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到府坐月子家事人員就業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到府坐月子家事人員就業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到府坐月子家事人員就業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到府坐月子家事人員就業班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

  • 到府坐月子家事人員就業班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0 11:04:25
    有 778 人按讚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

  • 到府坐月子家事人員就業班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0 11:04:25
    有 779 人按讚

    《婚姻路上失敗! 能讓浪子回頭的,從來就不是賢妻良母》

    成為媽媽,是一場體力和精力的較量,也是一場智慧和心胸的修行。台灣這個社會,女人看似有很多選擇很多自由,可是一旦回到生育的話題,女人哪有什麼選擇的自由?選擇生,失去事業;選擇不生,失去尊重。

    我一個摯友,之前在公關公司當高階主管,日子過得充實。後來雙胞胎出生,就順理成章成了全職媽媽,結果生活完全換了個樣。她早上5點醒來,夜裡12點還沒能坐下來喘口氣。孩子6個月大前,得抱著才肯睡,兩臂又酸又麻,卻不敢換姿勢;然後家事也不少,剛把寶寶的餐具燙了消毒好,就發現髒衣服堆了一籮筐沒洗……直到夜深寶寶進入夢鄉,摯友才有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她說「捨不得睡啊,哪怕已經很累了,都要硬撐著做一點自己的事。」

    戲劇「三十而已」女主角顧佳在劇中曾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就是我這摯友的心聲。直到有一天,先生傳來出軌的消息,摯友才從虛幻無實的假象中醒來。她藏起了碩士畢業證書,全心全意為他做個賢妻良母,6年的時光,卻換來了先生的背叛。生下孩子後她完全沒有了自己,先生卻說她為這個家做的事不算事。無助和失落感襲來,她懷念起從前朝九晚五的日子。但當初生雙胞胎時,如果不當全職媽媽,改送到住家附近的私人托嬰中心,一個孩子每個月3歲前加尿布奶粉至少3萬3000元;每個月養兩個孩子低消超過6萬,還不算坐月子和住院的錢。等到想重回職場,台灣很多公司對於二度就業婦女不友善,只能以初階服務業回到職場,收入下滑。反觀先生,越活越精彩,工作上的成就帶給他滿滿的自信和驕傲,人際關係互動良好,妳瞧瞧,他多為自己而活。

    我另一嫁到德國的朋友,則完全不用在女人「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的選項中掙扎。德國一直都有孩童津貼,跟生養家庭是否富裕無關,因為國家政策認為孩子是國家人力的資產,所以投資小孩的成本,應該由國家負擔。從小孩一出生到找到職業的18歲,都有孩童津貼,一個月一個小孩至少可以拿到將近台幣7000元,如果孩子到18歲沒有職業可以自立,孩童津貼可以拿到25歲。政府還大量興建接收8周到3歲前幼兒的托兒所,一班最多12位混齡的寶寶由兩位老師照顧,登記的時候只要告知預產期,預定托兒開始日期還有選擇每天托兒時間,保證登記滿一年,都會分配到空位,讓媽媽可以兼顧生養照護而工作,結果締造了讓女性「高學歷、高就業、高生育」的三高良性循環。

    但在台灣,我身邊的朋友當上媽媽後,只有靠自己、靠老公、靠長輩養孩子;如果老公跑了,親友也不支持,帶孩子就成了問題。政府與其每個月打賞個幾千元,還不如大量輔導托育人員、和提供低價而能夠信賴的托育機構,雖然非常燒錢,但對媽媽來說,卻是最直接的幫助。我們處在不是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現實中,不想哪天承受我那摯友曾經歷的痛苦,那麼女人,妳不能成為別人的附庸,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要先成為妳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都無所謂,活得明明白白,知道自己要什麼,怎麼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