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動脈硬化指數計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動脈硬化指數計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動脈硬化指數計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動脈硬化指數計算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代謝症候群及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 國健署的「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輸入健檢指數可計算以後罹患5種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也就是10年後罹病率,是個實用的慢性病風險評估工具。 根據201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發現。台灣不少民眾有三高問題;國民健康署委託國衛院建立慢...

  • 動脈硬化指數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1 09:41:10
    有 52 人按讚

    代謝症候群及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

    國健署的「台灣慢性病風險評估」輸入健檢指數可計算以後罹患5種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不良事件風險,也就是10年後罹病率,是個實用的慢性病風險評估工具。
    根據2019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結果發現。台灣不少民眾有三高問題;國民健康署委託國衛院建立慢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民眾可以自行輸入健檢報告數據,計算未來10年後罹患5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目前統計結果(2019):
    血脂異常:25.2%
    血壓高:21.2%
    血糖高:9.1%

    認識代謝症候群

    代謝症候群目前仍只是一群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的總稱,而非是一個疾病,因此在診斷上仍應依其所具有的各個危險因子進行臨床診斷,並告知病患。
    在病人的臨床處理及照顧上,須謹記代謝症候群所提醒的概念並著重在如何協助病患減除這些危險因子。在實際的執行層面上,除了對於已經進入臨床期的各個危險因子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藉著民眾較願意接受醫事人員建議的心理,在詳細了解病人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後,提出建議,利用非藥物的方式針對這些易導致粥狀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進行介入。
    誰是代謝症候群患者
    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
    (1)腹部肥胖: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
    (2)血壓偏高: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
    (3)空腹血糖偏高: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
    (4)空腹三酸甘油酯偏高:≧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5)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男 性<40mg/dL、女性<50mg/dL。

    以上五項組成因子,符合三項(含)以上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 

    國家衛生研究院運用1993到199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串聯健保資料共計約1350萬筆資料,建立預測10年後罹患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的風險評估模型,提供更符合國人情況的罹病風險分級警示。
     
    系統會根據不同慢性病風險評估所需,輸入「年齡」、「性別」、「健康檢查數據」如身體質量指數、腰圍、血壓、空腹血糖、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還有吸菸習慣、是否已罹患糖尿病、高血壓等資料,每種疾病約需輸入4到6項資料。
     
    系統會自動計算風險結果,以「紅、黃、綠」燈號方式呈現。
    「紅燈」為「高」風險族群;
    「黃燈」為「中」風險族群;
    「綠燈」為「低」風險族群,
    提醒民眾平台為「一次性」計算風險,並未留存所輸入資料。
     
    最後,系統會根據計算出的疾病風險結果,參考醫學會、健康署等資料,提供民眾參考使用,如飲食減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改善、運動等項目的健康指引及後續追蹤建議。

    現在就輸入自己的健檢資料,計算未來罹患5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index.jsp

    Reference:
    新聞來源: 自由時報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82479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認識代謝症候群,繼續閱讀~~
    ↓↓

  • 動脈硬化指數計算 在 營養師的餐桌 Health on Tab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1 07:00:57
    有 17 人按讚

    每年暑假結束🌞,許多家長都會開始煩惱孩童肥胖問題。因為許多孩子一放暑假,飲食和作息也跟著放暑假,飲食不控制、沒有足夠睡眠,也沒有適當的運動...

    👉🏻 俗話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

    其實肥胖不僅是成人的疾病,對孩童的影響更大,孩童的肥胖不僅會直接影響生長、心理發展,孩童期的肥胖更會在成年時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增加成年後相關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因此,肥胖症的預防和治療必須在孩童早期即開始。

    👉🏻「孩子看起來肉肉的,算胖嗎❓」

    我國孩童肥胖的標準判斷主要是以BMI作依據,但孩童還在生長發育,身高增長,體重也會變動,所以需要參考衛福部公布之「兒童及青少年生長身體質量指數(BMI)建議值」

    BMI計算公式:BMI= 體重(公斤) / 身高平方(公尺)
    例:一位50公斤的人,身高150公分;則BMI為:50 (公斤) / 1.5x1.5 (公尺) = 22.22

    根據衛生福利部對 2 至 18 歲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定義:

    🟡 BMI 值在 85 百分位以上時診斷為過重 [over weight]
    🟠 BMI 值在 95 百分位以上時診斷為肥胖 [obese]
    🔴 BMI 值在 95 百分位切點值的 120% 以上時診斷為極度肥胖 [extremely obese]

    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享瘦餐桌之孩童系列
    #別再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啦

  • 動脈硬化指數計算 在 玓靜Glor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7-19 09:38:57
    有 30 人按讚


    人每天需要攝入多少蛋白質?基準是什麼?如何計算?
    作者:李大錘噗嚕噗嚕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39294/answer/41613455
    來源:知乎

    #蛋白質(醫師建議)

    蛋白質平均攝取量  

    男性成人/每天83公克(佔總熱量14.7%)  

    女性成人/每天62公克(佔總熱量15.4%)

    誰該減少蛋白質攝取?  如果有特殊狀況,如有慢性疾病的人,攝取蛋白質應該要節制。  

    1、腎臟病:因為蛋白質會產生含氮廢物,必須靠腎臟將含氮廢物排出,而腎臟病人腎功能不佳,吃含蛋白質食物多了,即可能造成腎臟負擔。  

    2、尿酸過高:如痛風病人,要避免攝取高普林食物,其實高蛋白食物也不宜攝取過多。  

    3、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問題如高血壓、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人,對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像牛肉或全脂牛奶,要稍加註意忌口,尤其全脂牛奶喝起來很香,其實它裡面脂肪含量達一半,對動脈硬化有不良影響。  

    4、老年人:由於身體器官逐漸衰退,蛋白質類的食物要適量,最好增加五穀根莖的植物性蛋白,減少肉、蛋類的動物性蛋白。

    計算需要量蛋白質的需要量,因健康狀態、年齡、體重等各種因素也會有所不同。身材越高大或年齡越小的人,需要的蛋白質越多。

    以下數字是不同年齡的人所需蛋白質的指數:

    年齡
    1—3(1.80)
    4—6(1.49)
    7—10(1.21)
    11—14(0.99)
    15 —18(0.88)
    19以上指數(0.79)

    其計算方法為:先找出自己的年齡段指數;再用此指數乘以自己體重(公斤);所得的答案就是您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質克數。例如:體重50公斤,年齡33歲,其指數是0.79

    0.79×50=39.5克。這就是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質的量。平均一天之中蛋白質的需要量最少約是45克,也就是一餐大約15克。個人認為蛋白質作為體內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這只是一個正常成年人的水平。

    💥如果遇疾病,健身等原因需要咨詢更專業的醫師或教練。

    PS:早餐一定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

    網上圖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