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加強磚造補強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加強磚造補強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加強磚造補強費用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張金鶚,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5/7(二)蘋果日報刊登我第26篇專欄文章「房屋老化 vs. 人口老化」(如下連結,但因蘋果目前閲讀全文需註冊登記,為方便大家閲讀,我將全文也轉貼如下),敬請參閲分享。 這篇專欄主要是進一步較完整的說明我對前天接受新聞採訪報導台灣房屋老化現象嚴重的因應想法,希望藉此篇專欄能引發政府及社會各...
加強磚造補強費用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5/7(二)蘋果日報刊登我第26篇專欄文章「房屋老化 vs. 人口老化」(如下連結,但因蘋果目前閲讀全文需註冊登記,為方便大家閲讀,我將全文也轉貼如下),敬請參閲分享。
這篇專欄主要是進一步較完整的說明我對前天接受新聞採訪報導台灣房屋老化現象嚴重的因應想法,希望藉此篇專欄能引發政府及社會各界更多的討論與重視。
———————
張金鶚專欄:房屋老化 vs. 人口老化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
最近新聞報導台灣房屋老化現象嚴重,逾30年的老屋,過去10年暴增200萬宅,增幅逾一倍,老屋占全國住宅比率已超過47%。至於新增的新屋,過去10年僅增加約99萬宅,約只有老宅增加數量的一半,顯示全國新增住宅數量追不上住宅老化速度。
面對當前房屋老化現象,下列一些問題必須釐清。首先,我們必須思考台灣以30年屋齡界定為老屋(《危老條例》規定30年,相較歐美先進國家,許多木造、磚造為百年老屋,少有認為30年為老屋)是否適當?其目的為何?
其次,危險房屋應該如何合理界定?住在超過30年老屋真的都很危險嗎?換言之,老屋=危屋嗎?我們要如何釐清確認老屋並非危屋?
老屋改善責任在誰
第三,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真的有辦法去避免當前房屋的老化現象嗎?若無法避免又該如何因應?
第四,我們真的有需要且有能力快速地拆除老屋重建新屋嗎?更重要的是拆老屋建新屋將明顯破壞好不容易經過20、30年以上才建立好的人文鄰里關係,加速老屋重建得失又該如何衡量?
第五,老屋和危屋處理方式有何不同?老屋拆除重建與整建維護利弊得失為何?改善房屋老化還有那些方式?
第六,房屋老化的問題的改善,主要是誰的責任?屋主的責任與角色為何?
第七,政府面對房屋老化又該如何因應?其責任與角色又為何?相關法令政策與資源經費又該如何分配?換言之,政府當前的相關政策、法令制度與資源分配是否必須重新檢視?
建強制老屋健檢制
從上述七個房屋老化的問題來看,相當複雜,因應之道的討論也不容易,但是若將房屋老化與人口老化相互對應思考,或許有相當幫助。目前台灣的房屋跟人口都面臨老化的問題,既然都無法避免,也就無需過度焦慮。因為不可能把所有老人問題一次解決,甚至要求年輕人多生小孩,所以才有長照政策來因應問題。房屋老化不是也該如此嗎?
台灣人口老化我們不能避免,面對處理它的方式應是多元方式,讓不同老人有不同選擇;雖然我們要鼓勵生育,顯然並不容易,要有許多配套措施並行。同樣房屋老化我們也不能避免,也需多元處理方式,都市老屋更新也不容易。尤其應該建立強制老屋健檢制度,如同老車需要強制健檢一般,並同時給予租稅誘因,確保居住安全是首要面對房屋老化的工作。
從建築專業及國外經驗來看,30年的房屋並不算老,因此不能把「老屋」跟「危屋」畫上等號,導致有許多老屋並非危屋,未必需要拆除重建。但只因為有政策誘因,能夠獲取更多容積獎勵及稅賦優惠,得到更多的個人利益,同時也為配合建商的獲利,而將不算老的「老屋」予以「拆除」跟「新建」,但如此不但浪費資源而且也可能引起更多貪念,導致都更整合更加困難。因此,站在政府立場,「危屋」與「老屋」處理方式應不同,危屋應強制且無法補強才必須拆除,而老屋只要定期健檢維修,危屋與老屋應更嚴𧫴明確的界定。
維護費用抵扣租稅
另外,拆除重建困難且容易產生爭議及鄰里結構的破壞,政府應重新調整老屋重建的資源分配,增加整建維護的資源,甚至可以將整建維護費用透過租稅抵扣方式提供誘因,如此也可以加強鄰里社區的參與自主的改善,不但能夠使老屋重生,社區鄰里更為穩定,20、30年的老屋可以持續居住到50、60年以上,也才能讓居住品質和都市發展、鄰里結構與社區歷史文化相互落實結合。
不論如何,房屋快速老化問題的確值得我們深思面對,並重新檢討當前政策方向,重新分配重建與整建維護資源,「以屋主為主,政府為輔」的角色責任,並重視「老屋健檢」以及「整建維護」工作,使「居住安全與品質」成為因應房屋老化的核心目標!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90507/3832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