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加速度題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加速度題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加速度題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加速度題目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31的網紅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前言: 測試學習是個理論簡單,但實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疑問的學習過程。曾經跟Sean Ellis 一起工作的曲卉寫的這本書不但實用,而且還訪問了一大票測試專家。 他們對於測試主題的選擇(大題目還是小題目)、AARRR漏斗的重點,還有測試團隊在組織內的發展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我覺得很值得多看看,所以...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魔人普物的EJ老師 轉眼之間普物教學影片已經連載到第四部 在上一堂課中談到了牛頓運動定律與慣性系 這次向大家介紹非慣性系,以及甚麼是假想力 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離心力,也會提及科氏力 最後還會用科氏力來解釋理想行星風系的模型 搞懂這章後能更容易解決困難的題目,要注意聽喔 科氏力例...

加速度題目 在 Allen Ray |球衣狂熱官方主理人™️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27:32

每次開限動問答功能 總會有人想知道車車的心得 這次來一次說一說吧! 先講結論:「可以的」 優點 1. 安靜、操控性好、加速威猛 2. 車輛重心低,車身結構堅固安全 3. 省錢,免稅、省保養、省油錢、停車優惠 4. 科技化,大多的操縱聲控可搞定 5. 自動輔助駕駛 缺點 1. 全網路流程購車,與...

加速度題目 在 夜貓(ृ ´͈ ᵕ `͈ ृ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48

1. 因為自然社會不穩就一直練題本,每本每回都有訂正,但一直時好時壞,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 - 社會: 如果是題目在三行以內的白話文,應該是某些章節觀念不穩。如果是跨科整合題組,有時候已經不是複習社會可以解決的問題惹。(有些人根本就連題目都沒看懂) - 分解題目:建議把之前寫的題本都拿出來,不...

加速度題目 在 ?賭Sir|數學考試專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16 14:30:10

變完又變,想我點呀?🤯 有同學問我,👉🏻描述M的變率如何變化👈🏻 呢類題型,其實要計啲咩,要考我啲咩呀? 其實D兩次喺 M1/M2 嘅範圍裏面都有,但零零舍舍 M1 有個傳統,係好鍾意用「變化率如何變化」去考你D兩次。🤨 有讀Physics嘅同學應該唔陌生,因為acceleration(加速度)...

  • 加速度題目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1 08:57:01
    有 13 人按讚

    前言:

    測試學習是個理論簡單,但實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疑問的學習過程。曾經跟Sean Ellis 一起工作的曲卉寫的這本書不但實用,而且還訪問了一大票測試專家。

    他們對於測試主題的選擇(大題目還是小題目)、AARRR漏斗的重點,還有測試團隊在組織內的發展也都有不同的見解。

    我覺得很值得多看看,所以做了筆記跟大家分享。

    這次分3 part,先來一串九個人我印象最深的測試心得,再來九個人的訪談摘要,最後是九個人對於組織與人的看法。enjoy~

    ..........

    《硅谷增長黑客實戰筆記》曲卉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不要只做優化,要做有高影響力的事情。不過,得先做優化累積影響力。"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不要把所有數字綁在一起看,用戶分群是有效優化的開始。"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限制供給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製造FOMO(害怕錯過fear of missing out)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讓產品流行"

    #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低潮與瓶頸。全公司(或跨團隊)的創新idea大匯集會讓大家一起幫忙,並且不要浪費對失敗案例的紀錄與策略學習。"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 Sami Khan
    "醜陋、原始的廣告更像是朋友在對用戶說話,有更高機率穿透用戶的防衛心"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原本以為是單純解決留存率問題,結果深究了四層(留存率—>推送更新覆蓋率—>推送更新展示率—>下載權限設定)才達到目的。"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增長與嚕羊毛黨的鬥智鬥勇,對獎勵的設計要有吸引力,又要養成使用習慣,還要善用推薦者的資訊讓新用戶感受到個性化的感覺。"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要做增長先要備好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夠更快速迭代與勤能補拙。"

    #專訪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有些問題除了用數據作判斷外,直接問用戶可以達到更直接的效用,而且幫助增長團隊打開視野。"

    ---九篇專訪的摘要全文---

    #9-1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北極星指標是會變動的

    -產品(也就是核心地帶)通常是增長的投資報酬率最高的測試,但很難直接說服公司其他成員直接拿產品動刀。


    -增長團隊一開始成立時候,選擇三不管地帶,以證明自己;之後才進展到核心地帶


    -核心地帶的創造新價值、改善原有價值,通常是產品團隊負責。傳遞已有價值給更多人則是增長團隊負責。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做測試時候,如何在容易衡量但效果慢跟全新設計但不知哪個因素產生作用之間做取捨?優化測驗要一個個做,改變方向測驗則直接直搗黃龍。而改變方向的測試才能反應高影響力。


    -當低垂果實摘完後,要做高影響力需要高資源的測試需求,而不是低資源但也只需要低影響力的需求

    #9-2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對行動應用來說,留存是所有指標中最重要的,因為客人離開沒有成本,但留存會對你有無限好處。留存指標包含以日、週、月計算。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

    -以每週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SC的做法不是所有用戶綁在一起看留存率,是用戶分群後看留存率,包含新用戶、流失後重新造訪用戶、重複使用用戶。

    -當移動應用要藉由更版推送提升客戶體驗的時候,如何達到最好的整體效果?衡量指標是RRF 覆蓋率(reach), 相關性(Relevance), 頻率(Frequency) 三個都達到高水準則影響力最大。但覆蓋率是這當中最重要的

    #9-3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我的前一間公司(Stolen),每個增長流程與工具都做得很好,但就是產品不夠好。當我到Postmaster之後發現他們什麼成長技巧都沒有,但產品很符合市場需求。

    -增長最令人喜歡的是,能量化你的影響力,當你實驗做得好,結合了創造力與分析能力得出很好的想法,就像寫程式一樣,你做了某件事就有某個結果。這是令人上癮的。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K因子(referral 用戶轉介人數)持續大於1是不可能的,尤其當你的產品越做越大,群體越來越多。即使是社交軟體,要讓k因子大於1 也需要一些違反自然規律的設計。

    -稀缺性可以透過奇怪的方式,讓產品更加流行。從Stolen 得到的認知是,限制供給,造成稀缺性。心理因素是害怕錯過(FOMO) 社交地位(social status)等

    -即使在矽谷,增長團隊也不多見。Google就沒有。但是FB就有一大批增長團隊並且擴散到其他地方。增長就是技術驅動,易於衡量的行銷。增長團隊更像升級版的行銷團隊,有了程序員的支持可以把推薦系統做得更精準,未來增長團隊會和市場團隊在一起而不是產品。

    -用少於10%的流量,可以做任何測試。

    #9-4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增長沒效就是沒效。增長可以很快做出改變,並且追蹤哪些改變有效哪些無效。

    -增長的低垂果實摘完後,會陷入疲乏,就需要大量idea。創新idea 兩種重要想法:每週五的全公司頭腦風暴 & 忠實紀錄失敗的測試並從中學到策略想法。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象(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螞蟻(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新產品開始獲取客人的三種方法:(1) 付費搜索廣告,可以找到真的需要產品並且非常有興趣的人 (2) 抄競爭對手的做法,可以找到他們已經開發過的市場(3) 根據產品特殊屬性的增長手法

    #9-5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檢視總預算,跨通路預算調整(放大表現好的),通路內預算調整(用七天平均放大表現好的)

    -2C新產品上線的建議是先在FB做小量A/B測試,找出好的再往其他通路擴散。測試前要設好追蹤,沒有追蹤,測試學習的迴路就不會成立。

    -比起其他app,遊戲是最不需要擔心用戶獲取的,因為人們下載無成本;比較需要擔心的反而是用戶留存。因此要一小批一小批的獲取用戶後,關閉其他溝通通路,只針對這小群人做各種產品測試與改進,確定30 日留存率到達可用水準後才能繼續獲取用戶。

    -臉書上,越醜的廣告表現越好。因為大家對電視已經疲乏,精美的廣告創意讓人想到電視會自動跳過,但粗糙的原始的則像是你朋友分享的。

    #9-6 Camera360(Photo Editor), 陳思多

    -漏斗的無限解構,以解決留存為例。原本想藉由app更新處理留存率低的問題,但發現更新覆蓋率不夠高,後來又發現問題是更新的展示率(被看到)低,而展示率低的原因又是app一開始下載時候的預設權限。所以回頭更改預設權限設定,在更改後次日留存率實現5%增長。(但如何在用戶已下載後調整權限啊)


    -各地區的差異化溝通,以美國市場為例,經過逐一測試不同族群發現40+婦女喜歡此產品,於是將廣告視覺改為該族群會喜歡的可愛孩子展示功能,降低33%的獲客成本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增長團隊需要的數據分析師,是對產品有深切了解的數據分析人,而不是純粹解讀數字。

    #9-7Square(支付服務), 羅揚 James Luo

    -留存主要是產品決定的,但在早期留存(D14-D90)增長可以起到很大作用,只要透過各種管道(信件、推送、Retargeting 廣告)重新提醒用戶,就會對早期留存產生明顯效用。

    -要做全產品用戶推薦的指標的先決條件,是內部有堅實的大數據團隊,足以做獲客通路歸因。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好的推薦系統會牽涉到三大項目,獎勵、曝光、轉化。其中獎勵的設計是與嚕羊毛黨鬥智鬥勇的活動。獎勵內容要考慮『有吸引力的額度、合適的條件限制、養成使用習慣的限制,累進式獎勵、考慮對稱式獎勵(利己又利人)』

    -即使是最忠誠的用戶,也不會時刻記得你的獎勵項目。

    -新用戶進來後,可以用推薦人的資訊提醒他們使用獎勵,不僅給新用戶個性化的感覺,也提醒新用戶『我確實獲得了某人的推薦』

    #9-8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Photo Editor), 韓知白

    -美圖的用戶留存指標設在N張照片保存,一開始是基於通路管理的需要,因為有些通路留存數據會有回饋延遲以及作假的問題。

    -探探的市場部與增長部的區別在,市場部負責花錢,增長部不負責花錢。

    -增長不是先做KPI管理,而是要有好的基礎設施(行為數據後台,A/B測試框架)才能開始觀測指標與迭代增長。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增長要避免的第一個坑就是局部優化,這裡改一點截圖,那裡改一點文案。其實也許改產品名字與圖標是最有效提升app商店轉化率的途徑。增長經理要能夠跳脫盒子思考(out of box thinking)

    -剛開始做測試的人,要忘記喬布斯張小龍等產品的大神,他們是靠直覺也很少看數據:正常人要靠數據與即時反饋,勤能補拙。


    #9-9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全景漏斗,關心橫向的產品功能交互關係。當一個產品不只是工具,還有社交,內容等多種功能。可以根據不同功能設計指標,再看看功能
    之間的交互拉提作用,決定整個產品後續的發展。而不是只看單一指標。

    -量化與質化的兩腳思維,曾經做測試時候只看指標,以為是A與B的相關性,但從未想過中間還有個C。學到後就會在產品中安插小問卷直接問用戶,但要把握3個題目之內的精簡原則,不可以打擾用戶。

    -加法與乘法,做增長後了解了加法與乘法的關係。增加一條溝通管道是加法,優化轉化率是乘法。一般來說,乘法的好處更大一些,但這也是基於加法已經帶來足夠的初始流量,否則盤子太小的乘法也沒啥意義。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以下是關於團隊的摘要---

    #Greylock Partner / Pinterest(圖片秀), Casey Winters
    "增長團隊必須是全職的,不能跟人共用成員,否則優先順序會被影響"

    #Mobile Growth Stack / Sound Cloud (Podcast), Andy Carvell
    "增長團隊大約7-8人,包含產品經理、分析師、設計師、程序員,最多的是程序員。產品經理需要對分析、UI/UX設計、程序都略懂,才能跟他們溝通。以每週迭代的循環討論測試設計、結果與去留。"

    # GloStation / Postmates(送餐), 陳思齊
    "增長最令人不喜歡的是,會讓你偏向那些容易衡量並且很快衡量的東西。但有時候最重要的事情,例如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反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Growthstructures / Sofi Finance(學貸轉貸), Steven Dupree
    "增長團隊刷存在感兩種做法:(1) 在例會中說明有趣但違反直覺的實驗,已讓大家有印象(2) 把大事(重大影響力但耗資源)跟小事(容易但效益有限)的實驗混合起來,避免人家覺得你沒貢獻或者只會做小事情"

    #Cerberus Interactive/Acorns (微型投資與機器人投資) , Sami Khan
    "靠創意的廣告狂人時代已經過去,excel 跟計算機才是你的好朋友。"

    
# Camera360(修圖), 陳思多
    “增長的成功要素是CEO的有意識支持。因為增長會用到很多資源,或是影響很多資源。若是沒有CEO的支持,無法成功。”

    #Square(支付), 羅揚 James Luo
    “通路關鍵三大指標(CPA, ROI, LTV)中,最難建模的是LTV。因為涉及對長期留存率與資本折現率的重要假設。”

    # 探探(校園招聘)/ 美圖(修圖), 韓知白
    “快速迭代的價值在於,當你沒有人家的靈感,人家一次增長效果比你好3倍(+60% vs +20%)的時候,只要你迭代速度有三倍,還是可以得到一樣的成功增長效果。”

    # Keep(運動)/豆瓣(社群), 張弦
    “做產品像開船,動力與方向最重要。產品小的時候,著重動力,加速度要夠。產品體量大了後,動力已經比較足了,著重方向,往哪兒發展就更重要。”

  • 加速度題目 在 地方爸爸與他的小幫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7 13:14:19
    有 586 人按讚

    期中考前,我卻想來聊聊課外閱讀
     
    今天都在陪著女兒們複習期中考,陪著陪著,忽然有感這幾年陪著她們建立文字書閱讀習慣後,對於她們在課業學習上的助益。
     
    所以這篇文章就來分享一下,我覺得「文字書閱讀」這件事情,對於孩子在課業學習上的幫助是什麼(基本上都是我自己的感受,沒有科學實證的)
     
    1️⃣ 因為文字書閱讀,增加對於「語句」的了解
     
    很多低年級孩子的爸媽,都會發現其實常常孩子考試答錯,並不是因為不會解答的方式,而是看不懂題目語句的意思。
     
    因此很多家長跟安親班會選擇讓孩子一直作評量跟試卷,藉此讓孩子去理解出題的文字。
     
    更甚者,可能會教孩子去抓關鍵字來判斷題目的意思(就像大人學開車,駕訓班老師說後照鏡看到什麼,方向盤就左打一圈)
     
    但是如果可以讓孩子平常就習慣大量閱讀不同的讀物,他們就有足夠多的機會去接觸各種不同的語句表達方式,也就可以自然地去練習判讀語句的意思(例如依照情境、依照前後文)
     
    2️⃣ 因為文字書閱讀,培養了從「符號到具象」的思考習慣
     
    以數學為例,因為大人們都已經很熟悉基本的數學概念,所以有時會不理解孩子為什麼就是聽不懂一些很基礎的數學。
     
    但是如果我們試著用孩子的視角來思考,「4+5」其實只是三個符號,除非它可以對應到實體世界的畫面,否則孩子是無法了解它的意涵(就像我貼了外星人語的符號給你,然後就開始跟你談多維空間的概念,你一定也聽不懂)
     
    因此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老師都會藉由讓孩子「畫出來」,來讓孩子理解符號與現實的對應關係。
     
    我自己覺得在孩子的文字閱讀過程中,其實也有這樣的練習效果,因為孩子在閱讀「文字書」的過程,他的勢必會把書裡文字所描述的劇情內容,在大腦中投影成「具象」的畫面。
     
    在這樣的過程中,我認為可以讓孩子逐漸練習與習慣對於抽象轉具象的思考(例如像我這樣的程式設計師,其實看著一行一行的程式碼,其實在腦中是會直接轉譯成具象的電腦運作情況)
     
    而這樣的能力,在未來孩子面對更多具抽象概念的學科時(化學、量子物理?),應該會有更多的助益。
     
    3️⃣ 從閱讀去培養從文字中抽取資訊的能力
     
    在新的課綱或者所謂素養教學中,之所以會這麼重視閱讀,其實是因為現在的世界裡,知識與資訊的增加速度已經無法被估計。
     
    因此「學習」已經無法僅憑教與學的過程中來達成,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而這樣的能力基礎,便在於孩子是否能藉由大量的閱讀過程,靠自己抽取出知識與資訊。
     
    也因此,目前很多學科的測驗中(包含國中會考之類),會出現很多大量文字與圖表的閱讀題。
     
    對於這樣的學習與測驗,其實不是要倚靠名校/名師的教學或者大量的題目練習,靠的應該是閱讀習慣的長遠培養(後續還會需要培養對於資訊的提問與思辯)
     
    4️⃣ 從文字書閱讀做大腦練習
     
    我之前寫過一篇關於「為什麼要讀長篇小說」的文章,內容講到我認為藉由長篇小說內的完整人物關係設定、劇情架構,可以讓閱讀的孩子在大腦中進行:
    邏輯式的劇情思考、抽象而複雜的人物關聯性思考、記憶力的練習。
     
    在這個3C影音充斥的時代,我覺得更需利用文字閱讀,來避免「孩子習慣影音資訊而缺乏大腦思考練習」的情況
     
     .
    我自覺兩個女兒並不是什麼特別聰明的孩子,但也許是受益於閱讀,目前她們在校的學習是屬於我完全不用操心的情況,也因此我也才會不斷地在這個粉專上,推廣各式各樣的童書,以及我們家的閱讀經驗
     
    正陪著孩子複習期中考而崩潰的你,也可以試著用更多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孩子的學習情況
     
    或許你也可以找出更多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輔助方式

  • 加速度題目 在 賭Sir(杜氏數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2 21:30:41
    有 3 人按讚

    變完又變,想我點呀?🤯
    有同學問我,👉🏻描述M的變率如何變化👈🏻 呢類題型,其實要計啲咩,要考我啲咩呀?

    其實D兩次喺 M1/M2 嘅範圍裏面都有,但零零舍舍 M1 有個傳統,係好鍾意用「變化率如何變化」去考你D兩次。🤨

    有讀Physics嘅同學應該唔陌生,因為acceleration(加速度)就已經係最佳嘅例子。🤩
    但如果無讀Physics嘅M1同學,應該點樣應對呢?🤔

    我嘅建議係利用顏色學習法🖍,好似上面幅圖咁,先將「the rate of change of M」視為一舊嘢,然後將「how... varies」視為叫你D一次睇升跌嘅考試方言,用符號表達咗先,再將佢轉為D兩次,咁樣諗就會靈活啲啦~💁🏻‍♂️
    ——————————
    #M1解題王 會以題目 keyword 切入,同你極速 KO M1 題目;記住 Save 低個 post,方便你大考前攞出嚟溫🔥⁣⁣⁣⁣⁣⁣⁣⁣⁣⁣⁣⁣
    ——————————
    🎲賭Sir|高階數學考試專家⁣⁣⁣⁣⁣⁣⁣⁣⁣⁣⁣⁣
    ⁣⁣⁣⁣⁣⁣⁣⁣⁣⁣⁣⁣
    🎓19 項數學公開試.以一 Take 過考取完美戰績⁣⁣⁣⁣⁣⁣⁣⁣⁣⁣⁣⁣
    ⁣⁣⁣⁣⁣⁣⁣⁣⁣⁣⁣⁣
    DSE:Math+M1+M2【5**】⁣⁣⁣⁣⁣⁣⁣⁣⁣⁣⁣⁣
    CE & AL:Math+A.Math+Pure+Applied【A】⁣⁣⁣⁣⁣⁣⁣⁣⁣⁣⁣⁣
    IAL:C12+C34+F1+F2+F3+M1+M2+M3+S1+S2+S3+D1【A】⁣⁣⁣⁣⁣⁣⁣⁣⁣⁣⁣⁣
    ⁣⁣⁣⁣⁣⁣⁣⁣⁣⁣⁣⁣
    🖥最高人氣補習網紅・貼地教數別樹一格⁣⁣⁣⁣⁣⁣⁣⁣⁣⁣⁣⁣
    ⁣⁣⁣⁣⁣⁣⁣⁣⁣⁣⁣⁣
    頻道 #杜氏數學 2016年創辦,訂閱65,000+,多條教學影片點擊100,000+;2018年獲出版社邀請,撰寫暢銷書《5**數學男人嫁得過》推廣「聰明應試」理念,並鼓勵年青人堅守自信。⁣⁣⁣⁣⁣⁣⁣⁣⁣⁣⁣⁣
    ⁣⁣⁣⁣⁣⁣⁣⁣⁣⁣⁣⁣
    🧠以心理學、高效學習融入補習教育當中⁣⁣⁣⁣⁣⁣⁣⁣⁣⁣⁣⁣
    ⁣⁣⁣⁣⁣⁣⁣⁣⁣⁣⁣⁣
    從中文大學風險管理學士畢業之後,鑽研超速學習法(Ultralearning)及教育心理學,將高效學方法先行用於自己身上,無間斷學習新知識;四年後重返校園,完成中文大學數學碩士(大數據分析)課程,期間考入門薩學會(Mensa),實證超速學習法。⁣⁣⁣⁣⁣⁣⁣⁣⁣⁣⁣⁣
    ⁣⁣⁣⁣⁣⁣⁣⁣⁣⁣⁣⁣
    🏆座右銘⁣⁣⁣⁣⁣⁣⁣⁣⁣⁣⁣⁣
    ⁣⁣⁣⁣⁣⁣⁣⁣⁣⁣⁣⁣
    好多人以為自己因為對數學無興趣,所以數學低分;事實剛好相反:因為自己數學低分,所以對數學無興趣。試諗下,若然你有歌神嘅聲線,你仲會對唱歌無興趣嗎?⁣⁣⁣⁣⁣⁣⁣⁣⁣⁣⁣⁣
    ⁣⁣⁣⁣⁣⁣⁣⁣⁣⁣⁣
    ------------⁣⁣⁣⁣⁣⁣⁣⁣⁣⁣⁣⁣
    #數學 #DSE #dser #math #maths #afterschool #dsemath #examskills #mathtutor #followme #2021DSE #2022DSE #2023DSE #tutor #mathtutor #DSEfighter #tutotial⁣⁣⁣⁣
    ⁣⁣⁣

  • 加速度題目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18:00:13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魔人普物的EJ老師
    轉眼之間普物教學影片已經連載到第四部
    在上一堂課中談到了牛頓運動定律與慣性系
    這次向大家介紹非慣性系,以及甚麼是假想力
    除了大家比較熟悉的離心力,也會提及科氏力
    最後還會用科氏力來解釋理想行星風系的模型
    搞懂這章後能更容易解決困難的題目,要注意聽喔

    科氏力例題的補充影片(英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t_XJp77-mk

    科氏力例題的補充影片(中文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6zjqiQW6Mo

    魔人普物EJ老師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VEmY5A
    EJ老師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LbexKK
    EJ老師個人日常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j.physics/

    如果你喜歡這部影片,麻煩幫我按個讚或訂閱我的頻道
    你們的支持將會成為我繼續推出優質普物課程的動力😊

    #假想力 #慣性力 #非慣性系 #離心力 #科氏力 #物奧 #斜面問題 #座標轉換 #地科#東南信風 #東北信風 #西風帶 #極地東風帶 #副熱帶高壓 #副極地低壓 #極地高壓#旋轉加速度 #平移加速度 #修正 #Coriolis Force #Centrifugal force #行星風系

  • 加速度題目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07 14:46:36

    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魔人普物的EJ老師
    我的普通物理系列的第二堂課正式上線啦😄
    第二堂課會教各位如何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
    運動學的專有名詞及定義,在國高中物理就有教了
    到了大學普物我們會正式引入微積分幫助我們做運算
    為了不讓各位同學睡著,所以我精心準備了有趣的題目
    回家作業也頗具挑戰性,希望你們能好好享受思考的過程

    【習題解答】
    👉https://reurl.cc/pgl2We

    魔人普物EJ老師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VEmY5A
    EJ老師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LbexKK
    EJ老師個人日常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j.physics/

    如果你喜歡這部影片,麻煩幫我按個讚或訂閱我的頻道
    你們的支持將會成為我繼續推出優質普物課程的動力😊
    #運動學 #垂直獨立性 #質點 #微積分 #有初始高度斜拋的最遠射程問題 #進擊的巨人 #瑪莉亞之牆 #砲台 #渡河問題 #淡水 #八里 #圓周運動 #曲線運動 #切向加速度 #法向加速度 #極座標 #相對運動 #角速度 #位置 #速度 #加速度 #速率 #向量 #新竹美食 #座標轉換 #絕對時空觀

  • 加速度題目 在 劉川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11 11:03:14

    🤝即日起訂購課程(包含實體衝刺講義238頁+81個重點線上講解及試題解析)只要17折$995元(實體課程約6000~10000元)。
    🤝訂購連結:https://shopee.tw/product/81670918/9826973903/
    希望這本講義的定位,是讓110年要國中會考的學生,在會考前所念最後一本的自然科總複習講義,裡面包括國中三年(包含生物、理化與地科)歷年來常考及必考的重點總整理及題目練習。以科學分析、精準判斷、去蕪存菁、化繁為簡為編輯主軸,希望能讓學生在正式會考多對2~5題,少錯2~5題。
    考前衝刺不是做一些奇奇怪怪的題目,更不是做艱深難解的題目,而是要集中火力「聚焦」。聚焦在歷年最常考的重點及題型,當你完全掌握住這些觀念主軸,該對的題目都對了,剩下依照這三年所學的知織去判斷,在正式會考你就會比別人少錯2~5題,甚至多對2~5題!
    線上課程共分81個很常考的重點講義內容,平均每個單元重點講解約10分鐘,加上你題目練習及檢討,每個單元學習約30分鐘。而搭配講義共233頁,題目共1095題,每天複習2-3個單元(大約50分鐘到80分鐘),從考前40天開始每天輕鬆、充分研讀練習,這樣安排印象最深,複習效果最好。
    每個單元課程,老師都有教學影音講解,除此之外,針對大家比較不會的題目或重要的題目,都會再針對試題分析講解一次。講義的重點一定要弄懂並讀熟,這樣才能應對題目的變化,重點不唸猛刷題只會讓自己更累且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