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近期右邊膝蓋不適,醫師檢查後認為沒有發現結構性問題,所以在醫療端並沒有做特別的後續處置。過了幾天後,她依然還是覺得怪怪的,尤其是上下樓梯時特別明顯。這幾天帶著母親做了幾個訓練動作、練個兩三天之後,不適感明顯消除,上下樓梯也不會這麼吃力了。
膝關節在一般常見動作觀點是趨向穩定功能的關節,向上...
我的母親近期右邊膝蓋不適,醫師檢查後認為沒有發現結構性問題,所以在醫療端並沒有做特別的後續處置。過了幾天後,她依然還是覺得怪怪的,尤其是上下樓梯時特別明顯。這幾天帶著母親做了幾個訓練動作、練個兩三天之後,不適感明顯消除,上下樓梯也不會這麼吃力了。
膝關節在一般常見動作觀點是趨向穩定功能的關節,向上連接股骨(大腿骨),向下連接脛骨(小腿骨)。其他常一起討論的組成也包含了十字韌帶、側韌帶、關節面軟骨、關節囊、半月軟骨、囊韌帶、臏骨韌帶、股四頭肌韌帶及股四頭肌肉等。
但我們觀察或評估人體時,通常不會只觀察關節周圍,而是會同時關注人體整體的排列。例如膝關節向下雖然是連接脛骨(腓骨不直接相連),但足踝關節的功能也會與膝關節交互影響。
同理,觀察膝關節時,我們也會同時關注髖關節的功能性,因為髖關節與膝關節也時常交互影響彼此表現。除了相鄰關節,甚至距離較遠的關節之間也可能會間接影響,例如踝關節與髖關節就是一個例子。
因此膝關節不適,在轉介到醫療端後確認無結構性問題時,我們可以觀察人體各關節在力學傳遞上、動作控制能力上,是不是哪裡明顯出了問題,並從中訓練改善。
舉例來說,做了幾個簡單徒手訓練動作後發現,我的母親在做單腳橋式時,右臀明顯感到較難以施力,並在滾筒與按摩球按壓時發現有一個明顯的激痛點(trigger point)在右臀位置。
因此我所規劃的居家訓練方向是兼具放鬆舒緩與強化的訓練內容。除了單腳橋式是一個不錯的訓練(同時也是測試評估動作)之外,也可以嘗試以單腳硬舉(SRDL)的相似與衍生動作,讓臀部肌群增加參與,減少造成膝關節不穩定性的來源。
除此之外,單腳硬舉動作也可以同時訓練右邊踝關節的穩定性與功能性,真心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訓練動作。訓練後,同樣重要的是,臀肌還是要回復到感覺舒服的張力範圍,所以也會提醒母親要記得適當伸展或按壓來放鬆。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輔助訓練可以加入,只是在此就先不贅述。
最後,除了訓練之外,平時步行走路或上下樓梯時,也提醒她如何施力、如何產生動作是更舒服更有效的動作模式,這樣才不會只有在訓練時短暫的成果,而是將訓練落實融入生活之中,達到更好的訓練效果。
我的心得是,真的很開心家中長輩慢慢在我的循循善誘(洗腦)之下,開始願意相信訓練(運動)也是一種良藥,並且開始相信科學與專業。他們也不會再這麼容易去隨意相信偏方、或是迷信於來路不明的營養補給品。
家中長輩們開始願意參與主動運動,開始透過主動訓練來提升自己的健康,相信這對於我們這些體適能產業從業人員來說,就是最棒、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
➤分享到限時動態標記我 @chiru.tsai
➤歡迎留言標記你的健身夥伴
➤追蹤醫適能創辦人 @chiru.tsai 學習更多知識
——————————————————
筆者 @chiru.tsai 為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機構 @medex.asia 創辦人、前美國官方ACE認證教官,美國運動委員會NCCA認證「醫療運動專家」(ACE-CMES)、台大醫學院學士畢業國家高考醫檢師合格。證照與專業訓練NSCA-CSCS, ACSM-CPT(美國)、EXOS(美國)等。
——————————————————
#醫適能 近期研習培訓資訊
⭐️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總覽班 (COFHP)
📍9/26 (台北/線上*)
🏅️課程特色:「進入體適能產業的第一門必修課」:學習剖析四大證照的關鍵差異、建立體適能核心知識架構。不只學習產業面,同時學習基礎知識,非常適合想了解體適能產業的運動愛好者,以及想轉職當教練的大家。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 (SPES)
📍10/16-10/17 (台北/線上*)
🏅️課程特色:「醫適能培訓機構的核心必修招牌課程」。學習如何將ACSM最新指引學以致用,並全面了解超過15種的特殊族群訓練原則。最重要的是如何降低並且有效管理訓練風險。適合所有想了解特殊族群訓練的學員 (不限教練或醫療人員)
🌟美國CETI 癌症體適能訓練專家 (CETI-CES)
📍9/17-9/19, 10/1-10/2 (線上, 5天)
🏅️課程特色:美國投入癌症體適能訓練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機構。創辦人Andrea親自授課,並由國內知名醫師負責專業翻譯,為2020-2021年唯一場線上專業研習。
🌟美國FAI 功能性高齡訓練專家 (FAI-FAS)
📍10/4-10/7 (線上, 4天)
🏅️課程特色:美國投入高齡/銀髮族體適能訓練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機構。共同創辦人Cody博士親自授課,並由國內知名醫師負責專業翻譯,亦為2020-2021年唯一場線上專業研習。
——————————————————
備註:
(1) 台北/線上*:表示當疫情趨緩且政府允許實體研習時,將舉辦在台北;若疫情持續,則轉為直播互動線上課程,課程內容與實體無異。
(2)除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總覽班外,其餘皆有持續教育學分!
前脛腓韌帶痛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嗨我的朋友,常常會感到小腿緊繃嗎?
跟我一起來認識身體發生什麼問題
_
就算你對肌肉很陌生,一定也有聽過手臂的二、三頭肌,其實小腿也有三頭肌,分別是由比目魚肌、腓腸肌、蹠肌所組成的團體👨👧👦
這個團體雖然從不同的地方出發,但是最後都會到阿基里斯腱,再到跟骨🦴
比目魚肌被肥腸肌蓋住,圖片為了完整呈現
肌肉,所以腓腸肌(黃色)中間是切除的🔪
_
🔲腓腸肌是的內側頭是從股骨內側,外側頭是從股骨(大腿骨)外側,跨越膝、踝、距下關節,最後到阿基里斯腱
🔲而比目魚肌會從腓骨頭(外側小腿骨)、
脛骨(內側小腿骨)內側緣到阿基里斯腱
🔲最後是蹠肌會從股骨外側、膕斜韌帶(膝蓋後側)連接到阿基里斯腱,是一條細而長的肌肉
_
小腿的三頭肌主要負責腳踝蹠屈,也就是踮腳尖,讓腳跟離開地面的動作,同時也在走路、跳躍時協助推進,除此之外腓腸肌也會協助膝蓋彎曲,而比目魚肌在站立時能夠
協助身體保持穩定🦵🏻
特別的是膝蓋伸直的時候腓腸肌收縮
比較有效率,而比目魚肌是在
膝蓋彎曲的時候✨
蹠肌在這個團體裡面看起來肌肉面積是最小的的,對腳踝蹠屈幫助不大,但肌肉本身有很多的本體感覺接受器,能夠幫助你在活動時
增加神經肌肉的連結,幫助你感覺
到踮腳尖這個動作🧠
_
當足底的穩定肌群失去功能時,會讓小腿三頭肌工作量倍增,而變得緊繃,除了會影響到前足、中足的活動,也會在小腿上產生激痛點,
腓腸肌的話就會接近膝蓋後側,而
比目魚肌的話就會接近腳跟🌋
當你的『小腿三頭肌』出狀況時,可能會
1️⃣小腿緊繃
2️⃣腳踝活動不順暢
3️⃣無法自由活動腳指頭
以上哪一個符合你的情況呢?
可以在貼文下方留言👇🏻
我會在後續的貼文,分享給你改善方法
來幫助你提升生活品質💡
祝福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_
順帶一提開 仲安家 禮盒時,把膠原蛋白飲給忘了這款跟葉黃素飲一樣,非常方便攜帶,不然每次都要帶很多瓶瓶罐罐的很麻煩,很適合想保養身體又不喜歡太複雜的我👀
葉黃素飲,你可在這個連結找到
https://shp.ee/udufxe7
美妍膠原飲,你可在這個連結找到
https://shp.ee/nxktf2v
_
#腿 #長腿 #瘦腿 #腿部訓練 #腿控 #腿模 #瘦腿丸 #小腿 #小腿肌 #大腿 #蜜大腿 #膝 #膝丸 #膝痛 #膝蓋骨脱臼 #膝痛改善 #腳 #腳趾 #腳底 #腳控 #腳踏車 #腳底按摩 #腳奴 #腳痛 #腳部護理 #足 #足底 #足底筋膜炎 #筋膜 #筋膜放鬆
前脛腓韌帶痛 在 鄭宇劭物理治療師 Cheng Yu-Shao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雷可貼布-運動生物力學貼布】
重點
1.歷史悠久的運動貼布
2.大師都會用的臨床貼紮
3.台灣蠻常缺貨的貼布,臨床人員都難買到
介紹:
雷可貼布(Leukotape)是常運用在肌肉骨骼及運動傷害的強力貼布,而且歷史應該有超過40年以上,由BSN這家醫材行提供。最有名的應用此貼布的大師是Jenny McConnell為澳洲的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資深研究員和BJSM的編委會,發表超多篇關於慢性肌肉損傷相關的臨床期刊。而最有名的我想就是針對前測膝蓋痛的貼紮法McConnell taping技術(1984)。另外在臨床上也蠻常運用紐西蘭物理治療師Brian Mulligan,Brian最有名的臨床技術就是動態關節鬆動術(Mobilisation with Movement,MWM),然後貼紮方法的概念也就跟徒手技術一樣,將關節擺位到舒服的位置,並且由操作者施予貼布方向,也是我目前常用的臨床技術。
如果有興趣的治療師或防護員可以看下列兩位大師的網站,都有提供一些影片或期刊資源。
https://www.mcconnell-institute.com
https://bmulligan.com
臨床學習與紀錄:
在學校就有聽到曉昀老師介紹雷可貼布,而最早接觸是在實習階段,那時候是由目前台中照揚物理治療所 許其揚所長將雷可貼布與其他不同性質的貼布運用在臨床個案上,印象最深刻的針對脛骨骨折合併韌帶損傷術後病人,除了徒手儀器與運動外,最後都會藉由貼布來調整生物力學結構。而後來由於2017年參與世大運的關係,也有機會聽到不同老師來講解。
在實際運用上我最常運用的貼法
1.脛骨旋轉貼法(膝蓋彎曲角度受限)(圖234)
2.遠端腓骨貼法(腳踝扭傷或腳踝不穩定)
3.足弓支撐貼法(過度外翻導致跟腱問題)
4.上背減壓貼法
5.水泡貼法(足部蠻常應用,常走路可以貼)
後記:
雷可貼布與動態貼布一樣,都是根據生物力學與人體動作原理來進行貼紮。而貼布需要注意的是關節擺的位置和貼布需要導引的動作或放鬆的組織。下面附上看到的一篇期刊是關於髕骨股骨疼痛的保守治療臨床準則,裡面也有將貼紮列入被動處置之一。當然有人會問說需不需要上課?我自己覺得可以先看影片學習,因為現在開這門課很少,我自己在學習上,針對不管近端或遠端腓骨貼法是最簡單且實用。最後雷可貼布最近在台灣缺貨,不知道有沒有治療師大神知道哪裡可以取得。
期刊:Barton CJ, Lack S, Hemmings S, et al The ‘Best Practice Guide to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Patellofemoral Pain’: incorporating level 1 evidence with expert clinical reasoning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5;49:923-934.
#physiotherapy #sportphysio #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taping #leukotape #sport #sporttape @ Taipei, Taiwan
前脛腓韌帶痛 在 物理治療師 佳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想要有健康的膝蓋就要
先認識它,帶你認識你的膝蓋👀
_
膝蓋是由大腿骨(股骨)、兩隻小腿骨(脛骨跟外側的腓骨)、膝蓋骨(髕骨)所組成🦴
股骨跟脛骨組成脛股關節,跟髕骨組成髕股關節,同時協助膝蓋的活動,髕股關節藉由槓桿原理來增加膝蓋的活動的效率✨
_
協助穩定膝蓋的韌帶,包括前後十字、
內外側副韌帶,各自的功能也不同⛑
前十字韌帶的工作是避免小腿骨過度往前移動,相對的後十字韌帶避免向後,兩條韌帶同時避免膝蓋過度地內轉、伸直,而內外側副韌帶工作是避免向內、向外過度移動💥
除此之外還有個重要的角色,在股骨、脛骨的中間有個避震器叫做半月板,如果你曾經膝蓋有受傷過的朋友,可能就聽過它,它就像避震器來協助緩衝膝關節的壓力🔗
_
認識完膝蓋的結構之後,
你想認識協助膝蓋穩定的肌肉們嗎?
在底下留言告訴我📝
我挑比較多人想知道的來分享🙌🏻🙌🏻🙌🏻
_
#膝 #膝蓋 #膝蓋痛 #膝丸 #膝痛 #膝蓋骨脱臼 #膝痛改善 #脛骨 #韌帶 #半月板 #半月板損傷 #前十字靭帯断裂 #前十字靭帯再建手術 #前十字靭帯 #運動 #運動女孩 #運動按摩 #運動習慣 #跑步 #跑步人生 #籃球 #籃球場 #籃球訓練 #籃球聯賽 #足球 #足球快報 #關節 #關節炎 #關節痛 #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