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劉仲敬爭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劉仲敬爭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劉仲敬爭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劉仲敬爭議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晚拜讀翁達瑞教授的文章,說句實話,高虹安立委的學歷並沒有什麼太值得爭議的地方。我瀏覽了一下高虹安的公開學術資料,頂多就是U Cincinnati的排名確實比較普通,而她的學術著作表現也不是頂尖而已。畢論有文法錯誤的地方,也不是什麼致命傷。至於她和指導教授處得好不好,這更是無跡可考的事情。 ​ 當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0515東森+中天 社區水塔陳屍成凶宅?專家:僅頂樓、其他樓層不算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XZMEKtshfk 東森:黃子鳳、王鎮宇 中天:陳怡汝、林俊鋒 採訪報導……↓ 【東森】 高雄透天民宅發生駭人的冰屍命案,107年,男子被妻小謀殺,藏在冰櫃3個月,屋子成了凶...

  • 劉仲敬爭議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07:57:40
    有 4,464 人按讚

    昨晚拜讀翁達瑞教授的文章,說句實話,高虹安立委的學歷並沒有什麼太值得爭議的地方。我瀏覽了一下高虹安的公開學術資料,頂多就是U Cincinnati的排名確實比較普通,而她的學術著作表現也不是頂尖而已。畢論有文法錯誤的地方,也不是什麼致命傷。至於她和指導教授處得好不好,這更是無跡可考的事情。

    當然翁達瑞教授並沒有這個本意,但有些人用彭文正式的「假博士」指控來質疑高虹安,我個人覺得是太過火了。當然,博士學歷造假或論文抄襲,那是牽涉到學術倫理與誠信的問題,是一開始就不可以犯的錯誤,跟學術能力無關。但「博士學歷是真的,只是學術能力馬馬虎虎」,我不認為這構成什麼大問題,一直追打下去只是模糊焦點而已。

    博士學歷對於政治,本來就不是什麼必需品。就拿美國來說,從總統到參眾兩院到五十州州長,落落長一大串民選政治人物裡面,有研究型博士學位(PhD、MD-PhD、PhD in Law,請注意JD和MD不是研究型博士學位)的人,大概十隻手指頭數得出來。

    這一點都不奇怪。研究型博士,本來就是培養皓首窮經,旨在把事物之道格式化、理論化的學術研究人才。而民選政治人物講求的是人與人的實際接觸,不講太多高深的政治理論,而是在實踐中不斷適應成長。這兩條職涯路線本就搭不在一起,甚至可以說是互相矛盾的。陳建仁、李遠哲、翁啟惠來當區域立委,表現不見得會好到哪裡去。

    但或許是儒家士大夫觀念使然,「博士學歷」這樣的人設,在台灣的選舉當中還是相當吃香。高虹安就很大程度受益於這個「博士級大數據專家」的人物設定。事實上民眾黨也很想把自己定位在這種「小清新知識藍」的路線上面。

    這沒什麼不可以的。雖說民進黨已經取代國民黨、整個攻佔了「執政菁英」的生態位,但台灣的中產階級知識份子界還是偏藍底的;「知識藍/姿勢藍」光環雖已褪色,不足以執政但還有一定的市佔率。
    ​​
    正也因為如此,高虹安跟朱學恆的「塔綠班」事件,才更令人感到哭笑不得。「塔綠班」事件發生到現在好幾天了,我個人都沒辦法評論什麼,因為整件事情瞎到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才好。

    「塔綠班」事件是嚴重破壞高虹安與民眾黨的人設的。即便我那些滿滿黃白藍工程師粉的新竹同學圈,對高虹安此舉也很難吞下去。如果高虹安真的覺得自己的博士學歷,是重要的政治資產的話,她應該做的事情,是怎麼樣讓自己的見識配得上自己的學術頭銜。但一段時間看下來,高虹安常在立院質詢台上擺出知識份子的架子,深入看她的質詢卻往往失準而謬誤百出。

    其實我是有點可憐高虹安的。她在立院的表現,配不上她「博士級大數據專家」的人設;而她糟糕的表現與議題掌握能力,也讓老東家郭董對她有點敬而遠之。情急之下,她會想要從鄉民的聲量裡面尋找出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短期來看,跟朱學恆合作可以給自己低迷的聲量打雞血。但是這種廉價聲量就像吸毒一樣,可以帶來一時的興奮度,但也宰制了你往後的人生。

    人會說話,但人也會被自己說出來的話制約。「塔綠班」「聖蟑士」,我們姑且不談這些詞眼審不審美,這樣的語言其實反映出來的是一種陰暗的心態。

    當你在講「塔綠班」的時候,其實是把自己毫無必要地框在了一個受害者哭哭的心態裡。當你在講「聖蟑士」的時候,就像上報主筆李濠仲先生所憂心的那樣,你已經不把對方當人看;而政治是人與人的溝通,當你把對方「非人化」的時候,等於是自己斬斷了溝通的可能性。

    民進黨會拿著槍押著你不准提出異議嗎?顯然不是。民進黨還是一個民主制度框架下的政黨,甚至很多時候,是拘泥民主到一種優柔寡斷、軟弱退讓的程度,藻礁議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你真的想要戰勝民進黨,大可以堂堂正正地,提出跟民進黨不同的見解,民進黨是封不了你的口的。但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你要表現出政治上的成熟度。

    劉仲敬說得很好:「政治上成熟的人首先就是要講替代品。我要反對什麽,我一定要拿出一個比它更好的東西,這就叫做政治上的成熟,否則你一定會越鬧越糟。你鬧掉了原來的東西,多半就會得到一個比原來更糟的東西。」

    巨嬰的哭鬧是最大聲的,但它除了能把所有人鬧到心浮氣躁以外,無法給台灣這個大家庭帶來任何的建設性。當你用「塔綠班」的語言來把自己框限在受害者心態,再用「聖蟑士」的語言來把對方非人化、非溝通化的時候,你所呈現出來的形象,就是政治上不成熟的巨嬰。而無法長大的巨嬰,是扛不起執政的重責大任的,甚至連一個合格的在野黨都當不起。

    我也很明白,我講了這麼多只是徒勞。現在檯面上看起來,也只有民進黨、台灣基進的心態比較成熟可期待而已。藍白黃等黨已經自己把自己陷入了「巨嬰化」的路線,救不回來了。這條死路走到最後,就會像劉仲敬講的:「傳統的忠誠維持不了一代人的時間…很快就要變成影響力跟現在的新黨差不多,活動方式跟清末的同盟會差不多,要依靠類似天安社這樣的黑社會組織到處刷存在感」。

    我們以為從一個「博士級大數據專家」立委身上,可以看到更多政治上的成熟度。但現在看起來,我們恐怕再一次失望了。

  • 劉仲敬爭議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5 00:11:21
    有 1,837 人按讚

    社群突然掀起桃園天然氣接收站的爭議,其實那個天然氣接收站,不只是單純的能源問題,實務上還涉及台灣跟美國的外交與商業合作,而且時效性也很重要,美國跟東亞島鏈上的數個國家,分別都有不同的合作案在進行,首要目的當然是防範中國的侵略

    政治上在做抉擇的時候,精明的人應該重視的這個原則,我引用劉仲敬說過的那段話
    「政治上成熟的人首先就是要講替代品。我要反對什麼,我一定要拿出一個比它更好的東西,這就叫做政治上的成熟,否則你一定會越鬧越糟。你鬧掉了原來的東西,多半就會得到一個比原來更糟的東西。」

    台灣這幾年來的親美遠中,很明顯的帶給台灣更多的經濟、商業、貿易、外交、國防、科技的成長效益,例如在美國的互相幫忙下,台灣出口在東亞島鏈的成長非常亮眼,全球觀光業、旅遊業、內需消費產業重創,科技產業出口成為拚經濟的一把利刃

    2020年出口飆史上新高 成長動能勝中港日韓星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1080195.aspx

    台灣2020年12月出口值達330億美元,創單月新高,年增12%,連六紅,全年出口值衝上3452.8億美元,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年增4.9%,優於中國、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主要競爭對手,出、進口相抵後,2020年出超達587.9億美元,也創新高,年增約152.8億美元,遠距商機也隨疫情快速引爆,5G等新興科技運用增強,加上美中科技冷戰,台灣防疫得當喜獲轉單,及國內半導體廠商領先製程優勢持續發揮。

    不過,在亮眼表現背後,出口也存在不對稱發展,2020年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均創歷年新高,但礦產品、紡織品,受疫情衝擊,全年出口年減47.6%及17.9%,均為史上最慘烈的一年。

    國際方面,美國參眾議會進入了空前反中的共識,只要只反對中國的法案,民意上都能匯集共和黨與民主黨強大的共識,不過美國勢力圈的盟友們,以往對中國的廉價科技品相當依賴,要對抗中國,自然得在貿易上逐漸做出防火牆,南韓在2021年的外交很可能逐漸轉向美國,美國期中選舉以前,對東亞島鏈的外交合作很可能會有增無減

    美國擬擺脫依賴中國! 日經:將與台日韓澳合建供應鏈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47551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總統Joe Biden最快在本月底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與台灣、日本、南韓、澳洲等盟友合作,建立半導體與其他具戰略意義物資的供應鏈,加速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這項行政命令將制定國家供應鏈戰略,有望降低天災和「不友善國家」對供應鏈可能的干擾,相關措施將聚焦在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和醫療用品等。

    該命令將與盟友合作建設更加強大、更具抵抗力的供應鏈。晶片方面,將會與台灣、日本、南韓合作;稀土方面,則將與澳洲等亞太經濟體合作,美國計畫與盟國在重要產品供應網上共享訊息,並尋求促進互補生產。將考慮建立框架在緊急情況下迅速分享這些物資,並討論如何確保庫存和產能,美國還可能會要求合作夥伴減少與中國的生意往來。

    美國和台灣的國際合作,很可能會涉及半導體和能源業,例如美國Cheniere Energy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商,頁岩氣技術突破後,Cheniere Energy很靈光的把設備改為出口用,2016年開始出口天然氣,二年後就登上全球500大企業,台灣進口天然氣和軍備,可以縮小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台灣長年從美國賺取大量外匯,生意有來有往,台灣也要讓美國賺點能源財,天然氣對台灣來說,也是外交的選項之一,台灣的核能廠要陸續退役了,如果天然氣接收站沒有即時完成興建,尖峰的供電調度就不容易達成,燃氣不上來,供電就無法穩定,半導體產業鏈及晶圓代工廠,影響將會相當嚴重;燃氣不上線,就無法減煤,難以邁向無核家園

    美國Cheniere Energy天然氣登陸台灣的意義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164286

    有天然氣穩定供電,才能穩住台積電護國神山群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1-02-22/539802

    台灣、日本、南韓都需要和美國在能源方面有更多元的貿易合作,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忽略的國際外交的影響

  • 劉仲敬爭議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8 10:10:00
    有 689 人按讚

    禮拜四的早上,非常榮幸可以和臺灣女子足球員工會理事長王湘惠、 中華職棒球員工會理事長周思齊 Steven Chou、社團法人台灣運動好事協會 創辦人劉柏君 (Sophiyah Liu)、兩位同事愛信任-劉世芳、
    賴香伶 一起見證台灣女足球員工會的成立。
     
    台灣女足球員工會,是繼中華職棒球員工會於 2008 年復會以來台灣第二個運動員職業工會,更是第一個由女性及業餘運動員所組成的運動員工會。
     
    這是台灣運動員勞動權益、性別平等發展的重要時刻。
     
    工會成立的現場,總是令人激動。有時工會成立時為了怕資方阻撓,還必須選擇在深夜召開成立大會。
     
    過去,我曾經為被打壓的工會幹部出庭辯護,他們是令人敬佩的英雄,總是走在前面,開一條路,帶著大家一起走,還要越走人越多。
      
    臺灣女子足球員工會的理事長王湘惠說到,無論是歐美女足同工同酬EQUAL PAY的倡議,或是各項女子運動員待遇的改善,不只是台灣,也是世界所有女性運動員共同面對的戰役。台灣女足在2018年印尼亞運睽違20年闖入4強,希望有更好的環境為女性足球員傳達心聲,來保障運動員的權益。
     
    工會目前已有40多位球員加入。除了當球員的後盾,未來期待可以進一步的與足協及木蘭聯賽就國家隊的權利義務,以及聯賽球員的權益,討論團體協約的簽訂可能,加強國家隊的待遇正常化以及聯賽的制度化。
       
    工會的成立,只是個起點。
     
    一路協助女足工會成立的職業棒球工會周思齊理事長就提到,職棒工會復會12年,一路走到現在,一年可以處理數十件勞資糾紛以及勞資爭議。
     
    薪資仲裁、經紀人認證制度也陸續啟動,過程中也累積了符合運動員需求的勞資權益、法律及會計專業,球員工會也樂意分享這些經驗與資源。
      
    希望越來越多各領域的勞工可以走在一起。

    勞工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同工同酬EQUALPAY
    #運動員工會
    #體育改革

  • 劉仲敬爭議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5-15 20:24:54

    200515東森+中天 社區水塔陳屍成凶宅?專家:僅頂樓、其他樓層不算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wXZMEKtshfk

    東森:黃子鳳、王鎮宇
    中天:陳怡汝、林俊鋒 採訪報導……↓

    【東森】

    高雄透天民宅發生駭人的冰屍命案,107年,男子被妻小謀殺,藏在冰櫃3個月,屋子成了凶宅,嫌犯遭判賠屋主315萬;同樣是驚悚命案,位在新北市新莊的水泥封屍案,雖然事後房子已經售出,但同樣都成了凶宅,凶宅該如何定義?

    律師/劉韋廷:「非自然死亡與陳屍的地點或輕生等等就會被認為是凶宅。」

    在宜蘭就曾有工人在社區施工發生公安意外死亡,消防借隔壁室內運送遺體,法院判定「借道運屍」不算凶宅。而桃園也曾有房客輕生後來自行上救護車送醫,法院判定由於她離開屋子後才死亡因此不算凶宅。如今新北市汐止某社區的頂樓水塔有男子陳屍,這個在法律上如何定義?

    律師/劉韋廷:「頂樓水塔才是凶宅的所在,而其他的樓層因為並不是死亡的地點,所以它並不會被認為是凶宅。」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實際上房子本身它不是凶宅,所以這件事情對於房價的影響會隨著時間而遞減,短時間、尤其是街坊鄰居大家都知道的時候,這個一定會有影響。」

    凶宅讓民眾敬而遠之隨之影響法價,只是對於凶宅的認定還有些特殊判例。

    律師/劉韋廷:「獨居老人自然死亡,老死的狀況正常來講也不認為是凶宅,可是因為後來被發現並覺得現場環境是很恐怖的,也有人認為說這應該把它列為凶宅。」

    但無論法院是否認定是凶宅,大部分的新屋主或租客對於曾發生過命案的屋子都感到不舒服也導致爭議不斷。

    【中天】

    白色上衣的男子在路上徘徊接著轉進巷子裡面,沒多久後從此消失不見。大樓樓頂拉起封鎖線,地上水塔的鎖遭人破壞打開,新北市汐止一處高級住宅區驚傳男子陳屍在水塔裡。

    記者/陳怡汝:「警方研判因為早上社區車道入口都會是打開的狀態,死者疑似是趁著車道口打開的時候入侵到社區裡頭,接著用走樓梯的方式一路走到頂樓。」

    大樓門禁森嚴,但當時男子進到頂樓還破壞水塔並投進水塔裡面,住戶喝水時發現水怪怪的向社區反應才驚覺喝到屍水而且長達12天。

    社區總幹事:「我們會打掉再加裝其他的水塔,住戶端的管內會再做一次完整的消毒。」

    喝到屍水好幾天,住戶們人心惶惶,還有人乾脆自己去買桶裝水來用,不僅如此也擔心是否可能成為凶宅?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法律上的角度來看它畢竟不是凶宅,可能3~5年後或許消費者就比較不會那麼在意了。」

    房仲強調賣房前必須先告知水塔狀況否則很容易出現糾紛,另外民俗專家也認為,必須要好好處否則可能會影響住戶的運勢。

    民俗專家/張旭初:「這狀況應該先去找醫生(解毒),吃一些素齋、素菜,對他們健康才比較有幫助。」

    男子疑似精神失常趁著住戶及保全不注意進到他人住宅,撬開水塔的鎖投入水塔屍體在水塔中泡了12天讓喝到屍水的住戶擔心身體出問題,更怕是否會帶來其他沒有辦法預料的事情。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5/200515.html

  • 劉仲敬爭議 在 Gavinchiu趙氏讀書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10 07:59:54

    請各位訂閱本頻道,以及關注Facebook 趙氏讀書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原來應有沒有什麼爭議,法治應是考慮行為的動機,註冊別人已有的品牌,做別人相同的生意(如果是不同的生意,或可當作致敬),商標風格接近,立意本身就極惡劣,但看看留言,竟然有許多支持者,這樣實在難以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