會開發比特幣硬體錢包。

    生物科技公司 Biogen (BIIB-US) 上漲 4.99% 至每股 286.14 美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下週一將作出 Biogen 旗下的阿茲海默症藥物決定,華爾街分析師稱,若 FDA 批准銷售該藥,Biogen 股價有望躍升至每股 450 美元。

    經濟數據

    美國 5 月非農就業新增 55.9 萬人,預期增加 66.3 萬人,前值自 26.6 萬人上調至 27.8 萬人
    美國 5 月失業率報 5.8%,預期 5.9%,前值 6.1%
    美國 5 月平均每週工時報 34.9 小時,預期 34.9 小時,前值 35.0 小時
    美國 5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年增率報 1.98%,預期 1.6%,前值 0.3%
    美國 5 月平均每小時薪資月增率報 0.5%,預期 0.2%,前值 0.7%
    美國 5 月勞動參與率報 61.6%,前值 61.7%

    華爾街分析

    迷因股狂歡打破近期市場的平靜,但一些策略師擔心這是股市泡沫形成的跡象。Wedbush Securities 董事總經理 Steve Massocca 表示,迷因股是他對市場更加謹慎的原因之一,過高估值不太可能持續下去。

    美最新非農報告穩健回升,但遜市場預期。NatWest Markets 全球戰略主管 John Briggs 表示,這這幾乎是一個金髮女孩式的場景,沒有過熱到需要聯準會介入,也不會冷到讓人擔心經濟。

    Allianz investment Management 資深投資策略師 Charlie Ripley 表示,雖然就業人數增長相對於預期而言有些溫和,但好消息是,該數據已從上個月令人失望的失誤中反彈,顯示經濟確實在正確方向取得進展。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56093?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6-05(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 勞動力不足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7 22:00:11

    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候,竟然破天荒戴著口罩公開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大家看畫面,雖然大半張臉被口罩遮住,露出來的只有一點點,你都看得出來他臉很臭,擺明了心不甘情不願。現場媒體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可是比日環食還要千載難逢,瘋狂拍照外加快訊報導,結果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幾乎都登了川普的臭臉。這是不是表示川普終於看到美國最近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都在六萬左右的嚴重性,他終於同意大多數醫學專家們的看法,要將美國的抗疫措施再升級,重新思考他重開經濟的決定了嗎?錯!你是今天第一次認識川普啊?川普戴上口罩的同時,他其實正在跟許多學校吵架,因為他要求所有的學校要在暑假結束後,在秋天全面重開。這下就炸了,全美許許多多家長跟老師都在問,你要違反美國CDC的指示,把幾十個學生放在一個室內空間內,你想好配套措施了嗎?

    有選票的家長跟老師們還有得爭,但沒得投票國際學生就先被拿來開刀了。
    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許多大學都改成網路授課,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之前也宣布,今年秋季所有課程都將繼續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但卻被川普批評「荒謬」,他指控有些學校會關閉,是出於「政治原因」,就是說這些學校是為了反川才不重開,不是為了抗疫!川普堅持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在今年秋季恢復「正常形式」授課,然後,這紙公告就出爐了!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6日公布了最新規定,幫大家劃個重點:凡是持有F-1學術課程、M-1職業課程這兩種非移民簽證的在美國際學生,如果你秋季這學期修的課,全部都是網路授課的話,那不管你有沒有完成註冊,美國國務院都不會發簽證給你,所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趕快選修面授課程或轉學到有面授課程的學校,二是行李「款款」打包回家鄉!而人還在美國境外的國際學生,就會被拒絕入境。

    新規定發布後,川普立刻上推特,用大寫英文字母嗆聲說:「學校秋季必須全面開放!」;隔天又說:「你們看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學校都全面開學了啊!」還加碼威脅說,如果美國學校不開放,政府可能會切斷資金!

    歐洲各國重新復學沒問題,是因為人家有好好防疫好嗎?根據美國學術界主要的新聞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先前有至少9%的美國高等院校,打算在今年秋季全面線上授課,如今計畫勢必被迫轉彎,但現在距離開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校方來不來得及改變授課計畫、學生趕不趕得上換課甚至轉學,都是大問題。
    根據統計,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一共簽發將近40萬張F-1和M-1簽證(388,839個F-1/9,518個M-1)但根據CNN的計算,受影響的學生可能高達一百萬。

    於是學生忙著搶課救簽證,大專院校也急得跳腳。先前也被確診的哈佛大學校長巴科(Larry Bacow)批評這項新規定殘酷又亂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8日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美國有十七個州政府,加上華盛頓特區,也對川普政府提出了告訴,說這些留學生,對州政府的收入非常重要,要求法院要對川普政府的禁令發表禁令.....就是要法院出面,不淮川普這麼做啦!

    可能真的是來自各界的壓力過大,這個禁令來得快也去得快,在7月15日,也就是禁令發布一個多星期之後,川普政府又宣布撤回這個命令,也就是visa要照常發了。

    很多留學生被川普搞得雞飛狗跳,都把房子退租打包行李了,現在又要把所有的行李打開,還要去求房東說,對不起噢我又要住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川普這彈簧手,這政策在美國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喔。這項規定獲得反移民團體的青睞,巴不得把所有外國人能來的管道也都堵起來。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噩耗,相信也有不少台灣學子受到波及,因為在赴美留學的國際生中,有八成都是希望畢業後先留在美國找工作,累積一些經驗後,再考慮要不要回國發展或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申請12個月的臨時工作許可OPT,或是專業技術工作簽證H1B,如果現在因為疫情而不發簽證,或逼迫國際生離境,等於直接扼殺應屆畢業生留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也令外界懷疑,此舉根本是打算藉機收緊移民政策,不讓國際生佔走美國工作崗位!

    不過向來是「移民強硬派」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在接受CNN訪問時解釋說,「其實政府已經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了,過去國際學生想拿簽證只能修一門網路課程,但現在他們可以修更多網課,只要其中部分教學是面授的就行了。」還補充說,如果他們想要完全靠網路上課,那根本就不需要待在美國啊,本來就應該回家,等學校開學後再回來。

    是這樣講沒錯啦!美國留學簽證本來就不允許國際生只修網路課程,目的是防範假留學真打工。但是現在不是正常的狀況嘛!一方面是疫情那麼嚴重,修線上課程並不是學生自己想選擇的,另外此時要學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搭機返國,說實在也是滿危險的。而且這項政策,對美國真的利大於弊嗎?
    第一是財政破口;這些留學生可以說是美國高等院校的重要金雞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美國在2018到19年度,有超過100萬名正在就讀大學和碩士的國際學生,佔了全美學生總數的5.5%。除了支付高額學雜費,這些學生的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這些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1.35兆台幣)。這個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聯邦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經費,也緩解幾十年來當局在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

    第二是腦力流失。能夠去美國留學的人,不是口袋特別深,就是腦袋特別聰明,像我就絕對不是靠我的口袋,我是靠我媽的口袋。總之美國的創意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美國能讓全世界最好的腦袋集中起來,併肩一起工作。這些國際學生裡面,有將近四分之三來自亞洲,他們已經成為美國很重要的企業人才庫,尤其是攻讀科學相關科系的留學生,畢業後多半留下來為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留得越久,這個人才越成熟貢獻越多。「就地取材」也有助於降低高科技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所以拿留學生開刀,不但會重挫美國學術殿堂的威望,也等於把訓練好的高階技術人才給推了出去。
    所以川普彈簧手把禁令收回是因為想通了嗎?並不是,根據cnn報導,是因為這次實在太趕,各界應付不了,所以有可能明年三月再執行。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開鍘留學生

    #美人財兩失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