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水道
我最近在做市場調查,意外發現外國很多傑出蟻利工作者的LinkedIn大頭貼,是自己和小孩的合照,象徵work life balance,喔喔喔喔筆記筆記,我明天也直接在封面照片上擺族譜還有佛壇神主牌,讓合作夥伴看到閃尿。什麼心機屁弟屁妹尿尿畫地板玩圈圈叉叉的邏輯、租奧迪繞信義區載朋友回家的...
下水道
我最近在做市場調查,意外發現外國很多傑出蟻利工作者的LinkedIn大頭貼,是自己和小孩的合照,象徵work life balance,喔喔喔喔筆記筆記,我明天也直接在封面照片上擺族譜還有佛壇神主牌,讓合作夥伴看到閃尿。什麼心機屁弟屁妹尿尿畫地板玩圈圈叉叉的邏輯、租奧迪繞信義區載朋友回家的理工科娃娃車園長邏輯;但轉念一想,他們工作如此繁重,還有心力帶小孩,真的蠻勇的
#直式剃刀 #ASMR
眾所周知我很不喜歡臉上有任何一點點點的細毛,眾所周知我很喜歡聽刀片刮過臉皮或頭皮的聲音,也從2016年年末開始定期收看這類型的YouTuber,看他們到世界各地剃光頭、刮鬍子等。最近這類型的ASMR看久了,就會覺得用鬃毛刷刷刮鬍皂起泡泡,再用直式剃刀刮臉,並用明礬石做鬚後保養,這些動作對人類而言好像很必要
老式刮鬍超乾淨,幾乎連根都看不太到,但技術差的新手刮傷臉的風險超高,只要用非鋸齒狀的直式修眉刀修眉一次,就會知道那個難度,因此我的理髮師超不推薦我買直式剃刀
有人說用老式的刮鬍方式,起泡、上泡、刮掉、保養,刻意放慢每天必做的幾項任務,在專心致志卻又略帶放空的動作裡,想方設法讓生活過慢一點(之類的成語啦大家懂),對個人思想、舒壓什麼的很有幫助。某部份的我覺得超有道理,只要再多花一點點刮臉的時間,拿一個也不算太貴的進階金屬刀柄,把臉皮削得超乾淨,大約七八百左右的這筆錢,感覺超值得花;但某部份的我也在想,我的生活已經夠頹夠慢,壽命就在短了,再恍惚個幾下,人生不就整坨完蛋?而且那個時間拿來睡覺一定爽到翻肚,舒壓的藥效應該更大
也許雷射除毛後再天天放空,比較適合現代年輕人
#心理學
心理學家真的好厲害,比我們這種出版農民曆、寫寫鳳梨跟披薩相剋的玄學家還厲害
一下說什麼吊橋理論:人在緊張危難等不尋常時期,容易把感受到的刺激感,和戀愛的衝動感之類的動感超人搞錯,導致自己在危難中會愛上對方,好比國中生被教官譙的禁忌的愛、同為通緝犯的黑道在逃亡過程中愛上彼此;一下又說人容易習慣成依賴,以為依賴就是愛,把習慣跟愛搞混,一旦習慣了某種相處模式,酒兒酒汁就會以為自己愛上了對方,為了避免相處模式有所變卦,所以趕快跟對方表白,把整段合作關係確認並簽約
#橫豎都是愛
但我總覺得怪怪,和生活周遭的人交往,感覺自己就像關在籠子裡的繁殖犬,因為某種熟悉感而在一起,喜歡對方只是因為對方像自己,就像跟自己結婚交配一樣,超奇怪
而且,當翻開有聲書跟親朋好友介紹起自己的故事時:嘿啊嘿啊就是因為我們兩個都喜歡跑步,所以跑一跑就在一起了,而且我們兩個人的臉書哀居賴一攤開,也全都是跑鞋和馬拉松的照片,這樣簡單無腦的故事學測絕對考爆,而且,他也未必是全松山河堤上,最會跑的那一個,就生物學的角度,整座河堤有一堆選項可以選,喜歡穿「把它做掉」的運動服跑步的人超爆多,想找熟悉感的話有一堆選項,只是因為剛好碰到就在一起,umm,在家樓下遇到浪浪就帶回家,umm
假如兩個人是每天都會見面的小圈圈關係,如同班同學或是早餐店阿姨和阿弟仔之間的關係:「因為朝夕相處而在一起」,總覺得這樣的模式又可以被無限複製?好比阿弟仔剛好在重考中,沒出現在早餐店裡,阿姨不就會跟其他阿弟仔在一起了ㄇ
假如跟生活圈外、遙遠地方的人類交往,又感覺很草率,感覺只是在大家都吃臭豆腐配飯的時候,自己跑去買了顆酪梨來下飯,買酪梨不一定是為了標新立異,也未必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歡酪梨,只是剛好看到就買來配飯,那醬改天看到鳳梨不就GG了?有沒有可能自己喜歡的只是文化衝擊的新鮮感之類的部份的動作的大自然而已?然而新鮮感會退掉,難道最後就不愛了嗎;用相親簿或交友軟體大量挑選合適的對象,又感覺很像在逛PCHOME 24小時,但不包退,還有可能被砍到斷手斷腳的那種
所以小智當不了神奇寶貝大師,還每季整天換對象,還以為他的職業是在抓小霞
半夜胸悶嚇醒,結果發現是被冷氣遙控器壓到
刮鬍子禁忌 在 靜靜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因應勞動力不足,日本放寬移民限制,擴大迎34.5萬外勞,藍領外勞可永久居留】
留著短短瀏海的,來自越南的韓該提(譯音),她開口唱著日本童謠,讓養老院的日本老奶奶,開心的彷彿回到童年。
(韓該提\越南看護勞工)
(她自己的聲音),第一天來日本養老院時,我好緊張,也不知道日子會如何,但我的指導員和善的教導我,於是現在漸入佳境了
年輕的韓該提 才23歲,今年三月來到日本擔任年老長輩的看護實習生,這所位在日本橫濱的養老中心,已經聘用了10名外籍看護,但這裡的老人家越來越多,看護照顧的人員根本不夠用。
(日本看護工)
這裡的需求很大,若能提供長輩們自在有品質的生活,他們感覺會完全不同,例如為他們刷牙 刮鬍子,甚至幫他們化妝
和多數亞洲國家的外籍勞工一樣,韓該提每隔幾個月,就必須返回越南一次,再以工作證或實習證明 申請入境日本,但今年四月之後,韓該提將有機會以"具有特定技術"的移民身分,永久在日本居留。這是向來排外的日本,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對外國移民的改革性新法。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主導下,日本眾議院通過「出入國管理法及難民認定法」(簡稱入管法),也就是俗稱的「新移民法案」。法案採雙軌制,一是針對建築或農業的低技術勞工,停留期限為5年,但不得攜家帶眷,換句話說,是"在日本工作可以,但別想留在日本"。二是針對照護產業等"特定技術"的勞工,他們有機會在日本永久居留,或者透過換發簽證的方式,多次續留日本。
這兩類的藍領階層外籍勞工,日本企業都必須和其簽訂合約,以保障能獲得和日本同行相同,或更高的薪水,法案在今年四月上路,預計未來五年將吸引約34.5萬名外籍勞工進入日本,其中高齡照護的人力缺口卻占了1/5 高達6萬人。換句話說,這等於是日本政府首次承認,在高齡少子化的大浪中,勞動人口不足。
(Quartz調查報導)
因為日本的人口正急速減少,每年驟減約40萬人更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具勞動力的人口也急速萎縮,(2060年 日本勞動人口將減為51%),隨著日本2020奧運各項工程展開,每位應徵者平均有4.3份的工作機會
(Chieko Kamibayashi\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我認為「入管法」的通過 意義非凡,因為這代表日本終於正式接受低技術的外來勞工,這是日本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明文認可外來勞工
日本四月上路的「入管法」規模和目的 都和過去大不相同,但這背後,也存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和隱憂。政治上來說,"外來移民"這個字,仍是不能說的禁忌話題。
(Chieko Kamibayashi\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移民政策"的這個用字在日本是個禁忌
她是日本法政大學的上林教授,研究國際移民政策多年。
(記者vs.Chieko Kamibayashi\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所以妳教的是一門禁忌的課),我得改說是"外國工作者"
(Koido Akihiro\Hitotsubashi大學社會學教授)
執政黨必須鞏固保守派選民的支持,因為這是自民黨的基本盤,但同時,執政黨也必須在乎企業的呼聲和需求,所以執政黨得稱,"喔 新法不代表移民政策",但實務上日本引進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這是日本政府 對移民政策的兩手策略
而文化上而言,過去日本大和民族自豪於社會的"純粹性",對外籍勞工常有低薪 高工時剝削的爭議,因此日本的"雙軌制"移民法案,讓部分專家擔心,恐怕造成勞工"階級有別"的後果。例如這位27歲的黃師傅,他在日本紙張工廠工作,最後失去了三支指頭。
(黃師傅\大陸勞工)
我不知道這個機器是怎麼操作的,(後來他們怎麼處裡的呢),他們要我回去(中國)
還說我要負擔全部責任,它(引進外籍勞工)只是一個幌子我覺得
相較於歐洲仍找不到融合外來移民或難民的政策,而美國的川普採取大規模逮捕 阻嚇非法移民的政策,日本對於移民的接納和融合,的確悄悄出現了鬆動。
(法國France 24報導)
近百位來自35國的學生,在這家東京語言中心學習日文,學會日文是在日本工作的必要條件,然而要融入日本社會並不容易,日本現有200萬外國住民 創下史上最高,大部分是學生和外籍配偶
日本一個總人口連續八年負成長為1.26億人,面對220萬新移民大軍的產生,日本現在的人口結構,等於是每100人 就有1.76人是新移民,其中以越南為最大族群。面對今年起"引入外勞"的歷史性變革,日本反對黨仍不斷要求,一 設置移民上限,二 阻止移民在大城市聚集。
這項被評為是"不情願也得做"的日本移民政策,將走向什麼結局,恐怕連日本自己也沒有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IltnMmC6A
刮鬍子禁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因應勞動力不足,日本放寬移民限制,擴大迎34.5萬外勞,藍領外勞可永久居留】
留著短短瀏海的,來自越南的韓該提(譯音),她開口唱著日本童謠,讓養老院的日本老奶奶,開心的彷彿回到童年。
(韓該提\\越南看護勞工)
(她自己的聲音),第一天來日本養老院時,我好緊張,也不知道日子會如何,但我的指導員和善的教導我,於是現在漸入佳境了
年輕的韓該提 才23歲,今年三月來到日本擔任年老長輩的看護實習生,這所位在日本橫濱的養老中心,已經聘用了10名外籍看護,但這裡的老人家越來越多,看護照顧的人員根本不夠用。
(日本看護工)
這裡的需求很大,若能提供長輩們自在有品質的生活,他們感覺會完全不同,例如為他們刷牙 刮鬍子,甚至幫他們化妝
和多數亞洲國家的外籍勞工一樣,韓該提每隔幾個月,就必須返回越南一次,再以工作證或實習證明 申請入境日本,但今年四月之後,韓該提將有機會以"具有特定技術"的移民身分,永久在日本居留。這是向來排外的日本,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對外國移民的改革性新法。
2018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主導下,日本眾議院通過「出入國管理法及難民認定法」(簡稱入管法),也就是俗稱的「新移民法案」。法案採雙軌制,一是針對建築或農業的低技術勞工,停留期限為5年,但不得攜家帶眷,換句話說,是"在日本工作可以,但別想留在日本"。二是針對照護產業等"特定技術"的勞工,他們有機會在日本永久居留,或者透過換發簽證的方式,多次續留日本。
這兩類的藍領階層外籍勞工,日本企業都必須和其簽訂合約,以保障能獲得和日本同行相同,或更高的薪水,法案在今年四月上路,預計未來五年將吸引約34.5萬名外籍勞工進入日本,其中高齡照護的人力缺口卻占了1/5 高達6萬人。換句話說,這等於是日本政府首次承認,在高齡少子化的大浪中,勞動人口不足。
(Quartz調查報導)
因為日本的人口正急速減少,每年驟減約40萬人更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具勞動力的人口也急速萎縮,(2060年 日本勞動人口將減為51%),隨著日本2020奧運各項工程展開,每位應徵者平均有4.3份的工作機會
(Chieko Kamibayashi\\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我認為「入管法」的通過 意義非凡,因為這代表日本終於正式接受低技術的外來勞工,這是日本史上第一次在法律上明文認可外來勞工
日本四月上路的「入管法」規模和目的 都和過去大不相同,但這背後,也存在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戰和隱憂。政治上來說,"外來移民"這個字,仍是不能說的禁忌話題。
(Chieko Kamibayashi\\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移民政策"的這個用字在日本是個禁忌
她是日本法政大學的上林教授,研究國際移民政策多年。
(記者vs.Chieko Kamibayashi\\日本法政大學教授)
(所以妳教的是一門禁忌的課),我得改說是"外國工作者"
(Koido Akihiro\\Hitotsubashi大學社會學教授)
執政黨必須鞏固保守派選民的支持,因為這是自民黨的基本盤,但同時,執政黨也必須在乎企業的呼聲和需求,所以執政黨得稱,"喔 新法不代表移民政策",但實務上日本引進越來越多的外籍勞工,這是日本政府 對移民政策的兩手策略
而文化上而言,過去日本大和民族自豪於社會的"純粹性",對外籍勞工常有低薪 高工時剝削的爭議,因此日本的"雙軌制"移民法案,讓部分專家擔心,恐怕造成勞工"階級有別"的後果。例如這位27歲的黃師傅,他在日本紙張工廠工作,最後失去了三支指頭。
(黃師傅\\大陸勞工)
我不知道這個機器是怎麼操作的,(後來他們怎麼處裡的呢),他們要我回去(中國)
還說我要負擔全部責任,它(引進外籍勞工)只是一個幌子我覺得
相較於歐洲仍找不到融合外來移民或難民的政策,而美國的川普採取大規模逮捕 阻嚇非法移民的政策,日本對於移民的接納和融合,的確悄悄出現了鬆動。
(法國France 24報導)
近百位來自35國的學生,在這家東京語言中心學習日文,學會日文是在日本工作的必要條件,然而要融入日本社會並不容易,日本現有200萬外國住民 創下史上最高,大部分是學生和外籍配偶
日本一個總人口連續八年負成長為1.26億人,面對220萬新移民大軍的產生,日本現在的人口結構,等於是每100人 就有1.76人是新移民,其中以越南為最大族群。面對今年起"引入外勞"的歷史性變革,日本反對黨仍不斷要求,一 設置移民上限,二 阻止移民在大城市聚集。
這項被評為是"不情願也得做"的日本移民政策,將走向什麼結局,恐怕連日本自己也沒有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IltnMmC6A
刮鬍子禁忌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525#~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瘋狂理髮師】
各位讀者,又到了一周之末。
有沒有想念傻摺疊呢?傻摺疊好想念各位讀者阿QQ(討讚)
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看過瘋狂理髮師這部電影呢?
在裡面強尼戴普為了復仇,假借理髮的名義殺了許多人,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不過!你知道嗎?其實理髮師這個職業在中世紀時的歐洲,常常也是不斷見血的職業唷!
「莫非是因為技術太差常常把顧客弄到流血?」
其實並不是如此,在中世紀的歐洲,因為宗教上認為沾染到鮮血被認為是相當有損自己尊嚴的;再者,解剖屍體研究也是十分禁忌且違逆道德的行為。
而當時的醫界,也因為受到這種限制,對人體的認識也十分有限。醫學基本上便是圍繞著從古希臘流傳下來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而運作著的。
什麼是體液說呢?
也就是將人體內部的液體分為:血液(blood),黏液(phlegm),黃膽汁 (yellow bile),,及黑膽汁 (blackbile);人體因為這四種液體平衡著而運作,如果一但其中一種液體過多或過少,就會因此生病。
在這個邏輯下,生病就……沒錯!就來放個血來平衡一下吧!
這對現在的我們來說十分難以想像,但是在中世紀時這可是相當普遍又方便的治療方法呢^^。
這時候可能會有讀者想問,為什麼是理髮師呢?放血這件事情不是誰都可以做嗎?沒錯這麼說確實是,但是因為理髮師除了剪頭髮以外,還有個任務,就是幫忙刮鬍子;隨時拿著刀但又看起來不危險的人大概就是理髮師了,所以他們在幫忙剪頭髮的過程中,有時也會幫忙顧客(患者)在靜脈上開個小洞,來好好放血放血一番,甚至如果身體上有什麼腫瘤、也會幫忙修剪一番(好痛)。
當然,也不是那時候的醫生不想往外科發展,而是因為解剖學的不發達,醫生對於人體不夠了解,想想你今天切開了病人,卻因為不夠了解人體,結果病人就死了,醫生壓力有多麼大!
而實際上成了外科醫生的理髮師在中世紀時便被稱為Barber surgeon(理髮外科醫師),剪頭髮以外,還要負責拔牙、割瘤、放血。
如果下一次剪頭髮的時候不小心被剃刀弄到流血,讀者不妨跟您的設計師說,哇!你真是個好醫生阿!
我們明天見:D
[Mr.Saturday]